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中心脏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一种人体血清中心脏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检测新方法.方法 向100μl血清样品中加入300 μl乙腈沉淀蛋白,-20℃冷冻2 h,高速离心10 min,取上层有机相用纯水按照1:1比例稀释,然后过膜、上机测定.样品分离采用梯度洗脱模式,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柱温为70℃,Protein BEH C4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测定血清中心脏毒素浓度,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心脏毒素在2.0~200.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8.6%~115.0%,RSD为3.6%~9.8%;检出限为0.6μg/L.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适用于血清中心脏毒素的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化妆品中阿莫罗芬等5种抗感染药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化妆品中阿莫罗芬、布替萘芬、舍他康唑、酞丁安、克罗米通等5种抗感染药物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再通过LunaC8色谱柱(100 mm×2 mm,3 μm)分离,柱温为30℃,流速为0.3 ml/min,流动相:0.5%甲酸乙腈-0.5%甲酸水.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 阿莫罗芬的线性范围在0.004~0.2 μg/ml,布替萘芬和克罗米通的线性范围在0.002~0.1 μg/ml,舍他康唑和酞丁安的线性范围在0.02~1 μg/ml,所得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8.该方法检出限为0.02~0.9 mg/kg,在3类不同基质化妆品中平均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87.3%~107.9%,RSD为1.6%~13.4%.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捷、准确,适用于多种化妆品基质中阿莫罗芬等5种抗感染药物的同时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水牛泌乳期与干乳期差异血清生化指标及代谢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旨在比较泌乳期与干乳期水牛(Bubalus bubalis)差异血清生化指标及差异血清代谢物的组成,探讨血清生化指标与代谢物的相互关联,进一步了解水牛营养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选取泌乳期(泌乳第100~200天)健康水牛9头和干乳期(停乳后第30~60天)健康水牛9头,每头牛采血清样本两份,一份用生化分析仪进行20项指标检测;另一份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分析水牛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在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中,泌乳期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P<0.05)、甘油三酯(P<0.01)显著低于干乳期的,说明水牛在泌乳期时对酯类物质的利用效率更高;而泌乳期的胆固醇(P<0.01)、低密度脂蛋白(P<0.01)、高密度脂蛋白(P<0.001)、尿素氮(P<0.01)、葡萄糖(P<0.01)和免疫球蛋白A(P<0.000 1)等指标显著高于干乳期的,说明泌乳期时水牛的物质代谢更高.对于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出共有183种代谢产物在2个时期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VIP>1),这些代谢产物共富集到8条显著不同的代谢途径,分别是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氮代谢(P<0.05).这些结果说明在泌乳期时,水牛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参与多种氨基酸的合成及脂肪酸的合成与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MS)分析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清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其发挥药效的作用通路.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英-35组和苍附导痰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法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达英-35组给予达英-35灌胃,苍附导痰组给予苍附导痰汤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含量差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UHPLC-QE-MS分析各组大鼠血清样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筛选出相关差异代谢物,并依据MetaboAnalyst数据库查询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究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使用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作用通路,并借助MetScape插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FSH含量明显上升(P<0.05),LH、T、E2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大鼠血清中LH、T、E2含量显著降低(P<0.01),苍附导痰组大鼠血清中T明显降低(P<0.05),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和苍附导痰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代谢组学筛选15个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差异代谢物,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途径.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苍附导痰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靶点为AKT1、ESR1、EGFR等,KEGG富集显示涉及内分泌抵抗、类固醇合成、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采用MetScape插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发现6个关键靶点CYP1B1、CYP19A1、AKR1C1、AKR1C3、HSD17B1、HSD17B2,以及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结论 苍附导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其对类固醇激素合成代谢路径的调节作用有关,治疗的内源性标志物包括17a-羟基孕烯醇酮、孕酮、皮质酮,这些指标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伐地那非浓度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测定大鼠血浆中伐地那非浓度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采集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血浆样本。采用Phenomenex Synergi Polar-RP 80 A色谱柱(2.0 mm×50 mm,4 μm),柱温30 ℃,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API 4000Qtrap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伐地那非和内标监测离子质荷比分别为489.3(Q1通道)/151.2(Q3通道)和466.4(Q1通道)/234.2(Q3通道);西沙必利为内标,检测大鼠血浆中添加的伐地那非浓度。然后评估该方法检测伐地那非浓度的专属性、线性及定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稳定性。结果:在选定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下,伐地那非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2和2.80 min,峰形良好。该方法在0.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该方法检测伐地那非的批内精密度(%CV)和准确度(%DEV)分别在1.5%~9.7%和-6.8%~6.6%之间。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在3.1%~8.4%和-3.7%~4.6%之间。均在要求的范围内。本样品处理方法,伐地那非的提取回收率在88.2%~104.6%之间,符合提取回收率的考察要求。该样品处理方法,伐地那非各质控浓度经内标归一化的基质效应因子(MF)分别为1.04、0.85、1.04,变异系数(%CV)在1.7%~10.7%之间,符合基质效应的考察要求。伐地那非的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4次冻融循环稳定性的偏差都在±15%以内,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特异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检测大鼠血浆伐地那非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是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措施。临床医师除了关注常见或危急并发症外,也需要关注血小板减少症、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等并发症,才能为肝硬化患者提供完整的病情评估和全面的治疗。为此,本期执行主编徐小元教授组织了重视肝硬化"易被忽视"并发症的重点,并对肝硬化"易被忽视"并发症的诊治现状进行了评述(徐京杭等,第481 ~ 483页)。PVT是肝硬化较常见的并发症,丁惠国教授等系统地分析了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活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增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在肝硬化PVT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它们可能是肝硬化性PVT防治的新靶点(王宇威等,第484 ~ 488页)。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TCP)可引起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和侵入性操作后的高出血风险,关玉娟教授等总结了肝硬化并发TCP的主要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管理策略(李剑萍等,第489 ~ 492页)。低白蛋白血症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其正常生理作用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了"有效白蛋白浓度"的概念。谢雯教授等介绍了有效白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其最新检测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电子顺磁共振的原理及其在有效白蛋白检测中应用的新进展(李梦琪等,第493 ~ 496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并对方法性能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对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初步评价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现状。方法:采用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同位素标准溶液为内标,重量法进行取样,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采用蛋白沉淀结合弱阳离子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耦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液质联用分析。根据相关EP文件对方法的特异性、基质效应、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和不确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采用该方法对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以该定值结果为靶值,生物学变异最佳可允许总误差标准为评价限,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干扰物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检测结果。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检测限及定量限分别为1.08 pg/g和3.54 pg/g,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总 CV分别为0.43%~1.10%、0.61%~1.42%,相对回收率为98.5%~101.9%,4种血浆样品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10%、2.34%、2.16%、1.73%。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显示,实验室测定202013和202014样品的及格率分别为80%和8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准确、精密、简便,有望作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参考方法,可应用于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本的定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氨蝶呤及7-羟基甲氨蝶呤浓度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延迟排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及其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浓度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MTX延迟排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4至8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97例ALL患儿,所有患儿共进行了192次大剂量MTX治疗。采集患儿大剂量MTX治疗后停药0、24、48 h外周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MTX和7-OHMTX的浓度。根据判断延迟排泄的浓度标准,分为正常排泄组( n=149)和延迟排泄组( n=43)。根据年龄分为0~9岁组( n=95)、10~14岁组( n=50)、15~18岁组( n=47)。分析正常排泄组和延迟排泄组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停药后不同监测时间点MTX和7-OHMTX浓度差异。根据停药后0 h时MTX和7-OHMTX浓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的浓度值设定为预警延迟排泄的警示值。分析大剂量MTX治疗后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延迟排泄组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和7-OHMTX浓度均高于正常排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本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下,可将0 h时MTX浓度(C MTX-0h)>148.8 μmol/L和7-OHMTX浓度(C 7-OHMTX-0h)>17.8 μmol/L作为警示值,预警ALL患儿可能发生MTX延迟排泄的敏感度分别为72.1%和97.7%,特异度分别为84.6%和54.4%。MTX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0.58, P<0.01)。延迟排泄组肝功能损伤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37.2%,高于正常排泄组的12.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年龄组间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7-OHMT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使用HPLC-MS/MS法同时监测血浆中MTX及7-OHMTX浓度可以为ALL患儿大剂量MTX治疗时临床个体化用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冰冻人血清尿素和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联合使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酶学参考方法研制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作为量值溯源的载体。方法:参照JJF1343-2012《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和JJF 1006-1994《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候选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互换性评价;联合广东省中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6家参考实验室采用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酶学参考方法共同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计算不确定度。结果:所研制标准物质均匀性的方差分析结果为 P>0.05,稳定性评价 t值小于 t(0.05)查表时的 t值,互换性评价结果位于4个常规检测系统测量值95%置信区间内,最终定值结果为尿素:14.7 mmol/L,扩展不确定度0.3 mmol/L( k=2),肌酐:313.9 μmol/L,扩展不确定度14.5 μmol/L( k=2)。 结论:成功研制的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二级标准物质标示值可靠,均匀性、稳定性较好,不同检测系统间具有良好互换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20个城市2~<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20个城市2~<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20个城市中共招募2 924名2~<7岁健康儿童,按年龄分为2~<3岁、3~<5岁和5~<7岁组。对入组儿童进行人口经济学特征及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测定儿童体重和身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采用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A、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 结果:2 924名儿童年龄4.33(3.42,5.17)岁,男1 726名(59.03%)、女1 198名(40.97%)。总体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率分别为2.19%(64/2 924)和3.52%(103/2 924),不足率分别为29.27%(856/2 924)和22.20%(649/2 924)。10.50%(307/2 924)的儿童维生素A、D均不充足。3~<5岁和5~<7岁组儿童维生素A( χ2=7.91、8.06,均 P=0.005)、维生素D( χ2=71.35、115.10,均 P<0.001)不足率均高于2~<3岁组儿童。近3个月补充维生素A、D分别是维生素A、D不充足的保护因素( OR=0.68、0.22,95% CI 0.49~0.95、0.13~0.40,均 P<0.05)。家庭年收入<6万元的儿童中维生素A、D不足率显著高于家庭年收入≥6万元的儿童( χ2=34.11、10.43,均 P<0.01);西北和西南分别为2~<7岁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不足率最高的地区( χ2=93.22、202.54,均 P<0.001)。 结论:我国20个城市中2~<7岁儿童维生素A、D不足率均较高。年龄、家庭经济水平、近期补充以及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维生素A、D营养状况。应高度关注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A、D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