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柴胡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对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比较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离子碎片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别;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后,灌胃给予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小柴胡颗粒,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浆,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扫描鉴定入血成分.从小柴胡颗粒中共初步鉴定出112种化学成分,包括63种黄酮类、31种皂苷类、6种有机酸类、4种苯丙素类、3种氨基酸类以及5种其他类化合物;从血浆中鉴定得到18个入血原型成分.该研究鉴定了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为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 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UHPLC-LTQ-Orbitrap测定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组合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orbitrap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HPLC-LTQ-Orbitrap)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其代谢途径。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空白组。给药组大鼠灌胃异类叶升麻苷生理盐水溶液100 mg/kg,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收集大鼠尿液12 h,经纯化处理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1 mm×150 mm,2.4 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 ℃。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给药组及空白组尿液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与文献报道结果,从给药组大鼠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得到8个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葡萄糖醛酸化、水解、甲基化、磺酸化。结论:应用UH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可分析异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及药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灶心土干预脾阳虚泄泻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灶心土对脾阳虚泄泻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灶心土组。模型组和灶心土组小鼠采用“饮食失节+苦寒泻下”的方法制备脾阳虚泄泻模型,造模成功后灶心土组灌胃灶心土水煎液12.0 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7 d。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MS)技术分析和鉴定小鼠血清代谢物,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差异代谢物进行表征,筛选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110个差异代谢物。灶心土可有效逆转脾阳虚泄泻小鼠的血清代谢紊乱,并可回调12个与脾阳虚泄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水平。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HIF-1信号通路、抗坏血酸和醛糖酸盐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通路等。结论:灶心土可通过下调L-抗坏血酸水平影响HIF-1信号通路、抗坏血酸和醛糖酸盐代谢通路、维生素消化吸收等通路,上调前列腺素G2、H2水平影响血小板激活通路,下调茉莉酸影响α亚麻酸代谢通路,发挥温脾止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鼠骨关节炎尿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不同实验周期的大鼠骨关节炎(OA)模型,分析其尿中小分子代谢物,探讨具有疾病判别和/或病情指示作用的OA生物标志物和/或生物标志物簇。方法:选用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为300 ~ 350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周期分别为4、8、12周。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实验期满采集大鼠膝关节组织和尿液。膝关节组织常规制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造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Q-TRAP)-MS/MS]定量检测大鼠尿液中候选物质。采用SPSS 20.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rank-sum检验;采用Python 3.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软骨变薄、破损或大面积剥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缺失,随实验周期延长,病变加重。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4周时尿液中筛选出7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富马酸、琥珀酸、草酰乙酸、苹果酸、顺乌头酸、α-酮戊二酸、磺基丙氨酸,其中模型组磺基丙氨酸低于对照组,其余6种有机酸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8周时尿液中筛选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组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肌酸酐、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丙二酰肉碱,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05);12周时尿液中筛选出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模型组磺基丙氨酸、半胱氨酸和肌氨酸均低于对照组,琥珀酸高于对照组( P均< 0.05)。 结论: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OA病理及病程改变,模型建立成功。不同病程大鼠尿液小分子差异代谢物谱不同,主要为有机酸和氨基酸,尿液三羧酸循环相关代谢物和必需氨基酸可作为OA生物标志物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Orbitrap-HRMS的灵芝化学成分分析及治疗肝纤维化的FXR激活剂的虚拟筛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HRMS)联用技术对灵芝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其代表性化学成分的裂解规律,并对灵芝潜在作用于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靶点的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进行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初步鉴定出灵芝醇提物95种化学成分,包括灵芝酸类24种、灵芝烯酸类9种、赤芝酸类13种、丹芝酸类3种、灵芝内酯类1种、其他三萜类成分40种、脂肪酸类成分4种、其他类1种,并分析了其裂解规律.如灵芝酸、灵芝烯酸类成分的结构特征以C30为骨架,含有游离的-COOH及-OH,易失去H2O、CO2分子形成碎片离子,D环多为五元环,易发生断裂;赤芝酸类成分属于C27骨架的羊毛甾烷型,与灵芝酸类成分相比其侧链结构变短,由8个碳减少为5个,同灵芝酸类含有常见的游离-COOH、-OH,容易失去H2O、CO2分子.通过选取已报道的6种FXR受体激动剂组成训练集,建立基于FXR配体的药效团模型,以鉴定出的95种灵芝化学成分与药效团进行匹配,通过测试集分子对模型进行验证,选出最优药效团模型02(敏感性=0.750 00,特异性=0.555 56,ROC=0.750)用于对灵芝化合物库的虚拟筛选,经匹配筛选得到31种潜在的可用于激活FXR的灵芝活性成分,随后ADMET预测结果表明灵芝酸H和赤芝酸J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于90%,且无肝毒性,可作为FXR激活剂开发单用或联用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多肽组学分析的鸡内金真伪鉴别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多肽组学技术系统分析鸡内金及其混伪品的特征肽并建立检测方法,用于鉴别鸡内金与其混伪品鸭内金、鹅内金、鸽内金.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bitria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鸡内金及其混伪品多肽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通过pNovo软件结合人工确认图谱的方式鉴定多肽成分的结构,并合成鸡内金特征肽对照品进行验证;利用LC-MS/MS,针对鸡内金特征肽LESY对提取方式、提取时间、提取溶剂和溶剂体积等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以m/z 511.24→269.11 和511.24→243.13 作为检测离子,采用ESI+模式进行了多反应监测(MRM)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得 16 批鸡内金中鸡内金特征肽LESY的质量分数为 55.03~113.36 μg·g-1;此外,针对常见混伪品多肽RDPVLVSR,以m/z 471.28→785.45 和 471.28→670.41 作为检测离子,建立了鸡内金常见混伪品的LC-MS/MS定性检测方法.该研究建立的鸡内金及其混伪品特征肽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准确区分鸡内金及其混伪品,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稳定性及耐用性,可为鸡内金及其他动物类中药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的退黄合剂化学成分快速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对退黄合剂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2 μL,柱温为40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质谱扫描范围为m/z 100~1500.结果 通过对照品、数据库及参考文献共鉴定出退黄合剂中77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黄酮类30种、多酚类18种、有机酸10种、萜类9种、蒽醌类9种、其他类1种.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高效、快速地鉴定退黄合剂的化学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道组织中差异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道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方法 采用夹尾刺激结合不规律饮食双因素干预方法建立FD模型.12只大鼠(对照、模型各6只)用于FD模型验证,进行胃、小肠排空实验,HE染色后进行胃肠组织病理学观察;36只大鼠(对照、模型各18只)用于胃肠道组织差异分布研究,禁食不禁水18 h,按22.4 g·kg-1剂量(8倍临床等效剂量)ig给予达立通颗粒1次,于给药后1、3、6h收集各组大鼠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法检测各组织牡荆素-4"-O-葡糖苷、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桔皮素、去甲基川陈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原儿茶酸、伞形花内酯、木犀草苷、橙皮苷、木犀草素、柚皮素、橙皮素、白杨素含量,采用ACQUITY HPLCTM HSS T3(50 mm×2.1 mm,1.8 μm)色谱柱,柱温为40 ℃,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1,进样量为2μL.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胃、小肠排空率显著降低(P<0.001),十二指肠肠黏膜的紧密连接被破坏,但未出现胃肠组织的器质性病变,符合FD的病理特征.建立的UPLC-QTRAP-MS/MS方法中,各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2R≥0.990 0.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专属性、精密度与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和基质效应等方面的考察,均符合要求.各成分在对照和模型组大鼠胃肠道组织中浓度差异明显,且在各组织中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点差异较大,模型组出现达峰时间延后的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化合物的暴露水平降低,可能与FD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有关.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原儿茶酸、去氢木香内酯、川陈皮素、去甲基川陈皮素、小檗碱和桔皮素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暴露水平较高,且在对照组和模型组中各时间点下的浓度差异较显著.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UPLC-QTRAP-MS/MS法灵敏、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适用于大鼠胃肠道组织中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的胃肠组织分布研究.达立通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和FD模型大鼠胃肠组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杞荷分清饮中12种成分在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研究杞荷分清饮中12种活性成分(琥珀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原儿茶醛、咖啡酸、5-O-阿魏酰奎宁酸、对香豆酸、荷叶碱、槲皮素、齐墩果酸、熊果酸)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HPLC-QTRAP-MS/MS)方法,同时测定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杞荷分清饮后血浆中12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2种所测定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均符合要求.采用DAS 3.2.8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组中除咖啡酸、5-O-阿魏酰奎宁酸、齐墩果酸外其余9种成分半衰期时间(t1/2)相对正常组延长;隐绿原酸、对香豆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模型组相对正常组增加,且平均驻留时间(MRT)延迟;正常组中槲皮素、荷叶碱出现"双峰"现象,模型组未见,提示疾病状态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出现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