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某型舰艇远海运送物资医疗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舰艇远海运送医疗防疫物资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和体会.方法 回顾某型舰艇赴汤加远海运送物资的医疗防疫工作,总结梳理医疗防疫工作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针对任务前期物资准备、人员抽组、专业设备配置及任务队员培训,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通过全面细致的任务准备,实时精准制定各阶段医疗防疫方案,不断加强任务队员防护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确保了任务队员零感染,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某型舰艇赴汤加远海运送物资的医疗防疫工作精准细致,可为今后类似任务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某岛礁医院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医疗后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身高165 cm,体重82 kg,渔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未予重视,血压控制情况不详.2020年10月18日,患者随渔船远海作业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头痛等症状,且持续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国内外海上作战医疗后送阶梯及装备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军由近海走向远海,卫勤保障模式发生重大转变.海战伤员情况复杂多变,及时高效的救治通道有助于提升战斗力.后送阶梯应以减少救治层次、促进伤员快速后送为目的,后送装备应以减少后送时间、增加运力为目标.针对国内外军队海上作战医疗后送阶梯及装备现状,提出我军发展方向,提升海战一体化卫勤保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强海上伤病员立体救治与后送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将日益显著,世界各国对海上经济活动的依赖空前,特别是随着我国战略性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远景蓝图成功付诸实践后,我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海上国际贸易商务活动日益频繁. 维护我国及周边地区海上战略利益,保护海上交通运输线和人员安全,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和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对海上伤病员救治与后送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针对我国海上、尤其是远海医疗救治与后送能力建设现状,亟需加快构建以我海军海上(空中)医疗救治力量和转运平台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式海上立体救治与后送体系,以有效应对近海、远海等不同地理海域的各类事件卫勤保障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远海岛礁医院血液储备库建设模式探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远海岛礁医院血液储备库建设经验,分析面临的问题,探讨远海岛礁医院血液储备库建设模式.方法 回顾总结远海岛礁医院血液储备库建设的经验做法,通过建立依托后方医院前送血液而构成的实物储备库与建立由岛礁军民组成的"流动血库"的实践做法,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效保障远海岛礁医院血液需求的血液储备模式.结果 血液实物储备与"流动血库"储备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基本满足远海岛礁医院现阶段常规医疗用血需求,对突发事件的血液需求具有一定的保障能力.结论 远海岛礁医院应建立平战结合的血液储备模式,平时可采用后方血站支援保障与"流动血库"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同时为满足战备或大量用血事件,应建立冰冻红细胞库作为战备储存,满足平战时大批量伤员出现时的用血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航母编队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卫勤保障仿真推演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制订、优化航母编队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卫勤保障方案提供快速、高效的工具,提升航母海上卫勤保障决策支持能力.方法 运用系统建模、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工程等技术,研究建立航母编队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卫勤保障仿真系统,量化推演、动态分析卫勤保障过程,并进行卫勤保障方案评估与优化循证.结果 使用该软件系统对卫勤保障方案进行动态优化与循证,增强保障方案精细化研究能力与资源配置的针对性.结论 航母远海训练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伤员医疗后送是海上卫勤保障的难点和重点,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量化推演与优化航母突发事故卫勤保障方案,实现了卫勤研究技术手段的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上飞机的发展现状及在伤员/医疗后送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主要水上飞机的概况,指出了水上飞机,尤其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远海和边远地区执行伤员/医疗后送任务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从研发配套伤员/医疗后送装备、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完善水上飞机伤员/医疗后送的组织指挥3个方面对我军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发展提出建议,有利于其更好地完成伤员、医疗后送任务,对于提高我军海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现代海上医疗后送五级救治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优良的海上医疗后送能力是构建“深蓝”卫勤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多年海上卫勤保障实践、科研、训练及演习经验,文章系统总结现代远海海上医疗后送的特点,结合新版全军战伤救治规则,构建从单兵自救互救、舰艇救护所急救、编队救护所早期救治、医院船早期和部分专科救治到岸基医院/岛礁医院/海外保障基地医院专科救治的海上医疗后送五级救治体系,并提出未来海上医疗后送应形成包括援潜救生、核事故医学救援、落水飞行员搜救、两栖作战保障等相关体系的综合医疗后送救治网络的构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9年,中国第一艘自主制造的航母——山东舰[1]正式加入南部战区海军,这标志着我远海作战本领的进一步加强,也对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远海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远海卫勤保障一般来说包含3种模式:(1)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2],如远洋护航、国外撤侨、打击海盗、和平出访等情势下的卫勤保障,首要着眼于平时医疗保健,其次着眼于舰艇官兵日常生活中易患疾病的医疗措施;(2)是远海局部热点中防护作战的卫勤保障,首先着眼于平时医疗保健的基础上,其次着眼于舰艇官兵的战伤救治;(3)是在远海主动攻势作战中的卫勤保障,更加突出海战场前沿战伤救治能力,以及医院船上的专科手术能力.在这3种模式中,无法现场救治的重伤病员,都应快速医疗后送[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军前沿外科手术队的构建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海军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展开,对海上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海军卫勤保障已由近海防御发展为远海防卫,一旦发生伤亡,伤员后送转运困难,后送耗时较长,导致大多数重伤员死于后送途中. 英国军事专家从战争数据回顾中认为,战士最优质的照顾是在1h以内首要的照顾和撤离,在2h内院内首要的外科复苏,在4h内限制性外科干预,称为1:2:4创伤原则[1]. 如何在伤后"黄金1 h"、"白金10 min"快速展开救治,将有效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伤员受伤后最短时间内对伤员尤其是危重伤员进行外科手术处理,包括紧急气管切开等高级生命支持操作、开腹止血等损伤控制手术,是挽救伤员生命、降低伤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另一方面,远海作战伤员后送困难,舰艇受损后也常失去机动能力;此外即使可以后送,往往耗时长,导致大多数重伤员死于后送途中. 因此,未来海上卫勤保障会将优良的手术力量前伸,在前沿及时对危重伤员进行复苏和损伤控制手术,以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后送过程的影响,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 "前沿外科手术队"( for-ward surgical team ,FST)即是这种高效率、高机动性的队伍,指能为伤员提供紧急高级生命支持和损伤控制手术使伤情足够稳定以后送至下一级医疗救治机构的前沿机动力量[2].其核心是能实施"紧急高级生命支持"和"损伤控制手术".2018—2019年,某部队医院成立前沿外科综合手术队,通过每年短期海上模拟演练,探索FST团队建设、人员组成、人员训练形式和内容、职责范围等,进一步提高海上卫勤保障机动快速反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