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CYP21A2基因变异特点,以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的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失盐型、单纯男性化型、非经典型。采用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CYP21A2基因变异,按残余酶活性分为重度变异组、中度变异组、轻度变异组、未知变异组,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1)青岛地区12年间共确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患儿57例,发病率1/20 877,经基因检测确诊的32例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中,失盐型19例,单纯男性化型8例,非经典型5例。(2)32例患儿共检出67个、14种等位基因变异,出现频率较高的是c.293-13A/C>G、c.518T>A、大的基因缺失/转换变异。(3)11例重度变异组中失盐型10例,12例中度变异组中单纯男性化8例,6例轻度变异组中非经典型4例。(4)骨龄提前或落后、性早熟、矮身材的患儿以c.293-13A/C>G、c.518T>A、大的基因缺失/转换变异、c.-113G>A基因变异为主。结论:c.293-13A/C>G、c.518T>A、大的基因缺失/转换变异为青岛地区21-羟化酶缺乏症患儿的常见基因变异。基因检测可以预测临床表型,为治疗、预后提供依据,对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检测出PTEN基因缺失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是一种具有磷酸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在癌症中频繁突变和缺失,已被证明在多种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生于胃的绒毛膜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绒毛膜癌患者检出PTEN基因的缺失突变与表达下降。患者男,69岁,于胃窦小弯侧近胃角见一巨大不规则肿物,侵及浆膜。显微镜下检查显示肿瘤细胞为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弥漫阳性,PTEN阴性。关于PTEN在胃原发性绒毛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该病例表现为PTEN基因缺失,PTEN通过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参与细胞生长与增殖,提示PTEN可能与胃绒毛膜癌的发生有关,结合p53基因与PIK3CA基因E545K位点也发生突变,进一步讨论胃绒毛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个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1个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家系两例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临床均表现为喂养困难,面容异常,癫痫,智力和语言发育障碍等;第3胎生后表现为喂养困难、体重不增,重度营养不良,于6月龄不明原因死亡,未行基因检测。第4胎,男,体健。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妹妹均携带 DHCR7基因(NM_001360. 2)c.127G>T (p.Val43Phe)和c.820_825del(p.Asn274_Val275del)复合杂合变异,第4胎未检测到上述变异。这两个变异均未在文献及疾病相关数据库中报道,也未在正常人群数据库(1000G和gnomAD数据库)中收录。其中c.820_825del变异位于DHCR7蛋白的甾醇敏感区域,导致DHCR7蛋白第274位的天冬酰胺和275位的缬氨酸缺失,使蛋白长度变短,可能影响蛋白空间构象的稳定性,从而造成酶活性下降。c.127G>T变异位于蛋白的第一个跨膜区域,推测其会对蛋白的跨膜运输产生影响,且多种软件预测该变异有害。保守性分析结果提示上述3个氨基酸均处于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域。结合本家系患儿的临床表型、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推测两例患儿均为 DHCR7基因变异导致的Smith-Lemli-Opitz综合征。 结论:本家系丰富了Smith-Lemli-Opitz综合征的表型与基因型的数据,明确了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儿的临床与 GLB1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例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患儿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对患儿家系进行检测,并应用Sanger测序对可疑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取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利用荧光法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结果:先证者为一名2岁3个月女性患儿,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语言缺失,智力障碍和行为异常。WES检测到 GLB1基因发生复合杂合错义变异NM_000404.2:c.1343A>T(p.Asp448Val)和c.1064A>C,(p.Gln355Pro)(GRCh37/hg19),分别遗传于母亲和父亲。 GLB1p.Asp448Val变异未检测出β半乳糖苷酶活性,因此该变异为临床致病性变异。而p.Gln355Pro变异尚无报道,该变异位点位于β半乳糖苷酶具有催化活性的TIM barrel结构域,在正常人群数据库频率为0,多种计算机软件预测有害。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酶残余活性为0,证明p.Gln355Pro变异也会导致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丧失,因此该变异被评估为临床致病性变异。 结论:本研究丰富了 GLB1基因变异谱,为家庭遗传咨询提供了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等位基因杂合性碱基缺失致类孟买血型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1例类孟买型血型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该献血者红细胞ABO和Lewis血型抗原表型,用PCR扩增类孟买表型个体的 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 FUT1基因全编码区,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并对 FUT1基因的2处变异位点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 结果:血型血清学鉴定先证者为罕见的B型类孟买表型。直接测序发现先证者 ABO基因为B.01/O.01.02杂合子; FUT1基因第881~882位和768位存在杂合性碱基缺失,进一步的单倍体分析显示其中1条单倍体存在c.881_882delTT,另1条单倍体存在c.768delC,基因型为 FUT1*01N.13/01N.20杂合子,2个等位基因分别导致多肽链p.Phe294Cysfs*40和p.Val257Phefs*23移码变异。 结论:在献血人群中发现1例罕见的双等位基因复合杂合性碱基缺失导致的类孟买表型,其分子机制为c.881_882delTT和c.768delC所致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减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NO1蛋白及其相关活性位点缺失突变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昆虫BEVS)表达糖酵解酶α-烯醇化酶(ENO1)及其3种酶活性位点缺失突变的ENO1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为后续宫颈癌的代谢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优化后ENO1序列插入pFastBacTM1载体,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FastBac-ENO1.分别缺失ENO1发挥糖酵解酶功能的3个活性位点,进行优化后将其插入pFastBacTM1载体,获得3个活性位点缺失的重组质粒pFastBac-M1、pFastBac-M2和pFastBac-M3.通过转座、转染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V-ENO1、rBV-M1、rBV-M2和rBV-M3,利用WB法对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扩增重组杆粒rBacmid-ENO1、rBacmid-M1、rBacmid-M2和rBacmid-M3,获得大小约2 000 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昆虫BEVS可表达ENO1蛋白及其3个酶活位点缺失的重组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其分子量约为52 000,与预期相符.WB法鉴定这些蛋白能与特异性标签His-tag发生反应.结论:通过昆虫BEVS成功表达目的蛋白ENO1及其酶活性位点缺失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这些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为后续测定这些蛋白与ENO1单抗亲和力创造了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妊娠合并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基因检测和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1例妊娠合并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蛋白C活性(PC:A)、蛋白S活性(PS:A)等凝血指标.对患者的PROC、PROS1、SERPINC1、SERPIND1、PLG、PROCR、THBD、ADAMTS13、HRG、TFPI、CPB2、HABP2、PLAT、PLAU、SERPINA10、SERPINE1、SERPINF2、CALR、GP6、JAK2、MPL和凝血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点、5'-非翻译区(UTR)、编码区、剪切点8 bp内含子序列区域、转录终止子点突变、小缺失/重复和剪切位点进行突变检测.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明确致病性.结果 患者AT:A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SERPINC1基因第2号外显子发生c.380G>A(p.Cys127Tyr)杂合突变,JAK2基因第10号外显子发生c.1324G>C(p.Glu442Gln)杂合突变,SERPINA10基因第2号外显子发生c.389T>G(p.Leu130Trp)杂合突变.SERPINC1基因c.380G>A(p.Cys127Tyr)变异在正常人群公共SNP数据库(ExAC数据库、1000G dbSNP13数据库和gnomAD数据库)中未被收录,ClinVar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HGMD数据库中均未见该变异位点的相关报道,PolyPhen-2、MutationTaster和CADD在线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变异.JAK2基因c.1324G>C(p.Glu442Gln)变异和SERPINA10基因c.389T>G(p.Leu130Trp)评级均为意义不明确的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3个变异均存在.蛋白模拟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ERPINC1基因c.380G>A(p.Cys127Tyr)变异可导致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影响蛋白功能.结论 SERPINC1基因c.380G>A(p.Cys127Tyr)变异可能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及时进行分子诊断,有助于改善遗传性AT患者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一家系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调查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5人)外周静脉血,检测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指标以明确表型诊断.采用PCR对先证者PRO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测序.运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的保守性;使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 家系中有 4 人存在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先证者临床表现为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其他家系成员无明显的血栓形成事件表现.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PROC基因第7 号外显子存在 c.541T>G 杂合错义突变(p.Phe181Val)和 c.577-579delAAG 杂合缺失突变(p.Lys192deletion),其父亲为c.541T>G突变杂合子,母亲和妹妹为c.577-579delAAG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显示Phe181 和Lys192 在同源物种间均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 2 个突变位点均为有害突变.结论 该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存在c.541T>G杂合错义突变和c.577-579delAAG杂合缺失突变,该复合杂合突变可能引起先证者蛋白C活性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反复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致病变异谱及表型谱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的热点致病变异和新生儿中携带G6PD基因致病变异人群的表型谱.方法 整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G6PD基因已知致病变异,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分子诊断中心测序数据库中的7 966例(2 357例为新生儿,5 609为非新生儿)临床怀疑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全外显子检测和临床外显子检测数据,获得携带G6PD基因已知致病变异的阳性样本集,分析G6PD基因热点致病变异.并分析G6PD基因致病变异阳性样本集中新生儿患儿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特点和临床表型谱.结果 (1)在复旦儿科7 966例二代测序数据中,共检出86例(1.1%)携带G6PD基因已知致病变异,为阳性样本集.阳性样本集中有新生儿患儿共51例(男33例,女18例),其43例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酶活性检测数据(男26例,女17例).(2)86例中,检出最多的前四位致病变异为Arg463His、Arg459Leu、Leu342Phe、Val291Met,共72例(84%).(3)携带相同致病变异的男性新生儿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水平各异:携带Arg463His的13例患儿中有9例酶活性为Ⅲ类,1例酶活性为Ⅳ类,3例酶活性数据缺失;携带Arg459Leu的10例患儿中有4例酶活性为Ⅱ类,4例酶活性为Ⅲ类,2例酶活性数据缺失;携带His32Arg变异的2例患儿中1例酶活性为Ⅱ类,另1例为Ⅲ类.携带相同致病位点且酶活性一致的男性新生儿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明显:有9例携带Arg463His且酶活性为Ⅲ类,其中6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2例达到换血标准,2例有溶血表现;有4例携带Arg459Leu且酶活性为Ⅱ类,其中3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有4例携带Arg459Leu且酶活性为Ⅲ类,其中2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1例达到换血标准;有3例携带Val291Met且酶活性为Ⅲ类,其中1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结论 Arg463His、Arg459Leu、Leu342Phe、Val291Met为G6PD基因的热点变异.携带相同G6PD致病变异同性别患儿的表型谱有较大差异,携带相同致病位点且酶活性一致的同性别患儿临床表现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ot1及其同源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Dotl (disruptor of telomeric silencing 1)最初在芽殖酵母中通过遗传筛选基因被发现,缺失则会引起端粒沉默.Dot1和其脊椎动物同源物DOT1 L(Dot1-like)都具有催化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H3K79)甲基化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在人类各种组织中,DOT1L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均呈现极低的DNA甲基化水平,说明DOT1L基因在人体中广泛中等程度表达.DOT1L基因在EBV转化的细胞及睾丸中表达水平升高.Dot1/DOT1L介导的H3K79甲基化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小鼠基因损伤实验中发现DOT1L在心功能、红细胞生成、白血病及多种肿瘤的疾病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因而DOT1L已成为针对表观遗传修饰因子的重要药物靶点.本文对Dot1/DOT1L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