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IL-17A水平与寻常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对痤疮瘢痕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目前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仍在持续的探究中,国外有研究表明痤疮发病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IL-17A水平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痤疮瘢痕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30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痤疮综合分级系统将痤疮组分为轻中度组(45例)、重度组(40例)、极重度组(45例),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根据瘢痕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无瘢痕组(25例)、轻度瘢痕组(25例)、中度瘢痕组(40例)及重度瘢痕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IL-17A水平.结果 轻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痤疮严重程度与外周血IL-17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4,P<0.001);轻度、中度、重度痤疮瘢痕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A水平逐渐升高,显著高于无瘢痕组(P<0.05)o Spearman分析显示,痤疮瘢痕严重程度与外周血IL-17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91,P<0.001).外周血IL-17A水平预测痤疮瘢痕发生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3.80%.结论 外周血IL-17A水平与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及痤疮瘢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痤疮瘢痕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相控射频微针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相控射频微针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门诊就诊的6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相控射频微针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相控射频微针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两组均为单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面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分及红斑、毛孔、紫质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AG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斑、紫质、毛孔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红斑、毛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紫质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控射频微针或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均安全、有效,但相控射频微针联合米诺环素对毛孔粗大、皮肤细腻度改善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手术切除皮损并挂线引流治疗臀部反常性痤疮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皮损组织并挂线引流治疗臀部中重度反常性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栖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4例臀部反常性痤疮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9~34岁,平均28岁。将皮损处及炎症浸润的脂肪组织一并切除达筋膜浅层;沿皮损外口用探针探明皮下窦道,置入橡皮引流条,厚敷料包扎。结果:4例患者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创面修复良好,随访6个月未复发。1例患者由于术后未及时采取仰卧位而导致术后短时间出血较多外,其余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诊,皮损处修复较好,不影响肛门皮肤功能、未见新皮损、未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皮损并结合挂线对口引流是治疗中重度反常性痤疮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射频火针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炎性皮损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射频火针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炎性皮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6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其中30例接受了射频火针治疗,30例接受了光动力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痤疮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射频火针组采用射频火针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2次;光动力组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3次;两组均口服多西环素治疗8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度及不良反应。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治疗8周后,射频火针组有效率(93.33%,28/30)与光动力组(86.67%,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74, P = 0.389)。射频火针组疼痛度评分(4.80 ± 2.08)与光动力组(4.13 ± 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32, P = 0.194),两组疼痛程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Z = -1.13, P = 0.260)。射频火针组出现灼烧感3例(10.00%),肿胀疼痛4例(13.33%),红斑2例(6.67%),干燥脱屑2例(6.67%),未见反应性痤疮和色素沉着;光动力组出现灼烧感10例(33.33%),肿胀疼痛9例(30.00%),红斑8例(26.67%),反应性痤疮11例(36.67%),色素沉着2例(6.67%),干燥脱屑11例(36.67%)。射频火针组灼烧感、红斑、反应性痤疮、干燥脱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光动力组( χ2 = 4.81、4.32、13.47、7.95,均 P < 0.05);两组间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46、2.07,均 P > 0.05)。 结论:射频火针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与光动力疗法相比同样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寻常痤疮再认识:从发病机制到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雄激素诱导的脂质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仍未完全揭示。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传统认知也不断更新并影响着临床治疗理念的转变。本文从激素水平、毛囊微生物、毛囊皮脂腺干细胞分化及重度痤疮发生机制等角度总结寻常痤疮发生机制中部分新观点、新理念及其在临床防治中的意义,为痤疮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7例环钻提升术治疗痤疮瘢痕术后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环钻微小组织提升治疗痤疮瘢痕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环钻治疗的中重度痤疮瘢痕患者27例。术中给予患者浸润麻醉,术后予拉力胶包扎、冷敷、防水等护理;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30、60 d进行电话及面诊随访,总结术中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术后肿胀持续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等。结果:27例患者痤疮瘢痕严重程度评分(77.76 ± 43.76)分,局部浸润麻醉后术中疼痛数字分级评分为(3.75 ± 2.95)分,术后肿胀持续时间为(3.42 ± 2.43)d,红斑持续时间为(4.74 ± 3.25)周,红斑持续时间与痤疮瘢痕严重程度评分不相关( r = -0.13, P = 0.449)。术后2例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无局部感染及爆发性痤疮发生。患者满意度为100%(27/27)。 结论:环钻治疗痤疮瘢痕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肿胀、红斑,1个月左右均能自行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热利湿方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波市中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10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3)与对照组( n=53)。对照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皮肤损害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MMP-1、MMP-9、IL-1β和TNF-α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73.58%)(χ 2=8.477, P<0.05);观察组治疗后粉刺[(19.32±2.37)分]、炎性丘疹[(25.42±4.17)分]和脓疱[(14.32±3.29)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8.74±3.46)分、(32.87±3.78)分和(23.78±4.76)分]( t=16.352、9.637、11.902,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DLQI量表评分(0.65±0.13)分、(0.63±0.15)分、(1.23±0.16)分、(1.18±0.19)分、(1.39±0.23)分和(1.45±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17)分、(1.14±0.18)分、(1.92±0.23)分、(1.79±0.13)分、(1.81±0.27)分和(1.87±0.21)分( t=18.710、15.846、17.929、19.290、8.621、8.736,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MP-1(34.25±7.48)μg/L、MMP-9(108.98±14.25)μg/L、IL-1β(137.98±10.23)μg/L和TNF-α(103.24±1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9.37±4.56)μg/L、(164.32±18.48)μg/L、(156.37±13.10)μg/L和(137.91±8.29)μg/L( t=20.875、17.264、8.055、19.226,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清热利湿方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血清MMP-1、MMP-9、IL-1β和TNF-α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玫瑰痤疮患者阵发性潮红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患者阵发性潮红的临床特点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玫瑰痤疮患者728例,采用阵发性潮红国际标准化量表(FSQ)、持久性红斑医生评分量表(CEA)、患者自评量表(PS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收集资料,分析阵发性潮红的发作特点、严重程度、对生活的困扰度及其与持久性红斑评分的相关性等。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728例患者中,阵发性潮红最常出现的部位为颊部(682例,93.7%)及颧部(617例,84.8%);持续时间5 min至2 h的患者比例最高(484例,66.5%);317例(43.6%)受刺激后潮红发作,233例(32.0%)潮红每天发作且1天内多次发作。503例(69.1%)患者潮红的总体评分在中度以上;412例(56.6%)认为潮红可对睡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59例(8.1%)认为影响可达重度及以上;662例(90.9%)认为潮红对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04例(41.8%)认为影响程度在重度及以上。潮红总体评分和其对生活的困扰评分均与医生评价的持久性红斑严重程度(CEA评分)呈低度正相关( rs = 0.166、0.151,均 P<0.05),与患者自评的红斑严重程度(PS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 rs = 0.518、0.500,均 P<0.05)。 结论:玫瑰痤疮患者的阵发性潮红具有典型的发作部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频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玫瑰痤疮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调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玫瑰痤疮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病情况,分析不同呼气试验结果与玫瑰痤疮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采用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肠道产甲烷及产氢情况,以评估SIBO患病情况。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生活质量评分、胃肠道症状及既往病史等资料。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SIBO与玫瑰痤疮发病的关系。结果:116例玫瑰痤疮患者完成了甲烷氢呼气试验,年龄18 ~ 56[25(22,33)]岁,男7例(6.0%),女109例(94.0%);红斑型玫瑰痤疮43例(37.1%),丘疹脓疱型73例(62.9%)。其中,SIBO 94例(81.0%,95% CI:72.7% ~ 87.7%),氢气呼气试验阳性84例(72.4%,95% CI:63.3% ~ 80.3%),甲烷阳性47例(40.5%,95% CI:31.5% ~ 50%)。中重度红斑患者67例中,甲烷呼气试验阳性33例(49.3%),轻度者49例中甲烷阳性14例(28.6%),两组甲烷阳性率差20.7%( P = 0.025,95% CI:13.9% ~ 27.5%),SIBO及氢气阳性率在中重度红斑与轻度红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性别、分型及丘疹脓疱、潮红、灼热的严重程度、玫瑰痤疮生活质量等在SIBO阳性与阴性组、氢气阳性与阴性组及甲烷阳性与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烷阳性与玫瑰痤疮红斑严重程度相关( OR = 2.495,95% CI:1.102 ~ 5.649, P<0.05)。 结论:玫瑰痤疮患者中SIBO阳性率高,但仅甲烷阳性率与对照人群有差异,且甲烷阳性与玫瑰痤疮红斑严重程度增加存在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8~40(26±4)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水杨酸两周治疗1次共6次;另外加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每月治疗1次共3次。对照组仅予以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月治疗1次共3次。结果:观察组有效22例,占73.3%,对照组有效14例,占4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4,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