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胚芽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胚芽型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胚芽型肾母细胞瘤。男45例(60.0%),女30例(40.0%)。诊断时平均年龄39.1(6~144)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35例(46.7%)、血尿24例(32.0%)、腹痛7例(9.3%),体检发现9例(12.0%)。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和增强CT检查均提示肾内实性占位,瘤内局部可见不规则增强回声。肿瘤直径≥5 cm者51例,<5 cm者24例。肿瘤体积(负荷)>1000 ml 29例,≤1000 ml 46例。肿瘤均为单侧,位于左侧38例(50.7%),右侧37例(49.3%)。术前肿瘤破裂5例。患儿术前均未行化疗,直接行一期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10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7枚;术中肿瘤破裂2例。根据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临床分期标准,Ⅰ期30例,Ⅱ期28例,Ⅲ期15例,Ⅳ期2例;将Ⅰ、Ⅱ期定义为早期,Ⅲ、Ⅳ期定义为晚期。术后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方案,早期组患儿采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EE4A)方案化疗,晚期组采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DD4A)方案化疗并联合放疗。结果:本研究75例,7例术后行1p/16q杂合缺失基因检测,其中1例Ⅰ期,为1p/16q杂合同时缺失,化疗方案由EE4A升级为DD4A;1例Ⅱ期出现复发后检测,为1p/16q杂合同时缺失,改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环磷酰胺+VP-16方案化疗;1例仅1p缺失,4例1p/16q检测阴性,维持原化疗方案。本组75例中67例(89.3%)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67例中,疾病无进展存活56例,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死亡8例。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4.7%,总生存率为88.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晚期( HR=4.9,95% CI 1.2~19.6, P=0.025)、肿瘤体积>1000 ml( HR=1.7,95% CI 0.4~6.9, P=0.048)、肿瘤破裂( HR=20.1,95% CI 4.7~85.5, P<0.001)是影响胚芽型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侧别、瘤栓、淋巴结清扫数量对胚芽型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临床分期为晚期、肿瘤体积>1000 ml、肿瘤破裂是影响胚芽型肾母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早期患儿出现疾病进展可能跟淋巴结清扫数量不足和未完善1p/16q杂合缺失的基因检查有关,导致患儿的风险分级被低估,治疗强度不足,造成肿瘤局部复发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 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 of glycosylation caused by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the COG6 gene, COG6-CDG)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 COG6-CDG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先天性糖基化障碍ⅡL型、先天性糖基化缺陷ⅡL、 COG6、 COG6-CDG、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typeⅡL、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ⅡL"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收录的文献。总结 COG6-CDG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 结果:(1)临床资料:患儿为男婴,胎龄27周 +5,出生体重1 180 g,生后59 d入院,主要表现多系统受累,包括不明原因进行性肝脾肿大伴黄疸、腹水,血小板持续低下,小头畸形、四肢张力低,皮肤少汗、角化过度,反复发热、感染、低血糖,合并心、胃肠道、肺、肾、眼底、凝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转入本院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输注血制品等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于生后192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 COG6基因(NM_020751.2)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外显子7存在c.662C>T(p.T221M)错义突变,来源于母亲;外显子5存在c.443T>C(p.I148T)错义突变,来源于父亲。这2个突变均未在人类基因突变库中收录,为未报道的新突变。(2)文献复习:共检索到8篇相关文献。文献报告的20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合并肝脏、心脏、胃肠道、血液、免疫、牙齿和骨骼等系统功能异常,且均有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落后,9例至文献报道时已死亡。文献共报道了11个基因突变位点,深度内含子c.1167-24A>G的剪接突变最多(7例),其次分别是c.1646G>T(4例)和c.511C>T(3例)。 结论:COG6-CDG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总体临床预后不良,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本例的基因突变为c.662C>T(p.T221M)和c.443T>C(p.I148T)复合杂合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拓宽了 COG6基因的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合并11p缺失综合征的肾母细胞瘤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合并11p缺失综合征的肾母细胞瘤的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合并11p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23.6(13~36)个月。9例因眼部异常于婴儿期确诊虹膜缺如,1例发现肾占位后查体发现眼部异常并确诊虹膜缺如。2例男童合并隐睾。2例男童合并尿道下裂,其中1例诊断为轻度尿道下裂,暂未手术;1例行尿道成形术。余5例未见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和腹部增强CT检查。B超检查示肾实质内实性占位或可见不均匀回声区。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占位直径1.8~12.7 cm,局部不均匀增强回声。肿瘤位于左侧1例,右侧6例,其中右侧肾母细胞瘤伴左侧肾母细胞瘤病2例;双侧3例。7例术前行化疗,分别为双侧肾母细胞瘤3例,单侧肾母细胞瘤合并对侧肾母细胞瘤病1例,单侧肿瘤体积较大超过中线3例。化疗方案分别为长春新碱(VCR)+放线菌素D(ACTD)5例,VCR+ACTD+环磷酰胺(CTX)+多柔比星(DOX)/顺铂(CDDP)+依托泊苷(VP16)和VCR+CTX+DOX各1例。7例单侧肿瘤患儿中,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2例单侧肿瘤合并对侧瘤病患儿行单侧肿瘤剜除术。3例双侧肿瘤患儿中,2例分期行双侧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侧肿瘤剜除术。结果:本组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母细胞瘤。3例术前未行化疗者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分期Ⅰ期1例,Ⅲ期2例;7例术前化疗者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分期Ⅱ期2例,Ⅲ期2例,Ⅴ期3例。术后9例行规律化疗,其中Ⅰ期1例,予DD4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Ⅱ期2例,分别予DD4A、EE4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多柔比星);Ⅲ期3例,分别予EE4A方案1例,DD4A方案2例;Ⅴ期3例,分别予EE4A方案1例,DD4A方案2例。1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6.4(6~136)个月。9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复发再次行瘤灶切除术后6个月死亡。9例术后复查血肌酐和尿肌酐均未见明显异常。10例术后智力筛查结果显示6例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4例与同龄儿相比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例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存在11p13及相邻远端基因缺失。结论:11p缺失综合征临床罕见,对于新生儿伴随散发性先天性虹膜缺如者应高度警惕11p缺失综合征,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确诊后应行肾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肿瘤。合并11p缺失综合征的肾母细胞瘤,如条件允许应争取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以降低远期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概率。本病的远期随访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福建厦门地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和分布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不同地区人群肠道菌群分布具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探究福建厦门地区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分布,揭示肠道菌群与CMPA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30例CMPA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时收集30例同龄健康儿童粪便样本,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和分布差异。结果:CMP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分布具有较大差异。组间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ANOSIM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样本间肠道菌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037, P<0.05)。β多样性指数PCA分析表明,两组间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健康儿童相比,CMPA患儿中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棒状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LEfSe分析显示,变形菌门主要在CMPA患儿中富集,而毛螺菌科主要富集于健康儿童组。此外,KEGG分析表明,CMPA患儿中20条通路的富集度显著降低( P<0.05),如果糖和甘露糖代谢。COG分析显示CMPA患儿中半乳糖变位旋转酶及其相关酶等通路富集度显著降低( P<0.05),而预测的金属硫簇生物合成酶等2条通路富集度显著升高( P<0.05)。 结论:CMP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提示CMPA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黏虫转录组的几丁质酶基因筛选和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昆虫的几丁质酶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致关重要,是生物农药的重要靶标.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迁飞性害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中肠和表皮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功能注释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的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理化性质的预测,包括cDNA长度、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等电点、不稳定系数、跨膜结构和蛋白结构域等.使用MEGA软件构建了黏虫和其他昆虫几丁质酶的系统进化树,并通过q-PCR验证了黏虫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通过中肠与表皮的转录组测序,获得了19.42 Gb 的数据,在 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eggNOG、nr 数据库注释到了25 236 个 Unigene;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中肠和表皮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 137个,其中中肠高表达基因有1 872个,表皮高表达基因有1 265个.从转录组数据中鉴定出9个几丁质酶基因,其中7个是新的几丁质酶基因,这些基因的cDNA长度在1 362~9 816 bp,SMART结构预测表明几丁质酶含有1个或多个催化结构域.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分为9个亚家族.q-PCR结果表明MsCht2、MsCht5、MsCht6、MsCht7、MsIDGF1在表皮中表达量较高,MsCht4、MsCht11和MsChi-H在中肠中表达量较高,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多数几丁质酶基因在蛹期或预蛹期表达量最高,而MsCht4在5龄期表达量最高,在蛹期表达量很低.黏虫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上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同的几丁质酶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本研究筛选出了7个新的几丁质酶基因,为黏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黏虫几丁质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MMP2基因多态性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血药浓度和效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盐酸多奈哌齐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血药浓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就诊治疗的97例AD患者为AD组,以同期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接受5 mg/d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连续30 d,将盐酸多奈哌齐剂量增至10mg/d,连续150 d.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依据最后一次MMSE评分与第一次MMSE评分相比是否下降,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治疗6个月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两组血液中盐酸多奈哌齐血药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血液中MMP2基因rs243865(C>T)、rs2285053(C>T)基因分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D组 MMP2基因rs243865、rs2285053基因型分布,rs243865位点遗传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85053位点显性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与未应答组比较,应答组MMP2基因rs243865基因型分布、遗传模型及隐性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85053基因型分布、相加模型、显性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 MMP2基因位点rs243865位点基因型AD患者的盐酸多奈哌齐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2285053位点TT基因型AD患者比较,CC、CT基因型患者的盐酸多奈哌齐血药浓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应答组与应答组间盐酸多奈哌齐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基因rs2285053位点变异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的血药浓度和疗效有关,对于临床治疗用药有一定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生物膜形成中间状态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转录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究生物膜形成中间状态下副溶血弧菌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为今后研究生物膜形成调控机制提供基因信息.[方法]以非生物膜形成条件下为参照,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研究,分析生物膜形成中间状态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获得979个差异显著性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其中下调基因379个,上调基因600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类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63个DEGs注释到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过程3个一级分类和30个二级分类;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706 个 DEGs归到37个代谢通路中(Q value<0.05),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和转运通路上;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分类结果显示,有888个DEGs可归为20个类别,涉及DEGs最多的为氨基酸转运与代谢、一般功能预测基因、能量产生与转换以及未知功能基因.qPCR验证挑选的DEGs变化趋势均与RNA-seq的结果一致.此外,从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10个c-di-GMP代谢相关基因、1个侧生鞭毛蛋白基因(lafA)、13个极生鞭毛合成相关基因、6个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6个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5个Ⅳ型菌毛合成相关基因、膜融合蛋白(membrane fusion protein,Mfp)基因(cpsQ-mfpABC)、14 个 Ⅲ 型分泌系统 1(T3SS1)相关基因、14个Vp-PAI基因(1个tdh2和13个T3SS2基因)、3个Ⅵ型分泌系统1(T6SS1)相关基因、6个T6SS2基因、45个推定调控子基因和15个推定的外膜蛋白基因.[结论]生物膜形成引起副溶血弧菌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差异表达基因中包含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关键毒力基因和许多推定调控子基因等,这为后续研究生物膜形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C-PT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研究高细胞亚型PTC蛋白质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鉴定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蛋白,寻找TC-PTC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标本,经病理诊断确诊,TC-PTC17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5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收集其中17例TC-PTC,15例CPTC新鲜手术切除标本,另收集15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新鲜标本,应用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技术(la-bel-free)结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技术(LC-MS/MS),鉴定和筛选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蛋白,GO及KEGG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 TC-PTC组更易出现多发病灶、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TC组具有更大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分离和鉴定肽段数34 294个,蛋白质总数4 739个.与CPTC组及BTN组相比,TC-PTC组显著高表达的蛋白14个(FC≥1.3,P<0.05),其中6个蛋白是TC-PTC特定表达蛋白,分别是:NRP1、MTM1、COG1、SRP19、PRR15、CDC2L5.利用GO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基因表达及翻译、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结合、酶调节活性、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核糖体生物合成、蛋白酶体系统、剪接体组成、磷酸戊糖途径等信号通路.进一步根据文献复习,我们筛选出4个可能与TC-PTC发生进展相关的蛋白,分别是:CD73、SNRPA1、NAPRT、NRP1.结论 TC-PTC临床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和更高的临床T分期;TC-PTC与CPTC、BTN间存在高表达的差异蛋白,筛选的差异蛋白可能成为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刺猎蝽属种间转录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建立刺猎蝽属Sclomina 3种的转录组数据库,分析近缘种间转录组表达差异,探讨在转录组水平的种间趋异情况.[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刺猎蝽属齿缘刺猎蝽S.erinacea、兴仁刺猎蝽S.xingrensis 和广西刺猎蝽S.guangxiensis 3种转录组测序;利用Nr,Swiss-Prot,COG/KOG和KEGG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对种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齿缘刺猎蝽、兴仁刺猎蝽和广西刺猎蝽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42 215个unigenes.21 117个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各数据库注释基因数为:Nr,20 522;Swiss-Prot,15 550;COG/KOG,13 969;KEGG,10 850).兴仁刺猎蝽vs齿缘刺猎蝽转录组有3 390个DEGs(803个上调,2 587个下调),兴仁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有12 543个DEGs(6 639个上调,5 904个下调),齿缘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有3 580个DEGs(2 485个上调,1 095个下调).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上述DEGs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功能大类和功能亚类,兴仁刺猎蝽vs齿缘刺猎蝽转录组中DEGs分别注释到代谢过程、细胞和细胞部分等50个功能亚类中,下调基因多,上调基因少;兴仁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中DEGs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部分和细胞等54个功能亚类中;齿缘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中DEGs被分别注释到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等46个功能亚类中.6 254个DEGs被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涉及多个不同的代谢通路,包括代谢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核糖体等;兴仁刺猎蝽vs齿缘刺猎蝽转录组702个DEGs富集到164个KEGG通路;兴仁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中2 091个DEGs富集得到201个KEGG通路;齿缘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中865个DEGs富集得到129个KEGG通路;兴仁刺猎蝽vs广西刺猎蝽转录组DEGs富集到代谢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核糖体等KEGG通路的数量最多.[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刺猎蝽属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在转录组水平上呈现了齿缘刺猎蝽、兴仁刺猎蝽和广西刺猎蝽的种间差异,探索了该属物种分化的实际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中药复方聪明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聪明汤最早出现于北宋《医心方》中,由茯苓、远志、石菖蒲组成,主要用于健忘,有改善记忆功能的效果.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聪明汤可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AD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并升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评分.药理学研究发现,聪明汤能够延长GAL4转基因果蝇的寿命,显著改善APP/PS1转基因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与条件性被动回避反应能力,并降低脑中Aβ水平,减轻Aβ斑块沉积,减轻胶质细胞异常增加和神经元丢失.聪明汤防治AD可能是通过减少毒性Aβ产生与集聚、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调节免疫来发挥作用的.聪明汤中含有55种化合物(其中34种化合物来自远志,15种化合物来自茯苓,6种化合物来自石菖蒲),包括黄酮苷、蔗糖酯、低聚糖酯、三萜酸、三萜皂苷、木脂素和苯丙素7大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