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IM早期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46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起病情况、就诊情况以及误诊情况。结果:468例患儿中,临床诊断33例,确诊435例;男281例(60.04%),女187例(39.96%);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43.80%(205/468)],秋季发病率最高[33.12%(155/468)]。首发症状以发热[52.99%(248/468)]、眼睑水肿[15.38%(72/468)]和颈部包块[14.96%(70/468)]为主。发热率为90.38%(423/468),中位首次发热时间为病程第1(1,2)天,中位热程为6(4,8)d。中位首次就诊时间为病程第3(1,5)天,确诊时间为病程第7(5,9)天。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比例为51.92%(243/468),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比例为61.75%(289/468),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升高(≥10%)率为58.97%(276/468)。364例患儿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比例降低率为80.22%(292/364),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比例升高率为99.45%(362/364),Th细胞/Ts细胞0.24(0.16,0.40)、降低率为100.00%(364/364),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率为93.96%(342/364),自然杀伤细胞比例降低率为35.16%(128/364)、升高率为0.55%(2/364)。误诊发生率为55.13%(258/468),误诊时间为5(4,7)d;258例误诊患儿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05例(40.70%),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5例(25.19%),急性颈部淋巴结炎或颈部包块待查27例(10.47%)。结论: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早期容易误诊。临床医师需掌握儿童IM的临床特点,不断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指数监测重度抑郁障碍临床疗效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重度抑郁障碍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线粒体质量,探究其临床应用于抑郁障碍患者疾病进展、疗效监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2021年—2022年接诊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按照诊断及治疗标准分为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组(A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复发组(B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抗体抑郁药物规律治疗12周。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2021年度体检门诊中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16项抑郁症状快速评定量表(QIDS-SR16)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细胞计数、CD3 +CD4 +细胞计数、CD4 +/CD8 +比值),根据线粒体染色数值匹配内置算法得出辅助性T细胞(Th)及抑制性T细胞(Ts)线粒体损伤指数。 结果:入组时A、B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分别为(24.67±3.53)分、(26.28±4.29)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14±1.92)分, P<0.05];QIDS-SR16评分分别为(23.55±4.01)分、(25.62±4.14)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08±1.68)分, P<0.05]。治疗2~12周时,A、B组患者HAMD-17评分和QIDS-SR1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治疗8、12周时,A组患者CD3 +CD4 +及CD4 +/CD8 +均高于B组( P<0.05)。入院时,A、B组患者Ts、Th线粒体损伤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0~8周A、B组患者间Ts、Th线粒体损伤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完成12周治疗后A、B组患者Ts、Th线粒体损伤指数均有所好转,其中B组Ts线粒体损伤指数高于A组( P<0.05)。 结论:监测T细胞亚群及线粒体损伤指数为研究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监测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威灵仙总皂苷通过miR-410-3p介导调控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威灵仙总皂苷通过调控微小RNA(miRNA)-410-3p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TEN/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威灵仙总皂苷处理U87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对数生长期U8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转染miR-410-3p NC)、inhibitor 组(转染 miR-410-3p inhibitor)以及 inhibitor 联合威灵仙总皂苷组(转染 miR-410-3p inhibitor 24 h 后,40 μmol·L-1 威灵仙总皂苷处理),依次检测miR-410-3p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和侵袭力,miR-410-3p与PTEN的靶向关系和PTEN、p-Akt、Akt、p-mTOR以及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细胞存活率随威灵仙总皂苷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与NC组比较,inhibitor组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p-Akt和p-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miR-410-3p表达水平以及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inhibitor组比较,inhibitor联合威灵仙总皂苷组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iR-410-3p表达水平以及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威灵仙总皂苷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可能是通过上调miR-410-3p表达,进而调控PTEN/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组(n=35,给予顺铂治疗)和B组(n=35,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脊椎蛋白2(SPON2)、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29%和94.29%,分别高于A组患者的48.57%和7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CA、SPON2、TS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组患者血清SCCA、SPON2、TSGF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A组,CD8+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骨科脊柱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术中不同血液回输量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骨科脊柱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和自体血液回输量将患者分成3组:自体血液回输量≤250mL(A组)、自体血液回输量251-500 mL(B组)和自体血液回输量>500 mL(C组).3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0-18)次/min、吸/呼比为1∶2.术中监测BP、HR、ECG、SpO2、CVP、PETCO2、动脉血气、COP和气道峰压.术中对创面的所有血液进行回收和肝素抗凝,然后进行洗涤、离心和回输.术中根据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调整液体入量,所有液体按晶体/胶体比1.5∶1的比例分别给予复方氯化钠和6%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术中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频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T1)、切皮前(T2)、血液回输前(T3)、血液回输后15 min(T4)和手术结束后(T5)分别记录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呼吸参数变化并计算肺的动态顺应性、监测COP、血气变化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1)COP的变化:1)组内比较:A组T1、T2、T3、T4、T5各时点和T0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C组的T1、T2各时点和对应的T0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B组、C组T3、T4、T5各时点(B/C:20.7± 1.9/18.0-±1.8、19.0±2.1/17.3±1.8、19.6±2.4/17.1±2.9)和对应的T0(23.0±2.5/23.1±2.1)相比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T0、T1、T2各时点3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B组T3、T4、T5(20.7±1.9、19.0±2.1、19.6±2.4)各时点较A组(21.6±2.1、21.3±1.9、22.0±2.2)对应各时点明显下降(P<0.05),C组T3、T4、T5(18.0±1.8、17.3±1.8、17.1±2.9)各时点较相应的A组(21.6±2.1、21.3±1.9、22.0±2.2)和B组(20.7±1.9、19.0±2.1、19.6±2.4)均显著下降(P<0.05).2) PA-aDO2和PaO2/FiO2变化:①组内比较:A组的T2、T3、T4、T5各时点和T1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的T3、T4、T5(160.8±30.7/335.1±30.6、165.1±31.2/347.0±35.8、158.9±33.7/351.1±36.8)各时点和相应的T1(148.8±23.8/461.0±42.4)相比PA-aDO2显著增加、PaO2/FiO2显著降低(P<0.05),C组的T3、T4、T5(240.1±41.5/229.0±26.6、267.9±45.5/249.1±25.5、251.8±40.6/248.1±22.7)各时点和T1(144.7±21.9/473.4±44.6)相比PA-aDO2显著增加、PaO2/FiO2显著降低(P<0.05).②组间比较:T1、T2各时点3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B组T3、T4、T5(160.8±30.7/335.1±30.6、165.1±31.2/347.0±35.8、158.9±33.7/351.1±36.8)各时点较A组(139.1±28.5/450.1±46.5、142.1±22.2/458±40.1、146.0±25.3/461.0±44.9) PA-aDO2显著增加、PaO2/FiO2显著降低(P<0.05),C组较A组和B组PA-aDO2显著增加、PaO2/FiO2显著降低(P<0.05).3)胸-肺顺应性:①组内比较:A组、B组内的T2、T3、T4、T5各时点和T1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组的T3、T4、T5(40.2±6.3、39.1±5.0、40.3±6.6)各时点和T1(49.9±9.8)比较显著降低(P<0.05).②组间比较:T1、T2各时点3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T3、T4、T5各时点B组和A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组T3、T4、T5 (40.2±6.3、39.1±5.0、40.3±6.6)各时点较B组(44.3±5.1、44.2±5.9、50.7±7.7)和A组(44.6±5.8、45.0±5.5、53.2±7.9)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术中失血和血液回收回输量在>250 mL时会明显减低患者的COP,并影响肺的氧合功能;自体血回输>500 mL时不但明显降低患者的COP、肺的氧合功能而且会明显降低肺的顺应性,大量自体血回输时建议同步给予血浆或白蛋白等提高患者的C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肠癌SW620和SW480细胞高表达Smad4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W620和SW480细胞株中高表达Smad4后迁移及侵袭力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从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RKO/ HCT-116、LoVo、HCT-8中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细胞株.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Smad4的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检验构建效果.利用Westem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p-EphA2)表达,Transwell检测迁移和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SW620和SW480低表达Smad4和高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Ⅱ,高表达EphA2,SW480和SW620细胞高表达Smad4后明显表现出上皮细胞的特性,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Vimentin表达降低,但MMP-9在SW620无明显改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下,E-cadherin、Vimentin、MMP-9表达没有明显的改变;Smad4高表达阻止癌细胞迁移(SW480:V/S=75.00±15.90/38.60±11.80,P=0.001,SW620:V/S =71.20±17.56/32.80±8.90,P=0.002)和侵袭(SW480:V/S=102.20±8.90/43.20±8.80,P=0.001、SW620:V/S=101.40±11.60/43.00±6.73,P=0.004),但TGF-β1对迁移(SW480:S/TS=38.60±11.80/32.80±19.79,P=0.648、SW620:S/TS=32.20±8.90/28.60±15.90,P=0.0.529)和侵袭(SW480:S/TS=43.00±8.80/37.00±7.68,P=0.360、SW620:S/TS =43.60±6.73/40.40±8.52,P=0.679)无影响.结论 Smad4通过阻断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EphA2轴线,减弱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头针结合药物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药物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A组)、药物组(B组)和头针结合药物治疗组(C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参照《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顶颞前斜线、颞前线、顶中线和顶旁1线,B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采用《耶鲁抽动症程度量表YGTSS》进行症状评分及疗效对比.结果:A、B和C组3组都能降低YGTSS评分,同时,可以使患者血浆中纹状体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数值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YGTSS量表总评分比较:C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总有效率60%,B组75%,C组85%,C组疗效优于A、B两组,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A组副作用最少,B组副作用较多.A组和C组在随访1个月和3个月时仍能保持疗效,B组在随访时疗效降低.结论:头针结合药物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肯定,优于单纯头针或单纯药物治疗,为临床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缺血后处理结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使用窦性心率震荡(HRT)评价普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揭示其保护自主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 00例,分为常规PCI组(A组)与缺血后处理组(B组).收集术前和术后12、24、48h及7d的动态心电图并算出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所有AMI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2、24、48h及7d抽取静脉血3~5 ml,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常规组与后处理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总胆固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处理组与常规组比较,TO值在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在术后24h、7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术后与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而TS为上升趋势;IL-6、hs-CRP、IL-8及TNF-α术前与术后含量变化总体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结论 PCI术中结合缺血后处理通过减少IL-6、hs-CRP、IL-8和TNF-α的产生,减少自身和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其对心肌细胞和自主神经的损伤,进而起到保护心肌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锥体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预后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 ~ 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 ~8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x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生血片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非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健脾生血片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非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60例,根据随机生成的数字,按入组顺序采用随机分配隐藏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0.15 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健脾生血片1.8 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的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2周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RBC、HCT、Ret%、SI、SF、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治疗后第8周Ret%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黑便、铁锈色便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牙齿黑染发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非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优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铁元素储备与贫血状态,但健脾生血片引起的牙齿黑染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