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SP患儿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表现、内镜、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IgA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住院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且初诊为HSP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免疫荧光IgA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腹痛、呕吐、便血、皮疹、关节肿痛、睾丸肿痛等.血红蛋白降低(<110 g/L)3例(10.3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0.6×109/L)1例(3.45%),血清总IgE增高8例(27.59%).食物特异性IgE阳性4例(13.79%),包括蟹、坚果、大豆、艾蒿各1例(3.45%).22例行腹部影像学检查,其中腹腔积液5例(17.24%),盆腔积液4例(13.79%),肠壁水肿增厚15例(51.72%).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29例(100.00%),糜烂24例(82.76%),黏膜粗糙10例(34.48%),溃疡8例(27.59%),点状出血灶6例(20.69%).黏膜病理主要表现为黏膜炎症伴IgA沉积10例(34.48%).免疫荧光IgA检测阳性10例(34.48%).结论 在高度怀疑腹型HSP时,可尽早行内镜检查评估黏膜病变程度并完善免疫荧光IgA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透明细胞丘疹病57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丘疹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4年11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57例透明细胞丘疹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6个月至7岁10个月;发病年龄1 ~ 74个月,39例(68.4%)于婴儿期发病;病程1 ~ 84个月。皮疹主要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类圆形白色斑疹或1 ~ 2 cm短条状白色斑疹。49例(85.9%)皮疹数量< 20个。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腹部(35例,61.4%)、胸前或上腹部(34例,59.6%)、腋前或腋下(17例,29.8%)、外阴(11例,19.3%)。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23/34例(65.7%)、10/17例],下腹部皮疹以类圆形白色斑疹占明显优势[30/35例(85.7%)],外阴皮疹都表现为类圆形白色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或基底层上方散在的胞质丰富淡染体积稍大的细胞,这些细胞CK7阳性、癌胚抗原阳性和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结论:透明细胞丘疹病患病年龄小,下腹部和外阴的皮疹大多是类圆形白色斑疹,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有较强的临床识别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指标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液甲状腺功能指标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来解放军总医院体检并进行食物不耐受和甲状腺功能七项检测者,共45 764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和饮酒情况以及实验室化验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与14种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在研究对象中,29 361名(64.16%)存在至少一种食物不耐受阳性,其中1级15 011名(32.80%),2级9 037名(19.75%),3级5 313名(11.61%)。在14种食物中,鸡蛋不耐受的阳性率最高(34.06%),牛肉最低(1.24%)。共有11 337名(24.77%)至少有一项甲状腺功能存在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其次是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综合食物不耐受阳性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26.32%)明显高于综合食物不耐受阴性人群(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78, P<0.001)。经校正其他显著相关的因素后,综合食物不耐受阳性仍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显著影响因素( OR=1.14, Z=5.68,95% CI:1.09~1.20, 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因素后,常见的4种食物包括鸡蛋( Z=4.31)、大豆( Z=4.06)、螃蟹( Z=3.48)、猪肉( Z=2.84)的不耐受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具有相关性(均 P<0.001)。 结论:食物不耐受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中,国人经常食用的鸡蛋、大豆、螃蟹、猪肉可能是最应该重点关注的食物品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种油脂肪乳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种油脂肪乳(soybean,medium-chain triglyceride,olive and fish oils,SMOF)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NEC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应用脂肪乳的种类分为SMOF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edium and long chain triglycerides,MCT/LCT)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并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9例早产儿,SMOF组34例,MCT/LCT组35例。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发病急期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包括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及脑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MCT/LCT相比,应用SMOF的NEC早产儿肝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无明显降低,有必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累及腋臭手术部位的间擦疹型手足综合征一例国际首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25岁,因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反复1个月就诊。7年前患者因腋臭双腋下曾行小切口汗腺切除术。1个月前因颈部滑膜肉瘤(ⅡB期)术后行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3次化疗期间,出现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皮损逐次加重。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及腋下、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边界较清楚,上有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可见糜烂;皮疹处皮温高,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双腋下行小切口腋臭手术的部位无皮损,无疼痛。腋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基底层下水疱形成及部分汗腺坏死。诊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间擦疹型手足综合征。根据该病例合并腋臭手术史,手术部位皮肤正常,推测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药物经汗腺排泄到皮肤后诱发的皮肤毒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种油脂肪乳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等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由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橄榄油、鱼油组成的多种油脂肪乳(商品名:合文,SMOF lipid)与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商品名:力保肪宁,Lipofundin)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肠外营养使用时间≥14 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分为SMOF lipid组与Lipofundin组,比较两组患儿PNA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肝功能变化。结果:SMOF lipid组患儿的PNAC发生率显著低于Lipofundin组( P=0.042);SMOF lipid组患儿的ALT、AST平均水平较Lipofundin组低( P均<0.05);SMOF lipid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小于Lipofundin组( 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NEC、BPD、ROP、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与Lipofundin相比,SMOF lipid可降低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对NEC、BPD、ROP、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岛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的sIgG抗体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sIgG)抗体分析青岛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因疑似食物不耐受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4 249例0~14岁儿童(均为青岛市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0~<1岁组(440例)、1~<3岁组(1 761例)、3~<6岁组(1 193例)、≥6岁组(855例)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sIgG抗体的阳性情况,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食物、性别及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 结果:4 249例儿童食物s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5.32%(4 050/4 249),14种食物中鸡蛋阳性率最高(81.50%),猪肉阳性率最低(1.15%)。男童牛奶(54.98%比49.69%, χ2=11.627)、螃蟹(5.59%比3.71%, χ2=8.049)、虾(4.62%比2.75%, χ2=9.784)的sIgG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童,女童西红柿(49.19%比45.54%, χ2=5.510)、鳕鱼(8.53%比5.96%, χ2=10.512)、牛肉(2.58%比1.70%, χ2=3.959)的sIgG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童(均 P<0.05)。14种食物sIgG抗体总阳性率在0~<1岁组最低(89.09%),3~<6岁组最高(96.98%)( χ2=63.950, P<0.001);0~<1岁组阳性率最高的食物是西红柿(56.36%),其余3组均为鸡蛋(85.29%、88.94%、85.50%);玉米、牛肉的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 χ2=44.098、20.106,均 P<0.001);鳕鱼、蘑菇的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χ2=32.315、40.338,均 P<0.001);小麦(57.13%, χ2=42.273)、西红柿(57.01%, χ2=209.862)、大豆(24.99%, χ2=92.580)、螃蟹(6.81%, χ2=33.201)、虾(6.25%, χ2=47.863)的阳性率在1~<3岁组均最高(均 P<0.001);鸡肉的阳性率在3~<6岁组最高(7.88%, χ2=29.875; P<0.001)。 结论:青岛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水平较高,其中鸡蛋阳性率最高;男童应重点关注的食物为牛奶、螃蟹和虾,女童为西红柿、鳕鱼和牛肉;不同年龄段儿童不耐受食物种类存在差异,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人群痛风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痛风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痛风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3个街道(镇)的20~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上海嘉定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9.82%与5.75%,其中男性为18.88%与7.94%、女性为3.79%与4.29%。社区痛风患病人群中,家族史阳性率为17.13%,家族史与痛风的关系显著( OR=3.140,95% CI 2.365~4.169, P<0.01)。年龄( OR=1.034,95% CI 1.021~1.047)、体重指数( OR=1.102,95% CI 1.074~1.131)、腰臀比( OR=4.876,95% CI 1.153~20.622)、睡眠质量( OR=1.310,95% CI 1.159~1.480)以及食用猪肉外的其他畜肉( OR=1.117,95% CI 1.007~1.240)、淡水鱼类( OR=1.138,95% CI 1.005~1.288)、加工肉制品( OR=1.145,95% CI 1.033~1.270)与痛风显著相关( P<0.05或 P<0.01)。性别、饮酒、食用海水鱼类、豆浆/豆奶也与痛风患病相关( P<0.05或 P<0.01),表现为保护作用( OR<1.000)。 结论:少吃畜肉与肉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以及控制体重,可能有助于减少尿酸的产生,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卡波糖胶囊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6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口服达格列净(10 mg、1次/d)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515 mg、2次/d)治疗5个月余,无不良反应。患者自行将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改为阿卡波糖胶囊(50 mg口服,3次/d)。3 d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发热(体温最高41.0 ℃),随后全身出现散在黄豆至蚕豆样大小的脓疱疹,随即停用阿卡波糖胶囊。经皮肤科医师会诊,诊断为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给予地塞米松抗过敏、胰岛素控制血糖和头孢西丁抗感染等治疗。停用阿卡波糖胶囊第4天,患者皮疹好转,破溃处结痂;第9天,皮疹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合后遗留散在褐色结痂,其间可见散在凹陷性瘢痕;颈后、背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浸润性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较光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并含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20、CD79a、CD3、CD2、CD10、CD5、Bcl-2阳性、Ki-67散在阳性,CD23、细胞周期蛋白D1、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CD21、CD35、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皮损逐渐好转消退,随访4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