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热证候的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热证候的机制差异.方法 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分别筛选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中各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基因与疾病关联数据库和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获取支气管哮喘对应的基因靶点,分别筛选射干麻黄汤与冷哮、定喘汤与热哮的核心作用靶点及成分,并用网络分析在线平台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通过在R软件中用"org.Hs.eg.db"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预测其不同作用机制,并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验证.结果 射干麻黄汤药物活性成分130个,定喘汤药物活性成分236个,相同活性成分54个.在与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中,射干麻黄汤有52个潜在治疗靶点,定喘汤有45个潜在靶点.GO与KEGG分析显示:射干麻黄汤与定喘汤在血小板活化、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酒精性肝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炎症性肠病、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等存在差异.射干麻黄汤中核心化合物鸢尾甲黄素9CI、鸢尾甲黄素A与定喘汤中核心化合物花生四烯酸、甘草查尔酮A等存在差异;定喘汤治疗热哮与射干麻黄汤治疗冷哮药物作用机制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辣椒素受体(TRPV1)与Ras同源基因(RHO)靶点存在差异.结论 2种中药方剂调节哮喘寒热证候引起的不同分子和生物过程反映了冷哮和热哮2种中医证候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祯祥论治乳腺癌内分泌患者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祯祥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患者之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其重视病证合参与方证思想,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脾肾气虚兼肝肾阴虚,其中气虚责之脾肾、阴虚责之肝肾,治疗上强调气阴双补,以黄芪为组方之要,巧用归经药以直达病位,并重视结合药理研究成果。其自拟方药健脾补肾汤可达补气益阴清虚热、补肾柔肝调气血、软坚消肿助抗癌之功,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患者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关节炎肾气虚寒证患者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及软骨寡聚糖蛋白(COMP)、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5.6%(2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27, P=0.039)。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舌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11、3.11、2.41, P<0.01或 P<0.05);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4、4.56, P值均<0.01);血清COMP[(12.37±1.68)μg/L比(14.24±1.88)μg/L, t=4.20]、β-catenin[(1.35±0.24)μg/L比(1.68±0.31)μg/L, t=4.7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8/32)、对照组为18.8%(6/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7, P=0.546)。 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明显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早期软骨破坏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茵陈二陈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茵陈二陈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探讨其干预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筛选得到茵陈二陈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NASH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关键靶点蛋白为基础,实现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茵陈二陈汤45个有效活性成分,114个药物靶点蛋白,463个NASH相关靶点,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33个。茵陈二陈汤干预NASH的关键靶点主要为IL6、CASP3、MYC等。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34个生物过程和7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炎症、细胞凋亡、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肿瘤等。结论:茵陈二陈汤干预NASH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本研究揭示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非神经型Niemann-Pick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44岁,2003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轻度头痛及视物模糊,自行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未缓解。2008年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当地县医院。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占43%,可见H-J小体,可见嗜多色粒红细胞。未予以治疗。后陆续就诊于其他医院治疗,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5月因"间断乏力7年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出院。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2015年4月2日入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1.79×10 9/L,Hb 93 g/L,PLT 57×10 9/L。骨穿提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少量尼曼匹克细胞(N-P细胞)。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清晰,双肺门影不大。腹部CT检查提示脾脏体积增大,外缘约占10个肋单元。2015年4月5日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 [20]。于2015年4月20日行脾切术。病理示脾脏组织中可见灶性胞浆透亮细胞,免疫组化:CD68(+)、Ki67散在(+)、AACT(+)、CD31(+),(脾)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符合尼曼-匹克病。明确诊断为NPD成人非神经型(E型)。此后患者规律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100 mg/d,定期复查病情稳定。2018年4月查血常规:WBC 8.91×10 9/L,Hb 133 g/L,PLT 280×10 9/L。骨穿:三系增生,全片见少数尼曼匹克细胞。2019年6月患者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伴膝关节肿胀。查血常规、肝肾功、RF及CRP均正常。后疼痛加重,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2020年12月7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8.30×10 9/L,Hb 126 g/L,PLT 219×10 9/L。PET-CT提示双下肢骨髓腔局灶性FDG代谢异常增高,结合病史考虑尼曼-匹克病骨形态代谢改变,双侧膝关节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020年12月16日查 SMPD1基因变异分析。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郁探讨瘿病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瘿病是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郁”密切相关。基于历代医家对“郁”的理解探讨瘿病病机,发现人体生理之气血津液转变成病理产物之火瘀痰湿过程中,“郁”发挥主导作用,大致可分为气郁、火郁、痰湿郁、血郁4种,临床常以1种为主,兼夹其他。瘿病辨治思路可以“郁”为核心,从气血津液辨证,针对主症选定主方,并酌情合方或加减防治兼证。现代常见瘿病中,以气郁为核心病机者有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以火郁为核心病机者有亚急性甲状腺炎,多以升降散为主方加减;以痰湿郁为核心病机者有实性或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治以半夏厚朴汤合二陈汤及化痰软坚散结之品;以血郁为核心病机者有实性甲状腺结节,可在痰湿郁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热敏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热敏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肝肾亏虚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124例KOA肝肾亏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2例。对照组服用独活寄生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热敏灸治疗。2组均治疗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分级评分,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关节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2,FGF-2)、TGF-β1、IL-1β、IL-6、TNF-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57/62)、对照组为77.4%(48/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4, P=0.02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分级评分和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33、12.23, P值均<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15.63±2.03)ng/L比(12.78±1.57)ng/L, t=8.75]、FGF-2[(30.26±5.37)ng/L比(26.31±1.94)ng/L, t=5.45]、TGF-β1[(30.39±6.71)μg/L比(24.31±5.12)μg/L, t=5.67]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IL-1β[(12.50±3.36)ng/L比(16.09±4.90)ng/L, t=4.76]、IL-6[(10.59±3.28)ng/L比(21.75±4.09)ng/L, t=16.76]、TNF-α[(4.04±1.92)ng/L比(6.48±1.43)ng/L, t=8.03]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热敏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可有效缓解KOA肝肾亏虚证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受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胃百合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胃溃疡作用靶点,取交集后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并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PPI网络,获取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利用DAVID在线分析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肝胃百合汤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7 d后,禁食不禁水24 h,复灌胃1次,给药1 h后灌胃吲哚美辛80 mg/kg制备胃溃疡大鼠模型,给药3 h后麻醉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胃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获得肝胃百合汤活性成分234个,靶点290个,治疗胃溃疡作用靶点6 496个,筛选出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潜在靶点213个。GO功能富集条目437条,KEGG通路富集条目153条。与模型组比较,肝胃百合汤组、奥美拉唑组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 P<0.05)。 结论: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等关键成分,作用于AKT1、CASP3等关键靶点,调控Apoptosis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抑制凋亡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辨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有关中医药治疗SAP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lementine 12.0、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核心处方。结果:纳入处方289首,涉及中药185味,包含中医证型38种。基于SAP“病”的整体研究发现,临床治疗SAP以活血化瘀药、补虚扶正药、理气化痰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甘草、黄芪、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川芎-当归、川芎-红花、川芎-枳实等。药物复杂网络图及聚类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化裁方是治疗SAP的基本方;基于SAP“证”的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是SAP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三者用药均以温、平为主;药味均以甘、辛、苦为主,多归肝、脾、肺、心经。其中,气虚血瘀证以黄芪、川芎、丹参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痰瘀互结证常以制半夏、川芎、薤白等高频药物组成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气滞血瘀证以川芎、当归、枳壳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药物聚类分析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可分为3类,痰瘀互结证可分为4类。结论:虚、瘀、痰、滞是SAP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中气虚为发病基础,血瘀贯穿本病始终,或兼痰浊及气滞之证。围绕着本虚标实的病机,临床多治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辨证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