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中草药油对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经过建立Wister大鼠深度烧伤模型,探讨自制中草药油机制及促进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洁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为研究对象,将建模成功的大鼠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只和观察组30只.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予以清创后,将凡士林纱布遮盖包裹创面,并用敷贴稳固;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草药油涂抹,涂抹均匀后予以纱布进行固定,每日进行换药1次.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7、14、21天创面愈合情况与创面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大鼠烧伤创面皮肤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烧伤创面皮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第3、7、14、21天,两组创面愈合率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面积和渗出液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GF、VEG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利用自制中草药油治疗大鼠深度烧伤创面,可有效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提高创面EGF、VEGF水平,促进了创面愈合情况,为临床深度烧伤创面用药提供有力理论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烧伤患者,通过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性疼痛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68例烧伤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为55.88%(38例患者出现疼痛),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平均烧伤面积和住院时间与烧伤患者疼痛的发生有关(P<0.05),随访3个月后未出现疼痛的烧伤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烧伤疼痛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烧伤面积、住院时间是烧伤患者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疼痛和功能康复之间呈负相关,未出现疼痛的烧伤患者在功能康复方面表现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银离子抗菌凝胶联合精细护理对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银离子抗菌凝胶联合精细面部护理对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色素沉着、瘢痕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2例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进行一般治疗并实行精细面部护理,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面部色素沉着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瘢痕增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面部色素沉着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坚韧度、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评分及CD-RISC总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离子凝胶联合精细面部护理有利于缓解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色素沉着症状,减少瘢痕形成,改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弹性,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点阵CO2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对血清瘢痕增生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在曲安奈德基础上予以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04例烧伤后HS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与观察组102例,分别予以曲安奈德注射、点阵CO2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两组均治疗6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疼痛评分及血清瘢痕增生相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对不良反应予以统计.结果: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SS评分[(4.69±0.91)分vs.(7.64±1.35)分]和疼痛评分[(3.76±0.71)分vs.(4.54±0.87)分]更低(P<0.05);观察组血清EGF、TGF-β1、VEG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HS患者使用点阵CO2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疗效显著,能够调节瘢痕生长因子和抑制炎症,改善瘢痕性状和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方黄柏液联合湿性愈合敷料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对老年深Ⅱ度烧伤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的120例老年深Ⅱ度烧伤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联合组和高剂量联合组4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1%TBSA创面外用碘伏溶液35 ml及干燥无菌敷料包扎,高剂量治疗组予1%TBSA创面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35 ml及干燥无菌敷料包扎,低剂量联合组予1%TBSA创面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17.5 ml及用湿性愈合敷料包扎,高剂量联合组予1%TBSA创面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35 ml及用湿性愈合敷料包扎,四组均每天换药1次,持续治疗21 d.观测四组患者治疗14d后创面病理学变化,评价治疗21d后临床疗效,于7、14、21d后计算治疗创面愈合率,测定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胱胺酸天冬氨酸水解酶-3(Caspase-3)水平、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情况及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治疗后,四组创面愈合率、创面VEGF、FGF-7、TNF-α、NF-κBp65水平、创面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水平比较,高剂量联合组最优,之后依次是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联合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外用对老年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治疗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与湿性愈合敷料联合后临床疗效更佳,可促进生长因子合成释放,改善炎症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对包皮环切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对包皮环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 年8 月至2023 年11 月在我院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予包皮环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予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干预(术前1d给予耳穴压豆,术后给予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未采取任何干预前、术前30 min、术后24 h、术后10d焦虑评分,以及术后24h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睡眠觉醒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30 min、术后24 h、术后10d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h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睡眠觉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桐叶烧伤油在包皮环切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包皮环切术后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与网状自体刃厚皮移植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网状皮移植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刃厚网状皮移植(n=8),试验组以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刃厚网状皮移植进行治疗(n=8).表皮细胞悬液取自患者自体健康皮肤组织,通过细胞分离器制备获得.统计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后1周的创面愈合率,以及术后8周的瘢痕评分(温哥华量表),并检测制备的细胞悬液中的表皮细胞浓度、活率.结果 对照组愈合时间(12.1±0.6)d,试验组愈合时间(10.2±0.3)d;治疗后1周,对照组愈合率为76.97%±10.68%,试验组为94.85%±10.01%;术后8周,瘢痕温哥华评分对照组6.13±3.44,试验组2.92±1.07.各项指标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制备细胞悬液的细胞数量为(1.77±0.11)×106个细胞/cm2皮肤标本,细胞活率为87.85%±4%.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网状皮移植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可促进植皮愈合时间,减少供区面积,并可改善术后的瘢痕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扩张囊部分外露的成功修复:病例报道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为20 mL,占注水总量的5%.分析扩张器球囊外露原因,给予换药,同时扩张器内注水并加压包扎,挽救外露的扩张球囊.最终成功注水270 mL和360 mL,约占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的67%和90%.术后2例患者瘢痕修复效果良好,扩张皮瓣未见坏死,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扩张球囊部分外露的原因如下:①瘢痕的扩张有限,周围条件不充分时,创口极易裂开;②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皮瓣局部全层坏死,易导致扩张器外露.总结此类并发症的治疗经验:防治感染,外加包扎与固定,减轻局部外露球囊的张力.此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支持与病程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支持与病程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6例外观和功能部位深度烧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别于受伤7 d内(病程早期)、创面封闭时(康复早期)和创面封闭后3个月时(康复后期)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平时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表(PCL-C)、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患者进行评估,收集数据并剔除无效资料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36例患者有效完成全部量表评估.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均存在焦虑、抑郁、PTSD症状,并且伴焦虑、抑郁、PTSD症状的患者例数随着病程推进均呈下降趋势.康复早期RSES得分与病程早期SAS得分(rs=0.412,P=0.013)、SDS 得 分(rs=0.347,P=0.038)、PCL-C 得分(rs=0.447,P=0.006)均呈正相关,而与康复早期及康复后期SAS、SDS、PCL-C得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康复早期PSSS得分与病程早期SAS、SDS、PCL-C得分及康复早期SAS、PCL-C得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而与康复早期SDS得分(r=-0.430,P=0.009)及康复后期 SAS 得分(r=-0.467,P=0.004)、SDS得分(r=-0.483,P=0.003)、PCL-C 得分(rs=-0.351,P=0.036)均呈负相关.结论 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病程中存在焦虑、抑郁、PTSD等心理问题.自尊越强的患者在烧伤病程早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社会支持越高的患者在烧伤康复后期越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知信行现状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2年5月8日,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贵阳钢厂职工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的107名符合入选标准的B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调查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以及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维度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将护士按照一般资料分类,统计其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得分。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 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再结合临床经验和意义,进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筛选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接受本次调查的护士共107名,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中,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44±13)、(87±15)、(70±19)分。本次调查的BICU护士大多数为女性,年龄为22~48(31±6)岁,工作年限为1~5、6~10、≥11年的人数分布较平均,大多数护士职称为护师、职务为责任护士、最高学历为本科,有44名护士接受过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的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分别为27.36、15.27、10.19, Z值分别为-3.33、-2.59、-6.46, P<0.05);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的BICU护士肠内营养态度、行为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26~30、31~35、≥36岁)、最高学历(本科)、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均是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2~0.36、0~0.30、0.03~0.31、0.01~0.32、0.19~0.4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15、0.17、0.17、0.29, P<0.05),而不同特征下均无BICU护士肠内营养态度、行为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B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认知水平偏低,观念须及时更新,行为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年龄(26~30、31~35、≥36岁)、最高学历(本科)、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均是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