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动脉-静脉体外膜氧合在危重症呼吸衰竭合并难治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汇总分析静脉-动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AV-ECMO)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自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所有因危重症呼吸衰竭,同时合并或继发难治性休克而给予VAV-ECMO支持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征。结果: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53(40,65)岁,男性11例。12例患者因呼吸衰竭建立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V-ECMO),后改为VAV-ECMO的主要原因为心源性休克(7/12)和脓毒症休克(4/12);2例因肺移植手术直接建立VAV-ECMO;1例因肺炎并发脓毒症休克入科即建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后因氧合状态难以维持改为VAV-ECMO。从建立VV-ECMO或VA-ECMO到更改为VAV-ECMO的时间为3(1,5)d,VAV-ECMO支持时间为5(2,8)d。15例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多为消化道和气道出血(4例),未发生颅内出血,2例出现下肢动脉灌注不良。15例患者中,8例病死于ICU,其中因合并脓毒症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给予VAV-ECMO支持的患者分别为4、3例,因肺移植过渡建立VAV-ECMO支持的2例患者均存活。结论:对于经过慎重选择的危重症呼吸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者终末期肺病肺移植过渡患者,VAV-ECMO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手段,但对于脓毒症休克的患者可能获益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加曲班用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存在普通肝素(UFH)禁忌证并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危重症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抗凝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抗凝剂量。方法:收集2013年7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接受ECMO支持并应用阿加曲班抗凝的14例患者(阿加曲班组),其中2例初始应用阿加曲班抗凝,其余12例均为UFH抗凝后改用阿加曲班抗凝;根据人口学特征匹配应用UFH抗凝的28例患者(UFH组)。主要观察终点为ECMO相关血栓事件发生率。次要观察终点为血栓事件类型、ECMO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出血部位、ICU病死率、ECMO使用期间病死率、肝肾功能、血栓弹力图、输血情况、阿加曲班使用剂量、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前4 d和治疗后7 d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阿加曲班组和UFH组中,采用静脉-静脉ECMO(VV-ECMO)患者分别为8例和23例,采用静脉-动脉ECMO(VA-ECMO)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采用静脉-动脉-静脉ECMO(VAV-ECMO)患者分别为4例和2例。终点事件方面,阿加曲班组ECMO相关血栓事件发生率略高于UFH组(28.6%比21.4%),ECMO支持时间略长于UFH组〔d:16(7,21)比13(8,17)〕,ECMO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和ECMO期间病死率略低于UFH组(28.6%比32.1%,35.7%比46.4%),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阿加曲班组血小板输注量显著高于UFH组〔U:7.7(0,10.0)比0.8(0,1.0)〕;血栓弹力图中凝血反应时间(R值)显著长于UFH组〔min:9.3(7.2,10.8)比8.8(6.3,9.7)〕,最大宽度值〔MA值,mm:48.4(40.7,57.9)比52.6(45.4,61.5)〕和血块生成率〔α角(°):54.1(45.4,62.0)比57.9(50.2,69.0)〕均显著低于UFH组(均 P<0.05)。阿加曲班组患者从UFH更换为阿加曲班后APTT延长〔s:63.5(58.4,70.6)比56.7(53.1,60.9)〕,PLT水平在UFH抗凝治疗过程中呈降低趋势,更换为阿加曲班后逐渐升高;在更换阿加曲班抗凝时D-二聚体水平为19.1(7.0,28.7)mg/L,之后不再呈升高趋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UFH抗凝治疗过程中呈降低趋势(最低为23.6 g/L),更换阿加曲班后波动在16.8~26.2 g/L。阿加曲班起始剂量为0.049(0.029,0.103)μg·kg -1·min -1,其中VV-ECMO患者的起始剂量最高〔0.092(0.049,0.165)μg·kg -1·min -1〕,VAV-ECMO患者起始剂量最低〔0.026(0.013,0.041)μg·kg -1·min -1〕,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阿加曲班维持剂量为0.033(0.014,0.090)μg·kg -1·min -1,其中VV-ECMO患者维持剂量显著高于VA-ECMO和VAV-ECMO患者〔μg·kg -1·min -1:0.102(0.059,0.127)比0.036(0.026,0.060)、0.013(0.004,0.022), P<0.05〕。 结论:对存在UFH抗凝禁忌证的ECMO患者,应用阿加曲班可保持ECMO稳定运行,维持较为稳定的血小板水平,同时未增加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铁蓄积引起骨量下降与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功能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存在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本研究希望了解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与造血细胞自噬功能之间相关性,探索骨质疏松症新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雄性小鼠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构建铁蓄积小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铁蛋白和骨生成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流式成像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使用造血细胞条件性敲除Atg7基因小鼠Atg7 flox/flox; Vav-Cre(本文以Atg7 -/-表示)对Atg7 -/-小鼠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股骨和胫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 结果:两组比较后铁蓄积组显示: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骨生成指标P1NP表达减低、股骨骨密度下降( P<0.05),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异常升高( P<0.05)且伴随细胞凋亡比例增加( P<0.05),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受抑制;在Atg7 -/-小鼠中,骨髓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铁代谢活动增强,铁载体相关基因Lcn2、膜铁转运相关基因Tfr2,Slc40a1(Fpn1)、Steap3、线粒体亚铁血红素生成通路中酶的调控基因Cpox的mRNA表达均升高,Atg7 -/-小鼠骨量下降( P<0.05)。 结论: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可能与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功能抑制相关;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与骨量下降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VEGF/Vav2/Rac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观察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 2(vav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2,Vav2)和Ras相关C3 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 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4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 10只.除空白组,其他 3组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制成A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 2天开始干预,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以左侧足三里与关元穴配穴,右侧足三里与同侧阿是穴配穴,每次 20 min,每天干预 1 次,共干预 21 次;西药组给予甲氨蝶呤灌胃给药,每周 1 次,共干预 3 次.观察各组体质量、关节红肿等一般情况,每 3天测量 1 次大鼠后双侧足跖容积.干预结束后,通过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足跖容积分析各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HE染色观察A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内CD31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Vav2 和Rac1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21天足跖容积均明显增大(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出现显著性病理改变,CD3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VEGF、Vav2、Rac1 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足跖容积在第 21天显著减小(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VEGF、Vav2 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Rac1 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足跖容积在第 21 天显著减小(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VEGF、Rac1 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Vav2 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电针改善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Vav2/Rac1 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血管结构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Vav2基因突变的筛查和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血管结构异常类先天性心脏病(CHD)致病候选基因Vav2 的新发突变c.701C>T:p.P234L,探究Vav2 及其新发罕见突变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索CHD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分析 117 例血管结构异常类CHD患儿及200 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筛查Vav2 突变.构建Vav2 野生型及突变型表达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av2、下游Ra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划痕试验和成管实验检测Vav2 及突变对HUVEC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血管结构异常类CHD患儿中发现的Vav2 罕见突变c.701C>T:p.P234L,在对照组中未出现且从未被报道.与野生型对比,P234L突变能降低Vav2 蛋白表达,CCK-8、划痕试验和成管实验发现该突变影响Vav2 促进HUVEC 增殖、迁移和成管等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但该突变不影响下游 Rac1 本底 mRNA 和蛋白表达.结论 Vav2的错义突变影响Vav2 蛋白表达,进而损害Vav2 在HUVEC中促进增殖、迁移和成管等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可能是影响下游Rac1 激活而非本底表达导致的.Vav2 是血管发育过程的关键分子,可能参与调控血管结构异常类CHD发生,P234L突变导致Vav2 功能受损,进一步提供了Vav2 在血管结构异常类CHD中可能的致病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术前多西他赛联合S-1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病灶内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术前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S-1)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病灶内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O14年4月~2O17年1月在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DS组接受术前多西他赛联合S-1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干预.取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并测定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侵袭基因的 mRNA 表达量.结果:DS组患者胃癌病灶内ING5、p16、Noxa、Bax的 mRNA 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TP1B、CDC25B、UHRF1、HOXB7、c-myc、GOL-PH3、Vav2、ELM O、ZEB1、Rho-A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多西他赛联合S-1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能够增加抑癌基因表达并抑制原癌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恶性胸腔积液中RCAS1、Cl audin-18表达量与增殖和侵袭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中RCAS1、Claudin-18表达量与增殖和侵袭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87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组,56例结核性胸水患者作为结核性胸水组.对比两者胸水中RCAS1、Claudin-18基因,增殖、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恶性胸水中RCAS1、Claudin-18表达量与增殖和侵袭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胸水组胸水中RCAS1、Claudin-18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结核性胸水组.恶性胸水组胸水中增殖基因LRRC3B、TCF21 mRNA的表达量低于结核性胸水组,SIRT1、EZH2 mRNA的表达量高于结核性胸水组;侵袭基因 DDX17、Nectin4、Vav3、NGAL、Snail mRNA 的表达量高于结核性胸水组,EFEM P1、MCPH1 mRNA的表达量低于结核性胸水组.Pearson检验发现,恶性胸腔积液中RCAS1、Claudin-18表达量与增殖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表达量直接相关.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RCAS1、Claudin-18表达量异常增高,且具体表达量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活性直接相关,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水的可靠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男性患者的 骨密度及其与腹部脂肪分布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男性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及其与腹部脂肪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发T2DM合并肥胖的男性患者30例(T2DM组),以及OGTT正常的单纯肥胖男性患者3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定量CT,测量第2、3、4腰椎的平均骨密度(avgBMD)、腹部总脂肪体积(TAV)、皮下脂肪体积(SAV)、内脏脂肪体积(VAV).分析T2DM组患者的avgBMD与TAV、SAV、VAV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的avgBMD、SA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VAV、VAV/SA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患者的VAV、VAV/SAV均与avg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肥胖的男性患者骨密度下降,其腹部的VAV越高,骨密度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Vav1、ADAM8对胃癌病灶内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Vav1、ADAM8对胃癌病灶内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98例,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留取胃癌病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对比其中Vav1、ADAM8基因,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癌细胞侵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胃癌病灶内Vav1、ADAM8基因表达量与癌细胞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av1、AD-AM8 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增殖相关基因EZH2、PIK3CD、Wnt10A、MTA1 mRNA 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侵袭相关基因MDM2、RAGE、Tiam1 mRNA 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SOX7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earson检验发现,胃癌组织中Vav1、ADAM8基因表达量与增殖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表达量均直接相关.结论:胃癌病灶内Vav1、ADAM8基因表达量异常增高,可正向调控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Vav1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Vav1作为T细胞受体下游的关键信号分子,拥有鸟苷酸交换因子功能的催化核心结构DH-PH-ZF和接头蛋白功能的SH3-SH2-SH3结构,因而在T细胞发育、活化、增殖和功能发挥等各个阶段,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肿瘤等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Vav1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