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3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们对1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和基因学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3代遗传家族史,家族中糖尿病起病年龄早,治疗不依赖胰岛素,并发现了位于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37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了丝氨酸(P379T),从而确诊其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中的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3型。通过此病例,我们总结了糖尿病的分型,MODY的筛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提高内分泌科医师诊治MODY的能力,使患者和家系得到早期诊断,早期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检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duodenal obstruction,DO)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51例超声提示存在DO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对其进行CMA检测,并随访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在51例胎儿中共发现8例异常,检出率为15.7%,包括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重复综合征、13q21.33q31.1微缺失、13q21.32q22.3缺失、13q21.2q31.1缺失和1q43q44重复。13q的 EDNRB及17q12的 HNF1 B为胎儿DO的候选基因。单纯DO组于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vs. 11.1%, P > 0.05)。39例活产,1例死胎,引产的11例中包括8例CMA结果异常者。 结论:DO与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须进行产前诊断。CMA不仅可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变异,同时具有发现可疑致病基因的能力,可为DO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例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的临床资料,对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采集孕妇夫妇的外周血样进行CMA检测,追溯胎儿异常染色体的亲代来源,追踪患儿出生后的临床表型。结果:产前超声提示羊水增多,胎儿肾脏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N,CMA结果提示其染色体17q12区存在1.9 Mb的杂合缺失,涉及 HNF1B、ACACA、ZNHIT3、CCL3L1、PIGW等5个 OMIM基因,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估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胎儿父母CMA检测均未见异常。患儿出生后主要表现为肾囊肿和脑结构异常,结合产前基因表型,确诊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 结论:17q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在出生后的随访中出现了肾脏及脑结构异常改变,可能与 HNF1B等基因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和3型混合家系一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葡萄糖激酶基因(GCK)及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HNF-1α)同时突变致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9月诊断的一例MODY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MODY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的5名成员检测到GCK基因(NM_000162)c.686C>T(p.Thr229Met)杂合突变。其中3名成员同时检测到HNF-1α基因(NM_001306179)c.1531C>G(p.Gln511Glu)杂合突变。结论:MODY混合家系GCK及HNF-1α基因突变导致同一家系出现不同的MODY类型。诊断时需考虑混合家系的可能性,以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基因糖尿病1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0例单基因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糖尿病分型,对其中21例疑诊为单基因糖尿病的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线粒体基因测序。结果:共发现10例单基因糖尿病患儿,均为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其中6例为 GCK基因变异所致的MODY2,1例为 HNF1A基因变异所致的MODY3,2例为 ABCC8基因变异所致的MODY12,1例为 KCNJ11基因变异所致的MODY13。10例患儿中仅1例因"多饮多尿"就诊,其他均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MODY组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1型糖尿病(T1DM)组及2型糖尿病(T2DM)组( P<0.05)。MODY组的BMI较T1DM组高( P<0.05),初诊血糖较T1DM组低( P<0.05),空腹C肽水平较T1DM组高( P<0.05),糖化血红蛋白较T1DM组、T2DM组均低( P<0.05)。 结论:本研究纳入的患儿中,单基因糖尿病以MODY最常见, GCK基因变异所致的MODY2占主要类型。MODY患儿初诊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轻度升高,胰岛细胞功能尚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T2DM患儿存在重叠。WES联合线粒体基因测序可望明确单基因糖尿病的病因学诊断,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单纯性睑-唇-齿综合征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个非单纯性睑-唇-齿综合征(BCD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9月28日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个BCDS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对胎儿及其父母和哥哥进行基因与拷贝数变异(CNVs)分析,用Sanger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胎儿及其哥哥、父亲、祖父均携带 CTNND1基因c.83delG(p.A29Rfs*55)杂合变异,既往未见报道。此外,胎儿的哥哥还携带母源性 GJB2基因c.235delC(p.L79Cfs*3)和父源性 GJB3基因c.538C>T(p.R180X)双杂合变异;CNVs分析发现母亲17q12区存在1.46 Mb缺失,涉及 HNF1B、ZNHIT3等16个OMIM基因,对胎儿的外祖父母进行qPCR验证,证实为新发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c.83delG及c.235delC均评判为致病性变异(PVS1+PP1_Moderate+PM2_Supporting,PVS1+PM3_VeryStrong+PS3_Moderate);c.538C>T评判为意义不明变异(PS3+PM2_Supporting);17q12微缺失评判为致病性(pathogenic,total score:1.0)。 结论:CTNND1基因c.83delG(p.A29Rfs*55)变异可能是该非单纯性BCD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GJB2基因c.235delC和 GJB3基因c.538C>T变异可能为哥哥耳聋的致病原因。17q12微缺失可能为母亲双肾囊肿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提供了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HNF1A-AS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NF1A-AS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236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表达水平;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发卡RNA(shRNA)对照组、shRNA HNF1A-AS1组、miRNA对照组和miR-32-5p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和体内移植瘤实验分析lncRNA HNF1A-AS1和miR-32-5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HNF1A-AS1和miR-32-5p的关系与miR-32-5p与FBXW7的关系。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 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HNF1A-AS1表达水平(1.09±0.21)低于乳腺癌组织lncRNA HNF1A-AS1表达水平(3.0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19, P<0.05);癌旁组织miR-32-5p表达水平(0.94±0.18)高于乳腺癌组织miR-32-5p表达水平(0.4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09, P<0.05)。shRNA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 A)值(1.87±0.24)高于shRNA HNF1A-AS1组细胞48 h A值(1.3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81,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48 h A值(1.94±0.20)低于miR-32-5p组细胞48 h A值(1.1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99, P<0.05)。shRNA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84.39±8.01)个]高于shRNA HNF1A-AS1组细胞侵袭数量[(45.19±4.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92,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80.15±7.69)个]低于miR-32-5p组细胞侵袭数量[(38.63±5.7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09, P<0.05)。shRNA对照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15.90±3.10)高于shRNA HNF1A-AS1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8.1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63,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14.03±3.54)低于miR-32-5p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7.19±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53, P<0.05)。生物信息学显示miR-32-5p是lncRNA HNF1A-AS1的靶基因。FBXW7是miR-32-5p的靶基因。shRNA对照组和miRNA对照组细胞FBXW7蛋白表达水平(1.48±0.24、1.38±0.19)高于shRNA HNF1A-AS1组和miR-32-5p组FBXW7蛋白表达水平(0.79±0.15、0.8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3、2.833, P<0.05)。 结论:lncRNA HNF1A-AS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通过吸附结合miR-32-5p,调节癌蛋白FBXW7表达,进而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遗传背景下的肝细胞核因子1A-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肝细胞核因子1A-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HNF1A-MODY)患者,同时该患者的特点在于同时存在较强的2型糖尿病遗传背景。患者为31岁女性,于少年时期被诊断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曾尝试多种降糖方案,血糖控制不理想,至我院就诊后,行基因检测被明确诊断为 HNF1A-MODY,突变位点为 HNF1A c.C787T(p.R263C),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最终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5~1.0 mg(1次/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4~6 U皮下注射、达格列净5 mg(1次/d),患者目前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5.9%,空腹血糖4.5 mmol/L、餐后血糖6~8 m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肝纤维化20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7-2023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CHF病例20例,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中位发病年龄2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上消化道出血。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宽窄不一的纤维间隔,分割肝实质,细胆管增生。1例(5%)并Caroli病,1例(5%)并HNF1α肝细胞腺瘤。免疫组织化学谷氨酰胺合成酶检测示75% CHF为腺泡3区的阳性表达。结论:CHF主要临床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对儿童或青少年发现门静脉高压症,但无肝炎病史,合并肾病者,应首先考虑CHF的可能性。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腺泡3区的阳性模式有助于CHF的诊断,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细胞核因子1A基因突变导致的中年诊断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肝细胞核因子1A( HNF1A)基因杂合变异所致的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3型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以“发现血糖升高1年”为主诉入院,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基因检测,在 HNF1A基因上发现1个杂合移码插入变异c.872dupC:p.Gly292fs,符合MODY3型基因突变的致病特点。患者于40岁被确诊为MODY3,与MODY常见诊断年龄不同。该文结合患者诊疗过程探讨MODY临床特征、诊治要点,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