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人工关节集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以百色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样本医院,采集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15例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其中集采前(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353例,集采后(2022年4—10月)162例。利用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人工关节集采政策实施前后住院费用的变化,并在2022年10—12月和2023年7—8月对该院骨科科室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医用耗材管理和医保管理人员等进行一对一无结构访谈,了解人工关节集采政策的执行情况、住院费用相应变化及其原因等。结果:人工关节集采政策实施后,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即刻下降22 566元( P<0.001),长期趋势斜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430)。从费用结构看,手术用一次性材料费用即刻下降26 889元( P<0.001),长期趋势斜率改变量为-515元( P<0.001);手术治疗费用、非手术项目治疗费用和非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即刻有不同程度增加( P<0.05),手术治疗费用和非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的长期趋势斜率该变量为-637元/月和-372元/月( P<0.001),非手术项目治疗费用长期趋势斜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196)。自付费用即刻下降7 195元( P<0.001),长期趋势斜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550)。访谈结果显示,集采后人工关节使用和手术情况总体变化不大,但存在配送延迟,且住院费用中部分费用指标的变化也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相关。 结论:人工关节集采政策有效降低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费用,费用结构更加优化,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保基金支出。未来需要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提升集采政策效能,推动公立医院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配送时间错误调查及改进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缩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制和送达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时间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按说明书的要求及时用药。方法:组织项目团队调查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北京天坛医院PIVAS配制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配送时间延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改进;对改进后药物配送时间进行统计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评价改进效果。结果: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我院PIVAS共配送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4 156袋,其中951袋药物需关注其配送时间。尽管记录时间不准确,但可以肯定至少有4.7%袋(45/951)药物配送时间延长。自2020年1月20日起,采取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处方优先审核,药物优先配制、专人专送的改进措施后,药物配送时间从以前的2.5~4.5 h缩短至0.5~4.0 h,配送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下降到0.9%(12/1 281)。结论:医院PIVAS配送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存在药品配送时间延长的现象,可能导致液体放置时间超过说明书要求。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处方优先审核、配送可有效缩短药品的配送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持续质量改进在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对无形成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对无形成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两个阶段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500份样本进行调查,对两个阶段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前,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平均配送时间为(67.25±4.15)min,明显高于实施后;实施前500份样本的清洁达标率与消毒达标率等均明显小于实施后;实施后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评价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有2名护理人员分别出现划伤与压伤情况,实施前有6名护理人员发生划伤,8名发生压伤,1名发生细菌感染,两组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可有效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质量,提升社会化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的建设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研制无人机专用血液储存箱。利用无人机系统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运送血制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获取以下指标:(1)无人机送血的飞行时间;(2)血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温度;(3)利用百度地图软件测出道路交通的送血时间,并与无人机飞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由智能物流无人机、低温血液储存箱、无人物流枢纽站、云端运行控制平台等部分组成。浙江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无人机航线距离(2.36±0.06)km,地面距离5.8 km,从2019年4月12日到2021年1月29日共飞行27架/次,飞行时间为(6.37±0.35)min,小于人工取血来回双程所需道路行驶时间(17.00±1.94)min。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无人机送血可以节省15.98-4.28 min,平均节省(10.62±1.87)min。结论: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等优点,并能保证运输过程中血制品的安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物流机器人洁净被服配送场景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医院物流机器人配送洁净被服的适配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院内日间病房洁物运输场景下传统物流运送的需求和痛点,通过试用机器人,对比、评估机器人与传统人工配送在主要效果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及在洁净被服配送场景下的适配性和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传统人工配送模式在日间病房洁物配送任务中的主要表现,物流机器人均次配送时间缩短,送达准确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节约显著,感染风险较低,关键用户体验感更佳.结论 物流机器人在病房洁物配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减轻人员负担,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终端智能柜在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终端智能柜在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基于ICU病房医用高值耗材管理需求,设计研发ICU医用高值耗材终端智能柜,并融合物流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对ICU医用高值耗材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20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设为应用前,2021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设为应用后,对比应用前后ICU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效率、取用和计费准确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应用终端智能柜后,护士每周对医用高值耗材申领、盘库、整理、取用时间均较应用前缩短(P<0.001),医用高值耗材取用和计费准确性提升(P<0.001);护士对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取用便捷性、配送及时性、盘库精准性、全程可追溯性和总体满意度均较应用前提升(P<0.001).结论 终端智能柜优化了ICU医用高值耗材申领、审批、配送、取用、盘点、计费、入档等流程,实现ICU病房医用高值耗材全流程闭环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可溯源,降低了护士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时间和精力投入,提升了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关键试剂的医院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探究供给-分拆加工-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关键试剂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以实现关键试剂的优化管理.方法 从SPD的智能信息系统对关键试剂耗材管理、中心库房管理与实施、供应商3方面建立关键试剂的追溯体系,并分析SPD管理关键试剂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结果 SPD应用前后关键试剂管理的采集频率从(10.00±0.56)次/月降低到(0.20±0.15)次/月;每周库存和分类时间从(50.40±0.59)min降低到(2.83±0.59)min;关键试剂申请时间从(12.00±0.86)min降低到(3.97±0.58)min;关键试剂管理满意度从(2.83±0.15)分提高到(9.68±0.06)分,关键试剂占用空间从(4.94±0.02)m3降低到(3.70±0.01)m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SPD模式下实施关键试剂拆零三级库的管理应用,使关键试剂管理降本增效,最大化发挥了SPD模式在关键试剂精细化管理中的高效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互联网诊疗开展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 国家卫生政策建议各医疗机构要积极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化诊疗服务方式,强化互联网服务供给.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互联网诊疗开展情况,找到适合进行互联网诊疗的群体,为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0年 4月-2022年 12月互联网诊疗开展情况.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互联网诊疗就诊人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22年较2021年全年环比增长了131.4%,其中妇科、产科、肿瘤科、变态反应科等特色科室诊次相对较高,合计占比89%;妇科诊次最多,占比59.2%.线上平均就诊时长9.25 min/人次,高于线下5.10 min/人次,表明线上诊疗过程中,接诊医师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更长.选择互联网诊疗的患者中,以 19~40岁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3.27%;女性患者占比 90.62%;医保患者占比 66.67%.除常规诊疗外,开具处方药占比 13.70%,开具检查占比 76.92%,说明预约检查是互联网诊疗中最常见的服务需求,药物配送方式中选择药品邮寄服务占比 28.89%.结论 19~40岁的年轻人是互联网诊疗的主要就诊群体,发挥医院专业特色,加强医保服务力度,满足医保患者就诊需求,是未来提高互联网诊疗服务能力的努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包装配送闭环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包装配送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2022 年2~7 月应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前和 2022 年 8 月~2023 年 1 月应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后成品输液包装配送工作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使用后PIVAS包装差错发生率由 0.033‰降至 0.004‰,配送环节差错发生率由 0.033‰降至0.0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处理耗时时间由(422.80±44.29)s降至(188.60±9.83)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科室对PIVAS成品输液配送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满意度分别由(93.24±2.37)%、(94.44±1.53)%提升至(97.25±1.17)%、(96.86±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使PIVAS成品输液从调配完成到病区接收形成一个闭环链路,使得繁琐的成品输液包装配送环节得到合理的优化,全流程信息可查询追溯,降低了包装以及配送环节的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临床服务满意度,有助于PIVAS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信息化药品货位码在某院住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建立住院药房信息化药品货位码系统,评价信息化货位码的应用对药房药品调剂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每个药品编制唯一的药品货位码,优化摆药单排序规则.比较应用货位码前后住院药房工作效率、盘点完成时间、护士满意度.结果 使用药品货位码后,(1)科室平均发药完成时间(不含打包配送)由(12.55±3.52)min缩短为(9.05±2.94)min(P<0.05);发药步行距离由(15.98±8.22)m缩短为(12.73±6.38)m(P<0.05).(2)药品盘点完成时间由 240 min缩短为 120 min(P<0.05).(3)护士满意度提高至 58.6%(P<0.05).结论 信息化药品货位码应用后,科室平均发药完成时间、药品盘点完成时间等指标均优于之前,提高了护士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