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ncRNA-MEG3及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及Rac1/Limk1/Cofilin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q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并确诊为HD的30例患儿HD狭窄段、30例移行段组织和14例正常肠管组织中MEG3和Rac1/Limk1/Cofilin表达情况,并通过建立MEG3过表达组、溶剂组、对照组及Rac1、Limk1、Cofilin抑制组细胞模型,观察Rac1、Limk1及Cofilin蛋白表达情况及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结果:狭窄段、移行段MEG3、Limk1和Cofilin的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肠管组织低( P<0.05),而移行段与狭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ac1的相对表达量比较:正常肠管>移行段>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狭窄段、移行段Rac1、Limk1和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肠管组织比较均明显降低( P<0.05),而移行段与狭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EG3过表达组MEG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溶剂组( P<0.05);MEG3过表达组Rac1、Limk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溶剂组( P<0.05);MEG3过表达组Cofilin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溶剂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MEG3过表达组Rac1和Cofil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溶剂组和对照组( P<0.05),MEG3过表达组Limk1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25);MEG3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溶剂组( P<0.05)。对照组Rac1、Limk1、Cofilin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ac1、Limk1和Cofilin抑制组( P<0.05),对照组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高于Rac1、Limk1、Cofilin抑制组( P<0.05)。 结论:MEG3可通过促进Rac1、Limk1和Cofilin基因表达影响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进而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癌大鼠切除组织中LIM激酶-1和丝切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大鼠切除组织中LIM激酶-1(LIMK1)和丝切蛋白(Cofil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20只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前列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0只。获取两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切除组织中LIMK1和Cofilin蛋白的表达,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IMK1和Cofilin蛋白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此外,分析前列腺癌大鼠LIMK1和Cofilin蛋白表达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LIMK1和Cofil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5.00%(45/60)、76.67%(46/60),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21.67%(13/60)、25.00%(1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4.171, 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LIMK1和Cofilin蛋白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上述两项蛋白单独检测。TNM分期Ⅲ~Ⅳ期前列腺癌大鼠LIMK1和Cofilin蛋白分别为88.46%(23/26)、92.31%(24/26),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64.71%(22/34)、64.7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5, P<0.05)。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大鼠LIMK1、Cofilin蛋白表达分别为89.66%(26/29)、96.55%(28/29),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61.29%(19/31)、58.06%(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07, P<0.05)。 结论:前列腺癌大鼠切除组织LIMK1和Cofilin蛋白均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临床有效诊断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IM激酶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LIM激酶1(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IMK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和GEPIA分析LIMK1在肝癌组织和肝脏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生存分析;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LIMK1的表达,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3B和Huh7,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MK1的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下调LIMK1的表达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中相关指标的改变。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IMK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而且与预后相关( P值均< 0.01);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永生化的肝细胞L02相比,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升高( P值均< 0.05)。功能相关实验表明,在LIMK1表达下调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P值均< 0.05);同时发现LIMK1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结论: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并且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自然受孕,出生子代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丙戊酸钠(VPA)组和ICG-001处理组。每组12只。运用三箱社交、埋珠、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社交、重复刻板和焦虑样行为。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特异核蛋白(NeuN)阳性神经元数目。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LIM激酶1(LIMK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脑发育调节蛋白A(Drebrin A)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以 Tukey法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1.三箱社交行为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VPA组和ICG-001处理组与新奇大鼠接触时间分别为(219.42±5.38) s、(218.67±10.12) s、(126.58±5.02) s、(218.58±6.63) s,偏好指数分别为0.43±0.05、0.43±0.04、0.22±0.01、0.42±0.04;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接触时间及偏好指数均显著增加(均 P<0.05)。2.埋珠实验:4组大鼠埋珠数量分别为(9.13±0.52)个、(9.08±0.64)个、(15.13±0.82)个、(9.42±0.86)个;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埋珠数量显著减少( P<0.05)。3.旷场实验:4组大鼠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分别为(82.33±1.83) s、(81.32±4.19) s、(45.51±3.02) s、(81.44±3.19) s;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增加( P<0.05)。4.高架十字迷宫实验:4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分别为(107.75±7.23) s、(106.08±7.50) s、(63.42±1.91) s、(106.67±7.07) s;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在开臂停留时间显著增加( P<0.05)。5.免疫荧光实验:4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为(41.83±1.17)×10 4/μm 2、(41.00±0.77)×10 4/μm 2、(27.17±0.95)×10 4/μm 2、(40.00±0.90)×10 4/μm 2;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较多( P<0.05)。6.高尔基染色实验:4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密度分别为(0.74±0.04)个/μm、(0.73±0.03)个/μm、(0.49±0.03)个/μm、(0.70±0.02)个/μm,其中蘑菇型顶树突棘所占百分比(0.49±0.02)%、(0.49±0.02)%、(0.33±0.02)%、(0.43±0.02)%,瘦长型顶树突棘所占百分比(0.27±0.02)%、(0.26±0.02)%、(0.34±0.01)%、(0.26±0.01)%。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顶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 P<0.05),蘑菇型树突棘增多和瘦长型顶树突棘减少(均 P<0.05)。7.Western blot实验:4组大鼠海马磷酸化LIMK1/LIMK1比值分别为100.33±2.30、99.34±2.28、57.76±4.10、99.13±1.90,磷酸化Cofilin/Cofilin比值分别为100.18±2.43、100.18±1.70、57.12±1.88、99.53±1.69,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actin)比值分别为100.07±0.86、99.99±1.72、51.19±1.23、99.28±3.17,Drebrin 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79±1.19、100.12±2.04、52.86±3.26、99.97±2.44;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显著上调了海马中磷酸化LIMK1、Cofilin、F-actin和Drebrin A表达(均 P<0.05)。 结论:ICG-001可能通过调控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促进F-actin形成和上调Drebrin A表达,增强树突棘形态发育,进而改善大鼠孤独症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IMK1通过上调ROS/Src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究LIMK1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进展的影响.方法 构建LIMK1过表达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C-33A细胞,将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体积并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瘤体细胞中NOX2、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将LIMK1过表达HeLa细胞及LIMK1过表达C-33A细胞培养于5%O2条件下,并加入抗氧化剂,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LIMK1、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单克隆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接种LIMK1过表达HeLa细胞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其NOX2、NOX4、p-Src、p-RUNX3以及MMP-9蛋白升高,而RUNX3蛋白表达降低;LIMK1过表达的HeLa细胞LIMK1、NOX4、p-Src、p-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升高,RUNX3蛋白表达降低,同时LIMK1过表达的HeLa细胞及LIMK1过表达C-33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加入抗氧化剂后,细胞的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与LIMK1正常表达的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 LIMK1通过促进ROS/Src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促进了宫颈癌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姜黄素调控miR-134对癫痫海马突触重塑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姜黄素通过调控miR-134发挥神经保护及潜在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姜黄素组3组,每组1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制备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姜黄素组大鼠每天固定时间腹腔注射2 mL/kg姜黄素,而癫痫组和对照组每天固定时间腹腔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溶液,持续10 d.在造模后第14天,通过颈椎脱臼法处死3组大鼠,采用Timm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苔藓纤维出芽程度,q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miR-134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LIM激酶1(LIM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齿状回和CA3区苔藓纤维出芽程度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癫痫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齿状回和CA3区苔藓纤维出芽程度评分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134表达水平升高(P<0.05),LIM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癫痫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134表达水平下降(P<0.05),LIM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和姜黄素组大鼠血清中miR-134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组织中miR-134表达,上调LIMK1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突触重塑,可能因此发挥神经保护及潜在的抗癫痫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LIMK1表达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LIMK1表达在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共入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59例胃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MK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LIMK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采用Kmplot数据库分析LIMK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对40例患者有效,对19例患者无效;化疗有效的患者LIMK1蛋白评分显著低于化疗无效者(P<0.05),LIMK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mplot数据库结果显示LIMK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LIMK1蛋白低表达者(P<0.05).结论 LIMK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提示LIMK1蛋白可能是胃癌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二烯丙基二硫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内外实验分为MGC803细胞组与DADS处理组.MTT、划痕实验与侵袭实验检测DADS对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LIMK1-Cofilin1通路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相差显微镜观察MGC803细胞形态改变.裸鼠实验检测DADS对移植瘤的作用.结果:MTT显示,DADS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MGC803细胞增殖(P<0.05).划痕实验显示,DADS组细胞迁移距离(59.9±1.9)μm较MGC803组(127.1±2.0)μm明显缩短(P<0.01).侵袭实验显示,DADS 组穿膜细胞(30.0±2.6)个较MGC803组(48.3±2.5)个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显示,DADS作用6 h、12 h、24 h、48 h 后,MGC803细胞LIMK1、p-LIMK1与p-Cofilin1(P<0.001),Vimentin(P<0.001)与MMP-9(P<0.001)分别呈时间依赖性下调,而E-cadherin(P=0.001)与TIMP-3明显上调(P<0.001).相差显微镜显示,DADS处理后,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减少,异型性显著降低.裸鼠实验显示,DADS组移植瘤较MGC803细胞组生长缓慢(P<0.05),DADS组移植瘤重量较MGC803细胞组降低,抑瘤率为60.19%(P<0.001),Ki-67、Vimentin、Snail和CD34阳性表达均降低,E-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DADS可通过LIMK1-Cofilin1通路体内外抑制MGC803细胞侵袭与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LIM激酶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LIM激酶 1(LIMK1)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 中的表达及其对Huh7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 MIHA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 中LIMK1 的 mRNA 和蛋白水平,siRNA转染Huh7 细胞后通过CCK-8 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探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LIMK1 在Huh7 细胞中表达升高;敲低LIMK1 后Huh7 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下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减弱.结论 LIMK1 在Huh7 细胞中高表达,敲低LIMK1 可抑制Huh7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JNK、LIMK2 抑制剂通过调节 c-Jun/Bcl-2/Bax、LIMK2/Cofilin改善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大鼠勃起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究JNK、LIMK2抑制剂对海绵体神经损伤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样本,均建立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JNK组、LIMK2组、联合组),每组18只,分别给予安慰剂、JNK抑制剂、LIMK2抑制剂及JNK抑制剂+LIMK2抑制剂,观察各组大鼠勃起功能、LOX-1、NOX、NO、ET-1表达、p-c-Jun阳性凋亡细胞量、p-LIMK2阳性成纤维细胞量,以及Bax、Bcl-2、Caspase-3、eNOS、c-Jun、Cofilin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JNK、LIMK2、联合组最大ICP/MAP、AUC/MAP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高于JNK、LIMK2组(P<0.05);JNK、LIMK2、联合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高于JNK、LIMK2组(P<0.05);JNK、LIMK2、联合组LOX-1、NOX、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低于JNK、LIMK2组(P<0.05);JNK、LIMK2、联合组p-c-Jun阳性凋亡细胞量、p-LIMK2阳性成纤维细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低于JNK、LIMK2组(P<0.05);JNK、LIMK2、联合组Bcl-2、eNOS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高于JNK、LIMK2组(P<0.05);JNK、LIMK2、联合组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低于JNK、LIMK2组(P<0.05);JNK、LIMK2组、联合组c-Jun、Cofil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显著低于JNK、LIMK2组(P<0.05).结论 联合抑制JNK和LIMK2可以通过调节海绵体神经损伤大鼠c-Jun/Bcl-2/Bax和LIMK2/Cofilin通路抑制其海绵体细胞凋亡和纤维化来改善勃起功能.目前,鉴于RP后阴茎康复的局限性,JNK和LIMK2的特异性抑制或可作为海绵体神经损伤诱导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特异性治疗靶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