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R37在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在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GPR37基因敲除(GPR37-KO)小鼠,3月龄,体质量约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对照组(Con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P组)、GPR37-KO+对照组(GPR37-KO Con组)和GPR37-KO+神经病理性痛组(GPR37-KO NPP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7 d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术后28 d时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小鼠取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 结果:与Con组相比,GPR37-KO Con组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PP组小鼠TWL缩短,MWT降低,旷场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穿越次数增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mPFC p-CAMKⅡ、BDNF和PSD-95表达下调( P<0.05);与NPP组相比,GPR37-KO NPP组小鼠TWL缩短,MWT降低,旷场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穿越次数增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mPFC p-CAMKⅡ、BDNF和PSD-95表达下调( P<0.05)。 结论:GPR37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形成的过程,机制可能与其改变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蛋白偶联受体37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在大脑黑质、纹状体等多个区域和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和存活等多个重要过程.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神经元的损害、神经元突触的失衡、炎症和免疫系统的激活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导致临床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有研究表明,GPR37不仅能够直接与神经元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调节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神经元的活动状态,还能通过调控神经元周围免疫细胞来间接影响神经元的功能.文章就GPR37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脑白质疾病、肿瘤和精神疾病等中的关键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上调促进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表达上调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GPR37基因的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在U251细胞上调表达GPR3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37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R37、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er473)]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U251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PR37组细胞的GPR37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上调细胞的GPR37水平后,明显增加U251细胞的增殖、G1/G0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升高,并增加p-AKT(Ser473)蛋白水平.结论 上调U251细胞的GPR37水平可加速U251细胞周期进程、活化AKT途径并促进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水平与疾病及程度间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5,GRK5)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障碍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和门诊的AD患者,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轻度AD(27例)和中-重度AD组(37例),另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GRK5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外周血GRK水平与患者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7.58±0.50) ng/mL]及中-重度AD组[(4.37±0.26) 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K5水平与对照组[(15.65±0.74) n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K5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2=0.678 1).结论:AD患者存在GRK5水平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可能作为早期诊断AD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含量变化及原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陕西省内医院就诊患者中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对不同基因型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析,比较丙肝不同基因型G PB A R1受体含量变化及原因.方法:对就诊的679例丙肝阳性患者中的362例丙肝分型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含量、肝功能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中的GPBAR1含量.结果:14例Ia型和159例Ib型初期症状较轻,37例甚至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才被发现;144例Ⅱa型初期症状较重.胆汁酸受体I含量1a﹑1b和2a型结果明显高于3a、3b型和6a型(P<0.05﹚.丙肝患者治疗前后丙肝基因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肝不同亚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62例不同基因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内丙肝患者以Ib型和Ⅱa型为主,分型结果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情进程发展有较大关系.患者接受治疗后遏制了丙肝基因的复制,胆汁酸受体I含量在判断基因型严重程度和个体严重程度上有重要意义.不同基因型患者,因病毒不同分型对肝脏损害程度不同,所以可反映炎性指标的G PB A R1受体含量结果也有明显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研究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种神经肽,它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GRP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CGRP受体参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的调节,特别是CGRP在血管舒张以及偏头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认为CGRP受体是一种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特性.近年来发现,与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不同,具有生物活性的CGRP受体由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LR)、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RAMP1)和受体组成蛋白(receptor component protein,RCP)组成,CGRP受体的这些不同组分在跨膜信号转导中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RAMP参与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组成,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表型及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RAMP的发现修正了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目前对CLR,RAMP以及RCP在CGRP受体激活和信号转导中作用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深入研究RAMP的胞外N末端和RAMP的单跨膜区域如何协同CLR以识别并结合相应的配体,以及G蛋白与RCP之间怎样相互作用,都将为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的理论提供新的内容.本文将综述CGRP受体各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GRP受体功能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PRC5A促进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C型家族5A(GPRC5A)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系143B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从数据集GSE32981筛选出转移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合TCGA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存分析;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侵袭实验检测GPRC5A敲低或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RC5A敲低或过表达对EMT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转移瘤中有299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联合TCGA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出37个与骨肉瘤患者生存密切相关的基因;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PRC5A不影响骨肉瘤细胞增殖,GPRC5A过表达能显著促进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过表达GPRC5A能促进EMT相关蛋白N-Cad和Vim的表达,抑制E-Cad的表达(P<0.05).结论 GPRC5A能通过诱导EMT促进骨肉瘤细胞系143B迁移和侵袭,与骨肉瘤患者生存密切相关,可作为抗骨肉瘤转移药物潜在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清Vaspin、Apelin、Chemerin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CAC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Apelin[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方法:依据血管内超声检查,我院的179例高血压患者被分为CAC 组(109 例)和无CAC 组(70 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7 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CAC 积分(CACs),CAC 组被分为轻度CAC 组(36 例)、中度CAC 组(36 例)与重度CAC 组(37 例).观察比较三组和CAC三个亚组Vaspin、Apelin、Chemerin水平及CAC组CACs.分析三个CAC亚组上述指标血清水平与CACs 的相关性及对高血压患者发生CAC 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无CAC 组比较,CAC 组血清Vaspin[(7.82±1.42)ng/ml 比(8.04±1.62)ng/ml 比(3.88±1.74)ng/ml]、Apelin[(45.84±7.57)ng/L比(43.66±9.64)ng/L 比(34.93±6.88)ng/L]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 Chemerin 水平[(198.77±41.67)ng/ml 比(202.29±40.72)ng/ml 比(241.33±52.35)ng/ml]显著升高(P 均= 0.001).CAC 三亚组间:血清Vaspin 和Apelin 水平均符合轻度CAC 组>中度CAC 组>重度CAC 组,血清Chemerin 水平和CACs 均符合轻度CAC组<中度CAC组<重度CAC组,且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elin 水平与 CACs 呈显著负相关(r =-0.856,-0.720,P均= 0.001),血清 Chemerin 水平与 CACs呈显著正相关(r = 0.785,P = 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Vaspin、Apclin、Chemerin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763、0.803及0.944,敏感度分别为88.9%、68.8%、78.9%及93.5%,特异性分别为90.0%、90.0%、82.8%及84.3%.结论:随高血压患者CAC程度加重,血清Vaspin、Apeli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hemerin 水平显著升高,且三指标水平与CAC 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对CAC 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他克莫司致移植后高血糖相关胰岛细胞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及功能通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致移植后高血糖相关胰岛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功能通路与共表达网络。方法:利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O公共数据库中GSE140230 RNA测序芯片分析他克莫司和PBS处理后人胰岛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通路功能注释,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他克莫司相关共表达模块枢纽基因,并采用GSE156903 RNA测序芯片和他克莫司致小鼠高血糖动物模型对主要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使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非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GSE140230 RNA测序芯片分析共鉴定出他克莫司和PBS处理后人胰岛细胞差异表达基因268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形成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有126个节点和176条边,其中INS、AGT、GAST和ADRA1D为枢纽基因。MCODE插件鉴定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有5个紧密联系模块。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磷代谢过程、含磷酸盐化合物代谢过程、多细胞生物过程正向调控及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上述富集通路中包含3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差异基因均存在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下调差异基因富集于其他4条功能通路。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共聚类出12个共表达基因模块,其中黄色模块与他克莫司致胰岛细胞损伤正相关度最高(r=0.64,P=0.07),主要富集于胰岛素抵抗和硫代谢等通路;黑色模块负相关度最高(r=-0.60,P=0.09),主要富集于腺苷5′-单磷酸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亨廷顿病、军团菌病及长寿调节途径-多物种等通路。WGCNA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提示黄色模块及黑色模块与他克莫司高度相关,其中黑色和黄色模块分别含有61、56个枢纽基因;黄色模块关键差异基因为LDLRAD3与JMY,黑色模块为IER3与KISS1R。qRT-PCR检测结果显示,DMSO处理组IER3相对表达量(0.20±0.02)高于他克莫司处理组(0.1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P<0.05),其余关键差异基因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6、0.742和1.731,P均>0.05)。GSE156903 RNA测序芯片分析显示,IER3为他克莫司处理组表达下调的基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处理组小鼠IER3蛋白表达量下降;荧光共定位分析显示DMSO处理组中约99%胰岛素阳性染色区域显示为IER3阳性染色,而他克莫司处理组仅约65%胰岛素阳性细胞共表达IER3。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ER3与蛋白磷酸酶2相关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关基因、TNF和SLC37A2等存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结论:IER3可能为他克莫司致移植后新发糖尿病(PTDM)重要调节基因,可能可以作为PTDM防治潜在药物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骨钙素的中枢调控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骨钙素(OCN)能调节多种外周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也发挥重要的中枢调控作用,与个体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OCN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与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成员GPR158和GPR37结合,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改变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活性.OCN在脑内的作用主要包括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增强海马神经元自噬及维持髓鞘稳态等.此外,OCN还能参与调控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进程.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OCN干预能够部分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Aβ诱发的细胞毒性等,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缺陷;在帕金森氏病(PD)中,OCN干预能够部分抑制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增加酪氨酸羟化酶含量及降低神经炎症等,缓解运动功能障碍.本文通过解析GPR158和GPR37的结构与功能,分析OCN在脑内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探讨OCN对AD和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为进一步筛选促进脑健康的新型靶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