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患者的肺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截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AECOPD痰浊阻肺型老年(年龄≥60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截喘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评分(mMRC)、咳嗽和咳痰的评估问卷(CASA-Q)评分及痰液黏蛋白5AC(MUC5AC)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评分、mMRC评级、血CRP、痰液MUC5AC下降;CASA-Q评分、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截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改善AE-COPD痰浊阻肺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气道黏液高分泌,减轻气道阻塞,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6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③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 -8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 -7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 -6 g/L西维来司钠1 m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 结果:①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 A值):5.23±2.02比116.67±23.06,MUC5AC( A值):5.40±3.09比23.81±7.09,均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比0.93±0.15,均 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比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比1.75±0.10,均 P<0.05〕。 结论: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胆固醇性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胆囊黏膜上皮粘蛋白(MUC)表达与胆固醇逆转运(RCT)的差异,探索胆囊胆固醇性息肉(GCP)和胆囊胆固醇性结石(GCC)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的10例GCP和10例G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GCP组和G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切除了正常胆囊的5例患者(因外伤、肝硬化、肝移植等疾病导致胆囊切除)作为对照组。10例GCP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43.40±9.59)岁。10例GCC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45.00±8.13)岁。5例对照组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3.80±6.01)岁。免疫组化分析MUC各个亚型及RCT蛋白[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P组胆囊黏膜MUC1(3.40±0.70比0)、MUC5AC(1.50±0.53比0)、MUC6(4.70±0.48比0)、ABCG1(3.50±0.53比1.60±0.55)表达均增高,而SR-BI表达评分降低(1.70±0.48比3.4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GCC组胆囊黏膜MUC1(4.80±0.42比0)、MUC5AC(4.70±0.48比0)、MUC6(3.30±0.67比0)、ABCG1(3.40±0.52比1.60±0.55)表达均增高,而SR-BI表达评分降低(0比3.4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MUC1、MUC5AC、MUC6与RCT蛋白的不同表达程度,导致了在胆汁高胆固醇这一共同致病基础上GCP与GCC的差异化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黄素止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大黄素的止咳祛痰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5只,生理盐水灌胃)、磷酸可待因治疗组(6只,0.03 g·kg -1·d -1)、大黄素止咳组(5只,0.2 g·kg -1·d -1),用浓氨水处理小鼠,制备咳嗽模型,观察大黄素对小鼠的止咳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空白对照组(5只,不吸入浓氨水,不灌胃)及浓氨水引咳实验中模型组和大黄素止咳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5只,生理盐水灌胃)、氯化铵治疗组(6只,1 g·kg -1·d -1)、大黄素祛痰组(5只,0.2 g·kg -1·d -1),采用气管酚红法和肺组织糖原染色评估大黄素的祛痰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阴性对照组、氯化铵治疗组、大黄素祛痰组小鼠肺组织中黏蛋白5AC(MUC5AC)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使用浓氨水处理模型组、磷酸可待因治疗组和大黄素止咳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1.8±0.8) s比(53.2±1.9) s, P<0.01],并减少小鼠咳嗽次数[(115.4±32.3)次/3 min比(14.0±1.7)次/3 min, P<0.001],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551.33±62.52) ng/L比(208.24±8.77) ng/L, P<0.001]。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法评估阴性对照组、氯化铵治疗组和大黄素祛痰组小鼠的气道排痰能力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大黄素可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泄量[(0.88±0.14) mg/L比(7.54±1.71) mg/L, P<0.001],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水平[(1.00±0.13)比(0.31±0.03), P<0.001]。通过糖原染色观察阴性对照组、氯化铵治疗组和大黄素祛痰组小鼠的肺组织发现,大黄素能减少小鼠肺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 结论:大黄素有一定的止咳祛痰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子烟引起的肺健康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电子烟早期作为一种戒烟辅助工具被发明,近年来其使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青少年,电子烟已成为他们吸食传统卷烟的门户。但是人们对电子烟的健康危害,特别是肺健康危害所知甚少。事实上电子烟作为一种戒烟辅助工具缺乏循证证据,电子烟烟雾含有尼古丁、多环芳香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细颗粒、重金属和硅酸盐等多种有害物质,甚至含有致癌物质,可产生多种急慢性生物效应,包括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呼吸道免疫功能抑制、黏蛋白MUC5AC增加,导致肺功能损害,乃至肺癌的发生发展。2019年爆发于美国的电子烟或电子烟产品应用相关肺损伤流行被证实与吸食含四氢大麻酚的电子烟相关。目前中国已出台多部有关法律法规。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严格执法,学界加深对电子烟健康危害的研究,以控制电子烟的流行,降低其健康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气道疾病黏液高分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正常的黏液对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不被感染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黏液异常的表现,以及不同慢性气道疾病中黏液高分泌的异同和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近来提出的黏液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了解不同慢性气道疾病黏液高分泌的特征和发生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新的诊疗方法的研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gastric hamartomatous inverted polyp,GHIP)的内镜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并观察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病理科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诊断的5例GHIP内镜特征及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GHI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49~60岁,平均年龄56岁。病变位于胃底及胃体,内镜下表现为息肉或黏膜下隆起外观。显微镜下病变主要位于黏膜下层,由分叶状或簇状增生的胃型腺上皮及增生的平滑肌包绕构成,部分区域可见模拟正常胃黏膜的分化层次的腺体成分,表现为中央不规则扩张的腺体成分为增生的小凹型上皮,而周围的腺体为胃底腺或幽门腺成分;另见部分区域腺体明显囊状扩张,排列紊乱,缺乏分化层次。增生的腺上皮成分包括小凹型上皮、胃底腺及幽门腺,并散在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间质见增生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病变内各种腺上皮分别表达MUC5AC、MUC6、PepsinogenⅠ、H +/K + ATPase β,未见MUC2表达,散在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显示突触素阳性,结蛋白显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1例归类为2型胃内翻性息肉,4例归类为3型。 结论:GHIP是一种罕见的胃息肉病变,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特点,需与内翻性增生性息肉、深在性囊性胃炎、腺肌瘤、增生性息肉、胃高分化管状腺癌等病变相鉴别,提高对其的准确认识可避免误诊或过诊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断的胃AC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及二代测序等技术分析其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例1,54岁,病变位于胃窦,肿瘤最大径为4 cm;例2,75岁,病变位于贲门,肿瘤最大径为2 cm。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呈片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印戒细胞样,例1可见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并伴淋巴结转移,例2局灶伴有细胞外黏液,还可见瘤巨细胞。2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MUC1和MUC4也有表达,不表达MUC2、MUC5AC及MUC6。特殊染色结果: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阳性。二代测序结果:例1 RAD51D p.Arg266Cys错义突变,例2 TSC1、SMAD4、PALB2、VEGFA、FGFR3错义突变,TP53无义突变,PTEN剪接位点变异,MYC拷贝数扩增。结论:胃AC是一种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和腺上皮分化特征的罕见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AB-PAS染色结果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瘘管相关性肛门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瘘管相关性肛门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肛门肿瘤,本文报道1例。该患者为37岁男性,肛瘘伴反复肛旁结块、肿痛溃脓20余年,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左侧高位肛周脓肿伴复杂性括约肌间瘘。镜下观察:纤维及炎性肉芽组织中见大量细胞外黏液,黏液被纤维间隔分成大小不一的黏液湖,部分纤维间隔表面衬覆梁索状异型腺上皮,局部乳头状增生,细胞多呈柱状,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基底部,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局部细胞异型明显,极性紊乱,核仁清晰,小灶区域黏液湖内可见簇状或印戒样细胞,局灶区域伴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织化学:异型上皮细胞细胞角蛋白(CK)7、CK20、MUC2、CDX2、SATB2、Villin、MSH2、MSH6、PMS2、MLH1阳性,MUC5AC部分阳性,突触素局灶区域阳性,MUC6、GCDFP15、嗜铬粒素A阴性。分子检测: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第12位密码子突变,NRAS、BRAF V600E及PIK3CA基因未见突变。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黏蛋白MUC5AC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气道黏液作为呼吸道抵抗吸入病原体和颗粒物损害的第一道先天防线,其主要固体成分是黏蛋白MUC5AC和MUC5B,其中MUC5AC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MUC5AC基因过表达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特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囊性纤维化。MUC5AC基因的表达受多个方面的调节,包括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后生物合成过程和表观遗传水平。本文对其调节机制及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