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Crooke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垂体Crooke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TPIT,又称transcription factor 19,TBX19)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诊断的垂体Crooke型TPIT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6例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4岁,均发生于鞍内。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2例,月经紊乱1例,库欣综合征1例,头痛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术前血清学检查2例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同时升高,2例皮质醇升高,1例ACTH升高,1例仅出现垂体柄效应引起的泌乳素轻度升高。磁共振成像均显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占位,直径1.7~3.2 cm,均为大腺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实性片状或围绕血管呈假乳头状排列,细胞核偏位或居中,大小不一,细胞质丰富,部分肿瘤细胞可见核周环状透明样变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PIT 5例弥漫强阳性,1例局灶弱阳性,ACTH细胞膜或细胞质弥漫强阳性,少数细胞核周可见淡染区,细胞角蛋白(CK)8/18可见>50%肿瘤细胞呈环状、戒圈状强阳性,p53局灶性弱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1%~5%。过碘酸雪夫染色显示细胞质近胞膜处阳性,核周阴性。结论:垂体Crooke型TPIT谱系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特征性核周环状透明样变及免疫标记CK8/18环状、戒圈状强阳性。该肿瘤属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危亚型之一,侵袭性强,易复发,明确诊断对患者术后随访及多模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原发胶质母细胞瘤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筛选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基于相关基因构建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2019数据库(102例,试验组)和CGGA数据库(54例,验证组)中术后接受规范放化疗的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测序数据。在试验组中筛选长生存期亚组(≥18个月,49例)与短生存期亚组(≤9个月,22例)患者的差异基因,进一步将患者的年龄、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突变状态、染色体1p/19q共缺失状态、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差异基因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其中为独立预后因素的目标差异基因,取其风险比的自然对数作为各基因相应的系数,计算预后风险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估预后风险评分是否为独立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高风险组(预后风险评分>0分)与低风险组(预后风险评分≤0分)患者生存期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风险评分呈正相关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 结果:试验组中,长生存期亚组与短生存期亚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切除程度、 IDH突变状态、染色体1p/19q缺失状态以及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长生存期亚组与短生存期亚组比较,9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均 P<0.05),28个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均 P<0.05)。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出4个目标差异基因,分别为 AKR1 C1( HR=0.910,95% CI:0.850~0.974, P=0.006)、 CPZ( HR=0.947,95% CI:0.898~0.999, P=0.044)、 HIST1 H3 H( HR=1.299,95% CI:1.025~1.647, P=0.031)以及 TBX5( HR=1.104,95% CI:1.034~1.179, P=0.003),其对应的预测模型中的系数分别为-0.0947、-0.0547、0.2624、0.0994。试验组和验证组中,预后风险评分(高风险)均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试验组中, HR=2.407,95% CI:1.470~3.939, P<0.001;验证组中, HR=2.054,95% CI:1.101~3.830, P=0.024)。试验组和验证组中,高风险亚组(分别为51、22例)患者的总生存期均比低风险亚组(分别为51例、32例)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组与验证组中,与预后风险评分正相关的基因更多地富集在细胞增殖、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DNA修复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等生物学功能上。 结论:基于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 AKR1 C1、 CPZ、 HIST1 H3 H以及 TBX5构建的预后预测模型或可用于预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DNA甲基化和长链非编码RNA鉴定肺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寻找与肺鳞状细胞癌(LUSC)预后相关的受甲基化调控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502例LUSC患者的基因表达、甲基化和临床数据,进行甲基化和lncRNA表达的差异分析。筛选出位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的lncRNA,并进行生存分析和临床相关性分析。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网络并对网络中的靶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在14例LUSC术后组织样本中验证lncRNA的表达。结果:共鉴定出40 680个差异甲基化位点(dm-CpGs)和14 418个DMRs。dm-CpGs大多数位于基因体,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1 500 bp和5’非翻译区(UTR)。37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DElncRNAs)位于DMRs中。其中14个DElncRNAs与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3个DElncRNAs(TBX5-AS1、SFTA3、MAGI2-AS3)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OS)均高于高表达组[5年OS(TBX5-AS1):50.8%比45.3%,风险比( HR)=1.39, P<0.05;5年OS(SFTA3):54.4%比41.8%, HR=1.37, P<0.05;5年OS(MAGI2-AS3):52.6%比43.3%, HR=1.44,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由这3个lncRNA所构建的预后模型可作为LUSC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 HR=2.746,95%可信区间:1.380~5.466, Z=2.88, P<0.01)。SFTA3在女性LUSC患者中表达高于男性[0.964(0.909,1.216)比0.672(0.393,1.014), W=26 701, P<0.01]。TBX5-AS1在>60岁患者中表达高于≤60岁患者[0.720(0.411,1.034)比0.596(0.298,0.907), W=22 152, P<0.05],在女性患者中表达高于男性[0.746(0.453,1.078)比0.637(0.370,1.002), W=19 635, P<0.05],在Ⅳ期患者中表达高于Ⅰ+Ⅱ+Ⅲ期患者[0.964(0.909,1.216)比0.672(0.393,1.014), W=740, P<0.05]。通路富集分析显示MAGI2-AS3的靶基因主要富集PI3K-Akt、MAPK和Rap1等信号通路。qPCR结果显示,临床LUSC样本中TBX5-AS1、SFTA3、MAGI2-AS3在肿瘤中表达均低于正常组织[TBX5-AS1:0.006(0.001,0.013)比0.019(0.012,0.044), W=154, P<0.01;SFTA3:0.003(0.001,0.004)比0.022(0.015,0.030), W=187, P<0.01;MAGI2-AS3:0.030(0.009,0.052)比0.148(0.094,0.217), W=162, P<0.01]。 结论:lncRNA(SFTA3、MAGI2-AS3和TBX5-AS1)的表达与LUSC预后密切相关,在LUSC中表达下调且受DNA甲基化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139-5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获得的75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实验分2组:ESCC( n=75)和正常食管组织( n=75)。采用GEO数据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将miR-139-5p抑制剂、miR-139-5p模拟物、阴性对照、对照siRNA、T盒转录因子1(TBX1) siRNA、pcDNA3.1和pcDNA3.1-TBX1转染ESCC Eca109和TE1细胞,用qRT-PCR检测转染后ESCC细胞中miR-139-5p和TBX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Transwell小室检测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9-5p与TBX1的相互作用,q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BX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结果:ESCC组织中miR-139-5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17±0.43比5.16±3.62, P<0.001)。Log-rank检验发现,高miR-139-5p表达水平的ESCC患者( n=43)生存率显著高于低miR-139-5p水平的ESCC患者生存率( n=32)(67.44%比25.00%, P=0.005)。ESCC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均 P<0.001)。miR-139-5p高表达的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NC)转染的Eca109和TE1细胞(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39-5p能结合致TBX1的3′-非翻译区。miR-139-5p模拟物或抑制剂分别抑制或促进Eca109和TE1细胞TBX1蛋白表达(均 P<0.05)。TBX1下调显著抑制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TBX1的过表达显著促进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 P<0.05)。此外,pcDNA3.1-TBX1能部分逆转miR-139-5p介导的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均 P<0.05),而TBX1 siRNA能部分逆转miR-139-5p抑制剂介导的侵袭能力的增强(均 P<0.05)。 结论:miR-139-5p通过靶向TBX1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BX3基因突变导致Ulnar-Mammary综合征一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并分析Ulnar-Mammary综合征(UMS)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1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1例UM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检索数据库,对2019年7月前报道的UMS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12岁8个月,因身材矮小就诊。身高148.9 cm(<-1 SD),前额高,内眦赘皮,朝天鼻,高颚弓,牙列拥挤,无乳头,乳晕色浅,无腋毛;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5 ng/ml,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1年,身高得到改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TBX3基因变异,变异位点为c.711DelC(p.N238Mfs*4),为致病的新变异,父母均未检测到此位点突变。结论:临床上矮小伴面容特殊,外生殖器、汗腺及乳腺发育不良需要考虑UMS,TBX3为致病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1例产前超声高度怀疑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提示骨骼系统畸形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的产前超声高度怀疑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孕妇21例(孕妇和配偶均无骨骼系统畸形),抽取羊水/脐带血、孕妇及其配偶外周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或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的“致病性”“可疑致病性”“临床意义未明”变异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骨骼系统畸形胎儿的遗传学病因。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5例(21-三体4例,18-三体1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出拷贝数变异异常1例(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单基因病10例,累及8个基因( SGMS2、FGFR3、 DYNC2H1、 WDR35、 TBX5、 COL2A1、 FGFR2、ALPL);检出14个基因变异,包括7个数据库未报道过的新变异( DYNC2H1基因c.8129T>A、c.7126G>A、c.10307_10320del、c.2641G>T, WDR35基因c.3085G>A、c.491G>A, COL2A1基因c.1070G>T)。 结论:对于孕妇和配偶均无骨骼系统畸形但产前超声检查高度怀疑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的胎儿,遗传因素是其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拷贝数变异异常和单基因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直肠癌组织中T-框蛋白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T-框蛋白5(TBX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TBX5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TBX5的表达,分析TBX5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株中TBX5的表达。合成TBX5高表达质粒,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p21、p16、p27、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BX5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24.44%(22/9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5.56%, 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TBX5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有关(均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BX5蛋白表达阳性的22例患者生存时间为(60.2±2.4)个月,优于表达阴性的68例患者[(44.3±2.8)个月, P<0.05]。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SW620、SW480、LOVO、HCT116中,HT29细胞TBX5的mRNA和蛋白表达最弱。TBX5转染组HT29细胞中TBX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P=0.043, P<0.001),吸光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 P<0.001),G 0/G 1期细胞比例升高( P=0.009),G 2/M期细胞比例降低( P<0.001),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 P<0.001)。TBX5转染组细胞的PCNA、MMP-2、MMP-7表达减弱,而p21、p16、p27表达增强(均 P<0.05),TIMP-1表达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TBX5低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的标志,TBX5可能是通过抑制增殖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而抑制了结直肠癌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5例先天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随访(截至2021年10月)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女1例、男4例,就诊时年龄范围13月龄至6岁,均在婴儿期出现低血糖、抽搐,4例婴儿期有胆汁淤积。5例患儿血糖范围在0.79~2.20 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范围<1.00~4.17 ng/L,皮质醇范围0.2~3.8 μg/L。全外显子测序发现3例患儿携带TBX19纯合变异,2例患儿为复合杂合变异,包含3种已报道变异和3种新变异。明确诊断后予以氢化可的松治疗,随访中患儿低血糖症状全部改善,4例患儿未再出现抽搐发作。结论:新生儿期和婴儿期以低血糖、抽搐为表现伴有胆汁淤积的患儿,应注意考虑先天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 TBX5突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s)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遗传因素与CHDs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辅助生育过程中,利用极体活检、卵裂球活检和囊胚活检等方法,结合单细胞DNA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着床前胚胎中与单基因遗传疾病相关的致病突变。T盒转录因子5(T-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5,TBX5)是心脏和上肢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已报道有227种 TBX5突变与CHDs相关。通过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ease,PGT-M),检测胚胎中是否存在CHDs相关性 TBX5突变,对于预防CHD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整理了已报道的 TBX5突变相关信息,并结合家族性遗传数据、动物模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疾病模型和预测软件,对 TBX5错义突变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CHDs相关 TBX5突变的PGT-M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elta样蛋白1在垂体腺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Delta样蛋白1(DLK1)在垂体腺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培养垂体腺瘤GH3、MMQ和ATT20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分别给予抗DLK1抗体1 μg/ml和5 μg/ml,对照组细胞给予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共培养24、48及72 h。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个细胞株DLK1的水平和谱系来源,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的分泌能力[GH3细胞: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MQ细胞:催乳素(PRL),ATT2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抗DLK1抗体对GH3细胞表达PIT1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证实,GH3和MMQ细胞为POU结构域转录因子1(POU1F1)谱系细胞,DLK1表达水平高;ATT20细胞为T盒转录因子19(TBX19)谱系细胞,DLK1表达水平低。与抗DLK1抗体共培养48 h,仅GH3细胞5 μg/ml实验组的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 P=0.017);共培养72 h,GH3细胞1 μg/ml、5 μg/ml实验组(均 P<0.05)及MMQ细胞5 μg/ml实验组( P=0.041)的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ATT20细胞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时间点的细胞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抗DLK1抗体培养24、48、72 h,GH3细胞对照组培养上清中GH含量分别为(8.8±0.6)、(10.4±0.8)及(13.2±0.9)ng/ml,5 μg/ml实验组分别为(6.7±0.7)、(6.1±0.4)及(4.7±0.4)ng/ml,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GH3细胞对照组3个时间点培养上清中IGF-1的含量分别为(12.5±0.7)、(14.6±1.0)及(15.9±1.1)ng/ml,5 μg/ml实验组分别为(10.9±0.7)、(11.8±0.8)及(8.3±0.7)ng/ml,48 h和72 h时间点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ATT20细胞5 μg/ml实验组各时间点分泌ACTH的量及MMQ细胞分泌PRL的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与抗DLK1抗体共培养24 h,GH3细胞5 μg/ml实验组的DLK1和PIT1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1)。 结论:DLK1在POU1F1谱系垂体腺瘤细胞株高表达,在TBX19谱系垂体腺瘤细胞株低表达。抗DLK1抗体抑制POU1F1谱系GH3细胞分泌GH和IGF-1,促进GH3细胞增殖,POU1F1可能是DLK1的下游靶点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