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R0B1(DAX-1)基因新发突变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疾病,主要表现为失盐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HH)以及不育。本文报道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HH的迟发AHC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以第二性征发育不全为主要表现,性激素检测提示H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无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皮质醇基本正常。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提示患者NR0B1(DAX-1)基因第二外显子有1个新的错义突变:c.1352(exon2)C>T。构建突变的NB0R1基因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并与包含黄体生成素β亚基(LHβ)基因启动子的质粒共转染COS7细胞株,行双荧光素酶检测,最终证实该突变能造成NR0B1功能的部分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的复发难治B-ALL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反应和预后。结果:20例患者中位年龄49.5岁(25.0~58.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复发12例,难治8例。所有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硼替佐米(1.6 mg/m 2,第2、16天皮下注射)联合化疗。20例患者硼替佐米治疗前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7例,未缓解(NR)13例,客观缓解率(ORR)35%(7/20),微小残留病(MRD)均阳性;治疗后CR 13例,PR 3例,NR 4例,ORR 80%(16/20),MRD均下降,其中13例(65%)转阴;硼替佐米治疗前后CR率、ORR、MRD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65.41、8.83、19.30,均 P<0.05)。20例患者中4例虽骨髓缓解,但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因化疗后感染死亡。所有患者均发生骨髓抑制,感染发生率为90%(18/2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15/20)。 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LL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有可能使多重耐药复发的患者克服耐药,从而达到深度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肾病患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为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研究基础上加用对象选自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拟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TAC(首次应用)的RNS患儿。患儿入组后均另行建立临床研究档案,详细记录TAC治疗6个月期间的各种临床情况。所有患儿在加用TAC第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行TAC血药谷浓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TAC剂量调整;住院期间择机采血进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细胞色素P450(CYP)2C19、CYP3A4、CYP3A5和核受体亚家族1组I成员2(NR1I2)基因多态性检测。将完成6个月TAC治疗和随访的患儿,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分为野生型组、杂合突变型组和纯合突变型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患儿初次TAC剂量调整血药谷浓度(C/D);并分别分为突变基因携带组(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和野生型组,比较各组患儿TAC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儿共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3~13岁,中位年龄8岁。根据基因型分别分组进行TAC初次C/D比较的结果显示,CYP2C19纯合突变型(*2*2)组患儿初次TAC C/D明显高于野生型(*1*1)组[3.65(2.78,7.43)μg/L比1.53(1.27,3.33)μg/L, P=0.032),CYP3A5纯合突变型(*3*3)组患儿初次TAC C/D明显高于野生型(*1*1)组和杂合突变型(*1*3)组[3.68(3.05,5.14)μg/L比2.10(0.77,3.56)μg/L、1.74(1.47,3.25)μg/L, P=0.046, P=0.009),而CYP3A4、ABCB1和NR1I2基因不同基因型组之间TAC初次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AC治疗6个月期间,39例患儿中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Naranjo因果关系评估"很可能"2例,"可能"5例),其中感染4例,皮疹、高血压脑病和抽搐各1例。ABCB1突变基因(CT、TT)携带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组患儿[30.4%(7/23)比0(0/16), P=0.033]。 结论:CYP2C19和CYP3A5基因多态性对TAC血药浓度有明显影响,ABCB1基因多态性对TAC安全性有明显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基因沉默子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沉默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和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中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通过PCR扩增人STING-5-1a(-124~+267,相对于转录起始位点,TSS: 0)和STING-5-2a(-124~+168)区域,亚克隆至pGL3-Basic质粒;将人STING沉默子区域STING-5-1b(+169~+267)正向反向亚克隆至pGL3-Control质粒(pGL3-C-5-1b-positive/negative),并把STING-5-1b分为两段互补片段,亚克隆至pGL3-Control载体上,命名为pGL3-C-STING-5-1b-α(+169~+209)/pGL3-C-STING-5-1b-β(+210~+267),双荧光素酶报告活性分析检测上述重组质粒在HEK293T和HeLa中的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人STING沉默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预测结合位点进行多点突变,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敲低转录因子,免疫印迹试验检测STING的表达水平。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反应进一步验证转录因子与人STING沉默子的结合。结果:核酸测序证实,上述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截短STING-5-1b(+169~+267)片段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上升。同时,与pGL3-Control质粒相比,pGL3-C-5-1b-positive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下降( P<0.05),其中,STING-5-1b-β(+210~+267)序列起主要抑制作用。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转录因子PR结构域锌指蛋白4(PRDM4)、Thanatos相关蛋白1(THAP1)、TEA域转录因子1(TEAD1)、核受体亚家族4 A组成员1(NR4A1)、类Krueppel因子4(KLF4)和叉头转录蛋白O3(FOXO3)可能与人STING沉默子区域(+210~+267)结合。对上述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并转染至HEK293T和HeLa,发现THAP1-Mut和TEAD1-Mut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上升,提示STING沉默子可能含有THAP1和TEAD1的结合位点。将转录因子THAP1和TEAD1敲低后,STING的表达水平有显著上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转录因子TEAD1和THAP1在细胞内与人STING沉默子区域结合。 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STING沉默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活性比较,推测人STING的核心沉默子区位于+210~+267区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点突变实验初步确定人STING沉默子可能含有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使用免疫印迹试验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实转录因子TEAD1和THAP1与人STING沉默子的结合,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R0B1基因新突变致三例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3例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X-linked 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 XL-AHC)患者进行遗传病因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XL-AHC患者及家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致病基因,并进行Sanger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3例先证者均在幼年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青春期出现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而无青春期发育。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1携带NR0B1基因c.420delG(p.R141Gfs*123)半合子突变,其母为c.420delG杂合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正常,其弟弟未携带该突变,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先证者2和先证者3均携带NR0B1基因c.212_213delAA(p.K71Rfs*41)半合子突变。检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未见c.420delG和c.212_213delAA突变报道,提示为新的致病突变。结论:本研究在3例XL-AHC患者中发现2个新的NR0B1基因突变c.420delG及c.212_213delAA,对于发病早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男性,应警惕XL-AHC可能,及早进行NR0B1基因筛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一家三兄弟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基因特点等进行分析。以"Xp21邻近/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复合型甘油激酶缺乏症"和"Xp21 contiguous gene deletion syndrome"、"complex glycerol kinase deficiency"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复习相关资料。结果:先证者为男童,第4胎,第4产,在新生儿期因"皮肤色素沉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显著升高"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失盐型)",患儿血清三酰甘油、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尿甘油酸水平显著升高,17羟孕酮水平正常,经微阵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发现患儿X染色体p21.3p21.1区域5.16 Mbp缺失,确诊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予氟氢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患儿皮肤颜色转为正常,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至正常。现患儿3岁8个月,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腓肠肌假性肥大,无电解质紊乱。患儿父母健康,患儿姐姐18岁,健康;患儿长兄及次兄均在出生不久后皮肤颜色变黝黑、智力运动落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肌肉萎缩",分别于1岁及1岁6个月死亡。患儿母亲及姐姐X染色p21.3p21.1区带杂合缺失。文献检索共收集到22例资料完整、基因诊断明确的国内外个案报道,其中13例于新生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肌营养不良、高三酰甘油血症、发育迟缓等,少数有特殊面容;Xp21区域大片段缺失变异,主要缺失基因均包括 NR0B1、 GK和 DMD。 结论:Xp21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临床表型复杂,且易被误诊,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预后不良,需要通过血清生化及基因分析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道一例性发育异常患儿的诊疗过程和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病理学、影像学以及遗传学研究。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拷贝数变异分析、 SRY基因检测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检测。 结果:患儿社会性别为男性,因"尿道下裂术后、乳房发育"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乳增生,变异精囊腺,幼稚子宫,右侧睾丸体积小。病理学检查表明患儿左侧性腺为卵睾,右侧为睾丸。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样变。染色体核型为46,XX。FISH结果显示46,XX.ish( DXZ1×2, SRY×0)。基因检测提示 NR0B1、PHEX、Cxorf21、GJB1、PQBP1、COL4A5基因重复, SRY基因存在, UYT基因缺失。 结论:对于生殖器异常、男性乳腺发育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影像学、内分泌和遗传学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性发育异常患儿的个体化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癌新辅助化疗不同应答肿瘤微生物组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胃癌新辅助化疗不同应答肿瘤微生物组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肿瘤样本库中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无转移及术前仅接受新辅助化疗并成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31例胃癌患者术后新鲜冷冻标本;排除出现转移或其他原发肿瘤病灶和术前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转化治疗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益生菌的患者。采用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肿瘤消退分级系统(TRG)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分组,TRG 0~1级、ypT0~1和ypN0被归类为新辅助化疗有反应组(12例),而TRG 2~3级和ypT2~4或ypN+则被归类为新辅助化疗无反应组(19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新鲜冷冻样本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QIIME2的Q2-diversity插件进行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使用STAMP找出默认参数和两组之间的差异富集细菌类群。通过效应大小线性判别分析进行高维类比较,使用PICRUST2(v2.3.0-b)软件预测微生物组的潜在功能分布。结果:新辅助化疗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胃癌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肿瘤位置、新辅助化疗前的肿瘤c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疗方案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的肿瘤长径和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ypTNM分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胃部微生态的Alpha和Beta多样性结果显示,两组Alpha多样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Beta多样性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 P=0.004)。红螺菌科( Coriobacteriaceae)、瘤胃球菌科( Ruminococcaceae)、韦荣球菌科( Veillonellaceae)和毛螺菌科( Lachnospiraceae)等4种科水平细菌分类群在新辅助化疗有反应组患者中富集,而以 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主的4种细菌分类群在新辅助化疗无反应组患者中富集。柠檬酸循环和丙氨酸等在内的各种氨基酸的代谢通路被发现具有潜在预测意义。 结论:不同新辅助化疗反应结果的胃癌患者在胃部微生态的丰度和组成方面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对单次长时间应激小鼠恐惧记忆消退及睡眠时相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次长时间应激(SPS)小鼠恐惧记忆消退及睡眠时相的影响,从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探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C57BU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SPS法对模型组、电针组和帕罗西汀组小鼠进行模型制备.造模结束后7 d,电针组小鼠于"百会"和双侧"足三里"行电针干预,选用疏密波,频率3Hz/15Hz,电流强度1mA,干预30min;帕罗西汀组小鼠予帕罗西汀溶液(2.5 g/L)灌胃(10mg/kg).两组均每日干预1次,连续10 d.采用条件性恐惧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恐惧记忆消退和焦虑样行为;Medusa大小鼠脑电肌电记录系统检测小鼠睡眠时相;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活性调节细胞骨架(AR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谷氨酸受体2A(GluN2A)、谷氨酸受体2B(GluN2B)和谷氨酸受体1(GluA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恐惧再暴露3~15 min及恐惧消退0~3min的凝滞时间延长(P<0.05),恐惧消退指数降低(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停留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帕罗西汀组小鼠恐惧再暴露3~6min、12~15 min及恐惧消退0~3min的凝滞时间缩短(P<0.05),恐惧消退指数升高(P<0.05);电针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停留时间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觉醒期(Wake)延长(P<0.05),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总睡眠时间(Sleep)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帕罗西汀组小鼠Wake缩短(P<0.05),NREM和Sleep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PSD95、ARC、BDNF、GluN2A和GluA1蛋白表达降低(P<0.05),GluN2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帕罗西汀组小鼠海马组织PSD95、ARC、BDNF、GluN2A和GluA1蛋白表达升高(P<0.05),GluN2B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百会""足三里"可改善SPS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恐惧记忆消退障碍和睡眠时相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突触传递和可塑性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中心1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异常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11个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异常患儿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11个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异常患儿家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Sanger测序及MLPA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11个患儿家系经基因诊断.8例为因CYP21 A2变异引起的21-羟化酶缺陷导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为CYP17 A1变异引起的17-α羟化酶缺乏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为STAR变异引起的脂质先天性肾上腺增生,1例为NR0 B1变异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CYP21 A2基因共检测到7种不同的变异,这7种变异类型中频率最高的位点是c.518 T>A,随后为c.293-13 C>G与c.1069 C>T.STAR检测到的c.780 dupG与c.397 C>T变异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780 dupG位点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 1+PM 2_Supporting+PP 4),c.397 C>T位点评级为临床意义未明(PM2_Supporting+PM 3+PP 3+PP 4).NR0 B1检测到的c.64_c.65 insGAGCGCGAAGC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该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 1+PM 2_Supporting+PP 4).结论 对临床表型重叠的肾上腺皮质异常患儿,单凭症状和生化指标无法进行可靠鉴别,而早期基因精准诊断对确诊疾病、干预治疗、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