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名家尤在泾对温病之发挥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吴门医家尤在泾为伤寒名家,对温病亦颇有建树.尤氏清伤寒与温病之源,辨伤寒与温病之异,提出正名识病的重要性,对温病学中温病、风温、瘟疫、湿温、温毒、温疟的疾病名称作出解释,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伏邪温病、温病夹湿及瘟疫.治风温主以辛凉解散、理肺之法,治温毒主以清散透邪法,治伏温主以清热养阴透邪法,治湿温主以分消湿热法.论治瘟疫以病位为核心,根据疫邪所处病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与方药,列出治瘟疫五大法,建立了治疗瘟疫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因势利导治疗瘟疫的思想.尤在泾较早提出六经统寒温,试图用六经辨证体系来统摄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病,为寒温合论的先驱者,其对温病的发挥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今归纳其要,探析其理,为温病的诊治提供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和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干燥综合征属于燥痹范畴,清代叶天士提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治疗原则,认为上燥耗气,肺又主呼吸之气,伤肺阴,下燥入血,损及肝肾之阴,治疗上二者金水互调,使阴液复.本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焦灼,现以"上燥治气,下燥治血"为理论指导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辨治,提出阴虚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起因,肝肾阴虚是病情进展之必然,瘀毒是疾病发展之因果,其病机多以感受外邪、伤及肺胃之阴,燥邪日久、肝肾阴虚,燥邪日盛、蕴久成毒为主,治疗上分而治之,包括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解毒法,用药上初期多以辛凉甘润为主,中期多以甘咸柔润为主,后期多以苦咸寒润下为主,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丰富"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理论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从"风温痰热"论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编辑人员丨2024/2/3
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汪受传教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诊疗经验,认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风温袭肺,痰热郁闭,气阴两伤.初期以风温夹燥犯肺,肺郁失宣为先;进展期以热郁痰凝,痰热闭肺为主;恢复期以气耗津伤,阴虚邪恋为要.并据此将肺炎支原体肺炎按常见主症咳嗽分三期论治,初咳期辛凉宣肺润燥,痰咳期清热涤痰祛瘀,虚咳期益气养阴扶正,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吴鞠通医案》辨治温疫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吴鞠通治疗温疫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温热类疫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及用药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吴鞠通医案》卷一"温疫篇"所载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3.0),分析药物频数、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处方113份,涉及中药81味,使用频数≥10的药物有27味,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麦冬、生地黄、甘草、牡丹皮、连翘;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入肺、胃、心经为主;药物以清热药最多,其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得出高频药物组合41组,药物关联规则9条,4个聚类方,8个公因子.结论:吴鞠通治疗温疫用药以甘寒、苦寒为主,以清热、养阴、透邪为治疗原则,根据温疫热毒所处上、中、下三焦病位不同及卫、气、营、血层次不同以辨证论治,邪在上焦者治以辛凉芳香甘寒法,邪在中焦者治以清热泻火法,邪在下焦者治以甘寒、苦寒合化阴气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中医学关于猴痘病流行的认识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该文以《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作为指导依据,对于猴痘病的流行做出关于中医学病名、病因和病机的讨论及疾病辨证治疗的认识与思考.该文提出猴痘病可归属于"痘疹""湿热病"范畴.通过温病学的相关理论阐述其病机发展,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方式进行辨证分型.根据病机发展过程提出辛凉清热退湿,清热解毒透疹,扶正养阴退邪的治疗方案.为中医临床对猴痘的认识提供一定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伤寒论》"津液自和"对诊治小儿外感热病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26
《伤寒论》首次提到"津液自和",即身体自汗出、小便利,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基础,也是身体抵御和祛除邪气的重要条件.广义的津液是指一切体液及其代谢产物总称,津液在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中有重要作用.津液失和包括津液量的异常、津液蒸腾气化和运行输布异常.伤寒、温病、瘟疫学说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外感热病,三者虽为不同辨证体系,但病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小儿代谢快,对津液需求多,津液易失调,故小儿外感热病较之成人更易出现津液失和,临证治疗可解表宣透、清热生津、畅达气机以实现津液自和、邪去正安.通过"津液自和"治疗外感热病,具体包括:辛温解表、汗而发之,辛凉解表、以汗达邪,清泻(透)里热、养阴生津以及祛湿退热、畅达气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林丽珠教授以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3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皮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EGFR-TKI相关性皮疹属中医范畴"药毒疹"等,林丽珠教授运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来探讨其病因病机,其根本病机为阴虚血燥在内,毒邪结聚在外,可辨证分为邪入卫分型、邪入气分型、邪入营分型、邪入血分型,治疗上应辨别温病卫气营血发展阶段,予以辛凉解表、泄热利湿、清营透气、凉血敛阴等,并予养阴解毒贯穿始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议青蒿鳖甲汤在阴虚内热型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癌性发热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为“内伤发热”.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而言之不外由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类.多数患者低热缠绵不退,骨蒸潮热盗汗明显,辨证属热伏阴分.青蒿鳖甲汤养阴与透邪并进,具有透达伏阴之热功效,方药对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临床疗效亦确切满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阴虚内热型癌性发热的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郑日新治疗腺样体肥大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郑日新教授秉承郑氏喉科流派学术精华治疗腺样体肥大,认为风邪侵袭,风邪热毒相抟、气滞血瘀是发病之标,“本元禀受不足”是发病之本;治疗用辛凉养阴散结、参芪相伍“护元”,风邪热毒症重则佐以苦味清热通窍,见盗汗、便秘、纳呆、鼻窒鼻渊、耳胀耳闭、乳蛾、喉痹诸兼病症,则应机治之.附腺样体肥大医案1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燥痹的病机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燥痹)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以中医学相关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讨论分析燥痹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治法,探讨燥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附一典型病例予以验证.[结果]燥痹的起病、发展过程与温病传变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参照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燥痹分为发病初期燥邪侵犯肺卫,进展期出现气分或卫气营分同病,慢性期燥邪潜伏营、血分,此时阴亏、气虚、血瘀互见,治疗上在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治法,分别采用辛凉甘润法、清泄阳明法以及益气养阴祛瘀法等施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较高.所附验案属燥邪侵犯肺卫,宜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予银翘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燥痹的治疗可参照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能有效控制病情,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