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内相对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 )技术的相对压成像(RP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舒张期左室内压力分布,并探讨影响舒张期左室内压力分布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FM技术的RPI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心房收缩期(AC)、等容收缩期(IC)和快速射血期(RE)的左室内压力差(IVPD)和左室内压力梯度(IVPG)。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计算E/A。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和侧壁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平均值(e′),计算E/e′。并分析IVPD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E/A、e′、IVPD-IR、IVPG-IR、IVPD-RF、IVPG-RF、IVPD-AC、IVPG-AC显著减低,E/e′显著增加(均 P<0.05)。②IVPD-IR、IVPD-RF、IVPD-AC与E/A呈正相关( r=0.309, P<0.05; r=0.274, P<0.05; r=0.273, P<0.05);IVPD-IR、IVPD-RF、IVPD-AC与E/e′呈负相关( r=-0.587, P<0.05; r=-0.273, P<0.05; r=-0.415, P<0.05);IVPD-IR、IVPD-AC与e′呈正相关( r=0.451, P<0.05; r=0.431, P<0.05)。③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是影响IVPD-IR、IVPD-RF、IVPD-AC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17, P<0.05;β=-0.451, P<0.05;β=-0.460, P<0.05)。 结论:RP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T2DM患者舒张期左室压力分布。HbA 1c是影响T2DM患者IVPD-IR、IVPD-RF、IVPD-A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动脉斑块长轴超声力学参数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力学参数,探讨力学参数与斑块内组织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53例,术前行VVI检查,将斑块于长轴方向自近心端向远心端均分为5部分,分别命名为R1、R2、R3、R4、R5,测量各节段斑块的力学参数(纵向应变、应变率),术后获得49例斑块,将大体标本与术前图像对应均分为5段,进行HE染色和CD68免疫组化分析。根据既往研究中不稳定斑块的病理诊断标准,将斑块分为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数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脂质核心比例及CD68阳性反应区平均光密度。结果:49例斑块中,33例为不稳定组,16例为稳定组。两组斑块的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数±标准差)为R1>R2>R5>R4>R3,巨噬细胞数量、平均光密度、脂质核心比例为R2>R3>R1>R4>R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以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显示不稳定组大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斑块R1~R5段纵向应变与相应节段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平均光密度、脂质核心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r=0.300、0.255、0.394, P<0.05),应变率与相应节段斑块巨噬细胞数量、脂质核心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r=0.199、0.214, P<0.05)。斑块上游R1~R2段相关系数 r值较前增大(应变: r=0.480、0.418、0.582;应变率: r=0.292、0.319, P<0.05)。 结论:斑块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与斑块内巨噬细胞、脂质核心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斑块上游相关性更为显著,进而间接反映斑块长轴力学参数在判断斑块稳定性中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心室能量损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心室能量损耗(EL),观察心腔内血液流场状态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0例作为SLE组,同期选取6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VFM分析获取左心室腔内各个时相[等容收缩期(T1),快速射血期(T2),快速充盈期(T3),缓慢充盈期(T4),心房收缩期(T5)]、各个节段(整体、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EL情况。并对EL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EL从基底段至中间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与对照组相比,SLE组T2-EL、T3-EL、T4-EL、T5-EL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SLE组T3-EL与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呈正相关( r=0.784, P<0.001);T5-EL与间隔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呈正相关( r=0.812, P<0.001),与A峰呈正相关( r=0.715, P<0.001);T1-EL与间隔E/e′、A峰呈正相关( r=0.461、0.672,均 P<0.001)。 结论:VFM技术能够评价SLE患者左心室EL,观察和定量分析心腔内复杂的血液流场信息,可为早期准确评估心脏功能提供可靠的流体力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速度向量成像在评估血管老化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管老化指血管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速度向量成像根据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对血管精确定位,立体评估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能全面评估血管老化过程中力学特点、管壁功能,在血管老化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简述该技术在评估血管老化过程及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脂质体结合微泡靶向介导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UTMD)技术介导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糖尿病(DM)早期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包载MaFGF的纳米脂质体。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50只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模型,其余10只作为对照组。将DM大鼠随机分为DM模型组、单纯MaFGF溶液组、MaFGF纳米脂质体组及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DM模型诱导成功后每周干预两次,共计12周。各组于干预结束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速度向量成像(VV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VVI测定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观各节段平均峰值速度(Vs)、径向应变(Sr)及径向应变率(SRr)。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用天狼星红染色法和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本研究所制备的MaFGF纳米脂质体形态较圆整,分散均匀、稳定性好且包封率高。干预12周后,DM模型组LVEF、LVFS、Vs、Sr及SR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 P<0.05),而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LVEF、LVFS、Vs、Sr及SRr较DM模型组及其他各干预组明显升高(均 P<0.05)。天狼星红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显示,DM模型组CVF、AI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CVF、AI较DM模型组及其他各干预组显著减低(均 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DM模型组相比,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善最为明显。 结论:应用纳米脂质体结合微泡靶向技术介导MaFGF可有效改善DM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其机制主要是MaFGF通过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实现心脏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流场运动变化及右心功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右心室内迹线、波前和心室内相对压的变化规律,为定量评估ASD右心室流场运动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就诊的继发孔型ASD患者97例,按照肺动脉高压(PAH)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组:不伴PAH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30例,轻度PAH组(PASP 30~50 mmHg)25例、中度PAH组(PASP 50~70 mmHg)22例和重度PAH组(PASP>70 mmHg)20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9例为对照组。采用VFM技术分析右心室内迹线和波前的变化规律,并定量评估各组间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左心室收缩末期偏心指数(LVEIs)、左心室舒张末期偏心指数(LVE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内压差(IVPDs)、右心室横径(RVTD)、右心房横径(RAT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Tei指数,三尖瓣E峰流速、A峰流速、E/A,三尖瓣环速度e、a、e/a以及E/e等参数,对以上参数与IVP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不伴PAH组与轻度PAH组右心室迹线和波前均显示舒张期能顺利到达心尖顶部;中度和重度PAH组整体呈漩涡状不能顺利到达心尖顶部,血流流动效率随PAH压力升高逐渐减低。②各组间MPA、RVAW、LVEIs、LVEId逐渐增大,LVEF逐渐减小( P<0.05);与对照组和不伴PAH组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AH组RVTD、RATD逐渐增大( P<0.05),Tei指数、E/e逐渐增大,TAPSE、RVFAC、E、E/A、e、e/a逐渐减小( P<0.05)。③与对照组和不伴PAH组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AH组IVPDs逐渐降低( P<0.05),IVPDs峰值均出现在快速充盈期。④IVPDs分别与TAPSE、RVFAC、E、e呈正相关( r=0.848、0.735、0.915、0.822,均 P<0.05),与Tei指数、E/e呈负相关( r=-0.711、-0.905,均 P<0.05)。 结论:迹线、波前以及相对压成像可为定量评估ASD右心室血流流场变化、PAH压力大小及右心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估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观察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估卵巢癌(OC)术后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以37例OC术后接受化疗患者为化疗组,以同期4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及6个周期后,对照组于入组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VFM检查,比较化疗前组间及化疗组内不同时间点资料,分析化疗组VFM与血红蛋白及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组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BSA),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及VFM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组内,随化疗周期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渐次降低、等容舒张期(IR)及心房收缩期(AS)左心室内压力差(IVPD)及压力差梯度(IVPG)逐渐增大(校正P均<0.05);而常规超声心动图仅化疗 6个周期后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运动峰值速度(E/e')较化疗前升高(校正P均<0.05).化疗组舒张期各时相VFM结果均与血红蛋白水平呈强相关(|r|=0.718~0.836,P均<0.05),与LAVI呈弱至中度相关(|r|=0.375~0.525,P均<0.05),与E/e'呈中度相关(|r|=0.424~0.537,P均<0.05).结论 OC术后化疗早期即可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VFM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地检出左心室舒张早期功能轻微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右心室应变影像评估技术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影像评估是PAH患者的重要诊断和随访方法.右心室(right ventricular,RV)应变评估可识别RV功能障碍的早期变化及预测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中可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以及心脏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对PAH患者RV应变进行评估.该文旨在总结PAH患者RV应变影像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而为临床诊断和随访PAH患者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联合RT-3DE评价伴S状室间隔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伴有 S状室间隔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病人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72例重度 AS病人,按照是否合并 S状室间隔分为狭窄组(36 例)与 s-狭窄组(36 例),再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容积参数及射血分数(3D-EF),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s-狭窄组的室间隔基底段厚度(bIVS)、室间隔中段厚度(mIVS)增加;GLS、GRS降低,GCS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狭窄组的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Ao SA)减小;与狭窄组比较,s-狭窄组病人 bIVS增加,Ao SA减小,GL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合并 S状室间隔的重度 AS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向量血流技术在腹部凸阵超声探头上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向量血流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超声血流测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它具有不依赖角度校正、可直接获取血流的实时幅值和方向(血流速度矢量)等优势.横向振荡法(transverse oscillation,TO)是实现向量血流成像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对于结构更加复杂的凸阵探头,目前仍然缺乏基于商用超声机的完整且详细的算法验证过程.该研究先介绍了TO成像过程和成像原理,然后通过仿真实验,计算设定速度值与测量速度值之间的误差,再通过多普勒体模实验,验证设定速度值与测量速度值之间的误差.其中仿真实验中TO向量血流技术测得的速度值为0.48 m/s,与预设值0.50 m/s的误差为-4%;多普勒体模实验中测得的速度值为8.33、11.14、14.44、16.67 cm/s,与实际速度值7.97、10.78、14.06、17.34 cm/s的误差均在±5%内.2个实验都验证了向量血流技术在腹部凸阵探头上应用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