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基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丹楂通脉丸的指纹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分析色谱峰贡献率,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 280 nm,流动相 0.1%磷酸水-乙腈,流速 1.0 mL·min-1,梯度洗脱,建立丹楂通脉丸甲醇提取物指纹图谱.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对丹楂通脉丸潜在的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潜在的药效物质的抗炎活性.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 15个共有峰,2个特征峰被指认,分别为丹酚酸B和丹酚酸A.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丹酚酸B和丹酚酸A是丹楂通脉丸发挥活性作用的有效成分,预测其可作为丹楂通脉丸的主要药效物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NO释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NO释放量显著下降(P<0.0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为丹楂通脉丸质量的全面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难治性Meige综合征病机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Meige综合征是神经内科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及口面肌痉挛,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临床无根治方法,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基于络病理论及其与五脏生理、病理互相影响的关系,认为难治性Meige综合征应属络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病机为五脏气血失和,虚、痰、瘀滞于络脉致脑髓失养,筋脉失濡。以“通脉和络”为治疗总则,“调整体以愈局部、和五脏以养脑髓”为治疗关键,并自拟通脉和络方治疗。该方以黄芪建中汤佐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加减而成,意在通过温养平和之剂健运中焦,达到益五脏气血之源、调人体气机之枢的作用,临床应用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和体外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预测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作用通路和靶点,联合体外细胞实验对其可能机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等数据库,收集消斑通脉方中活性化合物及对应靶点信息,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预测可能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并鉴定,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并进行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消斑通脉方作用后各组HA-VSMCs增殖活性,确定消斑通脉方安全性.HA-VSM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瑞舒伐他汀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后采用4 μmol·L-1瑞舒伐他汀干预)及低、中和高剂量消斑通脉方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后分别采用0.025、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HA-VSMCs中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消斑通脉方中含有103种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189个靶基因发挥抗AS作用,潜在作用靶点包括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核因子κB1(NF-κB 1)和RELA(NF-κB p65)等.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消斑通脉方通过调节脂质、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皮生长因子(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S作用.细胞形态表现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明细胞为HA-VSMCs.油红O染色,可观察到大量红色脂滴,表明造模成功.MTT法检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消斑通脉方对HA-VSMCs增殖率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 MCP-1 和 IL-6水平降低(P<0.05 或P<0.01),0.050 和 0.100 mg·L-1 消斑通脉方组HA-VSMC培养上清中IL-8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MCP-1降低(P<0.01),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IL-8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瑞舒伐他汀组及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FGF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p65和FG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0.050和0.100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FG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消斑通脉方具有抗炎、抑制HA-VSMCs增殖和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FGF2通路失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运用"疏其血气"理论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气血亏虚、失其调畅可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气血失于调和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疏其血气"即在糖尿病治疗中关注气血的"条达",基于气血辨证,合理应用畅达气机、逐瘀通脉等治法,通过调肝行滞、升清举陷、和调枢机、补气养血、活血和络、祛痰化瘀等方法疏畅气血,进而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脏腑风湿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多因阳虚郁痹、风寒湿外邪侵袭、正气无力抗邪,致使邪气潜藏,伏而内留,肾络瘀阻.该病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微观病理等方面与脏腑风湿病理论极为相似.故临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宜采用通阳解郁、扶正宣痹,祛风除湿、透散伏邪以及活血祛瘀、和络通脉三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神经受损程度(TCSS 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值)、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口渴喜饮、少气懒言、五心烦热、麻木刺痛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口渴喜饮、少气懒言、五心烦热、麻木刺痛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F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AB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足底峰值压力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足底峰值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治疗组糖尿病足复发率为7.5%(3例),对照组糖尿病足复发率为25.00%(10例),两组间糖尿病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足部神经受损程度,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口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各类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4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4大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选取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收录的中成药治疗T2DM合并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进行数据提取与整理,按照Cochrane 5.3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脑心通胶囊、芪冬瘫复胶囊、通脉降糖胶囊、通心络胶囊以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5种中成药.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5种中成药疗效更佳,且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芪冬瘫复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通脉降糖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方面,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2种中成药疗效更佳,且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ctivities,ADL)方面,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脑心通胶囊效果最佳;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成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可有效改善NIHSS,提高T2DM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能是T2DM合并脑卒中的最佳干预措施.此外,不同的中成药作为治疗组的RCT研究在数目和质量上存在差异,故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用于不同中成药在疗效评价上的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脉络学说"和"瘀血理论"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氧化应激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重要的病理机制.基于"脉络学说"和"瘀血理论"提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脉瘀阻"病机,"血脉瘀阻"可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的发生,而"活血通脉"能通过抗氧化应激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基于此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健脾补肾活血、活血化痰通络治疗原则,从氧化应激层面探讨活血通脉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与科研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知葛通脉颗粒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线索.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文献补充,筛选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及效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挖掘2型糖尿病LEAD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11.5制作PPI网络图,并通过PPI网络拓扑关系分析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LEAD的关键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关系图,筛选中药颗粒核心成分.在Metascape平台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探索药物治疗疾病的潜在机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 1.5.6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之间的反应活性.结果 研究获得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71种,潜在靶点261个,与DLEAD交集靶点107个,筛选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去水淫羊藿黄素、薯蓣皂苷元、β-谷甾醇、金圣草素、豆甾醇,关键靶点AKT1、IL-6、TNF、TP53、VEGFA、IL-1B.相关作用通路有183条,作用通路主要涉及MAPK、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HIF-1信号通路等.对接结果显示中药成分与疾病靶点之间可较好地结合.结论 知葛通脉颗粒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去水淫羊藿黄素、薯蓣皂苷元、β-谷甾醇、金圣草素、豆甾醇等关键有效成分作用于AKT1、IL-6、TNF、TP53、VEGFA、IL-1B等关键靶点,调节MAPK、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对DLEAD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