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引起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活性氧驱动的铁依赖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临床药物如青蒿素衍生物、伊曲康唑、柳氮磺胺吡啶、葫芦素B、紫杉醇、双硫仑/铜等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头颈部肿瘤铁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对临床常用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诱导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可为头颈部肿瘤铁死亡的靶点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效抗疟药,是中药走向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之一,其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SM 934及DC32等。此类药物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近年研究发现,除了抗疟作用外,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调节T细胞、B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治疗风湿性疾病,有望成为风湿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目前有关此类药物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氢青蒿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DH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NSCLC细胞系A549 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DHA处理组;分别用DMSO和不同浓度的DHA(25、50 和100 μmol/L)处理A549 细胞,根据半抑制浓度(IC50)选择最适浓度的DHA处理A549 细胞 0、24、48、72 h;CCK-8 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对A549 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黏附贴壁法去除单核细胞,随后与丝裂霉素C预处理的A549 细胞按照 10∶1 比例共培养,2 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8+T细胞比例及其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5、50 和100 μmol/L DHA处理24h后的A549 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升高(P<0.01);DHA对A549 细胞的IC50为46.26 μmol/L;依据IC50浓度检测50 μmol/L DHA处理A549 细胞0、24、48、72 h 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1.53%、53.50%、63.84%和69.91%,分别与前一观察时间点即 0、24 和 48h相比,细胞抑制率均增高(P<0.0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HA处理组的A549 细胞集落形成数减少(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HA预处理组的A549 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诱导的CD8+T细胞的比例、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CD8+T细胞比例均更高(P<0.01).结论 DHA 能够抑制 NSCLC 细胞生长,促进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药青蒿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通过考察 11批青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出青蒿体外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成分.方法 色谱柱为Aglient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 0.2%磷酸水-甲醇,流速为 1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 220 nm;进样量为 10 μl.以异绿原酸A为参照,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确定并记录 11批青蒿样品的共有峰.检测不同青蒿样品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作为其抗氧化评价,利用SIMCA14.1软件构建PLSR模型并分析谱效关系.结果 11批青蒿样品中共检测出 48个共有峰,鉴定 11个成分,分别为东莨菪内酯、滨蒿内酯、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猫眼草黄素、青蒿素、艾黄素和青蒿酸.检测 11批青蒿样品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谱效关系显示,异绿原酸A、B、C和滨蒿内酯峰面积与青蒿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正相关,且变量投影值大于 1,表明这些成分在青蒿的体外抗氧化方面有显著贡献.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青蒿中不同物质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证明异绿原酸A、B、C和滨蒿内酯为青蒿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双氢青蒿素通过调控MAPK/PI3K/Akt信号通路抗结直肠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在体内对人结直肠癌(RKO)细胞的抗癌活性及体外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裸鼠建立RKO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及DHA高剂量(200 mg/kg)、低剂量(100 mg/kg)组,每组10只;对比各组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抑瘤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等;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25、50、100 μmol/L)DHA干预0、24、48、72 h内对RK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258检测(0、50、95、150 μmol/L)DHA干预48 h后对RKO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95 μmol/L DHA干预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HA对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HA对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Bcl-2、Bax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p38-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0 mg/kg DHA显著降低肿瘤体积和质量,降低血清TNF-α水平,抑瘤率为41.45%;DHA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RK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0、95、150 μmol/L)DHA阻滞RKO细胞周期在G2/M期,且促进RKO细胞凋亡作用随DHA浓度增加而增强;95 μmoI/L DHA干预12、24 h后可显著降低RKO细胞迁移能力(P<0.01);95 μmol/L DHA可显著上调RKO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P<0.01)以及Bax/Bcl-2 mRNA表达比值(P<0.05);95 μmol/L DHA可增加RKO细胞内剪切型Caspase-9(cleaved-Caspase-9)/Caspase-9、Bax/Bcl-2 蛋白表达(P<0.01),同时降低 MMP-9、p-P38 MAPK、p-PI3K、p-Akt及Akt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DHA有较好的抑制结直肠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APK/PI3K/Akt信号通路,触发RKO细胞内源性凋亡,阻止其增殖与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二氢青蒿素结合SERCA2b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DHA)与肌浆/内质网钙ATP酶(SERCA)的结合位点及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于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DHA环境中培养HCT-116细胞24h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ERCA2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行Hoechst核染色;用JC-1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LeDock分子对接方法,预测DHA与SERCA的结合位点.基于生物膜干涉技术,将合成的Ile315与Thr316位点突变后的SERCA2b突变蛋白和非突变蛋白分别与小分子DHA进行结合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ting与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DHA浓度升高,SERCA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并呈剂量相关(P<0.01).Hoechst核染色显示,DHA诱导了HCT-116细胞核变圆、固缩.JC-1探针检测结果表明,在DHA处理4h内,线粒体膜电位逐渐降低,其后线粒体膜电位则出现明显降低.分子对接预测提示DHA与Thr316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与Ile315则有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生物膜干涉技术提示DHA与SERCA2b非突变蛋白结合信号良好,而与Ile315与Thr316位点突变后的SERCA2b突变蛋白结合信号较差.结论 DHA可直接与SERCA2b的Ile315与Thr316位点结合,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D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纯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进样量分别在 1.608 8~16.088 μg(r=0.999 9)、0.014 1~0.141 4 μg(r=1)、0.185 1~1.850 9 μg(r=0.999 9)、0.144 1~1.441 4 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 102.44%、97.82%、95.07%、95.55%,RSD分别为 1.12%、1.44%、1.29%、1.5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酚D、猫眼草黄素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UPLC-QQQ-MS/MS同时测定黄花蒿中7个青蒿素类相关化合物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同时检测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中多个化合物,以对黄花蒿的品质进行多角度评价.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同时检测黄花蒿中紫穗槐-4,11-二烯、青蒿醛、双氢青蒿酸、青蒿酸、青蒿素B、青蒿烯和青蒿素7个青蒿素类相关化合物的方法,并对黄花蒿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和侧枝)中这7个化合物含量进行差异比较,检测其在黄花蒿中的累积情况.采集生长盛期4月龄黄花蒿的根、茎、叶和侧枝,检测黄花蒿不同组织部位7个青蒿素类相关化合物的含量.采用UPLC-QQQ-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采集模式,大气压力化学离子源(APCI)正离子模式,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RRHD C18(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含甲酸(0.1%)-甲酸铵(5 mmol·L-1)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0~8 min,55%~100%B;8~11 min,100%B;平衡 3 min).流速 0.6 mL·min-1,柱温 40 ℃,进样量 5 μL,检测时间 8 min.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基于UPLC-QQQ-MS/MS同时定量检测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7个代表性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对黄花蒿根、茎、叶和侧枝的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高于青蒿素B,且青蒿素和双氢青蒿酸在黄花蒿各部位的含量相对较高;7个化合物在各部位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均在叶片中最高,且青蒿烯和青蒿醛在根中未检测到.该研究建立了基于UPLC-QQQ-MS/MS同时检测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上7个代表性化合物的定量方法,准确、灵敏且高效,可用于黄花蒿中青蒿素类相关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质量控制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单体调控宫颈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肿瘤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在肿瘤治疗中疗效显著.中药单体是源自于中药的有效提取物,在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芩素、茯苓酸等可以通过抑制分泌型糖蛋白/β-链蛋白(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紫草素、青蒿素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哺乳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 K/Akt/mTOR)相关;姜黄素、人参皂苷等可以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p-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牡荆素、白藜芦醇等可以上调p53蛋白表达发挥其抑癌作用;常春藤皂苷元、五味子乙素等可以抑制转录激活因子3(Recombinant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活性;柚皮素、半枝莲多糖可以上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而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信号通路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具有争议.斑蝥素、黄芩素等中药单体可以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土槿皮乙酸、去氢骆驼蓬碱可以抑制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糖原合酶激酶-3β(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虫草素、桔梗皂苷-D具有调控Hippo信号的作用;黄芩素、白藜芦醇抗宫颈癌作用机制则与Hedgehog信号有关.目前,关于中药单体调控宫颈癌信号通路的研究众多,但缺乏系统总结.本研究通过总结中药单体调控宫颈癌相关信号通路,以期为中药单体在宫颈癌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指导,为中医药防治宫颈癌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青蒿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潜在治疗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青蒿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青蒿素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与PCOS有关靶点;应用韦恩图分析青蒿素与PCOS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借助在线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通过Chemdraw、PyMol、Auto Dock Tools软件及RCSB PDB数据库对青蒿素及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青蒿素靶点 229个,PCOS靶点 1292个,韦恩图分析交集靶点 90个,潜在核心靶点 5个,分别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 2,MMP2),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Ras、内分泌抵抗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青蒿素与对应核心靶蛋白之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结论 初步预测分析青蒿素可能通过多靶点、多机制对PCOS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