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严重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S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RFA治疗的41例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础信息、疾病信息、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数据.根据患者RFA术后1 d血清校正钙水平是否低于1.8 mmol/L,将患者分为SH组与非SH组,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FA术后发生SH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SHPT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56±13.64)岁,RFA术后1 d发生SH者22例(SH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是SHPT患者术后发生S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ALP预测SHPT患者RFA术后发生S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323.34 U/L.结论 关注患者术前ALP水平并合理纠正,有利于降低术后SH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不同时间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患者不同时间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将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11 月于我院就诊的DRA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与方法的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及期待治疗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腹直肌间距(IRD)、厚度、平均杨氏模量值(Emean)之间的差异;对治疗后三组IRD与腹直肌厚度、Emean,Emean与临床腹壁肌肉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2.0%(36/50)、50.0%(20/40)、24.0%(12/50).治疗后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RD、腹直肌厚度、Emea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相比,Emea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D与腹直肌厚度及Emean呈中度负相关;Emean与腹直肌肌力及肌耐力时间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WE可综合、有效评估产后DRA患者治疗疗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DRA患者疗效显著,且早期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锥形束CT在下颌下腺结石精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X线片、超声、CT、锥形束CT(CBCT)对不同位置下颌下腺结石的检出率,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下颌下腺结石诊疗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13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X线片、超声、CT、CBCT检查资料,比较4种成像方法对不同位置结石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利用Mimics 19.0软件和CBCT数据对结石进行3D重建,从可视化角度观察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目.结果 CBCT和CT对下颌下腺结石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111/113)vs 95.6%(108/113),P>0.05],但均高于X线片(65.5%,74/113)和超声(73.5%,83/113)的总检出率.超声对导管前、中段结石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 63.6%(21/33)、72.2%(26/36)],与 CBCT[分别为 97.0%(32/33)、100.0%(36/36)]、CT[分别为93.9%(31/33)、97.2%(35/3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片对导管后段结石的检出率低于超声、CBCT、CT[40.9%(18/44)vs 81.8%(36/44)、97.7%(43/44)、95.5%(42/44),均P<0.01].将CBCT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后,成功地对不同大小、形态及数目的下颌下腺结石进行了可视化重建,重建图像清晰,结石与下颌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显示直观.结论 CBCT对下颌下腺结石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替代传统CT进行涎石病诊断.对于双手双合诊未查及但超声提示的导管后段结石,可直接行CBCT检查进行精确诊断;对于导管前、中段结石,可考虑X线片和CBCT检查.可视化技术有助于临床患者宣教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患者67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心源性肺水肿组(39例)和非心源性肺水肿组(28例).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肺超声检查,通过测量B线总数来计算B线评分,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之比(E/E');测定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利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B线评分与LVEF、E/E'、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B线评分及NT-proBNP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进而评价和比较B线评分与NT-proBNP在诊断心源性肺水肿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B线评分、E/E'值及NT-proBNP值均高于非心源性肺水肿(t=7.517,t=10.537,t=31.857;所有P<0.001),而LVEF值则相对较低(t=-30.766,P<0.001).此外,B线评分和血清NT-proBNP、E/E'呈显著正相关(r=0.787;r=0.649;所有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05,P<0.001).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显示,以B线评分作为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指标时,其ROC曲线下的面积达到0.9595,AUC值超过0.9,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当B线评分>8时,其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95%,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此外,与NT-proBNP相比,B线评分在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时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诊断准确率较高,且灵活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将B线评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B超筛查Graf分型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利用妇幼卫生保健三级管理和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操作系统对生后6~8周的婴儿进行早期髋关节B超筛查的资料。筛查采用"初筛-复筛-确诊治疗"的"2+1"模式。统计筛查阳性率和不同年份、不同Graf分型患儿转诊治疗时的年龄,比较不同性别、胎次、胎位、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家族史患儿阳性率的差异,并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DH的危险因素。结果:筛查婴儿807 889名,检出B超Graf分型Ⅱa型及以上阳性2 039例(2 841髋),检出阳性率为2.52‰(2 039/807 889)。异常髋中Ⅱa(+)型685髋、Ⅱa(-)型959髋、Ⅱb型367髋、Ⅱc型262髋、D型227髋、Ⅲ型265髋、Ⅳ型76髋;占比最多的依次为Ⅱa(-)型(33.76%,959/2 841)、Ⅱa(+)型(24.11%,685/2 841)、D型及以上型(19.99%,568/2 841)。左侧髋异常率为2.02‰(1 632/807 889),大于右侧的1.50‰(1 209/807 889),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09, P<0.001)。女婴髋异常率为3.27‰(2 541/777 272),大于男婴的0.36‰(300/838 506),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 947.87, P<0.001)。男婴DDH阳性率0.50‰(209/419 253)、女婴4.71‰(1 830/388 636),男女婴检出比为1∶8.76,不同性别DDH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 420.10, P<0.001)。不同胎位(头位/臀位)、生产方式(顺产/剖宫产)、出生体重(正常/低体重)、家族史(有DDH/无DDH)患儿DDH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胎次(第一胎/第二胎及以上)、胎龄(足月/早产)患儿DDH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婴( OR=10.50, P<0.001)和胎位为臀位( OR=3.40, P<0.001)是D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 OR=0.91, P<0.001)为DDH的保护因素。各年份不同B超Graf分型患儿转诊治疗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初筛-复筛-确诊治疗"的"2+1"筛查模式,天津市生后6~8周婴儿B超筛查DDH的阳性率为2.52‰,女婴、左侧髋阳性率更高。B超Graf分型越严重的患儿转诊治疗的年龄越小。女婴、胎位为臀位者更容易发生DDH,早产使发生DDH的风险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ACS患者200例(ACS组)和因胸部不适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明显病变患者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谱分析法检测血浆TMAO水平;应用彩色超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TMAO对ACS的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CS组TMAO、LAD、PWS和LVPWT明显高于对照组[(6.33 ± 1.31)μmol/L比(3.75 ± 1.11)μmol/L、(39.63 ± 8.89)mm比(31.90 ± 8.79)mm、(12.88 ± 1.76)mm比(7.00 ± 1.27)mm和(13.45 ± 2.51)mm比(8.97 ± 2.00)mm],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44.63 ± 10.00)%比(59.71 ± 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浆TMAO最佳临界值为4.83 μmol/L时,AUC为0.942,诊断AC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88.89%;血浆TMAO最佳临界值为4.66 μmol/L时,AUC为0.908,诊断早期AC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0%和83.3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浆TMAO与LVEF呈负相关( r=- 0.715, P<0.01),与LAD、PWS和LVPWT呈正相关( r= 0.715、0.746和0.729, P<0.01)。 结论:ACS患者血浆TMAO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水平相关;血浆TMAO水平可作为AC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及中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评估单中心15年对于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外科治疗经验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9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的126例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为(17.8±12.6)个月,体重为(8.1±3.4)kg。所有患儿均接受ALCAPA纠治术,手术方式包括65例采用"凸窗"技术,51例利用自体组织重建冠状动脉管道(22例肺动脉组织管道,15例心包管道以及14例双活瓣延长管道),10例行"Takeuchi"技术;所有患儿中有72例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同时接受了二尖瓣整形手术。结果:21例患儿因急性左心衰竭于术后72 h内行机械辅助循环,辅助3~7 d,均顺利撤机。术后早期11例患儿死亡,其中4例为机械辅助撤离后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左心衰竭、多器官衰竭和脑出血。3例中远期死亡发生在术后18个月内,死亡原因为心脏休克和心力衰竭。生存患儿出院后规律随访,随访时间为(65.0±36.2)个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儿新建的冠状动脉均血流通畅,灌注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由术前的(46.2±15.0)%提高至(60.2±11.7)%( P<0.05);89.2%(58/65)二尖瓣整形术后患儿的二尖瓣反流维持在中度以内;二尖瓣整形组患儿术后二尖瓣过瓣流速较术前未见明显增快( P>0.05)。5例患儿在随访期间行二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5%。 结论:根据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ALCAPA的手术效果满意,中远期随访的患儿心功能明显好转,预后良好;二尖瓣整形术能有效改善瓣膜反流,且不增加ALCAPA患儿手术风险;机械辅助循环是重症ALCAPA患儿术后早期安全有效的过渡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保留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病变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0例LVEF≥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STE)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评估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峰)、E峰/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血流速度(E′峰)比值,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超声正常组( n=46)和CAS组( n=74)。比较2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血生化指标。利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 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AS病变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关系。 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相比,CAS组男性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均 P<0.05)。LVEF、GLS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超声正常组比CAS组分别为(60.72±4.73)%对(60.07±4.28)%,(18.24±3.72)%对(17.81±3.47)%,均 P>0.05]。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相比,CAS组患者E/A比值显著降低,E/E′比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LS与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不相关( P>0.05),相比,E/E′比值与颈动脉斑块厚度、CIMT呈正相关(均 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LS、E/E′比值与CAS病变发生不相关(均 P>0.05),E/A比值降低与CAS病变发生显著相关( OR=0.09,95% CI 0.01~0.67, P=0.018)。 结论:在无明显心衰症状且LVEF≥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CAS的发生与GLS评估的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无关;与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显著相关,且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生物阻抗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提高,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等术前检查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诊断性手术及过度诊疗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生物阻抗及深度学习技术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方法:为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一套适合甲状腺组织的电阻抗测量系统,采集来自321例患者的331个离体甲状腺标本共1 340项数据集。随后,建立一个基于多特征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1D-CNN)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混合模型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其中80%(1 072/1 340)的数据用于训练,另外20%(268/1340)用于测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宏平均ROC、微平均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指标对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进行评价。此外,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比较该分类模型与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组织两分类(恶性/非恶性组织)模型的ROC-AUC=0.94,总体准确率达到91.4%。进一步建立三分类(恶性/良性/正常组织)模型,其中正常、良性和恶性组的ROC-AUC分别为0.91、0.85和0.92,微平均ROC-AUC和宏平均ROC-AUC分别为0.91和0.90。且与超声相比,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基于生物阻抗及CNN-LSTM建立的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该技术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从而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决策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木瓜蛋白酶联合左侧肾动脉狭窄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符合腹主动脉瘤(AAA)演变过程的动脉瘤模型。方法:选择体重为2 kg的16只新西兰兔,对其进行编号,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采用"左侧肾动脉狭窄"联合木瓜蛋白酶局部湿敷的方法建模,对照组采用局部生理盐水湿敷。术后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对两组新西兰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湿敷段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处死新西兰兔后,对第2周和第4周的主动脉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Verhoeff’s Van Gieson(EVG)染色、Masson、转位蛋白(TSPO)和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以及TSPO、Vimenti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免疫荧光染色。利用SPSS和Image J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实验组的腹主动脉直径随造模进程持续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0.05) cm比(0.28±0.02) cm, Z=-2.6, P<0.01]。此外,第4周实验组的动脉直径明显高于第2周实验组[(0.54±0.05) cm比(0.41±0.03) cm, Z=-2.9, 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动脉瘤壁比较对照组,具有弹力纤维断裂、中膜增厚及外膜胶原纤维沉积等表型。第4周实验组的动脉壁与第2周实验组比较,病变程度加重,相反动脉壁活化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下降,且FAP +/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表达明显增高,反映了在动脉瘤进展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现象。 结论:采用"左侧肾动脉狭窄"联合木瓜蛋白酶局部湿敷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更符合人AAA演变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