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定量磁敏感图成像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铁沉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脑铁沉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及认知障碍组。所有患者行定量磁敏感图成像,提取全脑皮质磁化率值,以反映脑铁沉积情况。以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作为协变量,对患者认知功能、双侧狭窄分级和组间有差异脑区的磁化率值进行偏相关分析,以确定影像学差异与认知评分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进行中介分析,明确额极磁化率在右侧狭窄分级与认知评分之间的中介效应。绘制高血压联合额极磁化率值判断认知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有序分类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33例,认知正常组16例,认知障碍组17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62.8±9.0)岁(范围:48~88岁)。认知障碍组右侧狭窄分级高于认知正常组( Z=-2.037, P=0.042),且额极[(-0.210±0.080)×10 -8比(-0.130±0.120)×10 -8; t=-2.187, P=0.037]、额上回[(-0.604±0.243)×10 -8比(-0.428±0.203)×10 -8; t=-2.223, P=0.034]和颞极[(-0.081±0.115)×10 -8比(0.054±0.190)×10 -8; t=-2.417, P=0.022]磁化率值明显升高。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右侧狭窄分级与额极磁化率呈正相关( r=0.424, P=0.009),MoCA评分与额极及颞极磁化率呈负相关(额极: r=-0.391, P=0.027;颞极: r=-0.410, P=0.020)。中介分析结果显示,额极磁化率在右侧狭窄分级与MoCA评分的关系中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间接效应 β值为-0.021(95% CI:-0.059~-0.002)。高血压联合额极磁化率值判断认知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95% CI:0.763~0.989),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3%。 结论:认知功能下降的CAS患者的额极、额上回和颞极存在明显铁沉积,且额极磁化率介导了右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高血压联合额极磁化率值有望作为判断C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客观影像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分析其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7~14岁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70例,另选取55例体质指数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FT)、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腹部皮下脂肪厚度(SFT)、腹膜前最大脂肪厚度(PFTmax)、肝前皮下脂肪厚度(SFTmin)、肾周脂肪厚度(PRFT),采用全息血管内-中膜厚度测量(RIMT)和R-VQS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弹性指标血管收缩期管径(Diam)、管径变化值(Dis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硬度指数(HC)。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肥胖儿童各部位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颈动脉IMT、Diam、PWV、HC及EFT、VFT、SFT、PFTmax、SFTmin、PRFT升高,颈动脉Di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肥胖组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IMT、PWV、HC均呈正相关(与IMT: r=0.334、0.425、0.415、0.370, P<0.05;与PWV: r=0.853、0.744、0.590、0.358, P<0.05;与HC: r=0.822、0.691、0.526、0.320, P<0.05),SFT、SFTmin与颈动脉IMT、PWV、HC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内脏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程度为PFTmax>VFT>EFT>PRFT,但EFT和PRF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较弱( r<0.7)。 结论:R-VQS技术可以较敏感地反映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可作为早期评估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肥胖儿童的内脏脂肪厚度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弹性变化呈正相关,其中PFTmax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相关性最好,对于肥胖儿童的治疗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和规范化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对于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超声检查作为颈动脉斑块筛查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准确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通过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预测斑块危险程度,为疾病早期诊治及卒中预防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56例、瑞舒伐他汀组1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0 mg/次,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 mg/次,每晚1次口服;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指标、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固醇[(3.02±0.84)mmol/L]、甘油三酯[(1.25±0.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1.70±0.52)mmol/L]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55±0.92)mmol/L、(1.69±0.63)mmol/L、(2.05±0.6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81、5.115、6.207,均 P<0.05);瑞舒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1.72±0.37)mmol/L]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1.40±0.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08, 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斑块积分[(4.08±0.59)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23.86±3.2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4.60±0.75)分、(33.74±4.07)分]和同期阿托伐他汀组[(4.39±0.64)分、(27.90±3.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76、17.504,4.735、8.415,均 P<0.05)。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分别为(8.23±2.59)%、(8.75±2.7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48±1.92)%、(6.51±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780、11.534,均 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0, 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质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是一种常见、复杂且严重的颈动脉病变,同时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AS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造成很大压力。脂质水平升高与CAS严重程度及进展速度密切相关,这为CAS的早期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对各种脂质标志物与CAS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钢铁厂工人职业应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某钢铁厂工人职业应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某钢铁厂2017年3至5月在其职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共2 947人。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进行工作内容和职业应激程度调查。根据工人颈动脉检查情况分为颈动脉检查正常组(2 013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277人)、稳定斑块组(236人)、不稳定斑块组(421人)。对各组工人进行统一问卷咨询以及相关体格和生化检查,对不稳定性斑块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组工人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倒班、吸烟、饮酒分布及年龄、工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间锻炼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JCQ评分中,零紧张者761例(25.8%),轻度紧张者959例(32.6%),中度紧张者699例(23.7%),重度紧张者528例(17.9%);ERI评分中,高付出低回报者共2 526例(85.7%),非高付出低回报者共421例(14.3%);各组JCQ、ERI评分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度紧张、重度紧张、ERI、倒班、年龄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以及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高敏C反应蛋白异常是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1.695、5.443、7.391、1.784、1.009、1.105、1.212、3.693、39.215、1.632。 结论:职业应激可能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市警察人群职业紧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市警察人群职业紧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来天津市公安医院体检及就诊的866例男性民警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健康调查问卷和职业紧张量统计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血压,检验血糖和血脂等,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照安全服务人员职业紧张常模、职业任务与个体紧张的分级标准,职业紧张程度分为缺乏、适度、中度和高度。民警人群中职业紧张程度呈高度和中度的,其形成CAS的可能性是缺乏紧张民警的4.37倍(95% CI:1.92~11.59)和3.28倍(95% CI:1.84~5.62);适度缺乏和很强应对组的民警其形成CAS的可能性是高度缺乏民警的0.19倍(95% CI:0.06~0.32)和0.26倍(95% CI:0.07~0.53)。 结论:职业紧张可能为警察人群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警察人群的职业紧张及减轻心理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动脉易损斑块PET/MRI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脑卒中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将颈动脉狭窄程度作为预测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然而仅依靠狭窄程度预测卒中风险是不充分的,更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密切相关。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表征颈动脉易损斑块成为可能。MRI是目前颈动脉斑块解剖成像的金标准,可准确识别易损斑块的成分特征。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作为表征斑块活动性的重要工具,可提供斑块代谢活动的信息。PET/MRI结合了MRI和PET的优势,可同步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有望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治疗决策和脑卒中预防提供直接依据。本综述概述了MRI、PET以及PET/MRI技术在研究颈动脉易损斑块过程中的进展,并探讨了当前PET/MRI的挑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有症状与无症状患者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价值,并对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进行OCT检查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OCT确定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记录OCT观察到的斑块特征。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定义为在进行颈动脉相关检查前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黑矇或病变血管供血区相关卒中史。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基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DSA与OCT在颈动脉直径测量方面的一致性良好( r=0.93, P<0.001)。应用OCT对斑块性质进行评估时,观察者间(κ=0.96, P<0.001)和观察者内(κ=0.96, P<0.001)的一致性均较高。有症状组Ⅵ型斑块(66.7%对34.5%; P=0.016)和巨噬细胞浸润(51.9%对24.1%; P=0.032)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纤维化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40.7%对69.0%; P=0.034)。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Ⅵ型斑块(优势比13.798,95%可信区间1.38~137.675; P=0.025)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5.856,95%可信区间1.405~24.406; P=0.015)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独立相关。 结论:OCT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评价。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复杂型斑块检出率显著较高,Ⅵ型斑块和巨噬细胞浸润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员冠心病影响因素及初筛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综述民航飞行员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初筛的检查手段,以期达到对民航飞行员冠心病高危人群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保障飞行安全。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相关文献30篇。资料综合:分析民航飞行员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综述颈动脉超声检查、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在该病种的初筛效果;评价当前心血管危险评分的准确度。飞行员冠心病相对普通人群的早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飞行员冠心病确诊时多数无相关临床症状,属隐匿型冠心病,为冠心病早期。②飞行员饮食标准高、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导致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可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并判断斑块的病理性质,反映全身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从而早期评估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是诊断心肌缺血和隐匿型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冠心病的初筛。结论:年龄是飞行员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0岁以上的飞行员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利于初步筛查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对于飞行员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有待依托大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