-
病理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信息化全流程管理系统在病理设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通过编码科室设备和生成二维码、录入设备相关信息、构建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模块建立科室设备档案,同时确立设备的责任人和所承担的工作,实现了设备的全流程日常管理。通过建立设备档案和确立责任人,完善了设备日常状态的管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科室年设备故障率和所用费用等以统计报表形式呈现,实现了设备的全流程无纸化管理。信息化全流程设备管理系统摒弃了以纸质表格和纸质文件为依托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弊端,使设备管理更简单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管理的影响因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和山东的184家收治COVID-19患者的医院,以其临床工程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8—12月就COVID-19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COVID-19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管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采用相关权重法计算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7份。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了包括人力要素、设备要素、物质要素、方法要素和环境要素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医疗设备管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最终拟合的二阶结构方程模型的适配度指标: χ2与自由度比值为2.606,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76,增值适配指标、非规范适配指标、比较适配指标值分别为0.921、0.903和0.920。一级指标人力要素、设备要素、物质要素、方法要素和环境要素的权重分别为0.216、0.191、0.175、0.274和0.144。17项二级指标中权重位列前3位者为人员配置(0.090)、法规和制度流程(0.082)和信息化管理(0.080)。 结论:本研究拟合的COVID-19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管理影响因素模型较理想;COVID-19疫情期间,人力要素和方法要素是医疗设备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应将确保足够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法规和制度流程建设以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新突破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手术室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手术室进行的412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设备风险管理规范;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手术室进行的434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FMEA应用于手术室内设备风险管理设备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验结束后的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护人员对手术设备管理活动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室内设备风险管理各环节失效模式类型包括设备使用性能不佳、设备周转时间过长、设备清洗消毒不合格、不熟悉设备管理流程,设备使用情况登记不清晰;观察组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对照组在这四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将FMEA应用于手术室设备管理可规范手术室设备管理流程,能够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设备管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成本管控视角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模式粗放、管理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A医院基于成本管控视角,探索医疗设备管理的有效路径: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购置决策与成本管理相融合,优化采购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加强一物一码的全链条数据管理,强化效益分析,严格执行报废流程;通过优化关键流程,提升医疗设备成本管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战略目标,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程序化评估流程设计及其在急诊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设计程序化评估流程,探讨其在急诊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支撑,基于IntelliJ IDEA平台和Java语言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分析急诊科设备管理常见风险因素,确定5个风险因素维度,设计程序化评估流程对急诊科医疗设备进行管理.选取2021-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在用的27台医疗设备,按照设备使用时间段的不同分别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和事后评估流程进行管理,分析两种管理方法共抽查的800次设备运行日志,每种方法400次运行日志,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管理及时性、管理效果和相关使用管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的设备预警及时性、维修人员到场及时性和提出处理方法及时性平均耗时分别为(0.92±0.21)min、(5.43±1.08)min和(15.63±2.27)min,均低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0、16.893、16.554,P<0.05);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方法抽查的400次日志中故障发生率为2.75%(11/400),低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定期养护完成率为99.75%(399/400),高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41、10.778,P<0.05);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的设备维修耗时和设备维修费用分别为(9.32±1.18)d和(20.16±5.05)万元,均低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3、37.213,P<0.05);设备使用管理的维修工程师、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25±2.44)分、(98.63±4.57)分和(97.16±3.09)分,均高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4、8.206、5.933,P<0.05).结论:程序化评估流程应用于医院急诊科设备管理,可有效改进和弥补传统设备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提高设备管理效果,减少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构建与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探讨其对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管理效果.方法: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由基础层、接入层、服务层、数据层和应用层架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选取2021-2022年石家庄平安医院临床在用的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将2021年期间的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采用常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管理方案(简称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将2022年期间18台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简称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管理效果和相关使用管理人员满意度.结果: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管理质量、控温效果、控烟效果和艾烟净化效果平均评分分别为(89.37±3.48)分、(93.53±4.26)分、(0.13±0.04)分和(0.11±0.03)分,管理质量和控温效果平均评分高于常规管理模式,控烟效果和艾烟净化效果平均评分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4、14.850、11.266、24.593,P<0.05);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使用管理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工程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9±6.62)分、(96.82±5.87)分和(95.34±5.14)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4、19.549、33.694,P<0.05).结论:应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临床管理模型对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质量,提升新型净烟控温灸疗器的控温效果,提升相关使用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管理流程改进的DMAIC模型对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基于六西格玛(6σ)的管理流程改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阶段(DMAIC)模型在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DMAIC模型的数据分析,制定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优化和改进策略.选取2021-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在用的50件胸腹腔镜设备,分别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021年1-12月期间)和DMAIC模型管理模式(2022年1-12月期间)管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胸腹腔镜设备维修和使用人员对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使用满意度和设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种管理模式设备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采用DMAIC模型管理模式的手术室50件胸腹腔镜设备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00%(1/50),低于传统管理模式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5;P<0.05);胸腹腔镜设备维修人员对采用DMAIC模型管理模式的50件胸腹腔镜设备使用满意度为100.00%(50/50),高于传统管理模式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6,P<0.05);采用DMAIC模型管理模式的胸腹腔镜设备使用医护人员设备基础使用知识、设备清洗消毒知识和设备常规维护知识平均评分分别为(96.28±4.82)分、(94.69±4.73)分和(96.26±4.16)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3、9.746、12.619,P<0.05).结论:基于DMAIC模型构建的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能够降低胸腹腔镜设备使用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提高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提升医护人员对设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管理实践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管理要点,为提升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14例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开展以护士为核心的综合性护理管理,核心要素包括基础管理、呼吸康复管理、多设备管理及院内转运管理.观察患者疾病转归情况.结果:14 例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持续时间为14~87?[29.00(22.75,36.00)]天,3 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 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最终8例患者成功撤机,6 例患者撤机后成功存活.结论: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护理管理策略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撤机成功率与撤机后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疗设备移动智能盘点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为了解决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资产手工盘点导致的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医疗设备移动智能盘点系统.方法:该系统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设计,由拍照采集装置、盘点工作站、无线路由器、移动台车、RFID条码打印机和移动电源组成.其中拍照采集装置为手机或平板计算机,通过拍照采集App实现待盘点设备的图片信息采集;盘点工作站由离线盘点系统和设备铭牌识别系统组成,采用Tomcat提供的Web服务创建盘点任务,并利用基于特征学习的算法识别设备铭牌信息;RFID条码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内嵌入离线盘点系统,由离线盘点系统控制打印标签.结果:采用该系统可实现在盘点医疗设备的同时完成贴标签工作,能够为每台设备建立准确、完整的电子档案,实现账物统一.结论:该系统提高了医疗设备盘点的效率,规范了医疗设备台账的管理流程,为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智慧手术管理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设计一种智慧手术管理系统,以实现手术全流程闭环管理.方法:该系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12.0 开发工具集和 C# 语言开发,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手环、移动终端、定位基站等物联网设备采集多模态数据,通过数据变化捕捉(change data capture,CDC)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镜像汇集.整个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管理、转运过程记录、智慧管理指挥舱和手术进度提醒4个功能模块.结果:该系统可以实时反馈手术各环节的运行状态,缩短术前定位时长及手术接台时长,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结论:该系统可实现手术全程闭环管理及完整数据追溯,有助于形成高效安全的手术运行管理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