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接受一线含CD38单抗(即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pPCL连续病例24例,包括男13例,女11例,年龄[ M( Q1, Q3)]为60(57,70)岁。根据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浆细胞比例5%~19%组( n=14)和浆细胞比例≥20%组( n=10)。末次随访日期为2023年9月26日,随访时间为9.1(4.2,15.5)个月。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特点、疗效、生存率、安全性等相关数据,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24例pPCL患者中,确诊时合并贫血患者16例(66.7%),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3例(54.2%),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0 ml·min -1·(1.73m 2) -1患者8例(33.3%),合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患者13例(54.2%)。外周血浆细胞比例[ M( Q1, Q3)]为16%(8%,2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伴有17p缺失、t(4;14)或 t(14;16)患者分别为6例(25.0%)、4例(16.7%)、4例(16.7%)。总缓解率为83.3%(20/24),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5(95% CI:15.8~25.2)个月,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预计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5.0%和89.1%,预计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7.5%和53.4%。外周血浆细胞比例5%~19%组和外周血浆细胞比例≥20%组患者的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0.5(95% CI:15.7~25.3)个月,OS分别为17.8个月和未达到,两组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与PFS相关的危险因素( HR=7.7,95% CI:1.1~54.9, P=0.043)。共17例(70.8%)患者合并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2例(50.0%)患者合并3~4级血小板减少,16例(66.7%)患者合并临床判定的感染,所有血液学不良反应和感染均在对症支持治疗后得到控制和改善。 结论: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pPCL相对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方法:选择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B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完成放疗剂量50 Gy,并且至少完成1个周期化疗视为符合方案。生存数据分别按意向治疗人群(ITT)和符合方案人群(PP)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114例接受治疗并且可评价不良反应,包括A组55例,B组59例。B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A组高[49.2%(29/59)比25.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05, P=0.012),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13例可进行生存分析,按ITT分析,A组和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15.5~34.5个月)和27.0个月(95% CI 17.0~41.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15.8~34.2个月)和未达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按照PP分析,A组和B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15.8~34.2个月)和29.0个月(95% CI 15.0~45.1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28.0个月(95% CI 3.7~52.3个月)和未达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PFS和OS时间相似,不良反应有差异,但均可耐受。在临床中可以综合考虑不良反应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个体化应用两种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RLH)的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RLH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60.4±3.7)岁。观察肝RLH的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分别测量及计算病灶长径、病灶与邻近肝脏的CT值、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肝本底SUV max、滞留指数(R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7例肝RLH患者中,71.4%(5/7)患者为单发病灶、28.6%(2/7)患者为多发病灶,共11个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其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模糊,长径5.5~19.2(14.9±1.2) mm。CT平扫结果显示,11个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个病灶呈等密度,9个病灶呈低密度,其CT值为(42.1±3.1) HU,低于邻近肝实质的CT值(55.9±1.5) HU,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6, Ρ<0.001)。 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显示,63.6%(7/11)病灶的 18F-FDG摄取高于肝实质,其中85.7%(6/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 max升高,14.3%(1/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 max降低,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 max分别为6.2±0.4和6.8±0.7,RI为12.2%(8.9%,15.5%);36.4%(4/11)病灶的 18F-FDG摄取低于或邻近肝实质,延迟显像病灶的SUV max无明显变化,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 max分别为2.2±0.4和2.1±0.4。 结论:肝RLH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呈均匀稍低密度灶,边界模糊。 18F-FDG PET/CT显像显示多数病灶 18F-FDG高摄取,少数病灶呈等摄取或低摄取,延迟显像SUV max多升高,多发病灶 18F-FDG摄取相近或相差很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和朗格汉斯细胞的改变及其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DM)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和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4─1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准备行PRP治疗且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的2型DM患者,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SNP和LC的变化,并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值和LC密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LC密度和NFL值,并采用SAS软件的MIXED模型分析重复测量的NFL值和LC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49例。治疗眼接受PRP后部分患者出现SNP神经纤维变细,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区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各观察时间点NFL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39, P=0.004),且PRP治疗前NFL值[(15.5±3.7)mm/mm 2]与第2次光凝后1周[(15.0±3.5)mm/mm 2]、第3次光凝后1周[(13.4±4.3)mm/mm 2]和第4次光凝后1周[(13.5±4.1)mm/mm 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同时,治疗眼LC密度增加,并以涡状区为中心聚集,成熟LC浸润区伴有SNP神经结构的缺失;各观察时间点LC密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350, P<0.001),且PRP治疗前LC密度[(40±54)cells/mm 2]与第3次光凝后1周[(79±91)cells/mm 2]、第4次光凝后1周[(98±126)cells/mm 2]以及PRP完成后1个月[(87±102)cells/mm 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眼第4次激光后1周LC密度与其基线水平呈正相关( r=0.674, P<0.001);且重复测量的NFL值与LC密度呈负相关( =-0.041)。 结论::PRP多次光凝可以导致LC密度增加;成熟LC可以导致SNP神经结构破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中远期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稳定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例(21足)柔韧性平足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15足),女3例(6足);年龄(9.7±1.4)岁,范围在8~12.5岁。本组患儿均应用跗骨窦螺钉行EOTTS,并随访5年以上。收集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和距骨跟骨角(TCA),收集前后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T1MT)和距骨第二跖骨角(T2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及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7.4±4.8)个月,范围在60~75个月。Meary角由术前的(15.0±4.6)°降至术后的(0.7±0.5)°,末次随访时为(0.7±0.7)°;TCA由术前的(43.4±10.0)°降至术后的(30.9±2.9)°,末次随访时为(29.3±2.6)°;T1MT由术前的(15.5±3.5)°降至术后的(7.5±2.4)°,末次随访时为(6.5±2.3)°;T2MT由术前的(29.6±5.1)°降至术后的(11.6±1.2)°,末次随访时为(12.5±2.1)°;V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5.5±0.7)分降至术后的(1.0±0.6)分,末次随访时为(1.6±0.8)分;AOF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69.4±3.9)分升至术后的(91.8±3.0)分,末次随访时为(90.6±2.8)分。上述各项参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上述各项参数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2足)术后早期出现局部疼痛,经治疗后好转,无螺钉移位或脱出。 结论:EOTTS可有效改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外观,缓解负重及行走时的疼痛症状,中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重症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患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发现潜在重症病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2日因诊断新冠肺炎收治于安徽省两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168例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的分型标准,将其中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归为轻症组( n=137),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归为重症组( n=31)。对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指标等进行比较;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16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95例,女性73例,年龄(42.6±15.8)岁。轻症组年龄小于重症组[(40.5±15.5)岁 vs (51.6±14.1)岁, P<0.01]。重症组合并高血压(29.0% vs 10.9%, P=0.045 )、糖尿病(25.8% vs 2.2%, P=0.005)以及同时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比例(29.0% vs 4.4%, P=0.006)均明显高于轻症组。重症组中初诊就诊于二级以下医院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轻症组( P<0.01),且出现症状距确诊的时间更长[(8.00±3.27)d vs (6.49±3.90)d, P=0.048]。轻症组和重症组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症组就诊时体温更高[(38.80±0.67)℃ vs (37.9±0.60)℃, P<0.01]。入院时实验室检查中,重症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值[(18.20±9.13)% vs (24.43±10.43)%, P<0.01]明显低于轻症组,而C-反应蛋白、白介素-6、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等均明显高于轻症组( P<0.01)。CT影像学检查轻症组有11例(8%)病灶局限在肺单叶,重症组全部病例均存在肺多叶病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本组168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重症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症组[(24.71±7.72)d vs (20.28±7.67)d, P=0.021]。经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 P=0.042),合并糖尿病( P=0.021),入院时体温( P=0.001),入院时IL-6水平( P=0.008)为患者转为重症新冠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加强对基层医院的专业知识培训有助于早期诊断新冠肺炎。高龄、合并糖尿病、初始高热以及IL-6明显增高者更易发展为重症,应早期识别并加以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济南市6~18岁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济南市6~18岁健康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1日至26日济南市6~18岁在校健康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采用电化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分别测定5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50)、20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200)、肺泡一氧化氮(CaNO)及10 mL/s流速时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 10)水平。分析FeNO 50、FeNO 200、CaNO和FnNO 10分布情况,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2名健康儿童,其中男364名,女408名;年龄12.1(11.8~12.3)岁,身高154.8 (153.6~156.0) cm,BMI 20.3(20.0~20.6) kg/m 2。FeNO 50、FeNO 200、CaNO、FnNO 10测量值分别波动于3.0~168.0 ppb、2.0~44.0 ppb、0.5~44.2 ppb、0~1 253.0 ppb。FeNO 50、FeNO 200、CaNO均呈偏态分布,其95%上限值分别为35.0 ppb、13.3 ppb和8.5 ppb。FeNO 50在男童中的几何均值(95% CI)为14.6 (13.7~15.5) ppb,高于女童[13.3 (12.7~14.0)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470, P=0.027);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 50与年龄、身高均呈正相关( β=0.023、0.007,均 P<0.05),与BMI呈负相关( β=-0.016, P<0.05)。FeNO 200在男性中几何均值(95% CI)为7.1(6.8~7.4) ppb,高于女童[6.4 (6.1~6.6)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47, P=0.00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 200与身高呈正相关( β=0.005, P<0.05),与性别呈负相关(女童: β=-1.126, P<0.05)。男童与女童间Ca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与性别、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FnNO 10呈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56.2 ppb,95% CI为29.3~863.4 ppb,男童均值(95% CI)为408.7 (377.1~443.0) ppb,高于女童[368.8 (339.0~401.3)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22, P=0.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与性别相关( β=-36.098, P<0.05),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济南6~18岁健康儿童FeNO 50、FeNO 200、CaNO和FnNO 10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3.0~35.0 ppb、2.0~13.3 ppb、0.5~8.5 ppb和29.3~863.4 ppb。FeNO 50与年龄、身高、BMI相关,FeNO 200与性别、身高相关,FnNO 10与性别有关,CaNO及FnNO 10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位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分析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位点。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通过mNGS检测MP阳性的697份(686例)临床标本(包含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根据标本送检科室分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送检组和非ICU送检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差异及其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结果:697份标本中ICU送检组164份、非ICU送检组533份。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为44.3%(309/697),检出的MP耐药基因位点均为A2063G。697份标本中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的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分别为53.1%(34/64)、45.2%(263/582)、1/17。ICU送检组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为50.0%(82/164),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标本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分别为75.0%(18/24)、48.4%(62/128)、1/5,痰液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高于肺泡灌洗液( χ2=5.72, P=0.017)。非ICU送检组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为42.6%(227/533),痰液、肺泡灌洗液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分别为40.0%(16/40)、44.3%(201/454),血液标本未检出(0/12),肺泡灌洗液与痰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7, P=0.602)。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逐月统计总体送检标本( Z=3.99)、ICU送检组( Z=2.93)、非ICU送检组( Z=3.01)MP耐药基因位点的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 P<0.01)。与MP共同检出的细菌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为15.5%(108/697),共同检出的病毒中EB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7.6%(123/697)。 结论: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MP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呈上升趋势。ICU送检中痰液标本耐药基因位点检出率较高。MP阳性检出的耐药基因位点均为A2063G,未检出新的耐药基因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 +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 t=24.02, 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 χ2=4.18, 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 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 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 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 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 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 χ2=5.23]均较高( 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 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 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 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 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 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 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 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 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 χ2=9.17]的比例均较高( 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率、猪PS应用剂量和牛PS的应用比例均高于2016年[(73.6%(257/349)与67.1%(216/322), χ2=11.62;(178.5±38.0)mg/kg与(165.2±42.8)mg/kg, t=7.85;47.9%(123/257)与19.4%(42/216), χ2=41.72; P值均<0.01]。2021年与2016年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正压通气使用率、早期(生后2 h内)应用PS及PS治疗前后的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7.0 d(5.0~14.0 d)与5.0 d(1.0~8.0 d), Z=7.55]、辅助通气时间[144 h(81~264 h)与73 h(47~134 h), Z=8.20]和住院时间[24 d(14~42 d)与16 d(10~25 d), Z=6.74]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29.6%(100/338)与1.0%(3/306), χ2=97.81]和常频通气的使用率[42.6%(144/338)与30.1%(92/306), χ2=10.87]明显升高( P值均<0.01)。(4)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动脉导管未闭[15.5%(54/349)与6.2%(20/322), χ2=63.4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2%(32/349)与2.8%(9/322), χ2=12.88]、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4%(19/349)与0.6%(2/322), χ2=12.8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3%(15/349)与1.2%(4/322), χ2=7.52]和气胸[3.4%(12/349)与0.3%(1/322), χ2=9.68]的比例升高( P值均<0.05),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下降[7.4%(26/349)与19.6%(63/322), χ2=21.37, P<0.001]。(5)2021年早产儿RDS治愈率高于2016年[70.8%(247/349)与56.2%(181/322), χ2=15.37, P<0.001],放弃率[7.7%(27/349)与14.3%(46/322), χ2=7.41]和病死率[院内:1.4%(5/349)与5.6%(18/322), χ2=8.74;院外:8.3%(29/349)与13.7%(44/322), χ2=4.96]低于2016年( P值均<0.05)。 结论:这一期间参与研究单位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救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卵巢组织切除术中获取未成熟卵在生育力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女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卵巢皮质切除术中获取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后( in vitro maturation,IVM)冷冻卵母细胞保存生育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腹腔镜下卵巢皮质切除术的22例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研究组纳入腹腔镜术中同时获取未成熟卵IVM的患者( n=14);对照组纳入仅行皮质切除的患者( n=8)。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冻存皮质数量等数据,评估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研究组根据取卵方式不同分为两个亚组,经阴道取卵亚组( n=10)及经腹腔镜取卵亚组( n=4),分析两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获卵数、冻存皮质数量等数据,评估不同获卵方式的效率。全部22例患者术后每年进行随访,询问肿瘤治疗情况、月经情况,条件允许者返院复查盆腔超声、性激素水平测定,记录这些患者肿瘤治疗后的卵巢功能并予以适应证范围内的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患病时间、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冻存皮质数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研究组的基础窦卵泡数(19.71±6.04)、手术时间[(68.07±17.35)min]、出血量[(9.0(5.0,10.5)mL]高于对照组[9.25±3.15, P<0.001;(44.25±16.97)min, P=0.005;3.5(2.0,5.0)mL,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4例取卵患者中,经阴道取卵亚组的获卵数[15.5 (11.0,21.0)个]及年龄[(27.00±2.94)岁]显著高于经腹腔镜取卵亚组[4.0 (0.8,10.3)个, P=0.028;(15.75±2.22)岁, P<0.001],两亚组间患者窦卵泡数、手术时间、冻存皮质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7例患者出仓后均出现闭经,疾病缓解后予以HRT,身体发育及生活质量得以维持及改善。 结论:年轻肿瘤患者在进行卵巢皮质切除术时同时获取未成熟卵IVM后冻存可增加生育力保存的机会;经阴道获取未成熟卵的效率更高;HSCT治疗后闭经率高,H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