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LT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1例半乳糖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 GALT基因变异所致的半乳糖血症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以2019年11月20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贫血、喂养困难、黄疸、肌张力低下、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显示瓜氨酸、蛋氨酸、鸟氨酸、酪氨酸水平升高。尿有机酸分析显示苯乳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N-乙酰酪氨酸水平升高。基因检测显示患儿 GALT基因存在c.627T>A(p.Y209*)和c.370G>C(p.G124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表型正常的父母。前者为已报道的无义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后者为未见报道的错义变异,依据ACMG相关指南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_Moderate+PP4)。 结论:GALT基因c.627T>A(p.Y209*)和c.370G>C(p.G124R)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半乳糖血症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扩展了 GALT基因的变异谱。对无明显诱因出现贫血、喂养困难、黄疸、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行血尿代谢筛查,结合基因检测进行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表型个体的血清学特点和分子机制研究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p表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在嘉兴市中心血站进行血型鉴定的1例p表型个体为研究对象。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其ABO、RhD、P1PK血型和意外抗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PCR-SBT)对编码P1和PK抗原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 A4GALT)的编码区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该个体的血型为A型、RhD阳性、P1PK系统为罕见的p表型,血清中存在抗-PP1Pk。测序结果显示其 A4GALT基因编码区存在c.343A>T纯合变异。 结论:A4GALT基因c.343A>T纯合变异很可能导致了p表型个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为基础对不同活动度群组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病人和健康人群进行分析,挑选出RA活动度相关基因,为RA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与线索。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28个不同活动度的RA病人和18个健康人的基本信息并对它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活动度相关基因。结果:筛选出80个单纯与RA活动度相关的基因,36个与RA活动度和发病都有关系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12个单纯与活动度相关的基因( SOCS3、 C12 orf44、 KIFC1、 MRPS18 A、 GYG1、 RAB35、 B4 GALT5、 LRRC41、 LILRB4、 LILRA5、 CR1、 PDIA6)与DAS28显著相关( r值分别为0.55、0.53、0.52、0.49、0.44、0.42、0.42、0.41、0.41、0.41、0.40、0.39, P值均<0.05)且呈趋势性下降,与发病和活动度都与相关基因 PPIH与DAS28显著相关( r=-0.38, P<0.05)且呈趋势性上升。生物功能聚类发现有四项功能和甲基化相关,一项功能和应激反应相关。蛋白质关联分析显示 HIST1 H3 E、 HIST1 H4 I、 HIST1 H4 F、 HIST1 H3 D和 HIST1 H3 F这五个基因不仅出现在与甲基化相关的功能中,而且在实验、文本挖掘和共表达三个方面都存在相互关系。 结论:以DAS28为基础挑选出80个单纯与RA活动度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表明他们大多受到甲基化调控作用,部分与免疫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伴关节松弛的脊柱骨骺发育不良1型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伴关节松弛的脊柱骨骺发育不良1型患儿的基因变异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 B3GALT6基因进行变异分析。 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 B3GALT6基因存在c.694C>T和c.539_540insCCT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694C>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539_540insCCT杂合变异。 结论:B3GALT6基因c.694C>T和c.539_540insCCT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明确诊断、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6在淋巴细胞迁移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6(β4galt6)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上的β4galt6基因;黏附试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模型比较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结果: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构建成功;淋巴细胞在炎症条件下与野生细胞株MS1的黏附显著高于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野生细胞株MS1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MS1的能力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结论:在炎症条件下,β4galt6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GALT基因突变致半乳糖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4种酶的任一种发生缺陷,导致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而致病.半乳糖血症最常见的类型为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transferase,GALT)缺陷,又称为半乳糖血症Ⅰ型或经典半乳糖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国拉祜族P血型个体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了解拉祜族p血型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遗传特性.方法 采集之前已发现拉祜族6例p血型的家系成员血液样本,用试管法进行ABO、Rh、P1PK血型系统血型血清学鉴定、PCR测序分析A4GALT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 6例p血型来自5个家庭中共计39例家系成员中检出12例p血型个体(含6例先证者),其中B型7例、O型2例、A型1例、AB型1例、1例未检ABO血型.11例p血型个体血浆中均检出抗-PP1Pk抗体,而1例仅采集指血,未检测意外抗体.对其中23例采集静脉血的家系成员进行A4GALT基因编码区序列测序,11例测序结果显示A4GALT第3外显子c.559G>C纯合突变(含6例已发现先证者),为p血型,5例为c.559G/C突变杂合子,7例测序与参考系列一致.结论 A4GALT基因c.559G>C突变可能是拉祜族人群形成p血型的分子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1例p血型白血病患儿的用血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分析1例p血型白血病患儿的免疫血清学特点、p血型分子基础及用血管理和治疗,为罕见血型白血病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p表型和抗-PP1Pk(-Tja)抗体,并联合测序分析.结果 该患儿为p血型,血清中含有抗-Tja.A4GALT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该例患儿为c.343 A>T(AAA>TAA)纯合突变,多态性位点c.903 C>G(CCC>CCG)纯合突变.调整常规化疗方案后,配合红细胞输注,治疗过程顺利.结论 该白血病患儿为罕见p血型,为配合用血管理,需要合理调整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拥有罕见血型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得到更加精细化的用血管理,并调整常规化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两例新生儿经典型半乳糖血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明确2例疑似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进行外显子捕获检测,对患儿及其父母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新一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例1携带GALT基因c.564G>C(p.Q188H)和c.116A>T(p.D39V)复合杂合突变;例2携带c.754C>T(p.Q252X)和c.904+1G>T复合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2例患儿分别携带c.564G>C(p.Q188H)、c.116A>T(p.D39V)和c.754C>T(p.Q252X)、c.904+ 1G>T突变;例1父亲携带GALT基因c.564G>C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116A>T杂合突变,例2父亲携带c.754C>T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904+1G>T突变,因此患儿的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4个突变经检索HGMD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GALT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2例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发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cro-RNA调控低糖基化IgA1形成在IgA肾病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IgA肾病(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重要病因之一.IgAN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将其视为一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疾病[1,2].近年的研究发现IgAN患者血清中IgA1的铰链区存在糖基化缺陷,糖基化位点减少,不易被肝脏清除,导致其与肾小球系膜细胞上IgA1 Fc受体结合力增强,从而诱导系膜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活化补体,导致IgAN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3,4].研究表明在IgA1分子铰链区形成O-聚糖位点过程中需要β1,3半乳糖转移酶(C1GalT1)及其分子伴侣Cosmc协助,在Cosmc的帮助下该酶催化IgA1分子铰链区O-聚糖的延长,研究表明在IgAN患者B细胞中Cosmc表达下降,从而影响C1 GalT1活性,造成铰链区0-聚糖的半乳糖糖基化缺陷[5,6].microRNA又称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以和靶基因mRNA3’端非翻译区互补结合,在翻译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多种证据表明miRNAs可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并且在包括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7,8].本文主要对与低糖基化IgA1相关的micro-RNA在IgAN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IgA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