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甘合剂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麻甘合剂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支原体肺炎儿童合计63例(2023年1月-10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分为常规组(31例)以及治疗组(32例),给予常规组儿童常规治疗及纤支镜治疗,治疗组儿童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麻甘合剂治疗,观察两组儿童治疗相关指标:疗效、中医证候(高热不退、面赤口渴、痰稠色黄、呼吸急促等)积分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 kin,IL-8)及白细胞介素 12(interleu kin,IL-1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等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T淋巴细胞(CD3+、CD4+、CD8+)指标变化、高热消退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炎症消失时间以及罗音消失时间、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儿童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儿童更高,P<0.05;各组儿童治疗前中医证候(高热不退、面赤口渴、痰稠色黄、呼吸急促等)积分、IL-8及IL-12、IFN-γ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T淋巴细胞(CD3+、CD4+、CD8+)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儿童中医证候(高热不退、面赤口渴、痰稠色黄、呼吸急促等)积分、IL-8及IL-12、IFN-γ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T淋巴细胞(CD3+、CD4+、CD8+)指标均改善,而治疗组儿童治疗后中医证候(高热不退、面赤口渴、痰稠色黄、呼吸急促等)积分、IL-8及IL-12、IFN-γ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T淋巴细胞(CD3+、CD4+、CD8+)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较对照组儿童,治疗组儿童的高热消退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炎症消失时间以及啰音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各组儿童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 麻甘合剂联合纤支镜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甚佳,患儿炎症消退,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均改善,且患儿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的退黄合剂化学成分快速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对退黄合剂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2 μL,柱温为40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质谱扫描范围为m/z 100~1500.结果 通过对照品、数据库及参考文献共鉴定出退黄合剂中77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黄酮类30种、多酚类18种、有机酸10种、萜类9种、蒽醌类9种、其他类1种.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高效、快速地鉴定退黄合剂的化学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中药及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为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导致大脑和脊髓神经元死亡.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难治率、死亡率高且目前其治疗药物仅有2种,因此开发新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迫在眉睫.目的:综述中药及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senchymal stem cells,ALS,immune response"为英文检索词,以"中药,间充质干细胞,肌萎缩侧索硬化,免疫反应"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 2010-2023年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中药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可总结为5个机制:主要包括冰片和黄芪甲苷等中药促进闭锁小带蛋白1、闭合蛋白5表达重建血液中枢神经系统屏障完整性;复方扶芳藤合剂调节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抑制其自身毒性;半枝莲和广藿香等作用补体系统因子抑制其异常激活;雷公藤和钩藤等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衰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左归丸、栝蒌根等促进白细胞介素10表达调控T细胞改善免疫环境.②通过现有研究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可总结为5个机制:减少水通道蛋白4表达和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传导等方面修复免疫屏障完整性;释放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前列腺素E2等因子抗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分泌因子H干扰转化酶活性抑制补体系统异常激活;调控CX3CL1/CX3CR1系统轴或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等途径改变小胶质细胞表型抑制其活性;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或激活STATS磷酸化通路来恢复T细胞功能.③目前中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研究较少,已知的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肌萎灵注射液可促进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提高血脑屏障完整性,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两者对难治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协同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牡丹皮、赤芍、忍冬藤等)中绿原酸、马钱苷、芍药苷、黄芩苷、丹酚酸B、丹皮酚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SB-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97.1% ~ 100.6%,RSD 1.35% ~2.2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退银合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理肝退黄合剂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38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指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合并有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不退的黄疸、皮肤瘙痒,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由于本病病程长,黄疸顽固难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我们采用理肝退黄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研究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金连合剂治疗儿童口疮实热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双金连合剂治疗儿童口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儿童口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伴感染患儿均采用相应抗生素,高热患儿给予退热药物.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合剂儿童型,剂量:6个月~1岁患儿每次服用5 mL;1~3岁患儿每次服用10 mL;4~7岁患儿每次服用15 mL;7~ 14岁患儿每次服用20 mL.治疗组口服双金连合剂,剂量:6个月~1岁患儿每次服用5 mL;1~3岁患儿每次服用10 mL;3 ~7岁患儿每次服用15 mL;7~14岁患儿每次服用20 mL,每日3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6.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热、疱疹及溃疡情况方面,治疗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咽痛、食欲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疱疹、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金连合剂可缩短儿童口疮患儿发热时间,缩短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减轻患儿痛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退热合剂定性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小儿退热合剂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小儿退热合剂中的黄柏和钩藤进行定性鉴别,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为对照,测定制剂中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定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35.29mg/mL(r=0.9999)、2.28~72.88mg/mL(r=0.9999)、1.01~32.42mg/mL(r=0.9999)、1.51~48.47mg/mL(r=0.9999)、0.34~10.93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1%(RSD=1.27%)、103.01%(RSD=1.28%)、102.46%(RSD=1.39%)、96.80%(RSD=0.56%)、97.56%(RSD=1.65%).结论: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120例风热型感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感冒退热合剂和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120例患者中,6例在治疗过程中服用解热镇痛药被剔除,2例未能联系失访,最终完成观察病例112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CD19+、NK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冒退热合剂通过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对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研究中剔除4例患儿,最终试验组、对照组纳入分析的病例数分别为71例、69例.试验组给予热炎宁合剂与双黄连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双黄连颗粒与热炎宁合剂模拟剂.疗程5d.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等.[结果]热炎宁合剂在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及中医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与双黄连颗粒疗效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在中医证候愈显率,以及中医单项症状咽喉肿痛、流浊涕、喷嚏、小便赤黄、大便干结总有效率方面,热炎宁合剂高于双黄连颗粒.[结论]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左炔诺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复方左炔诺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水利医院门诊就诊的PCOS病人58例,给予复方左炔诺孕酮片[每片含左炔诺孕酮(LNG)0.15 mg和炔雌醇(EE)0.03 mg]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按28 d为1个月经周期,共服3个月经周期.观察病人月经恢复情况和多毛、痤疮的改善情况,检测病人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有3例退出试验,55例(100%)恢复规律的月经,27例多毛、痤疮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为(7.52±0.58)IU/L(t=91.21,P<0.01)、睾酮(T)为(1.75±0.06)nmol/L(t=226.22,P<0.01)、空腹胰岛素(F-Ins)为(13.27±2.23)mU/L(t=29.21,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为(108.00±10.3)(t=64.64,P<0.01)以及LH/FSH为(1.35±0.04)(t=203.08,P<0.01)均分别下降.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t=14.83,P<0.01)和腰臀比(WHR)(t=227.95,P<0.01)明显降低.结论 复方左炔诺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有协同和互补作用,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病人体内激素失调状况,还有降低血糖、减肥的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短期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