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固醇血症1例患者血小板及肠道菌群改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植物固醇血症(STSL)作为一种罕见病,其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极易漏诊、误诊。STSL经常被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Evans综合征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的血小板减少,并接受类固醇或脾切除术等错误的治疗方案,导致未经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引起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伴ABCG8基因突变的STSL,43岁女性患者,主诉阴道异常出血,外院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9×10 9/L),大血小板比例为71.9%,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疗效欠佳。给予血小板促生成素治疗1周后,血小板升至正常,但巨大血小板比例仍高。同时患者自诉头晕、头痛,头颅磁共振增强成像提示为急性脑梗死可能。本例患者眼睑部可见黄色瘤,自幼鼻出血、皮肤黏膜易瘀斑、自月经来潮后月经量多,血脂分析及基因结果诊断明确。给予患者依折麦布为主的降脂方案,明显改善了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肠道菌群稳态,目前病情稳定。提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比例明显增高、伴口形红细胞增多,应结合病史及血脂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有效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氯化钡预处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的肺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氯化钡(BaCl 2)预处理是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8~12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RDS模型组和BaCl 2预处理组,每组20只。BaCl 2预处理组提前3 d连续经尾静脉注射BaCl 2 4 mg/kg,其余两组不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管内滴注LPS 3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ARDS模型;假手术组则给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制模成功后24 h,将部分小鼠处死取肺组织,分离右肺下叶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取小鼠剩余肺组织称重,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部分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2 h后处死取肺组织,观察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剩余小鼠行肺泡灌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RDS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ARDS病理变化,该组小鼠肺W/D比值明显升高(4.951±0.161比3.449±0.299, P<0.01),每克肺组织中EB含量明显增加(μg/g:0.130±0.027比0.085±0.011, P<0.01),光镜下显示肺泡壁结构被明显破坏、肺淤血及肺泡内渗出液明显增多、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升高(分:10.33±1.15比1.67±0.58, P<0.01),BALF中TNF-α水平明显升高(ng/L:900.85±247.80比68.21±5.79, P<0.01)。与ARDS模型组比较,BaCl 2预处理组小鼠肺W/D比值明显降低(4.620±0.125比4.951±0.161, P<0.01),每克肺组织中EB含量明显减少(μg/g:0.108±0.011比0.130±0.027, P<0.01),光镜下显示肺组织损伤程度较ARDS模型组减轻,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降低(分:5.00±1.00比10.33±1.15, P<0.01),BALF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ng/L:169.16±73.33比900.85±247.80, P<0.01)。 结论:BaCl 2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局部炎症反应改善LPS诱导的ARDS模型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对ARDS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1例儿童重度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度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临床干预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1例w-AIHA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21例重度w-AIHA患儿平均年龄8.0(2.5,20.0)个月,随访时间33.0(18.5,110.0)个月。10例(47.6%)患儿血红蛋白低于30 g/L,5例(23.8%)患儿表现为Evans综合征,5例(23.8%)患儿为继发性病例,9例(42.8%)患儿有感染史,2例患儿摄入花粉诱发;溶血危象5例(26.3%),12例(57.1%)存在配血困难,8例(38.1%)入住ICU,5例(23.8%)出现休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皮质类固醇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6例(76.2%)患儿予以二线方案(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治疗,15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及死亡。结论:感染仍是儿童重度w-AIHA病例的重要诱发因素,继发性病例比例高,继发病因以免疫缺陷病为主,溶血危象发生率高,且存在配血、输血困难,成功输血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重度w-AIHA患儿应早期入住ICU密切监测,利妥昔单抗需提前应用,保证成功输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婴幼儿卡梅现象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卡梅现象(KM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8例KM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KMP患儿中,男6例,女2例;中位起病年龄4(0~17)个月,新生儿期起病2例;中位起病至诊断时间59(34~140) d;6例并骨破坏;6例既往有误诊误治病史,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伊文氏(Evans)综合征、骨关节发育异常;4例病理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8例患儿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西罗莫司、长春新碱治疗,7例行介入治疗。预后:中位随访时间487(112~1 033) d,所有患儿均存活,血小板恢复正常中位时间24.5(7~60) d,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中位时间20(7~30) d,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中位时间105(40~240) d。结论:临床上对于并发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异常患儿需注意考虑KMP,临床医师需鉴别有无潜在内脏血管性病变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Evans综合征伴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 054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达到优化诊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男1 274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6∶1;<3.0岁647例(31.5%),3.0~5.9岁488例(23.8%),6.0~8.9岁413例(20.1%),9.0~11.9岁281例(13.7%),≥12岁225例(11.0%);上消化道出血991例,下消化道出血1 063例。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过敏性紫癜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肠息肉、过敏性紫癜和食物蛋白过敏性结直肠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有黑斑息肉综合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Bartter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Budd-Chiari综合征、环形胰腺、Reye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Evans综合征、肛周血管扩张症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阶段导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不同,除注意常见的病因外,对于罕见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该提高警惕和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异基因非亲缘非HLA匹配脐带血输注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Ⅰ期临床试验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immune mediated cytopenia, IMC)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结缔组织病相关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等,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1-2]。对于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泼尼松维持剂量>15 mg/d)的患者,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并发感染,需要探索免疫抑制强度较轻的新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表达膜联蛋白A1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的效果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过表达膜联蛋白A1( ANXA1)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成人AMSC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转染含 ANXA1基因RNA序列的质粒的过表达ANXA1组、转染对应空载质粒的空载对照组,另取细胞分为转染含 ANXA1基因小干扰RNA序列的质粒的敲减ANXA1组、转染对应空载质粒的空载对照组,转染后72 h,于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ANXA1的蛋白和mRNA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5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伤组、单纯ARDS组、正常细胞组、过表达ANXA1组、敲减ANXA1组,每组10只。将后4组小鼠均用内毒素/脂多糖制成ARDS肺损伤模型,假伤组小鼠模拟致假伤。伤后即刻,假伤组、单纯ARDS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正常细胞组、过表达ANXA1组、敲减ANXA1组小鼠对应注射正常AMSC、过表达 ANXA1的AMSC、敲减 ANXA1的AMSC。注射后24 h,取每组5只小鼠,行伊文思蓝染色观察右肺组织大体染色情况,采用酶标仪检测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的吸光度值,了解肺血管通透性。注射后3 d,取各组剩余5只小鼠,取右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1b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左肺BALF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水平。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SD检验。 结果:转染后72 h,过表达ANXA1组与敲减ANXA1组AMSC均分别较对应空载对照组AMSC表达更高强度的荧光。转染后72 h,与对应空载对照组比较,过表达ANXA1组AMSC中ANXA1蛋白与mRNA表达均明显增多( t值分别为249.80、6.56, P<0.05),敲减ANXA1组AMSC中ANXA1蛋白与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 t值分别为176.50、18.18, P<0.05)。注射后24 h,与假伤组(BALF上清液的吸光度值为0.041±0.009)比较,单纯ARDS组小鼠肺组织明显蓝染且BALF上清液的吸光度值(0.126±0.022)明显升高( P<0.05);与单纯ARDS组比较,正常细胞组、过表达ANXA1组小鼠肺组织蓝染程度明显减轻且BALF上清液的吸光度值(0.095±0.020、0.069±0.015)明显降低( P<0.05),敲减ANXA1组小鼠肺组织蓝染程度与BALF上清液的吸光度值(0.109±0.016, P>0.05)无明显变化;与正常细胞组比较,过表达ANXA1组小鼠BALF上清液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 P<0.05)。注射后3 d,单纯ARDS组小鼠肺组织结构较假伤组明显损伤;与单纯ARDS组比较,正常细胞组和过表达ANXA1组小鼠肺组织出血、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萎陷及间质增宽程度等改变均明显减轻,敲减ANXA1组小鼠前述肺组织表现未明显改善。注射后3 d,单纯ARDS组小鼠肺组织中CD11b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数量均较假伤组明显增多;与单纯ARDS组比较,正常细胞组、过表达ANXA1组、敲减ANXA1组小鼠肺组织中CD11b和F4/80阳性巨噬细胞数量均减少,以过表达ANXA1组减少最明显。注射后3 d,与假伤组比较,单纯ARDS组小鼠BALF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与单纯ARDS组比较,正常细胞组、过表达ANXA1组小鼠BALF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水平以及敲减ANXA1组小鼠BALF上清液中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与正常细胞组比较,过表达ANXA1组小鼠BALF上清液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 P<0.05),敲减ANXA1组小鼠BALF上清液中TNF-α水平明显升高( P<0.05)。 结论:过表达 ANXA1可以优化AMSC在ARDS治疗中的效果,增强该类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进而缓解ARDS小鼠的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肠-脑轴"角度的氟桂利嗪所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从"肠-脑轴"角度探讨氟桂利嗪所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的发病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氟桂利嗪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0.1 mL 50%聚乙二醇400+50%生理盐水混合液灌胃,1次/d、持续2周;氟桂利嗪组小鼠给予浓度6 mg/mL氟桂利嗪+50%聚乙二醇400+50%生理盐水混合液灌胃,每日剂量30 mg/kg,1次/d、持续2周。2组小鼠均于开始给药后第1、3、5、10、14天时记录体质量,于第14天时进行转棒实验以评估运动功能,并留取小鼠粪便行16s RNA测序以观察肠道菌群情况,给予伊文思蓝溶液灌胃检测肠道转运功能,随后处死小鼠,取其脑组织、肠组织并制备成匀浆或冰冻切片,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情况,应用RT-qPCR法检测黑质中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上皮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开始给药后第1、3、5、7、10、14天时氟桂利嗪组小鼠的体质量比(与给药前体质量的比值)均明显更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桂利嗪组小鼠的转棒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跌落时转棒转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桂利嗪组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桂利嗪组小鼠黑质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1.00±0.00 vs. 2.79±0.83;1.00±0.00 vs. 3.39±1.37),肠道依文思蓝推进率明显降低(80.67%±4.51% vs. 50.67%±6.03%),结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5表达明显降低(27.01±1.41 vs. 16.32±2.83;37.00±2.80 vs. 24.52±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白对照组与氟桂利嗪组小鼠共同存在576种肠道菌群,空白对照组单独存在744种,氟桂利嗪组单独存在634种。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成分分析测量β多样性,2组小鼠的肠道菌群明显分离(PCoA1为39.88%,PCoA2为30.6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桂利嗪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疣微菌门为优势菌群,在科水平上以拟杆菌科、毛螺球菌科、阿克曼氏菌科最常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桂利嗪组小鼠肠道菌群中阿克曼菌属、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氟桂利嗪可能通过引起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并基于"肠-脑轴"诱发神经炎症,从而导致DIP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Schnitzl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个系统,既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又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称为Evans综合征(Evans syndrome,ES)。Schnitzler综合征(Schnitzler syndrome,SchS)是一种罕见的与M蛋白血症相关的获得性自身炎症性疾病,以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和慢性荨麻疹为特征。目前,针对SchS的皮疹,主要治疗药物是IL-1拮抗剂,对于M蛋白,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当SLE患者继发了ES,同时又合并SchS时,治疗更加困难。本文报告1例SLE ES并发SchS患者,先予贝利尤单抗治疗,但M蛋白控制欠佳,这一状况在换为泰它西普后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