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酸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3/109a-磷酸化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影响脂肪变性HepG2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人源性肝细胞系HepG2、游离脂肪酸(FFA;油酸与棕榈酸浓度比为2∶1)建立体外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钠不同浓度(1、2、5、10、20、50 mmol/L)干预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酸钠5 mmol/L干预(丁酸钠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细胞比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酸钠1、2、5、10 mmol/L干预组、空白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组、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干扰组、GPR109a干扰组、 GPR43/ GPR109 a双敲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转染前后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质水平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 q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CCK-8检测结果提示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丁酸钠干预组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3.400±0.100)%比(1.800±0.400)%、(1.067±0.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21、8.705, P均<0.01);模型组凋亡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染前,模型组的p-AKT、p-mTOR蛋白质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300±0.058比1.000±0.012、2.160±0.125比1.000±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080、8.575, P均<0.05);丁酸钠1、2、5、10 mmol/L干预组的p-AKT和p-mTOR蛋白质水平均低于模型组(1.530±0.085、1.407±0.096、1.032±0.035、1.036±0.099比2.300±0.058,1.483±0.073、1.297±0.048、1.067±0.035、0.970±0.072比2.16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491、7.997、19.790、11.020,4.683、6.445、8.424、8.245, P均<0.05)。转染后,GPR43干扰组、GPR109a干扰组和 GPR43/ GPR109 a双敲组的p-AKT、p-mTOR蛋白质水平均高于空白siRNA干扰组和丁酸钠5 mmol/L干预组(1.474±0.045、1.471±0.058、2.067±0.120比1.158±0.030和1.139±0.031,1.850±0.082、1.683±0.058、2.160±0.091比1.469±0.037和1.490±0.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p-AKT=5.807、4.816、7.322,6.109、5.080、7.463; tp-mTOR=4.235、3.113、7.044,2.542、1.497、4.562; P均<0.05)。 结论: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GPR43/GPR109a-p-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胃癌干细胞(GCS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GCSC表面标志物极其重要.本文阐述了常用及最新的GCSC标志物,其中CD44+GCSC是最早发现具有启动肿瘤生长、维持肿瘤自我更新能力的独特亚群,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标志物之一.重复含G蛋白偶联受体5同样具有明确的细胞干性,但其作为GCSC标志物不是特异的,而CD133+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干性,还需进一步探索其机制.SOX2、醛脱氢酶及其同工酶、NME/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2具有干细胞潜能,为GCSC表面标志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7c-NTP和GRK5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尿液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膜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AD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内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再分亚组:轻度痴呆组(n=36)、中度痴呆组(n=28)和重度痴呆组(n=22);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尿液AD7c-NTP、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障碍程度,通过Pearson分析AD7c-NTP和GRK5水平与A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尿液AD7c-N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液AD7c-NTP水平随着临床痴呆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随着临床痴呆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液AD7c-NT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均与认知障碍存在强相关性,尿液AD7c-NTP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15,P<0.05),GRK5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94,P<0.05).结论 AD患者尿液中AD7c-NTP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程度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百合抗焦虑抗抑郁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预测分析并结合体内与分子实验验证百合抗焦虑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百合抗焦虑抗抑郁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检索活性成分抗焦虑抗抑郁的潜在作用靶标,构建成分与靶标网络;采用REACTOME与g:Profile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REAC 和 WikiPathways 代谢通路(WikiPathways,WP)富集分析.以行为绝望抑郁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百合水提液抗抑郁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CR小鼠海马内神经递质含量,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分析抑郁小鼠脑内抑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百合通过β-谷甾醇、3-去甲基秋水仙碱与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胆甾烷-16,22-二氧基-3-0-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等5个潜在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hsa-miR-203和hsa-miR-206等miRNAs与特异性蛋白 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RE1沉默转录因子(RE1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和CCCTC 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CTCF)等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共同调控蛋白激酶C epsilon型(protein kinase C epsilon,PRKCE)、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亚基 2(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B receptor subunit 2,GABBR2)、γ-氨基丁酸 A 型受体亚基 p2(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subunit beta 2,GABRB2)和溶质载体家族6 成员 4(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4,SLC6A4)等基因的表达,可能最终影响了 γ-氨基丁酸通路、5-羟色胺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和单胺氧化酶通路等,增加抑郁小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发挥抗焦虑抗抑郁作用.[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预测以及实验验证百合抗焦虑抗抑郁的活性成分、潜在靶标和信号通路,为百合抗焦虑抗抑郁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PKA/CREB/GLP-1信号通路探讨加味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db/db小鼠胰腺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胰腺损伤的影响,基于PKA/CREB/GLP-1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胰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加味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m/m小鼠作为空白组.加味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加味葛根芩连汤31.9、19.1、6.4 g/kg灌胃,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0.2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小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胰腺组织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GR5)、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前蛋白转化酶1/3(PC1/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TGR5、PKA、p-PKA、CREB、p-CREB、PC1/3、GL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腺组织TGR5/GLP-1、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NeuroD1)/GLP-1共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HbA1c含量显著升高(P<0.01),口服葡萄糖耐量显著降低;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TGR5、PKA、CREB、PC1/3、GLP-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TGR5、PKA、p-PKA、CREB、p-CREB、PC1/3、GL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GR5/GLP-1、NeuroD1/GLP-1共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加味葛根芩连汤高、中剂量组小鼠FBG、HbA1c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升高(P<0.01);各给药组小鼠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和加味葛根芩连汤高、中剂量组小鼠胰腺组织TGR5、PKA、CREB、PC1/3、GL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GR5/GLP-1、NeuroD1/GLP-1共表达显著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和加味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胰腺组织TGR5、PKA、p-PKA、CREB、p-CREB、PC1/3、GL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激活TGR5调节PKA/CREB/GLP-1信号通路,恢复db/db小鼠胰岛功能,改善胰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RK2免疫荧光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了适合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免疫荧光测定法.考察了免疫荧光测定的4个关键条件:①渗透剂Triton X-100的影响;②不同抗原修复液:柠檬酸缓冲液和pH 9.0乙二胺四乙酸(EDTA)缓冲液的影响;③5%胎牛血清封闭不同时间(20、30、40、50min)的影响;④不同一抗浓度(1∶50、1∶100、1∶200、1∶400、1∶500)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riton X-100通透增强了抗原的表达;1∶100的一抗浓度对荧光信号强度最合适;封闭50 min能显著去除背景非特异性染色;柠檬酸缓冲液优于pH 9.0 EDTA缓冲液,提高了抗原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它们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等许多重要信号转化[1],S1P作用于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s)后,能够在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2].早在1992年,有研究者指出S1P通过一个假定的跨膜受体可以作为细胞外介质,从而控制细胞活性.到目前为止,5种S1PRs 都已确定,最近分别更名为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1(S1P1)、内皮细胞分化鞘脂 G 蛋白偶联受体5 (S1P2)、内皮细胞分化鞘脂 G 蛋白偶联受体3 (S1P3)、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6(S1P4)和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8(S1P5),他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似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此外,这些受体上不同的G蛋白偶联通路解释了他们不同的微信号转导,以及各种细胞S1PRs所产生的影响.S1P在细胞内由鞘氨醇经特定的鞘氨醇激酶(SPHK)催化生成,也可经S1P磷酸化酶或S1P裂解酶(S1PL)分解,从而保证了人体生理环境中S1P的动态平衡[3].SPHK-S1P-S1PRs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AS)、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地开展,其在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已经得到了初步证实.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集中探讨S1P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属性和不同S1PRs的功能,并就它们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意义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GR5基本性质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Gpbar1(TGR5)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多种组织如小肠、胃、肝、肺,特别是胎盘和脾脏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TGR5 mRNA.TGR5不仅是胆汁酸受体,也是多种选择性合成激动剂的受体,调节不同信号通路的衍生物,如核因子-κ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代谢调节方面TGR5参与能量稳态、胆汁酸平衡以及葡萄糖代谢.最新的研究已经将TGR5的功能扩大到其他方面,包括炎症反应、癌症和肝脏再生.这些新的发现表明TGR5是多种不同疾病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该文对TGR5基本性质及其新功能进行了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激活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3日龄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蛋白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表达差异,并作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机制研究分6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GPER1激活剂(G1)组、AngⅡ+G1+GPER1抑制剂(G15)组、AngⅡ+G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0126)组和AngⅡ+G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 (MK2206)组,各组n=3.检测各组心肌细胞GPER1的表达,心房钠尿肽(ANP)和B型利钠肽(BNP)的mRNA水平,ERK、AKT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对自噬相关蛋白胞浆型自噬标记轻链3(LC3II)和膜型自噬标记轻链3(LC3I) 的调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PER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呈浓度依赖性,ANP和BNP mRNA水平梯度升高(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上存在GPER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结果显示,激活剂G1激活GPER1,并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心肌细胞ANP和BNP mRNA水平(P<0.05);在AngⅡ+G1+G15组,心肌细胞ANP和BNP mRNA水平重新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或AngⅡ组相比, AngⅡ+G1组p-ERK、p-AKT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AngⅡ+G1组相比,AngⅡ+G1+G15组p-ERK和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AngⅡ+G1+MK2206组p-ERK、p-AKT蛋白表达水平和ANP、BNP mRNA水平降低(P<0.05);AngⅡ+G1+U0126组对G1诱导的p-AKT蛋白的表达无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显示,AngⅡ+G1组与AngⅡ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无差异(P>0.05).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LC3II/LC3I比值增大,其自噬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AngⅡ+G1组较AngⅡ组LC3II/LC3I比值降低,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降低(P<0.01).结论:GPER1的激活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ER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自噬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团头鲂GPR43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黄连素对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cDNA序列,并探究了不同组织中的GPR43 mRNA表达量及黄连素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团头鲂GPR43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026 bp, 含有1个长度为 981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了326个氨基酸.RT-PCR检测发现GPR43在团头鲂的肠道、肌肉、鳃和肝胰腺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选取均重为(80.00±0.90) g的团头鲂320尾, 随机分于16个网箱中, 饲喂4种不同的试验日粮, 分别为正常日粮(脂肪含量为5%)、正常日粮+50 mg/kg黄连素、高脂日粮(脂肪含量为10%)、高脂日粮+50 mg/kg黄连素.结果显示:在肠道组织中,与正常日粮组相比,高脂组的GPR43表达量降低,添加黄连素能够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P<0.05).与正常日粮组相比, 高脂组的胆固醇(CHO)含量以及细胞分裂素蛋白激酶(p38)的表达量均呈现了显著上升(P<0.05)的趋势, 添加黄连素后其含量及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肝胰腺组织和肌肉组织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变化也有着相似的趋势, 而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 Ⅰ)、过氧化物酶体增值因子α&β (PPARα&β)、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量以及2个组织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呈现出了相反的趋势.此外, 在正常日粮中添加黄连素并不能对上述各指标产生明显的调控效应,有时反而会导致轻微的负调控效应.综上结果表明,黄连素能够显著上调GPR43在高脂抑制下的表达量, 同时能够缓解高脂诱导的团头鲂肝胰腺脂肪沉积, 改善其脂肪代谢性能.黄连素对于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GPR43受体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