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安神"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fNIRS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补肾安神针刺法对围绝经期失眠(perimenopausal insomnia,PMI)患者前额叶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40例P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穴取百会、照海、申脉、肾俞、三阴交、安眠、太溪,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2周;药物组口服佐匹克隆片,每次7.5 mg,每晚1次,治疗2周.同时招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20名设为健康组,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基线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NIRS)数据,分析针刺对PMI患者前额叶功能活动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PMI患者额叶的前运动皮层区(BA6)的氧合血红蛋白(HbO)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背外侧前额叶区(BA9)、双侧额极区(BA10)的HbO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两组PMI患者额叶的前运动皮层区(BA6)的HbO浓度较前明显降低(P<0.05);双侧前额叶额极区(BA10)、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BA9)、腹外侧前额叶区(BA44、BA45)的HbO浓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刺组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BA9)激活显著(P<0.05).结论 该研究为围绝经期失眠的过度觉醒假说提供了影像学依据,证明了前额叶在睡眠觉醒过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补肾安神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脑功能机制,为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肉减少症指标对70岁及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肌肉减少症常用指标在预测70岁及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炎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398例≥70岁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相关指标以及肌肉减少症常用测量指标与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70岁食管鳞癌患者中术后发生肺炎的比例为27.9%(111/398);肺炎组患者术前测量的体质指数(BMI)及呼气峰值流量(PEF)指标均明显低于非肺炎组( t=2.799、2.674,均 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低PEF、低腰大肌指数(PMI)和低腰大肌密度(PMD)是≥70岁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 χ2=7.577、6.091、6.845,均 P<0.05);低PEF、低PMI和低PMD的≥70岁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炎的风险分别是高PEF、高PMI和高PMD患者的1.969倍(95% CI:1.215~3.185, P=0.006)、1.912倍(95% CI:1.143~3.205, P=0.014)和1.832倍(95% CI:1.164~2.882, P=0.009)。 结论:低PEF、低PMI及低PMD是≥70岁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PEF、PMI和PMD等肌肉减少症常用的测量指标可以作为术后肺炎发生的早期筛查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肌肉衰减症在胰腺癌患者的患病率及其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症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的关于肌肉衰减症在胰腺癌患者的患病率及其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NOS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文献质量。首要结局指标为总体生存期;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胰瘘、重大并发症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内死亡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共纳入18项高质量队列研究(亚洲12篇、欧洲1篇、北美洲5篇),共计4 346例研究对象。肌肉衰减症以身高校正的第三腰椎平面骨骼肌指数、双侧腰大肌面积指数,或身高校正的四肢骨骼肌指数进行诊断。胰腺癌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平均患病率为42%(95% CI =32%~53%)。与非肌肉衰减症比较,肌肉衰减症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 HR=1.62,95% CI=1.34~1.95, P<0.01)。胰瘘( RR=0.86,95% CI= 0.58~1.28, P=0.459),住院时长(标准化均值差=0.02,95% CI =-0.12~0.16, P=0.743),重大并发症( RR=0.95,95% CI =0.79~1.15, P=0.604),术后30 d死亡发生率( RR=1.39,95% CI =0.42~4.59, P=0.590),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RR=1.00,95% CI= 0.88~1.12, P=0.962)在肌肉衰减症组和非肌肉衰减症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胰腺癌患者肌肉衰减症患病率较高。伴肌肉衰减症的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缩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后发生早期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DCAD患者。术前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心肌梗死(PMI)分为PMI组和无PMI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与PMI发生的相关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20例行CE+CABG的DCAD患者。PMI组32例(27%),年龄(62±8)岁,男性27例(84%),其中24例(75%)为下壁PMI。无PMI组88例(73%),年龄(62±8)岁,男性70例(80%)。PMI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无PMI组[55%(49%,64%)比62%(55%,67%), P=0.01],围术期肌钙蛋白I、主动脉球囊反搏泵使用率、住院时间高于无PMI组。调整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PMI存在负相关性( OR=0.93,95% CI:0.89~0.98,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60%是预测PMI发生的界值( AUC=0.67,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69%, 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OR=0.52,95% CI:-1.13~-0.60, P<0.001)、术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 OR=-0.20,95% CI:-0.15~-0.01, P=0.02)、糖尿病史( OR=-0.28,95% CI:-8.25~-1.85, P=0.002)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 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是DCAD患者CE术后发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并影响术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精准医疗背景下宫颈癌早期筛查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第二大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第二,且患病率仍居首位。近几年,随着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措施的不断优化普及,宫颈癌总体发病率较之前有所降低,但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却呈现出年轻化、地区差异化等特征,持续威胁着我国女性生育、生殖、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针对当前面临的困境,精准医疗计划(PMI)开启了肿瘤个体化防治的新篇章。我国的医学工作者需借鉴国际研究组织对宫颈癌早期筛查及预防的有益成果,探索适合我国的宫颈癌早期筛查及预防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达性写作在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表达性写作对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个人意义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9例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65例和表达性写作组6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肝癌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护理,表达性写作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书写表达干预,干预从患者第2次化疗开始,共设定包括情感表达、认知评价、积极探索和展望未来4个主题,每个主题书写时间为1周,连续4周,20 min/次。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和中文版个人意义指数(PMI)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个人意义指数。结果: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SPBS-CP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达性写作组干预后SPBS-CP量表总分及照顾负担、经济/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表达性写作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PM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达性写作组干预后PMI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表达性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改善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个人意义指数,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砷代谢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人群砷代谢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内砷中毒人群(砷中毒组)与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调查对象家中饮用水砷含量,尿砷及其代谢产物[三价砷(As Ⅲ)、无机砷(iAs)、一甲基胂酸(五价,MMA V)、二甲基胂酸(五价,DMA V)、总砷(tAs)、无机砷百分比(iAs%)、一甲基胂酸百分比(MMA%)、二甲基胂酸百分比(DMA%)、一甲基化率(PMI)、二甲基化率(SMI)]水平;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指甲砷和指甲硒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砷代谢模式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536人,其中砷中毒组155人、对照组381人,水砷含量范围为0.0 ~ 825.7 μg/L。与对照组比较,砷中毒组性别、文化程度、氟斑牙患病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而年龄、婚姻状况、吸烟、饮酒、水砷含量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砷中毒组尿As Ⅲ、iAs、MMA V、DMA V、tAs、MMA%、MMA/DMA和指甲砷水平均较高(均 P < 0.05),尿DMA%、SMI和指甲硒水平均较低(均 P < 0.05),而尿iAs%和PM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性别、文化程度、水井深度、水砷含量、总井数和指甲砷水平是尿As Ⅲ水平的影响因素(β = - 19.82、- 23.83、0.61、0.21、7.26、2.98,均 P < 0.05);年龄、水井深度、水砷含量和指甲砷水平是尿tAs水平的影响因素(β = 3.18、3.25、1.31、15.59,均 P < 0.05);性别、文化程度、水井深度、水砷含量、总井数和指甲砷水平是尿iAs水平的影响因素(β = - 20.47、- 25.90、0.64、0.25、7.87、3.11,均 P < 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水砷含量和指甲砷水平是尿MMA V水平的影响因素(β = 0.52、- 17.07、- 21.84、0.22、2.77,均 P < 0.05);年龄、水井深度、水砷含量和指甲砷水平是尿DMA V水平的影响因素(β = 2.35、2.47、0.85、9.22,均 P < 0.05)。 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饮水型砷中毒人群砷代谢模式存在差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水井深度、水砷含量、总井数以及指甲砷水平可能是不同砷代谢模式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评估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早发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FH相关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载脂蛋白B(APOB)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因子蛋白1(LDLRAP1)的基因检测。临床诊断分别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诊断FH患者。结果:225例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88例(83.6%),首次心肌梗死的年龄为(46.6±7.2)岁。共有10例(4.4%)患者携带FH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较单独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3种临床标准,基因检测使FH的诊断率分别提高了53.3%,33.3%和42.1%。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FH的诊断,对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启动FH的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人群尿砷代谢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吉林和山西省高水砷暴露地区人群尿砷代谢产物,探讨不同人群砷代谢模式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和吉林省白城市部分乡(镇)的饮水砷含量超标村(水砷≥0.05 mg/L)为调查采样点,选择饮用当地集中式供水和小井水的35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砷暴露组,以临近饮食居住习惯相同、经济条件相近的低砷水源地区人群为对照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一般健康状况检查。采集两组人群尿样,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LC-AFS)技术分离和检测4种形态砷化合物,包括三价无机砷(iAs Ⅲ)、五价无机砷(iAs Ⅴ)、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计算总砷(tAs)、无机砷百分比(iAs%)、MMA百分比(MMA%)、DMA百分比(DMA%)、甲基化率(PMI)和二甲基化率(SM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砷代谢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调查1 415名村民,其中砷暴露组1 256人,对照组159人;对照组与砷暴露组年龄、性别比例、职业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而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对照组和砷暴露组尿tAs、iAs%、MMA%、DMA%、PMI和SMI中位数( M)分别为12.86 μg/L、15.03、5.23、76.35、84.97、93.68和69.68 μg/L、10.24、8.37、79.31、89.76、90.65,砷暴露组尿tAs、DMA%和P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iAs%和SMI均低于对照组( U=- 13.87、- 4.30、- 6.64、- 6.64、- 1.99, P均< 0.05)。对人群尿砷代谢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BMI是iAs%的影响因素( β=- 0.08、- 0.08, P均< 0.05);性别、饮酒、BMI和受教育程度是MMA%的影响因素( β=- 0.11、- 0.09、- 0.07、0.08, P均< 0.05);年龄、性别、BMI和受教育程度是DMA%的影响因素( β= 0.06、0.09、0.10、- 0.09, P均< 0.05);年龄和BMI是PMI的影响因素( β=0.08、0.08, P均< 0.05);性别、饮酒、BMI和受教育程度是SMI的影响因素( β=0.09、0.08、0.08、- 0.09, P均< 0.05)。 结论:不同砷暴露人群尿砷代谢模式存在差异,年龄、性别、吸烟、饮酒、BMI以及受教育程度可能是不同砷代谢模式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伴与不伴基底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ICAD-AIVAO)伴与不伴基底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并于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ICAD-AIVAO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的AIVAO均由动脉粥样硬化原位血栓形成(ISAT)所致,根据是否伴有动脉到动脉栓塞累及基底动脉,将患者分为ISAT组和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男性占90.4%(47/52),进展型起病占57.7%(30/52)。与ISAT组(32例)比较,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20例)术前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pc-ASPECTS)和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低,脑桥中脑指数高,中脑梗死、脑干梗死者的占比均更高(均 P<0.05)。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机械取栓次数较ISAT组多[ M( Q1, Q3)分别为2(1,2)次、1(0,2)次, P=0.030]。ISAT+基底动脉栓塞组的完全再灌注率较ISAT组高[75.0%(15/20)对比46.9%(15/32), P=0.046];但两组成功再灌注率、术后90 d功能独立率、90 d预后良好率及90 d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围手术期,两组发生血管夹层、栓子逃逸、术后7 d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不伴基底动脉栓塞患者比较,伴基底动脉栓塞的ICAD-AIVAO患者脑干梗死、术中机械取栓次数更多,完全再灌注率更高,但未观察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