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基质软膏对红花溶剂提取物经皮透过率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体外透皮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基质软膏对红花溶剂提取物透过率的影响,为红花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1—4月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花有效成分,并使用立式扩散池体外透皮吸收法研究红花提取物的透皮效果,采取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含量.结果 红花在乙醇、甲醇、二氯甲烷中的溶剂提取物的无基质浸膏透过率分别是13.84%、15.26%、18.24%,对应乳剂型基质软膏透过率分别为35.9%、44.69%、40.9%,对应水溶性基质软膏的透过率分别为55.8%、69.8%、67.8%.结论 红花溶剂提取物在不同基质中的透过率为:无基质浸膏<乳剂基质软膏<水溶性基质软膏,同种剂型下不同溶剂的红花溶剂提取物透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离体组织模型研究微针治疗后皮肤再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微针治疗作为一项微创美容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肤年轻化、瘢痕重塑、黄褐斑和色素性皮肤病等领域,通过将不同长度的微针刺入表皮或真皮,形成多个微孔创面,随后启动组织愈合级联反应,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微针形成的微孔通道还能帮助大分子通过皮肤屏障并渗透至深层组织,在诱导皮肤再生的同时,提高术后药物和功效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声成像在皮肤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光声成像技术利用"光进声出"的原理对肿瘤组织光学吸收体进行非侵入性成像,结合了光学成像高对比度和声学成像高穿透性的优点,无创且无电离辐射。但目前光声成像研究仍局限于实验室,该技术可用于皮肤原位黑素瘤及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检测及前哨淋巴结成像,并实现黑素瘤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实时激光消融治疗,联合外源性显影剂可实现多功能成像和治疗。本文对光声成像技术在皮肤肿瘤的临床前实验进行综述,以期早日促进临床应用的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SRI)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BCD)的安全性。方法:探索性临床研究。2023年2~ 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的BCD患者6例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34 ~60岁。患眼均行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25G玻璃体切割管件做2个巩膜切口,分别用于置入光纤和38G SRI针。进入玻璃体前,先行前房穿刺引流房水降低眼压。硅油注入模式下,38G注射套管穿透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玻璃体切割机脚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注入基因治疗药物,形成视网膜下泡状脱离区。注射完毕时手指触诊进行眼压评估,若偏高通过按压角膜切口行房水引流直至眼压正常。SRI后随访时间9~ 12个月。随访时采用SRI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6只眼眼底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伴或不伴视网膜黄白色细小颗粒样结晶沉积;临床分期均为Ⅲ期。SRI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9~ 14 min。手术中未见玻璃体脱出、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套管针头无阻塞,拔出时无玻璃体脱出。SRI后24 h,所有患眼视网膜隆起泡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SRI后9个月时,患眼均无角膜后沉着,未见前房、玻璃体细胞等炎症反应,无高眼压、白内障、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治疗BCD安全,且可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继发性腹膜透析腹膜超滤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膜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技术失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基于三孔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间小孔和跨内皮细胞超小孔(水孔蛋白1)是腹膜水转运的主要通道。随着PD的进行,小孔和超小孔依赖水(自由水)转运均降低,其中以自由水转运下降更为显著,导致腹膜超滤衰竭。自由水转运下降与腹膜溶质快速转运、间质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的晶体渗透压下降及水孔蛋白1功能异常和腹膜间质纤维化导致的葡萄糖渗透传导率下降等因素相关。而小孔依赖水转运降低受PD液晶体渗透压的快速丢失、腹膜毛细血管病变介导的静水压下降和小孔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长期PD中继发性腹膜超滤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下纤维增生膜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1,女,5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余"于202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6年,长期口服激素治疗,现服用美卓乐10 mg 1次/d进行治疗。2015—2017年曾因视力下降于外院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未予治疗。就诊前3个月,外院诊断双眼红斑狼疮性视网膜病变,给予静脉地塞米松输液治疗后患者双眼视力下降加重。眼科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04,左眼0.25;眼压正常;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右眼晶状体核密度增高,左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眼底检查示:双眼黄斑区及后极部视网膜多发黄白色病灶,网膜下液暗区形成。眼底自发荧光示:右眼黄斑区、左眼视盘上方及颞下方低荧光灶,周围高荧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双眼后极部多发片状高荧光,随时间呈墨迹样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示:双眼后极部脉络膜血管扩张呈斑驳强荧光,右眼黄斑区及左眼颞下方可见片状荧光遮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右眼黄斑下高反射物质,少许视网膜下液;左眼颞侧视网膜下液,视网膜下高反射团块。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双眼白内障。建议减停激素,予螺内酯40 mg 2次/d口服治疗。患者因担心红斑狼疮复发未减停激素。1个月后随访,患者视力下降。视力检查:右眼为0.03,左眼为0.04。广角眼底照相示:右眼黄斑区及鼻下方可见黄白色病灶,左眼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条索状纤维增殖膜形成(图1A)。黄斑OCT示:右眼黄斑下高反射物质较前增多,神经上皮层间积液;左眼可见小片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和高反射团块(图1B)。给予右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注射2次。5个月后,视力检查示:视力右眼为0.05,左眼为手动。复查黄斑OCT示:右眼黄斑下高反射物质大部分吸收,水肿消失,视网膜外层结构受损和中心凹下团块状纤维化;左眼颞下方条索状视网膜下膜较前变化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钛合金腕舟骨假体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29岁,2年前因摔伤致左腕舟骨折,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后1年于当地医院行左腕CT示舟骨骨折不愈合,伤后13个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腕部鼻烟窝压痛(+),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均受限。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示:左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桡舟关节、舟头关节炎伴囊性变(图1)。诊断:左腕舟骨骨折不愈合(Slade and Geissler Ⅵ型)。在全身麻醉下行腕掌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充分暴露坏死舟骨并完全取出,通过术前3D打印设计方案,于假体表面预留缝线孔(图2),选择合适大小的树脂试模,根据试模选择相应的舟骨假体,于大多角骨、头状骨、月骨分别打入金属带线锚钉与假体表面缝线孔相连以重建舟骨周围相应韧带(图3),C臂机透视及X线提示:假体大小合适,位置良好。术后10个月随访左腕X线片提示:舟骨假体位置良好,假体周围腕骨及桡骨无明显骨吸收(图4)。左腕关节Mayo评分90分,左、右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为68°、78°;左、右腕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为55°、88°;左、右腕关节桡偏活动度为25°、35°;左、右腕关节尺偏活动度为28°、33°;左、右腕关节旋前、旋后正常;左、右手握力分别为21、38 kg(图5);疼痛VAS评分静息时为0分,负重时为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的2例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8岁4个月;例2,男,1岁11个月。2例患儿均以"咳嗽、气促20 d"为主诉入院,病初有一过性低热,于院外分别按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均可见呼吸促,三凹征(+),口唇、指/趾端发绀,未见杵状指,无啰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均存在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正常。病原学检查、自身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为阴性。肺高分辨CT(HRCT)提示双肺透光度减低,以下肺为著,弥散磨玻璃影,实变以及受牵拉的支气管。肺组织病理表现为弥散性肺泡损伤,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可见纤维样组织。病例1可见透明膜形成。2例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例1应用鼻导管吸氧,例2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均存活,随访2例患儿激素应用逐渐减停,疗程分别为8个月和1年,肺内病变基本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辅助透皮给药技术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和阿魏酸复合配方通过促进bFGF表达改善点阵激光术后修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激光辅助透皮给药(LADD)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剥脱性点阵激光能在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不同层次产生多个微小通道,使药物和活性成分能自由通过表皮屏障,增强其在局部的渗透性和深度,促进透皮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AFRO综合征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AFRO综合征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H)A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检查结果及诊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1月18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例50岁TAFRO综合征合并AHA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和淋巴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诊断相关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本研究以"TAFRO综合征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TAFRO syndrome with acquired hemophilia A"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TAFRO综合征合并AHA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征得受试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结果:①本例患者因"反复发热2 +个月,血小板减少1个月"于2019年1月18日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②入院时本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血小板计数为35.0×10 9/L,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245.4 mg/L。其凝血功能结果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07.4 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7.5 s;APTT纠正试验结果示不能完全纠正;FⅧ活性为22%,FⅧ抑制物滴度为1.5 BU/mL。其PET/CT结果示,全身多发性淋巴结增多,部分淋巴结代谢异常;胸、腹腔积液。其右侧颈部淋巴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浆细胞型Castleman病。③根据临床特征和相关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TAFRO综合征合并AHA,并接受RC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2个疗程,以及抗感染、间断血液制品输注、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多浆膜腔积液逐渐被吸收,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逐渐恢复,并最终脱离血液透析。④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仅检索出1篇相关文献,报道日本1例25岁的TAFRO综合征合并AHA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重、全身严重水负荷,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充分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托珠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TAFRO综合征合并AHA为临床罕见疾病,对患者应结合其临床特征及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上述2种疾病的关系及标准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