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氨葡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统计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含量,评价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2.61±0.69)d、(1.31±0.48)d、(2.17±0.54)d、(4.03±0.8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84±0.82)d、(2.76±0.63)d、(3.39±0.71)d、(5.42±1.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07、8.154、7.316、5.593,均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4%(52/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38, 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35.02±5.36)U/L、(92.83±9.62)U/L、(112.09±12.73)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4±6.93)U/L、(118.36±10.83)U/L、(118.36±10.8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29、10.637、9.592,均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恶心、便秘、皮疹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5/55)比10.91%(6/55),χ 2=0.101, P=0.751]。 结论:与消旋卡多曲单独治疗比较,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总体疗效,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赖氨葡锌颗粒辅以干扰素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机体微炎症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赖氨葡锌颗粒辅以干扰素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机体微炎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天津市宁河区医院于2019-2021年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研究组75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脱水等纠正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干扰素治疗,研究组患儿使用赖氨葡锌颗粒辅以干扰素方案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机体微炎症状态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分析两组临床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泻停止、发热消退、呕吐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泻停止(1.29±0.30)d vs.(2.34±0.65)d、发热消退(1.42±0.21)d vs.(2.21±0.29)d、呕吐停止(1.67±0.24)d vs.(2.11±0.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道菌群数量含量异常恢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9.81±0.57)lgCFU/gvs.(8.12±0.76)lgCFU/g、双歧杆菌数量(9.11±0.96)lgCFU/g vs.(7.95±0.53)lg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6.00±0.32)lgCFU/g vs.(6.45±0.79)lg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机体微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β(16.74±2.43)ng/L vs.(20.91±2.74)ng/L、IL-6(10.29±1.23)μg/L vs.(13.64±1.75)μg/L、CRP(7.82±0.98)mg/L vs.(10.12±1.87)mg/L、TNF-α(1.12±0.29)ng/L vs.(2.23±0.4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DAO(0.87±0.09)mg/L vs.(1.22±0.12)mg/L、D-乳酸(1.23±0.56)mg/Lvs.(3.86±0.8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氨葡锌颗粒辅以干扰素可明显缓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抑制机体微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相关因子影响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分析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厌食症患儿,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儿消食颗粒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多酶片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消食颗粒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小儿消食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量变化,比较干预前、后血清中胃肠激素、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3.33%(22/30),小儿消食颗粒组的有效率为93.33%(28/30),小儿消食颗粒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给药完成后,小儿消食颗粒组的食欲不振、腹胀以及恶心等主要症候积分水平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P<0.05);与给药前比较,小儿消食颗粒组给药后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口臭、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臭秽、倦怠、口渴的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给药完成后,小儿消食颗粒组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水平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药完成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小儿消食颗粒组的血清Zn2+、Ca2+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给药前两组的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完成后,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小儿消食颗粒组的HGB和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小儿消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提高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减轻中医症候,提升体质量和血清中血红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并对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后脱甲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后脱甲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后脱甲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脱甲停止时间、家属满意度、随访1个月的痊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脱甲停止时间为(15.8±4.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4±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9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为80%(1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后脱甲患儿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典型幼年型毛发红糠疹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3岁.主诉:全身红斑及鳞屑1年余.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足红斑及脱屑,后皮损逐渐累及躯干、四肢及头面部.曾于当地医院及北京某医院诊治,诊断为“掌跖红斑角皮症”,予赖氨葡锌颗粒口服,肤舒止痒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以及复方乳酸乳膏外用,未见明显好转.后于某皮肤医院诊治,予阿维A 10mg,隔日1次口服,皮损加重,累及全身,并出现瘙痒,于2015年10月19日来我科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酸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酸(AST)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神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RVE患儿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研究组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赖氨葡锌颗粒,两组均持续治疗7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K-MB、AST水平、生活质量(SF-36)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71.70%(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0,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K-MB、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23,t2=6.006,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精神状态、躯体疼痛、精力、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44,t2=11.812,t3=5.716,t4=7.19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2%(6/53)与对照组15.09%(8/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9,P>0.05).结论 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可降低RVE患儿血清CK-MB、AST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种自身抗体对1型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1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细胞破坏而导致的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必须终身依赖胰岛素进行治疗[1-2].T1DM依据病因大致可分为自身免疫性T1 DM与特发性T1DM两种,其中特发性T1DM的病因不明确;自身免疫性T1DM者体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可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因此胰岛自身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T1DM诊断的关键标志物,主要有锌转运蛋白8抗体(zinc transporter-member 8 autoantibody,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胰岛细胞抗体(insular cellular antibody,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like IA-2 autoantibody,IA-2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y,IAA).与其他自身抗体比,ZnT-8A是较晚发现的T1DM特异的自身抗体,是调节葡萄糖与胰岛素分泌的中介.本研究拟分析与其余4种抗体比,ZnT-8A在T1DM检测中是否具有优势,以及5种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T1DM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例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患儿的临床特点及SLC7A7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PI)是由SLC7A7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常累及多个系统病变,肺部受累较为常见,儿童患者预后差.该文总结3例经SLC7A7基因分析确诊为LPI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3例患儿均表现为断乳后不喜蛋白饮食、生长发育落后、贫血、肝脾肿大、骨质疏松等,均有尿乳清酸增高.2例表现有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间质病变.SLC7A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例患儿中共检测出3种致病突变:c.1387delG(p.V463CfsX56)、c.1215G>A(p.W405X)和纯合c.625+1G>A.3例患儿诊断明确后,予低蛋白饮食,口服瓜氨酸100 mg/(kg·d)、蛋白琥珀酸铁4mg/(kg·d)、葡萄糖酸钙锌10 mL/d、维生素D 400 IU/d,例3还予醋酸泼尼松5 mg/d治疗,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LPI的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特点与尿素循环障碍较难鉴别,SLC7A7基因分析是LPI确诊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血锌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血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腹泻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赖氨葡锌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包括电解质紊乱的纠正、退热、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等,并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止泻治疗.赖氨葡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赖氨葡锌颗粒.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次数、血常规、呕吐和粪便性状)缓解时间,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锌水平,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质(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赖氨葡锌组(P<0.05).治疗后赖氨葡锌组患儿的发热、腹痛、腹泻次数、血常规、呕吐和粪便性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常规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赖氨葡锌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赖氨葡锌组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之间的血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赖氨葡锌组的血锌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和血锌水平,减少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促进患儿血清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和灸对脑瘫患者慢性腹泻的肠道菌群调节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温和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脑瘫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瘫慢性腹泻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赖氨葡锌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和灸神阙、脾俞和肾俞穴.检测治疗前后肠道sIgA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肠道sIgA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和灸配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赖氨葡锌颗粒对脑瘫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有良好调节作用,是治疗脾肾两虚型脑瘫患者慢性腹泻的较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