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将孕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比较2组孕产妇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干预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4.58±0.37)mmol/L、餐后2 h血糖(7.25±1.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4±0.25)%]、血脂指标[总胆固醇(4.42±0.32)mmol/L、甘油三酯(2.12±0.16)mmol/L]较于干预前均改善且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婴体质量增长[孕期体质量增加量(17.4±2.4)kg、平均每周体质量增加量(656±125)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51±239)g]、孕产妇剖宫产率(5%)、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较于常规饮食干预在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的同时可有效提升糖脂代谢,减少母婴体重增长,降低剖宫产率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胰岛功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肥胖T2DM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58例)、研究组(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58例),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液样本,采用XC80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脂代谢.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空腹胰岛素(试剂盒购自上海康朗生物公司),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LRP3炎性小体指标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1.03%(x2=5.199,P=0.023);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水平分别为(4.82±0.56)mmoL/L、(11.24±2.04)mmoL/L、(5.47±0.61)%、(3.16±0.33)mmoL/L、(1.31±0.30)mmoL/L、(2.01±0.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57±0.74)mmoL/L、(13.07±2.16)mmoL/L、(6.73±0.68)%、(3.89±0.54)mmoL/L、(1.82±0.35)mmoL/L、(2.39±0.42)mmoL/L(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38±0.2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14±0.19)mmoL/L(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16±0.37)低于对照组的(2.58±0.46),研究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48.20±6.03)高于对照组的[(42.81±5.54),(P<0.05)];治疗 3 个月后,研究组 PBMC 中NLRP3 mRNA、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表达量分别为(1.03±0.32)、(1.11±0.28)、(1.09±0.41),低于对照组[(1.65±0.38)、(1.57±0.30)、(1.72±0.49),(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β(IL-1β)、肿瘤坏死 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8.55±2.13)pg/mL、(35.24±5.93)ng/L、(11.42±2.64)ng/L、(1.08±0.31)mg/L,低于对照组的(11.47±2.68)pg/mL、(42.53±7.06)ng/L、(15.03±3.18)ng/L、(1.46±0.44)mg/L(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T2DM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促进糖脂代谢、胰岛功能改善,抑制炎性反应,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痰瘀同治"理论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痰瘀同治"理论,运用痰瘀同调方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人群,评价痰瘀同调方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人群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痰湿瘀滞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痰瘀同调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以及中医痰湿瘀滞症状积分等指标变化,客观评价痰瘀同调方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MI、WC、WHR、FPG、2 h PG、HbAlc、FINS、HOMA-I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患者形体肥胖、腹部增大、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胸闷、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等中医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痰瘀同调方干预治疗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效果明显,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衰减参数成像评估肝脂肪变性及其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衰减参数成像(UGAP)技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适用性,评估NAFL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维超声及UGAP检查的NAFLD患者20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者73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对肝脂肪变性程度进行评价,分为S0~S3级,所有受试者进行UGAP检查获取UGAP值。基于是否并发CVD事件,将NAFLD患者进一步分为并发CVD组83例与未并发CVD组121例。比较S0~S3组间UGAP值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UGAP值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评估UGAP值与肝脂肪变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不同操作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和Nomogram模型分析NAFLD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277例受试者中,S0组73例(健康对照组),S1~S3组分别为83、86、35例。UGAP值在S0~S3各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236.35,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肝脂肪变性程度是UGAP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UGAP值操作者间的ICC为0.977(95%CI:0.972~0.98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UGAP值为NAFLD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构建的Nomogra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0.920~0.977,P<0.001)。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的实际预测性能与理想预测性能接近。结论:UGAP值与BMI、血脂水平、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且操作者间可重复性好;基于年龄、BMI及UGAP值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直观地评价NAFLD患者并发CVD的风险。UGAP技术可为评估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预测CVD发生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与验证脑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黄河三门峡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出现END的246例BA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7∶3被随机分为建模组(n=172)和验证组(n=74).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D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一致性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区分度,绘制校正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准确性.结果 建模组患者中,男109例(63.37%),女63例(36.63%);年龄(65.47±13.00)岁;中位发病时间4.00(2.00,7.00)h.验证组患者中,男39例(52.70%),女35例(47.30%);年龄(66.09±12.14)岁;中位发病时间2.50(1.90,6.00)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吸烟、白质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是BAD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2.29%,特异度为72.37%;验证模型的敏感度为73.17%,特异度为72.73%.校准曲线均接近于直线为1的曲线.结论 基于吸烟、白质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静脉溶栓,用列线图建立的脑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可辅助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及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以及Hcy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9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H1组(<17.81 umol/L)64例,H2组(17.81~20.93 umol/L)65例,H3组(20.93~24.06 umol/L)65例,H4组(>24.06 umol/L)65例;统计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按照斑块形成情况分为斑块组(n=149)和无斑块组(n=110).比较4组不同血清Hcy水平患者的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比较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cy与C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M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增加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的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4组的总胆固醇、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78.46%)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均明显高于H1、H2组(P<0.05);斑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CIMT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呈正相关(r=0.298、0.178、0.214、0.293、0.305,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05,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是CIMT的影响因素(β=0.157、-0.211、0.204、0.26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β=0.864、0.243、1.546、0.026、0.549,P<0.05),高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β=-1.207,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CIMT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血糖及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血糖及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为未建模SD大鼠,分别为模型对照组(C组)、LY294002组(L组),剩余2组为建模成功的SD大鼠,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组)和高尿酸血症加LY294002干预组(HL组).C组大鼠经口给予纯水(10 mL/kg体重)和腹腔注射0.2%二甲基亚砜溶液(6 mL/kg体重);L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纯水和腹腔注射LY294002溶液(6 mL/kg体重);H组大鼠经口给予腺嘌呤(100 mg/kg体重)和乙胺丁醇(250 mg/kg体重);HL组大鼠在给予相同剂量的腺嘌呤和乙胺丁醇的同时腹腔注射LY294002溶液(6 mL/kg体重).各组持续干预15 d,每3天从眼眶静脉丛采集血样,测定血尿酸(Uric Acid,UA)、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第15天麻醉后采集各组大鼠肾脏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PI3K/AKT/GSK-3β的表达水平.结果 4组C组、L组、H组和HL组大鼠实验前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和HL组大鼠UA、Scr、BUN水平在实验后均高于C组和L组,与C组第6天比较,H组和HL组UA水平降低,第9天至第15天U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H组和HL组GLU水平较C组升高,其中L组在第12天,GLU水平高于C组,H组和HL组在实验第6天,GLU水平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组和HL组TC、TG水平较H组和L组升高,其中HL组在实验第9天,TG水平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组和HL组PI3K、AKT、GSK-3β增大,L组AKT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组比较,H组和HL组PI3K、AKTGSK-3β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组比较,HL组PI3K、AKT和GSK-3β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组和HL组PI3K、AKT、GSK-3β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组比较,H组和HL组PI3K、AKTGSK-3β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组比较,HL组PI3K、AKT和GSK-3β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存在联系,提示该通路对治疗和预防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至8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及心理弹性、生活质量。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 结果:完成3个月干预的对照组有100例患者,干预组有81例患者。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坚韧、自强、乐观、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改善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2DM患者血清25(OH)D3、IGF-1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对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对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IGF-1、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PG)]、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3、IGF-1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40例)和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80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IGF-1水平对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3为(36.15±4.25)nmol/L,低于对照组的(51.24±5.32)nmol/L( P<0.05);IGF-1水平为(30.26±4.52)mg/L,高于对照组的(16.45±3.25)mg/L( P<0.05)。观察组FBG、2 hPG、TG、TC水平分别为(8.67±2.52)mmol/L、(11.36±2.43)mmol/L、(2.05±0.72)mmol/L、(5.05±1.54)mmol/L,高于对照组的(5.02±0.42)mmol/L、(6.32±0.54)mmol/L、(1.21±0.32)mmol/L、(3.42±0.68)mmol/L(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T2DM患者FBG、2 hPG、TG、TC水平成负相关( r=-0.762、-0.782、-0.736、-0.721, P<0.05)。血清IGF-1水平与T2DM患者FBG、2 hPG、TG、TC水平成正相关( r=0.741、0.756、0.715、0.698, P<0.05)。DR组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占比、FBG、2hPG、TG、TC、IGF-1水平分别为35.00%、(9.31±2.49)mmol/L、(12.52±2.34)mmol/L、(2.76±0.61)mmol/L、(5.92±1.42)mmol/L、(37.89±4.41)mg/L,高于NDR组的16.25%、(8.35±2.15)mmol/L、(10.78±1.75)mmol/L、(1.69±0.52)mmol/L、(4.62±1.31)mmol/L、(26.45±4.06)mg/L( P<0.05)。DR组25(OH)D3为(30.21±3.51)nmol/L,低于NDR组的(39.12±3.85)nmol/L(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25(OH)D3、IGF-1、FBG、2 hPG、TG、TC水平均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3、IGF-1水平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AUC、灵敏度分别为0.854、92.50%,均高于25(OH)D3、IGF-1水平单独预测( P<0.05)。 结论:血清25(OH)D3、IGF-1水平在T2DM患者体内表达异常,T2DM患者糖脂代谢关系密切,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反复动脉、静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病态妊娠或持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阳性。目前针对APS的研究和试验,应用的分类标准多为2006年于悉尼(Sydney)修订的札幌(Sapporo)标准,但其并未纳入基于证据的对分类标准的定义(如aPL阳性、微血管疾病或病态妊娠),导致研究包含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异质性"aPL阳性"患者群体。基于此,为开发新的高特异性APS分类标准,EULAR和ACR采用分级聚类、加权和风险分层等多种方法制定出了新的APS分类标准,并于2023年8月在 Arthritis Rheumatol上发布。新的分类标准如图1所示,与2006年悉尼分类标准相比,除了明确各临床标准的定义,一个重要更新是确定了血栓事件的危险分层:(1)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分层(≥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次要危险因素):①主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恶性肿瘤:未接受治疗/根治性治疗,正在进行根治性治疗包括激素治疗,或在血栓发生时尽管已接受根治性治疗,但仍有复发/进展。b:住院: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因急性疾病入院,并被限制卧床(仅允许如厕)至少3 d。c: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d:重大创伤:血栓发生前1个月内出现骨折或脊髓损伤。②次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或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根据当前指导建议评估疾病活动度。b:急性/活动性严重感染:根据相关指南,如脓毒症、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c:中央静脉置管:在同一血管床。d:激素替代治疗、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或正在进行体外受精。e:长途旅行:≥8 h。f: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g:怀孕或产后:分娩后6周内。h:长期制动:如与活动能力降低相关的腿部损伤或在医院外卧床至少3 d。i: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2)心血管疾病高危分层(≥1个高危因素或≥3个中危因素):①高危因素:a:严重动脉高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b:慢性肾脏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超过3个月。c:糖尿病:伴器官受损或长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总胆固醇≥3 100 mg/L(8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4.9 mmol/L)。②中危因素:a:动脉高血压:治疗中,或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b:吸烟。c:糖尿病:无器官受损或短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治疗中,或总胆固醇<3 100 mg/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e: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