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欲时间对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精液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禁欲时间对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男科的正常育前检查、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禁欲时间(分别为禁欲2 d、3 d、4 d、5 d、6 d、7 d)对少精子症( n=5127)、弱精子症( n=4003)和正常对照男性( n=4529)精液参数的影响,观察不同组别男性的精子浓度、前向精子百分比、活动精子总数(total motile sperm count,TMSC)等参数随禁欲时间的变化。 结果:正常育前检查组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从(3.3±1.2)mL升至(4.1±1.3)mL( r=0.167, P<0.001),精子浓度从(89.0±60.9)×10 6/mL升至(125.2±82.3)×10 6/mL( r=0.181, P<0.001),精子总数从(273.2±169.8)×10 6/次升至(473.5±193.7)×10 6/次( r=0.310, P<0.001),前向精子百分比从62.1%±13.0%降至59.5%±13.3%( r=-0.057, P<0.001),存活率从80.6%±8.5%降至79.0%±9.1%( r=-0.048, P<0.001)。少精子症组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从(3.1±1.4)mL升至(3.9±1.6)mL( r=0.171, P<0.001),精子浓度从(10.3±5.5)×10 6/mL降至(8.7±4.3)×10 6/mL( r=-0.043, P<0.001),精子总数从(29.0±17.1)×10 6/次升至(38.6±19.8)×10 6/次( r=0.285, P<0.001),前向精子百分比从41.1%±17.0%降至35.1%±17.3%( r=-0.141, P<0.001),存活率从71.1%±12.3%降至63.1%±16.6%( r=-0.225, P<0.001),禁欲2 d时精子浓度和前向精子百分比达峰值。弱精子症组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从(3.1±1.4)mL升至(3.8±1.9)mL( r=0.197, P<0.001),精子浓度从(35.1±30.5)×10 6/mL升至(49.7±31.9)×10 6/mL( r=0.071, P<0.001),精子总数从(109.1±82.3)×10 6/次升至(170.1±99.3)×10 6/次( r=0.394, P<0.001),存活率从59.6%±16.4%降至54.0%±16.4%( r=-0.081, P<0.001),前向精子百分比、圆细胞浓度与禁欲时间均无相关性(均 P>0.05),TMSC( r=0.119, P<0.001)随禁欲时间延长而增高。 结论:延长禁欲时间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少精子症患者、弱精子症患者和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体积和精子总数,并使精子存活率降低。少精子症患者缩短禁欲时间可得到精子浓度、前向精子百分比、存活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较高的精子,但TMSC并未显著增加;弱精子症患者通过延长禁欲时间能得到浓度、TMSC较高的精子,但前向精子百分比并未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保留与不保留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的近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尽管有研究报道保留肠系膜下动脉(IMA)主干可改善肠道血运,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否需要保留IMA目前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不保留IMA主干与保留IMA主干对结肠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D 3切除手术治疗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MA保留与否分为IMA切除组(91例)和IMA保留组(104例)。IMA切除组在距IMA根部约5 cm外辨识已发出左结肠动脉(LCA)及1~2支乙状结肠动脉(SA)后,于远端切断IMA主干;IMA保留组则解剖IMA主干,并清扫IMA周围淋巴结,分离出LCA及、SA第1支(SA1)后,于根部闭合切断LCA及SA1。比较两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随访恢复情况,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标本长度和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与IMA保留组相比,IMA切除组手术时间更短[(161.8±48.0) min比(182.9±49.4) min, t=2.985, P=0.003],术中出血量更少[(38.5±30.8) ml比(52.9±32.2) ml, t=2.088, P=0.038],切除肠管长度更长[(19.2±6.0) cm比(17.2±5.4) cm, t=-2.447, 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MA切除组与IMA保留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91)比6.7%(7/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1, P=0.969)。其中IMA切除组术后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无吻合口出血发生;IMA保留组术后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出血2例。两组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发生。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中位随访12(3~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肠管血运良好,肠镜均未见明确充血性或缺血性肠炎表现。 结论:不保留IMA的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并不会增加左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锚式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锚式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self anchored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至12月采用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9.6±11.3)岁(范围49~77岁)。诊断包括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17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8例、退变性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5例、融合术后翻修3例,其中5例伴骨质疏松;责任节段包括L 2, 3 2例、L 3, 4 11例、L 4, 5 20例、L 2~L 4 3例、L 3~L 5 5例。手术采用侧卧位,取椎间隙中点斜向腹侧6 cm小切口,经腹膜外入路显露腰大肌前缘,向背侧牵开腰大肌,切除椎间盘及处理椎间隙,试模撑开,经同切口取髂骨填充融合器,正侧方植入融合器,以融合器远侧和近侧嵌片锚定融合器与相邻椎体。术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融合器位置、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 结果:手术时间(79.0±19.5)min(范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38.0±28.2)ml(范围15~70 ml)。术后随访(10.6±4.6)个月(范围4~15个月)。41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2.1)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9±1.2)分、末次随访时(1.6±1.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7.48, P=0.00);末次随访时VAS改善率为73.9%±16.4%,各病因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13 , P=0.97)。ODI由术前47.8%±15.1%降低至术后3个月14.6%±10.5%、末次随访时11.0%±7.3%,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9.29 , P=0.00);末次随访时ODI改善率为75.8%±16.9%,各病因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1, P=0.99 )。腰椎X线片示脊柱序列明显恢复,融合器无移位或脱位。7例出现融合器下沉2~3 mm,除1例肥胖患者一过性腰痛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6.4°±10.2°恢复至48.0°±10.7°,椎间隙高度由术前(8.3±2.5)mm恢复至(11.3±3.3)mm, 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率由术前19.7%±4.4%减少至9.3%±5.3%,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增加单纯LLIF的即刻稳定性,避免后路内固定,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28~64岁,体重52~78 kg,身高154~166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身麻醉组(G组)和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A-AQLB,分别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5 mg。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2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1、6、12、24和48 h时记录腹部、盆腔和肩部的疼痛VAS评分,VAS评分>4分时,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SG组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升高,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各时点腹部、盆腔和肩部的疼痛VAS评分降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 P<0.01)。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时,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L 5峡部裂性滑脱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锚式前路腰椎间盘切除融合术(self-anchored anterior lumbar discectomy and fusion,SA-ALDF)治疗L 5峡部裂性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SA-ALDF治疗L 5峡部裂性滑脱症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3.2±12.6)岁(范围29~63岁)。均有顽固性腰痛,站立及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无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影像学检查示L 5双侧峡部裂,滑脱Meyerding分级1度10例、2度1例。采用全麻仰卧法式体位,经6 cm横切口腹膜外入路,在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分叉间显露L 5S 1椎间盘,切除椎间盘,撑开椎间隙,椎管腹侧减压,试模测试;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自锚式融合器,恢复椎间高度、前凸角度,同时使滑脱复位;先插入远侧嵌片锚定,再直接复位并插入近侧嵌片锚定。术后随访(12.1±4.7)个月(范围6~18个月)。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复位和融合情况,测量滑脱率、椎间高度及椎间前凸角度。 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8)min(范围70~120 min);术中出血(30±16)ml(范围10~60 ml),未发生重要神经或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X线片示脊柱序列恢复,随访时融合器无明显移位或下沉,滑脱和椎间高度、前凸角度均较术前恢复,但2度滑脱患者复位丢失率达63.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6.1±2.1)分降至(0.9±0.5)分,ODI由术前43.6%±14.2%降至6.0%±3.4%,滑脱率由术前17.7%±10.3%降至8.0%±7.2%(复位率54.8%±21.6%),椎间隙高度由术前(6.4±2.1)mm恢复至(9.8±3.9)mm,椎间隙前凸角度由术前4.8°±2.9°恢复至9.6°±4.7°。结论:采用SA-ALD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1度L 5峡部裂性滑脱症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用于2度及以上的滑脱稳定性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RPML1激动剂ML-SA5对铀暴露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促排解毒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溶酶体Ca 2+通道瞬时受体电位粘脂蛋白1(TRPML1)激动剂ML-SA5通过促进溶酶体胞吐促进醋酸铀酰暴露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HK-2细胞内铀的排出及减轻铀致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HK-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ML-SA5组(M组)、Vacuolin-1组(V组)、ML-SA5+Vacuolin-1组(M+V组)、单纯铀染毒组(U组)、铀染毒+ML-SA5组(U+M组)、铀染毒+Vacuolin-1组(U+V组)和铀染毒+ML-SA5+Vacuolin-1组(U+M+V组),分别给予0和300 μmol/L醋酸铀酰暴露24 h后加入ML-SA5和/或溶酶体胞吐抑制剂Vacuolin-1作用0.5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在细胞质膜的定位情况,ICP-MS检测细胞内铀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表达,Calcein-AM/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转录因子EB(TFEB)的亚细胞定位、LAMP-1及TRPML1蛋白表达,采用溶酶体LysoTracker荧光探针检测溶酶体数量。结果:与Ctrl组相比,U组细胞质膜定位的LAMP-1蛋白、细胞KIM-1蛋白表达、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 t = 12.86、18.86、38.53, P < 0.05),TFEB核转位、TFEB下游靶基因LAMP-1和TRPML1蛋白表达及LysoTracker探针标记的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加( t = 9.12、16.47、32.33、7.75, P < 0.05);与U组相比,U+M组HK-2细胞质膜定位的LAMP-1明显增加( t = 3.33, P < 0.05),细胞内铀含量明显减少( t = 5.01, P < 0.05),细胞内KIM-1蛋白表达和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 t = 3.81、3.24, P < 0.05),这些作用均能被溶酶体胞吐抑制剂Vacuolin-1所抵消;ML-SA5还可明显提高负载铀HK-2细胞的TFEB核转位( t = 9.20, P < 0.05)、TFEB下游靶基因LAMP-1及TRPML1蛋白表达( t = 3.05、3.17, P < 0.05)以及LysoTracker标记的溶酶体数量( t = 3.13, P < 0.05)。 结论:TRPML1激动剂ML-SA5通过刺激溶酶体胞吐,促进负载铀的HK-2细胞内铀排出及降低铀致细胞损伤/死亡,与其激活TFEB上调溶酶体生物发生和TRPML1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益生菌结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感染乳鼠肠道黏膜、肠道微生物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益生菌结合蒙脱石散对轮状病毒(RV)感染乳鼠肠道黏膜、肠道微生物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灌胃SA11株轮状病毒构建RV感染模型.将48只乳鼠随机分为正常组(0.9%NaCl)、模型组(0.9%NaCl)、实验组(0.06g·mL-1蒙脱石散)和联合组(0.06 g·mL-1蒙脱石散+6.5 × 107 CFU·mL-1布拉氏酵母菌散),每组12只.4组乳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收集粪便进行评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 β)和IL-17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肠道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水平,用细菌16sr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含量.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联合组的粪便评分分别为(1.01±0.10)、(2.97±0.08)、(2.84±0.03)和(2.77±0.03)分,TNF-a 水平分别为(132.54±14.63)、(185.66±19.64)、(165.25±17.63)和(149.95±15.76)pg·mL-1,IL-1 β 水平分别为(172.32±18.68)、(265.34±27.72)、(202.34±21.34)和(186.24±19.46)pg·mL-1,IL-17 水平 分别为(118.62±12.44)、(173.24±18.25)、(152.32±16.72)和(122.54±13.58)pg·mL-1,AQP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1.02±0.05、0.72±0.07、0.89±0.08 和 1.21±0.12,AQP4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4±0.07、0.42±0.05、0.78±0.08 和 1.19±0.12,AQP8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6、0.63±0.06、0.91±0.09 和 1.30±0.13,双歧杆菌含量分别为(6.35±0.64)、(4.31±0.44)、(4.93±0.50)和(5.34±0.54)CFU·g-1,大肠埃希菌含量分别为(6.14±0.62)、(8.78±0.88)、(8.46±0.85)和(8.12±0.83)CFU·g-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和实验组、联合组、正常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益生菌干预RV感染乳鼠可改善粪便性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AQP2、AQP4和AQP8表达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心包腔作为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潜在途径的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通过向心包腔注射亚甲蓝或碘海醇,观测两者经心外膜向心肌浸润程度与心包内留存时间,探究心包腔途径在开展靶向心血管治疗方案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甲蓝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开胸后经心包腔注射200 μL亚甲蓝或生理盐水.60 min后心脏取材,观测亚甲蓝浸润情况.10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心包组与静脉组.分别经心包或静脉途径注射碘海醇生理盐水混合剂.混合剂由5 ml碘海醇(350 mg I/ml)与5 ml 0.9%生理盐水均匀混合而成.分别在注射后1、3、5、10、20、30、60 min,用X射线拍摄心包与膀胱碘海醇显影状况,并记录各时间节点与实验前的灰度值比值.结果 亚甲蓝组大鼠心外膜组织与血管呈深蓝色,心脏冠状横切面存在自心外膜向心内膜的心肌组织染色浸润.心包组犬心包灰度值与基线比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注射混合剂后10 min出现膀胱显影,60 min呈现显影高峰.静脉组犬在注射混合剂后在3 min膀胱即出现阳性显影,并在20 min达显影高峰.两组犬膀胱灰度值与基线比值在5 min出现显著差异.心包组仅在心包穿刺时出现短暂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探究了物质在心包腔中的代谢过程并初步验证心包内物质排泄速率慢于静脉途径,心包很有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一个有利的选择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抗寄生虫药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抗寄生虫药物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SA1901和SA1902于2023年5月份收集自脓胸患者的胸水培养标本;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和时间-杀菌曲线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雷拉纳的敏感性;通过连续诱导耐药实验检测氟雷拉纳的耐药诱导能力;通过构建持留菌、生物被膜抗菌实验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持留菌和生物被膜的抗菌活性;最后,棋盘稀释实验用于检测氟雷拉纳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联用效果.结果 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4~8 μg/mL和8~16 μg/mL;通过时间-杀菌曲线发现亚抑菌浓度的氟雷拉纳即可有效抑制细菌的增殖;氟雷拉纳连续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15d也未见耐药突变的形成;8×MIC的氟雷拉纳作用ATCC25923持留菌4h可使其活菌计数从(8.97±0.35)Log10 CFU/mL降低到(7.47±0.09)Log10 CFU/mL(t=7.17,P=0.002),使USA300持留菌从(9.35±0.31)Log10 CFU/mL降低到(6.79±0.20)Log10 CFU/mL(t=12.04,P<0.001);1×MIC的氟雷拉纳可显著抑制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使其生物被膜的形成量从(2.41±0.12)降低到(0.20±0.06)(t=44.03,P<0.0001);1×MIC的氟雷拉纳还能显著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被膜,使其生物被膜的总量从(3.02±0.02)减少到(2.04±0.39)(t=5.58,P=0.0008);通过棋盘稀释试验和活菌计数发现氟雷拉纳与阿米卡星联用具有协同抗菌活性,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375.结论 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与阿米卡星联用具有协同抗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2膨肺组(O2组)、CO膨肺组(CO组)、H2膨肺组(H2组)和CO和H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2组采用40%O2+60%N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2+59.95%N2 膨肺,H2 组采用 3%H2+40%O2+57%N2 膨肺,CH 组采用 0.05%CO+3%H2+40%O2+56.95%N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FiO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2组比较,CO组、H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2/FiO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1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 120、180 min PaO2/FiO2、pH、BE 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 W/D、IL-6、IL-1β、TNF-α 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