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愈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圣愈汤作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百首之一,出自金代医家李东垣《兰室秘藏》,具有补气养血之功.自金元以来被各大医学名家运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圣愈汤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及梳理,发现其药理活性广泛,主要通过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增加骨髓造血细胞的产生、刺激血细胞的增殖和释放三方面来发挥补血作用,并通过提高骨髓造血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增加T淋巴细胞的表达,实现机体的免疫调节.除此之外,圣愈汤还可以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脑外伤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圣愈汤在现代临床上应用广泛,多见于循环、骨科、内分泌、妇科、神经、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故本文通过对圣愈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为圣愈汤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以期为圣愈汤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2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0~84岁。64例患者中,3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TME设为机器人组,33例行腹腔镜TME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长期并发症及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机器人组患者保肛例数、预防性造口例数、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尿潴留、全组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治疗费用分别为30例、23例、0、1例、(285±73)min、(147±112)mL、(1.6±0.8)d、(3.6±1.1)d、(3.2±1.5)d、(9.8±2.8)d、1例、4例、3例、1例、4例、(15.0±12.0)分、22.6分(20.9分,27.3分)、(11.7±1.2)万元。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2例、13例、2例、2例、(253±57)min、(211±123)mL、(1.8±0.8)d、(3.9±1.6)d、(4.1±1.9)d、(11.8±4.3)d、2例、5例、3例、3例、2例、(20.0±12.0)分、24.2分(10.5分,30.8分)、(7.7±1.3)万元。两组患者保肛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81, t=-2.065,-2.133,12.700, P<0.05);两组患者预防性造口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全组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综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425, t=1.957,-0.679,-0.846,-1.941,-1.867, Z=-0.850, 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例数、术中输血例数、伤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机器人组1例吻合口瘘患者在内镜下夹闭,其余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后治愈。(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机器人组患者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手术切缘(阳性、阴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高中分化、中分化、中低分化、低分化),肿瘤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a+b期、Ⅲc+Ⅳ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0 cm(0.3 cm,2.0 cm),(3.5±1.1)cm,2例、29例,3例、7例、14例、5例、2例,5例、18例、4例、4例,(16.0±2.8)枚。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3 cm(0.5 cm,3.0 cm),(4.2±1.4)cm,2例、30例,1例、7例、16例、6例、3例,1例、19例、7例、6例,(13.9±3.8)枚。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20, P<0.05)。两组患者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80, t=-1.912, Z=-0.809,-1.595, 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随访情况:机器人组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腹腔镜组33例患者中,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机器人组患者肠梗阻、按时还纳造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术后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后12个月夜尿、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分别为2例、20例、3例、2例、2例、0.0分(0.0分,0.0分)、4.5分(1.3分,8.8分)、1.5次(1.0次,2.0次)、2.0分(1.3分,10.8分)。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例、7例、3例、2例、3例、1.0分(0.0分,3.0分)、8.0分(2.0分,14.3分)、2.0次(1.0次,4.0次)、3.0分(1.0分,11.8分)。两组患者肠梗阻、按时还纳造口、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及术后12个月夜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02,-1.986,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术后12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885,0.094, P>0.05)。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均安全有效,前者在保证低位直肠癌根治前提下能提高肛门括约肌保留率,减少夜尿频率及保护排便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饮食管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影响效果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碱性饮食干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发生复合肾脏终点事件、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每年变化速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检索Ovid门户网站提供的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中关于低蛋白、低盐、碱性饮食对于CKD患者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研究结局包括复合肾脏终点事件、肾小球滤过率每年的变化速率、全因死亡率。复合肾脏终点事件定义为随访期间eGFR水平较基线下降超过25%或50%、血清肌酐水平翻倍及终末期肾脏病。结果:最终纳入34项研究,共5 5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碱性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发生复合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分别为( RR=0.78,95% CI:0.64~0.96, P<0.001)、( RR=0.64,95% CI:0.43~0.98, P<0.001)、( RR=0.45,95% CI:0.28~0.73, P<0.01),并可显著延缓eGFR下降速率( MD=1.85,95% CI:0.77~2.93, P=0.001)、( MD=1.45,95% CI:0.53~2.37, P<0.001)、( MD=1.84,95% CI:1.06~2.63, P<0.001),但对减少死亡风险没有临床意义( RR=1.15,95% CI:0.76~1.73, P=0.167)、( RR=0.96,95% CI:0.31~3.02, P=0.546)、( RR=0.82,95% CI:0.48~1.40, P=0.057)。 结论:三种饮食干预均可能降低CKD人群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和发生复合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但对全因死亡率没有产生明确的有益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曲泊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征,其特征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艾曲泊帕是一种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最初用于刺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生成。艾曲泊帕可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的跨膜结构域结合,可诱导难治性AA患者的三系(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反应,可刺激AA患者的造血功能。本文针对艾曲泊帕治疗AA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卡梅现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术,运用成熟的射频消融治疗理论体系,术中彩超全程监测下精准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点消融。术后对射频消融区域进行冰敷,并每日坚持无菌换药。结果:共纳入11例KMP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 d至2个月,中位年龄15 d。病变位于肢体8例,躯干3例。均进行一期射频全消融术,病灶彻底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 d内射频区域稍变硬,坚持换药2周后渐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消失,无复发,局部功能良好,局部轻度瘢痕形成,外观满意。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KMP弥补了传统手术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的不足,临床上基本可达到治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损害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SS发生肾损害的关键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鼓楼医院419例pS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Randomizr软件包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315例)和验证组(104例),建模组根据有无肾损害分为2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SS患者肾损害的显著差异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和决策分析(DCA)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 结果:419例pSS患者中127例(30.3%)发生肾损害,其中肾功能不全89例(70.1%),血尿86例(67.7%),蛋白尿107例(84.2%),肾小管酸中毒49例(38.6%)。与无肾损害相比,肾损害组病程长[3.00(1.00,8.00)年与1.00(0.30,5.00)年; Z=2.33, P=0.005],更易发生乏力[35.1%(33/94)与23.5%(52/221), χ2=4.49, P=0.038]、血细胞(三系)减少[白细胞计数4.50(3.30,6.75)×10 9/L与5.40(3.70,8.05)×10 9/L, Z=2.02, P=0.043;血红蛋白99(79,111)g/L与120.00(109.00,128.00)g/L, Z=6.59, P<0.001;血小板计数152.00(89.25,204.25)×10 9/L与188.00(117.99,241.00)×10 9/L, Z=2.61, P=0.009],炎症反应更重[ESR 48.50(29.75,86.25)mm/1 h与26.00(11.00,52.00)mm/1 h, Z=5.83, P<0.001;CRP 5.80(3.40,18.45)mg/L与4.40(2.60,11.40)mg/L, Z=2.33, P=0.020],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更高[79.9%(75/94)与62.0%(137/221), χ2=9.49, P=0.002;37.2%(35/94)与18.1%(40/221), χ2=13.31, P<0.001],而肺部累及相对较少[20.2%(19/94)与33.9%(75/221), χ2=5.93, 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ASSO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9分[ OR值(95% CI)=9.019(3.294,24.689), P<0.001]、干眼症[ OR值(95% CI)=2.853(1.502,5.422), P=0.001]、贫血[ OR值(95% CI)=3.819(1.913,7.626), P<0.001]、补体C3[ OR值(95% CI)=2.453(1.233,4.879), P=0.011]、低白蛋白[ OR值(95% CI)=6.898(3.007,15.821), P<0.001]及CRP>8 mg/L[ OR值(95% CI)=2.168(1.136,4.139), P=0.019]是pSS患者肾损害的显著预测因素。预测组和验证组的AUC(95% CI)分别为0.851(0.806,0.896)及0.832(0.742,0.922),模型图和DCA均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效能。 结论:该模型预测因素简单易得,区分度及校准度良好,可作为一种早期筛选pSS肾损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护士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现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与落实情况的现状,为减少病床相关跌倒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2018年2~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临床护理人员13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士对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情况:7个条目的认知度均在30%以下,44.62%的护士完全不知道病床高度的标准,16.15%的护士十分清楚床垫的要求,27.69%的护士十分清楚病床之间距离,24.62%的护士十分清楚易致跌倒的药物因素;自测预防病床相关跌倒的24项措施中,75%能够完全做到即优良者有三项,分别是指导患者勿跨越床档下床(86.15%),发现床档床刹损坏及时维护(82.31%),对高危患者使用床档(75.38%);从未做到的前三项分别是夜间主动拉起床档(36.92%),床边备防滑垫28.46%,上下病床时提供脚蹬(27.69%)。结论: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病床相关跌倒风险认知现状令人担忧,在自测落实措施方面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护理人员对病床跌倒风险相关知识的需求,将病床安全评估纳入跌倒评估的内容中,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日常考核,从而提高护士认知水平,主动落实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FGF1、NT5E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脂及骨代谢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5'-核苷酸酶(ecto-5'-nucleotidase,NT5E)与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80例,根据WHO骨质疏松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62例、骨量减少组65例和骨质疏松组53例,均检测血清FGF1、NT5E水平、人体测量学指标[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糖脂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骨代谢指标[总Ⅰ型胶原氨基端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INP)、总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1型胶原羧基端肽 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Ⅰ collagen, 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N-MID)、骨钙素(osteocalcin,OCN)],分析FGF1、NT5E与糖脂代谢、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结果:骨量正常组血清FGF1、NT5E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690.73、290.76, P<0.05);骨量正常组BMI、VFA、SFA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12.91、40.65、23.17, P<0.05);三组TC、FPG、TG、HbA1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8、2.53、2.29、1.57、0.72、2.59, P>0.05),骨量正常组N-MID、T-PINP、25-OH-D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17.64、24.84、10.45, P<0.05);骨量正常组 β-CTX、OCN水平<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F=21.43、46.06, P<0.05);血清FGF1、NT5E与N-MID、T-PINP、25-OH-D呈负相关( r1=-0.514、-0.583、-0.607, r2=-0.525、-0.610、-0.602, P<0.05),与 β-CTX、OCN呈正相关( r1=0.612、0.594, r2=0.573、0.622, P<0.05);血清FGF1、NT5E与骨代谢指标联合预测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923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P<0.05)。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危险度分析,FGF1、NT5E所致 RR值分别为22.203、10.089( P<0.05)。 结论:血清FGF1、NT5E参与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患者骨代谢存在明显相关性,联合骨代谢指标对T2DM患者骨质疏松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可作为评估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沉默ATAD3A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沉默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3A(ATAD3A)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8-12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集经病理确诊的3例黑素瘤患者的黑素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ATAD3A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分别采用沉默ATAD3A慢病毒和空载慢病毒感染黑素瘤A375细胞系,构建沉默ATAD3A(shATAD3A)实验组和空载对照(shCtrl)组,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干扰效率。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细胞自我更新相关蛋白(NANOG、SOX2、OCT4)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波形蛋白、SLUG]的表达水平。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ATAD3A在3例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 t = 10.825, P < 0.001)。q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shATAD3A组A375细胞ATAD3A mRNA为0.230 ± 0.073,shCtrl组为1.000 ± 0.244,两组比较, t = 9.461, P < 0.00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79 ± 0.267和0.867 ± 0.115, t = 8.595, P = 0.002,表明成功构建沉默ATAD3A的黑素瘤A375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显示,shATAD3A组克隆形成率低于shCtrl组(22.667% ± 2.510%比43.667% ± 5.030%, t = 6.464, P = 0.003),且细胞增殖活性自第2天开始直至第4天均显著低于shCtrl组。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与shCtrl组相比,shATAD3A组划痕愈合减慢,划痕愈合率自第12 h开始(32.920% ± 4.642%比49.302% ± 1.448%, t = 5.835, P = 0.004)至24 h明显降低,通过Transwell小室下室的侵袭细胞数减少(68.330 ± 13.050比234.330 ± 19.139, t = 12.411, P < 0.001)。Western印迹显示,shATAD3A组细胞NANOG、SOX2、OCT4、MMP2、波形蛋白、SLUG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 P < 0.05或0.001)。 结论:ATAD3A在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沉默ATAD3A能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点,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4-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通过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用宏基因组学对5例白癜风患者粪便及5例健康对照者粪便进行分析,明确其潜在调控通路。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粪便中细菌物种相似,但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富集明显减少( P<0.05);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和梭杆菌丰度明显降低;在属水平上,7个种属(拟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罗氏囊菌、相炭疽杆菌、梭杆菌、柔膜细菌-RF9、普氏菌-7)丰度明显降低( P<0.05),4个种属(瘤胃球菌-1、瘤胃球菌科UCG、毛螺菌科、链球菌)明显增加( P<0.05);链球菌属及相炭疽杆菌在白癜风患者表达差异尤为明显,前者增加10.8倍,后者减少6.517倍。通过构建一个基于11个白癜风相关属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随机森林模型,显示该判别模型在ROC中AUC为0.89;宏基因组分析显示,白癜风相关菌群失调主要与免疫相关通路(如WNT通路、Notch通路等)、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氨基酸代谢(如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相关。 结论: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健康对照存在明显差异,其菌群失调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发展,补充益生菌可能有益于白癜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