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生物发生关键调控因子PGC-1α在砷致神经系统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砷作为一种可影响人类健康的毒性物质,过量时可引发包括认知障碍在内的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均显示,砷暴露不仅可以使人出现智力障碍,引发外周神经病变,还会使人群及动物行为出现异常。目前,砷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仍不明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α(PGC-1α)作为一种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转录因子或其他辅助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在线粒体生物发生、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PGC-1α通过激活线粒体生物发生影响能量代谢,激活氧化应激调节因子[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影响氧化应激等方式,减轻砷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血脑屏障(BBB)的损伤。本文总结了砷致神经系统损伤及PGC-1α在砷致神经系统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防治因砷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依据MRI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CMBs组和CMBs组,后者进一步分为轻度CMBs组(1~2个)、中度CMBs组(3~10个)及重度CMBs组(>10个)。通过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s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GC-1α与CMBs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158例CSVD患者,96例(60.8%)存在CMBs;其中,轻度CMBs 55例,中度CMBs 24例,重度CMBs 17例。CMBs组PGC-1α和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CMBs组,而年龄、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CMBs组(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等混杂变量后,PGC-1α为CSVD患者CMBs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588,95%置信区间0.415~0.833; 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GC-1α与CMBs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β=-0.566, P<0.001)。 结论:血清PGC-1α与CSVD患者CMBs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血清PGC-1α越高,存在CMBs的可能性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经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以修复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雷公藤甲素建立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调经促孕丸组、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抑制剂组和SIRT1抑制剂+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用雷公藤甲素孵育6 h造成颗粒细胞功能损伤后再予SIRT1抑制剂以及空白或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ELISA试剂盒检测抗苗勒激素(Anti-Müllerian,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抑制素B(Inhibin B,INHB);生化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JC-1 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数量和活性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 SIRT1、p-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辅助活化因子 1(Peroxl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l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蛋白表达;PCR检测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mRNA表达和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mtDNA).结果 中成药调经促孕丸和补肾养血活血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均可提高颗粒细胞活力(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提高ATP酶活性和MMP(P<0.05);改善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增加线粒体数量、活性和mtDNA表达(P<0.01),上调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雷公藤甲素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新生线粒体生物合成以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PPARγ信号通路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干预不同时间下对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干预不同时间下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肺部疾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采用10%CSE分别干预6 h、12 h、24 h、48 h,分为6 h空白对照组、6 h-10%CSE组、12 h空白对照组、12 h-10%CSE组、24 h空白对照组、24 h-10%CSE组、48 h空白对照组、48 h-10%CSE组.10%CSE干预12 h后联用PPAR抑制剂/激动剂,分为PPAR抑制剂组、PPAR激动剂组.Alamar Blue法检测PPAR激动剂对NR8383细胞增殖及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R8383细胞胞葬、吞噬功能及M1、M2极化分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TNF-α、TGF-β1、MFG-E8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PARγ信号通路及下游分子CD36蛋白表达;qPCR检测PPARγ、CD36 mRNA的表达.结果:10%CSE干预6 h后,NR8383细胞吞噬及胞葬功能均有所升高,PPARγ表达下调,CD36 mRNA表达增加,TNF-α、TGF-β1、MFG-E8表达均升高,但无明显极化方向;干预12 h,NR8383细胞吞噬功能及胞葬率显著降低,PPARγ、CD36表达显著下调,TNF-α表达增强,TGF-β1、MFG-E8表达降低,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干预24 h后,NR8383细胞胞葬率降低,但吞噬大肠杆菌的功能增强,PPARγ表达下调,CD36蛋白表达降低,TNF-α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1、MFG-E8表达仍处于降低状态,有明显的M1型极化倾向;48 h后NR8383细胞胞葬率仍旧降低,但吞噬能力显著提升,PPARγ表达显著降低,CD36表达显著增加,TNF-α表达降低,TGF-β1、MFG-E8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向M1、M2方向极化均增加.选择10%CSE干预12 h联合PPAR激动剂、抑制剂后发现,PPAR激动剂增强NR8383细胞胞葬及吞噬能力,上调PPARγ、CD36表达,抑制炎症因子TNF-α表达,促进抑炎因子TGF-β1、胞葬辅助因子MFG-E8表达.结论:随着CSE干预时间的变化,肺泡巨噬细胞从早期炎症反应的活化状态,逐渐进展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进而导致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及吞噬功能障碍,该机制与PPARγ通路被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萝卜硫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器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信号通路对妊娠高血压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萝卜硫素(SFN)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器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70只雌性大鼠受孕后分为对照组、HDP组、SFN-L组(SFN 5 mg/kg)、SFN-M(SFN 15 mg/kg)、SFN-H(SFN 30 mg/kg)、硫酸镁组(硫酸镁注射液100 mg/kg)、Compound C组(SFN 30 mg/kg+AMPK抑制剂Compound C 0.25 mg/kg),各组10只.在妊娠第13天起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妊娠大鼠尾静脉注射7 mg/kg L-NAME,连续注射4 d,建立HDP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从造模成功后第1天(妊娠第17天)起,各给药组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对照组、HDP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至妊娠第20天.检测妊娠第17天和第20天各组大鼠尾动脉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检测大鼠妊娠结局指标;HE染色观察胎盘组织和肾脏组织病理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胎盘组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eNOs(p-eNOs)、磷酸化AMPK(p-AMPK)、AMPK、SIRT1、PGC-1ɑ蛋白水平.结果 HDP组大鼠血压[(152.52±4.79)mmHg比(101.63±4.15)mmHg]、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679.38±64.32)mg/L比(123.17±20.19)mg/L]、胎鼠病死率[(28.57±2.08)%比(0.96±0.11)%]、血清SCr和BUN水平、胎盘组织sFLT-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胎鼠质量[(2.32±0.19)g比(4.75±0.43)g]、产仔数[(11.70±0.69)个比(7.10±0.57)个]、胎盘质量[(0.32±0.06)g比(0.58±0.12)g]、胎盘组织PLGF、p-eNOs、p-AMPK、SIRT1和PGC-1ɑ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HDP大鼠胎盘组织绒毛数量减少,胎盘结构缩小,部分绒毛显示纤维蛋白样坏死,肾脏组织内肾小球数目减少,结构异常;SFN-L组、SFN-M组、SFN-H组和硫酸镁组大鼠血压[(136.91±5.16)mmHg、(129.25±4.54)mmHg、(117.33±4.19)mmHg、(121.72±4.61)mmHg比(152.52±4.79)mmHg]、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595.91±53.05)mg/L、(532.23±49.76)mg/L、(461.16±35.15)mg/L、(482.74±39.58)mg/L比(679.38±64.32)mg/L]、胎鼠病死率、血清SCr和BUN水平、胎盘组织sFLT-1表达水平低于HDP组(P<0.05),胎鼠质量、产仔数、胎盘质量、胎盘组织PLGF、p-eNOs、p-AMPK、SIRT1和PGC-1ɑ蛋白表达高于HDP组(P<0.05),胎盘组织和肾脏组织结构异常程度减轻;AMPK抑制剂Compound C减弱了SFN对HDP大鼠血压、肾损伤和妊娠结局的保护作用.结论 SFN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ɑ信号通路改善HDP大鼠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二至丸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二至丸对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改善的效应与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8 周龄青年对照组、20 周龄老年对照组、20 周龄二至丸用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 30d后,进行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 IU/只),2d后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 IU/只),干预 12h后观察卵母细胞腺苷三磷酸(ATP)、活性氧(ROS)含量及线粒体的数目、形态,检测线粒体动态调控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 1α(PGC-1α)、视神经萎缩蛋白 1(OPA1)、PTEN诱导蛋白激酶 1(PIN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卵巢卵母细胞ATP 的含量减少(P<0.05),细胞内线粒体数量下降,结构紊乱,部分呈空泡化,PGC-1α、OPA1 及PINK1 蛋白水平下降(P<0.05);二至丸低、高剂量组可提高老年大鼠卵母细胞ATP的浓度(P<0.05),增加细胞内线粒体含量、改善结构及减少ROS的生成(P<0.05),促进PGC-1α、OPA1 和PINK1 的表达(P<0.05).结论:二至丸可以改善衰老卵巢内的卵母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线粒体自我更新以达到修复自然衰老卵母细胞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川芎嗪通过PGC-1α途径抑制线粒体分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改善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川芎嗪(TMP)对顺铂(Ci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l)、TMP组、Cis诱导的AKI模型组(Cis组)和TMP处理的AKI组(Cis+TMP组);检测各组小鼠血尿素氮(BUN)与血肌酐(Scr)含量,TUNEL染色检测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组织中线粒体结构改变,DHE染色检测肾组织中活性氧(ROS)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表达与动力相关蛋白1的磷酸化水平(p-Drp1Ser637/Drp1);体外培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并将其同样分为Ctl组、TMP组、Cis组和Cis+TMP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PGC-1α的表达与p-Drp1Ser637/Drp1比值.结果 与Ctl组相比,Cis组与Cis+TMP组小鼠的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小管细胞凋亡水平和肾皮质线粒体结构破坏程度均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中PGC-1α蛋白表达和p-Drp1Ser637/Drp1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TMP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Cis组相比,Cis+TMP组的上述检测指标变化趋势均显著降低(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Ctl组相比,Cis组与Cis+TMP组HK-2细胞的增殖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和PGC-1α蛋白表达和p-Drp1Ser637/Drp1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ROS表达水平和Drp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TMP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Cis组相比,Cis+ TMP组细胞的上述检测指标变化趋势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TMP可在体内外改善Cis诱导线粒体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这可能与PGC-1α途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电针调控脂肪组织AMPK/Sirt1通路和Nrg4含量对中老年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路及神经调节蛋白4(Nrg4)的含量促进高脂诱导的中老年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方法:24只10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建立肥胖模型.电针组电针"关元"和双侧"肾俞""天枢"和"丰隆"(2Hz/15Hz,1.5mA),留针20 min,每日1次,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6周.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针刺6周末,计算大鼠Lee's指数,称量附睾脂肪、肾周脂肪和棕色脂肪质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rg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Nrg4、AMPKα、Sirt1、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摄食量,Lee's指数,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质量均明显增加(P<0.01,P<0.05,PP<0.001),血清TG、TC、LDL-C含量,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中IL-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棕色脂肪质量,血清HDL-C、NE含量,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UCP1、PGC-1α、PRDM16、PPARγ、Nrg4 mRNA表达,AMPKα、Sirt1、Nrg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5);HE染色下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体积增大,细胞内空泡含量增多,细胞排列紊乱,边界不清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有所逆转(P<0.05,P<0.01,P<0.001),HHE染色下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体积减小,细胞内空泡含量减少,且细胞排列整齐,边界清晰.结论:电针可以改善中老年肥胖大鼠脂质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和上调Nrg4含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对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GC-1α的生理作用与临床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的辅助活化因子,其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机体适应性产热、糖代谢以及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稳态.PGC-1α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和神经性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不同,其有可能成为以上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