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道下裂患儿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有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为10个月(3 h~5岁)。45例中20例为近端型尿道下裂,1例为中段型尿道下裂;24例合并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其中15例合并单侧或双侧隐睾,5例阴囊分裂,3例阴茎阴囊转位,3例小阴茎,3例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重复尿道,1例鞘膜积液,1例隐匿阴茎。在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方面,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特点。结果:45例中,性染色体异常28例(62.22%),包括47,XXY、46,XX/47,XXY、45,X0/47,XYY等核型;性反转8例(17.78%),均为46,XX;常染色体异常4例(8.89%),包括46,XY,9p+、46,XY,10p+和46,XY,1q+;染色体多态性4例(8.89%),包括46,XY,inv(9)和46,XY,16qh+;平衡易位1例(2.22%),为45,XY,-21,-22,+t(21;22)。45例中8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尿道下裂患儿,即性反转患儿,均为近端型尿道下裂。结论:尿道下裂患儿可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性及染色体平衡易位,其中性染色体异常最多见,平衡易位最少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B超提示为Dandy-Walker畸形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DNA拷贝数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例产前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 结果:SNP array分析显示患儿染色体6p25.3p25.1存在4266 kb缺失,FISH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根据父母外周血FISH结果,确认胎儿父亲为隐匿性t(6;14)(p25.1;p13)携带者,而胎儿遗传了其中一条衍生的6号染色体der(6)t(6;14)(p25.1;p13)。结论:成功诊断了Dandy-Walker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病因,6p25.3p25.1片段缺失的染色体是由于父亲隐匿性平衡易位产生的不平衡配子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隐匿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鉴定1例隐匿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指导其优生优育。方法: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疑似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携带者进行检测,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确定染色体断裂位点。后续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易位携带者进行染色体断裂位点验证。结果:发现先证者母亲为隐匿性平衡易位携带者,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seq[GRCh37]t(10;2)(p15.3;q37.3)(chr10:2661197;chr2:237930686),涉及5.3 Mb大小的2q37.3末端和2.7 Mb大小的10p15.3末端的相互易位;父亲未见异常。结论:WGS技术能够精准定位染色体断裂位点,克服了染色体核型分辨不足的劣势;WGS无需细胞培养,有助于染色体易位的快速检测,为携带者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辅助生殖提供精准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录组测序鉴定 TCF3-ZNF384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及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1例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ALL)患者中具有病理意义的融合基因,并探讨其实验室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可能存在的融合基因,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鉴定患者携带 TCF3 exon 17- ZNF384 exon 7型融合基因,对应的染色体易位为隐匿性,不易通过核型分析发现。肿瘤细胞伴髓系抗原CD13和CD33表达。患者虽经多种化疗方案和CD19、CD22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仍多次全面复发。患者最终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获得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检测持续阴性。 结论:转录组测序可有效检测白血病中可能存在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融合基因。 TCF3-ZNF384阳性的B-ALL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和临床特征,可能对化疗和免疫治疗反应不佳,更容易复发,及时行allo-HSCT治疗可帮助这部分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TCF3-ZNF384阳性的B-ALL在儿童患者中并不少见,但未被有效鉴定,应被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腋窝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发生于腋窝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23年10月收治的1例因乳腺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发现的腋窝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43岁女性,因无意间发现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因术前影像检查发现双侧乳腺散在数枚结节,考虑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行右乳肿物切除术+前哨淋巴结切检术。术后腋窝肿物病理检查示:镜下形态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表现为圆形及短梭形细胞,细胞形态较一致,部分细胞核大、深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34、bcl-2、CD99及STAT6均阳性;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示存在STAT6基因易位(NAB2:exon5::STAT6:exon16),诊断为腋窝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低风险[危险度评分:2分(三级评分系统)、2分(四级评分系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腋窝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病隐匿,临床及影像检查鉴别困难,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通过对肿瘤病理形态学观察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测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p缺失综合征胎儿1例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超声影像提示左足足内翻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4日于台州医院就诊的1例5p缺失综合征胎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的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胎儿染色体的微缺失与微重复,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果:胎儿及其父母的G显带核型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CNV-seq发现胎儿5号染色体存在23.12 Mb的拷贝数缺失,7号染色体存在21.46 Mb的拷贝数重复,FISH进一步验证胎儿母亲为隐匿性t(5;7)(p14.3;q33)携带者,胎儿的拷贝数变异遗传自母亲。结论:CNV-seq联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出隐匿性5p缺失综合征,避免患儿的出生,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肝病并发中毒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肝病患者易于发生细菌、真菌的感染进而发生为中毒性休克,起病可隐匿,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目前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肝病患者肠道菌群易位、免疫麻痹等特殊状况是感染和中毒性休克发生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治疗重症肝病合并中毒性休克必须进行抗菌素治疗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治疗如氢化可的松和严格血糖控制则颇有争议,未必降低病死率。我们总结了重症肝病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诊断和管理策略,突出了重症肝病背景下中毒性休克的特点,以期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重症肝病患者并发的感染中毒性休克,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后脂肪肉瘤病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腹膜后软组织肿瘤,起病隐匿,治疗困难,极易复发。不同亚型的腹膜后脂肪肉瘤在致病基因、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差异明显。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基因组特征是12号染色体部分长臂片段的扩增。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基因组特征为12号和16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相互易位形成融合基因。多形性及黏液多形性脂肪肉瘤的基因组改变复杂,存在多发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目前已发现多个与脂肪细胞分化或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腹膜后脂肪肉瘤起源于幼稚的前脂肪细胞还是去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还不明确,对其代谢特征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一线药物治疗为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但患者获益不佳,亟须加强针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基础研究以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p36与12q24隐匿性易位致多发畸形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明确超声异常的多发畸形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其父母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 家系中的父母及胎儿均行常规核型分析(CCA)、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分析,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验证.结果 胎儿的CCA结果为46,XX,父亲和母亲均未见明显异常.SNP结果显示,胎儿存在1p36.33p36.13缺失(15.8 Mb)、12q24.31q24.33 重复(10.8 Mb)和 Xp22.12 重复(506.1 kb);母亲未见异常;父亲存在 Xp22.12 重复(506.1 kb),但并未有临床疾病表型.FISH分析提示,胎儿ish der(1)t(1;12)(12q+,1q+),即存在1p部分单体和12q部分三体;父亲正常;母亲为ish t(1;12)(12q+,1q+;12p+,1p+),为染色体隐匿性易位携带者.结论 1p36.33p36.13与12q24.31q24.33隐匿性易位会导致胎儿畸形,联合CCA、SNP和FISH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隐匿性易位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optical genome mapping,OGM)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 年 6 月至 8 月因超声软指标异常或结构畸形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的病例 60 例,常规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联合核型分析,平行进行OGM检测.以CMA联合核型分析的结果为对比,分析OGM在各类染色体变异中的检测效能.对于OGM额外检出的隐匿性重排使用荧光原位杂交验证.结果 OGM与CMA联合核型分析在非整倍体、拷贝数变异、三倍体检测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M检测证实了6 例存在染色体微重复的病例,确定了重复插入的位置及方向;额外检出了 2 例(3.3%)隐匿性易位,并确定了断裂点所处区间.结论 OGM能以高分辨率一站式检测各种主要类型的结构变异并可明确重排模式及精细化断点,有望在产前诊断中成为CMA联合核型分析的可靠替代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