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借助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联结成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多层次、多系统地将效果信息输出到靶器官.针刺效应可通过NEI网络级联放大,引起穴位局部微环境应答以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本文分别从神经、内分泌、免疫 3 个方面系统阐释针刺治疗 PSD 的机制,并结合NEI网络从整体观揭示针刺治疗PSD的潜在机制与生物学途径,以期为针刺治疗PSD的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帝内经》筋病针灸康复思想体系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帝内经》经筋学说对于筋病的康复治疗有着深厚的系统理论构建,其在经筋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以"痹"为主证、以"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诊断-取穴-治疗"三原则)为基本纲领的筋病针灸康复思想体系.通过对此纲领进行理论解析,指出辨筋适时以调阴阳的基本思想方略.后对《黄帝内经》关于口僻的论述予以解析,阐述此证的主要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成效,是筋病针灸康复思想体系的具体临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以空为输"的形成机制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历代医家均重视将"以痛为输"作为治疗取穴的重要参考和原则,而对切循取穴时指下空虚、下陷感的成因及临床应用意义探讨较少.本文将其总结为"以空为输",并对其含义、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将"以空为输"和"以痛为输""以舒为输""以结为输","结筋病灶点"和"散筋病灶点","解结"和"聚结",患者主观感受和医者触诊感觉相结合,形成系统、全面的经筋诊疗理论体系,从而为临床经筋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疼痛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6日收录的有关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308篇文献,纳入317个针刺处方,涉及173个腧穴,主要归膀胱经、胃经、大肠经、脾经。足三里、合谷、内关等均为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腧穴。特定穴中多使用五输穴。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常见部位为腹部、肛周、腰背部、膝部。腹部术后疼痛常用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足三里-内关”;肛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承山、长强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承山-长强”等;腰背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肾俞、环跳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阿是穴-环跳”“肾俞-环跳”等;膝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血海、梁丘等,二者配伍组合关联度较高。结论: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多选取阳经穴位,以远近配穴、循经取穴为主,且注重特定穴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太溪主治作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及输穴,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功效及主治病症可概括为:回阳救逆、益肾填精,可治疗肾阴、肾阳虚弱,导致的腰痛、手足逆冷、默默嗜卧等肢体经络疾病;行气止痛、化痰宽胸,可治疗痛症及呕吐、呃逆属痰阻气滞的脾胃病;滋肾阴、益精血,可治疗便秘消渴、嗌干、热病汗不出等气血津液疾病;利水消肿、宣肺利咽,可治疗津液代谢异常的肺肾疾病;泄热解毒、活血调经可治疗热毒旺盛、血脉瘀滞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技术应用于小儿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随机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其中ERAS组25例,非ERAS组25例。ERAS组采用手术日清晨清洁灌肠1次,术前2 h口服12.6%碳水化合物液体,术中保温、目标导向性补液,术后不留置尿管及术后镇痛等措施;非ERAS组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两组均采用经肛穴肛门成形术,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开始时血糖、术后24 h血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平均年龄、体重、WBC、CRP、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入院时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ERAS组和非ERAS组患儿麻醉开始时血糖分别为(4.92±0.50)mmol/L和(4.53±0.42)mmol/L;术后24 h血糖分别为(5.03±0.66)mmol/L和(5.96±1.18)mmol/L,WBC分别为(9.97±3.24)×10 9/L和(8.28±3.51)×10 9/L,CRP分别为(3.63±4.00)mg/L和(9.03±15.77)mg/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2.10±6.40)h和(14.00±9.30)h;术中输液量分别为(83.10±32.20)mL和(136.10±68.40)mL;术后静脉输液时间分别为(4.68±1.25)d和(6.60±1.68)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2±1.56)d和(10.56±3.58)d;住院费用分别为(13 314.34±2 856.86)元和(16 088.69±3 282.34)元;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12%)和6例(24%);两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88%(22/25)和60%(15/25),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患儿。两组患儿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24 h WBC、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ERAS组麻醉开始时血糖降低,术后24 h血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RAS组较非ERAS组术中输液量减少、术后静脉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RAS组总体满意度高于非E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于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和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合谷刺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合谷刺主要用于治疗骨伤科、神经内科疾病,如颈椎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后遗症等,在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起效较快、疗效较好;单独应用较少,常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透穴针法、电针、齐刺、输刺、放血疗法、滞针、温针灸、隔姜灸、催气手法、舒筋弹拨推拿法、正骨推拿、运动疗法等;针具多选毫针或圆利针。目前合谷刺施术穴位多为阿是穴或刺激点,较少选取十四正经的穴位;在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上运用较少;对疑难杂症有一定疗效,如痴呆、眩晕、惊恐发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癌性疼痛等,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外叶背驮式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60例,年龄4~24月,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性别不限。采用电脑随机数法将其分为2组( n=30):对照组(C组)和TEAS组(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TEAS,选择刺激穴位为双侧足三里、内关以及肺俞穴。刺激参数:选择疏密波,设置初始电刺激电流强度0.5 mA、频率2/15 Hz,逐渐增加电流强度至局部轻微肌颤,刺激持续刺激30 min,间歇30 min为1个循环,至术毕。术后每日相同时间行TEAS 30 min,至1周。C组选择刺激穴位旁开0.5 cm处贴表面附有惰性介质的电极片,连接针疗仪,但无有效电流输出。分别于切皮前(T 0)、门静脉阻断后30 min(T 1)、新肝开放后1 h(T 2)和术毕(T 3)时记录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和肺顺应性(Cdyn),并计算气道峰压与平台压差(ΔP)。采集颈内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D(SP-D)、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TNF-α及IL-10浓度。各时点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 2)并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记录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术后48 h时行肺损伤超声评分,记录术后1周内ALI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时比较,2组T 2,3时OI降低,RI升高,血浆IL-10浓度升高,T 1~3时血浆TNF-α、CC16、sRAGE和SP-D浓度升高( P<0.05);与C组比较,T组T 2,3时OI升高,RI降低,血浆sRAGE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T 1~3时血浆TNF-α、CC16和SP-D浓度降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肺损伤超声评分降低( P<0.05),AL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EAS可减轻亲体肝移植术患儿术后A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分)90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前1 d及手术当日麻醉诱导前各行1次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穴为患者印堂穴及术侧内关穴、劳宫穴、足三里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宜,时间30 min。C组仅在相同穴位处粘贴电极片无电流通过。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于手术当日第2次刺激前、术后1、3 d和术后3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于第1次刺激前、术后3 d和3个月时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于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采用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拔除喉罩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患者手术当日第2次刺激前、术后1 d内和术后3 d内焦虑发生率降低,术后3 d时QoR-15量表评分升高,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拔除喉罩时间缩短( P<0.05)。2组患者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便秘、发热及皮下积液发生率、补救镇痛率、术后3个月内焦虑发生率、QoR-15量表评分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