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60~82(68.1±3.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微创TLIF组45例,行微创TLIF术;开放TLIF组41例,行开放TLIF术。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2)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3)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4)术前和术后24 h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5)术前与术后16周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和潜伏期(DL)值。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随访6个月。(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病变类型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微创TLIF组较开放TLIF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末次随访时,2组VAS、JOA、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微创TLIF组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3)患者术后24 h、7 d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PT先延长后缩短,且微创TLIF组均短于开放TLIF组;血浆FIB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且术后24 h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血浆D-D水平则逐渐升高,且微创TLIF组均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与术前比较,2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降低,但微创TLIF组[(246.1±35.5)、(127.8±13.1)U/mL]高于开放TLIF组[(182.5±28.2)、(85.6±14.0)U/mL];2组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但微创TLIF组[(17.9±3.7)、(71.8±6.1)μmol/L]低于开放TLIF组[(30.4±4.1)、(112.3±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5)术前与术后16周比较,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NCV值均升高且微创TLIF组高于开放TLIF组,DL值则降低且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相对开放TLIF,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97例绝经后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进行研究,使用腰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 measurement,DXA)测定患者L1~L4椎体平均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28例)、骨量低下组(B组,30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MRI检查,通过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L1/2、L2/3、L3/4、L4/5、L5/S1)进行评估,并分析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40.21%,A组、B组、C组年龄分别为(52.34±3.17 vs 56.78±3.97 vs 66.08±4.05)岁,绝经时间分别为(4.06±1.02 vs 8.04±2.04 vs 14.05±2.08)年,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26.47±1.67vs 24.05±1.52 vs 22.02±1.68)kg/m 2,C组绝经时间和年龄明显大于A、B组( P<0.05),C组和B组BMI明显低于A组,C组BM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1)。A组、B组、C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评分为L1/2:(1.80±0.47 vs 2.25±0.48 vs 2.62±0.58)分,L2/3:(1.97±0.44 vs 2.49±0.51 vs 2.97±0.47)分,L3/4:(2.61±0.22 vs 2.97±0.34 vs 3.96±0.25)分,L4/5:(3.45±0.32 vs 3.78±0.34 vs 3.88±0.24)分,L1/S1:(3.52±0.46 vs 3.77±0.52 vs 3.97±0.47)分,L5/S1:(2.64±0.43 vs 3.05±0.52 vs 3.34±0.74)分,C组和B组的L1/2、L2/3、L3/4、L1~S1平均值、椎间盘退变评分高于A组( P<0.05),C组该评分高于B组( P<0.05),C组L4/5、L5/S1椎间盘退变评分高于A组( 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L4/5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8),3组L5-S1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2)。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与绝经时间、年龄、L1/2、L2/3、L3/4、L4/5、L5/S1、L1~S1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 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绝经时间、年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BMI呈正相关关系,骨密度越低,腰椎退行性病变程度越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间盘真空现象的位置与分级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椎体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间盘真空现象(IDVP)的位置与严重程度分级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行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64例,其中男24例、女40例,年龄50~76(60.7±8.8)岁。根据IDVP所在位置分组,IDVP在融合手术节段内者纳入融合IDVP组(34例),IDVP在融合手术邻近节段者纳入邻椎IDVP组(30例);每组再根据IDVP的Willhuber分级及IDVP严重程度的分类方法,分为轻度IDVP、重度IDVP 2个亚组。观察指标:(1)比较融合IDVP组和邻椎IDVP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IDVP的位置、分级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比较融合IDVP组与邻椎IDVP组及其组内轻、重度IDVP亚组术前和术后1、12个月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差异。结果:(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IDVP所在节段和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内均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3)融合IDVP组与邻椎IDVP组2组间术前和术后1个月腰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12个月融合IDVP组VAS评分、ODI分别为(2.6±1.0)分、19.3%±5.6%,均小于邻椎IDVP组的(5.1±1.1)分、27.6%±5.8%,JOA评分(20.6±4.2)分大于邻椎IDVP组的(16.5±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58、5.84、0.69, P值均<0.001)。组内比较:融合IDVP组和邻椎IDVP组术后1、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融合IDVP组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邻椎IDVP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组间比较:在融合IDVP组中,除了术后12个月重度IDVP的JOA评分低于轻度ID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外,术前和术后1、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以及术前和术后1个月JOA评分,轻度IDVP与重度IDVP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邻椎IDVP组中,术前和术后1、12个月腰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轻度IDVP与重度IDVP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融合IDVP组中,轻度IDVP、重度IDVP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1、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后1个月;轻度IDVP术后12个月JOA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重度IDVP术后1、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邻椎IDVP组中,轻度IDVP、重度IDVP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1、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IDVP的位置与腰椎融合手术节段的关系影响TLIF手术后的临床疗效,而IDVP的严重程度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1例患者发生融合术后AVCF,均为女性,年龄70±7.2岁(61~83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例,T12合并L1椎体骨折1例,L1椎体骨折4例,L2椎体骨折2例,L1合并L2椎体骨折1例,L3椎体骨折1例,L3合并T11椎体骨折1例.依据AVCF患者的骨折特点,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3例发现骨折时已趋于愈合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采用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3例单纯骨折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采用局麻下后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5例骨折合并下肢神经压迫症状,采用后路翻修、椎管减压、向上延长固定术治疗.随访24.5±6.4个月(24~31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定期复查,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融合术后AVCF的发生率为3.1%(11/353).腰痛VAS评分术前5.2±2.3分,术后1周3.5±1.8分(P<0.05),末次随访时3.9±2.0分(P<0.05);下肢痛VAS评分术前7.1±2.2分,术后1周3.0±1.6分(P<0.05),末次随访时3.7±1.9分(P<0.05);腰椎JOA评分术前14.8±5.6分,术后1周21.5±4.2分(P<0.05),末次随访时18.7±3.9分(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JOA改善率(recovery rate,RR),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临床疗效满意率72%.共有4例(36%)患者出现5例次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深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切开清创灌洗引流,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双下肢无力加重,出现尿潴留,术后再次行椎管减压、骨水泥螺钉延长固定,翻修术后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功能不全,经限盐限水、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椎体压缩骨折,给予PKP骨水泥强化治疗;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AVCF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再次翻修延长固定.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VCF多发生在胸腰段,以老年女性多见,单纯AVCF不伴神经症状采取PKP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AVCF采取腰椎翻修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VCF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自制拉钩辅助下经椎间孔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研究自制拉钩辅助下经椎间孔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LIF)在腰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就诊需要行腰椎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选取28例患者行自制拉钩辅助下ELIF.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9~78岁(60.57±10.51)岁.分别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改变手术方式病例.28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0.61±3.25)个月,手术切口为(5.21±1.23)cm,手术时间87~118 min(102±8.98)min,术中出血量为(112.14±26.44)mL,术后引流量为(90.35±20.17)mL.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7例患者脊柱融合,1例患者融合欠佳.结论 自制拉钩辅助下经椎间孔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效果好,融合率高、微创,为退行性腰椎病变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血清IL-1β、IL-21水平与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1 水平与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 98 例(病例组),根据退行性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n= 29)、中度组(n=47)、重度组(n=22),另选取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 2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血清IL-1β、IL-21 表达水平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Pearson法分析IL-1β、IL-21 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JOA评分、VAS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IL-1β、IL-21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退行性病变程度组血清IL-1β、IL-21 水平及JOA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IL-1β、IL-21 水平及VAS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各组JOA评分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5).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血清IL-1β、IL-21 水平与退行性病变程度、VAS均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IL-21 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β、IL-21 与老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可作为退行性病变程度、腰椎功能及疼痛症状的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有限元法及I-Scan测试系统分析尺骨成角截骨后肱桡关节的应力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尺骨成角截骨矫形是治疗小儿孟氏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但仍然缺乏足够的生物力学证据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采用 I-Scan测试系统以及有限元法分析尺骨成角截骨后肱桡关节的应力分布,为确定尺骨成角截骨角度及阐明成角截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9个肘关节标本,分别作生理角度截骨、后侧成角15°以及30°截骨,在中立位、旋前位以及旋后位情况下分别进行0°到90°加载,利用I-Scan传感器获得肱桡关节应力分布及受力面积改变.选取1个标本进行CT三维扫描,并以ANSYS建立由皮质骨组成的有限元模型,加载与I-Scan相同的工况.结果与结论:①I-Scan 测试显示,成角截骨后肘关节伸直时应力集中区在肱桡关节内侧,随着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加,应力集中区转移至后侧,肱桡关节应力及接触面积减少;后侧成角截骨组比生理角度组肱桡关节应力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应力集中区域的转移,背离孟氏骨折多发的前侧及外侧,能减少桡骨头再脱位的发生,且在应力集中区转移方面分析,后侧成角30°截骨组优势可能大于后侧成角15°截骨;成角截骨后可能增加肱桡关节骨性关节炎风险,其中以后侧成角30°截骨更为明显;②有限元分析显示,后侧成角15°以及30°截骨组肱桡关节应力集中在内后侧;但后侧成角15°以及30°截骨组肱桡关节面压力增加;③综上,尺骨后侧成角30°截骨在防止肱桡关节再脱位上优于后侧成角15°截骨,但是可能增加肱桡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膝单髁置换治疗晚期内侧间室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和接近膝关节正常生物力学等优点,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被用于修复膝关节单间室疾病.近年来应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在国外已有大量成功的经验报道,但国内开展该技术较晚,目前尚无此方面的长期随访研究报道.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至8月收治的12例(12膝)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的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均发生在膝关节内侧间隙.采用Biomet公司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术后第3,6,12,18个月随访,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胫股角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结论:①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②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的(6.67±0.78)分降至(1.75±0.97)分,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3.92±7.27)分上升至(91.67±2.87)分,胫股角由术前的(178.28±3.38)°改变为术后的(176.82± 2.3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提示,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晚期内侧间隙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病心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老年病多精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易产生风、痰、瘀的特点,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固卫和营,调和阴阳,治疗老年病中常见的骨科退行性病变、汗证、老年皮肤瘙痒症、老年性水肿,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穿戴设备在骨科的应用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可穿戴设备以惊人的速度由生活领域向医疗领域扩展运用,骨科更是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在骨科领域应用与研究的检索,从其在骨科退行性病变的预防与治疗、骨科术后的监测与管理、运动锻炼的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在骨科领域的成就,并分析存在的不足,结合骨科临床实际提出发展的方向,为可穿戴设备在骨科领域的运用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