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金匮要略》病证术语翻译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范畴化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中医典籍中的术语进行范畴化分类,解决术语标准化建设中翻译缺乏系统性的难题.中医典籍中的病证术语承载着中医的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概念.《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金匮要略》中的代表性中医病证术语"痹"证、"饮"证和"疟"病为例,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三个典型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推荐首先建立病证名的原型范畴词,在此基础上确定次范畴词,构建系统的翻译模式,使中医病证术语的翻译形成相对稳定的译文体系,并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医翻译研究发展作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WHO与ISO舌象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以《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和《ISO 23961-1:2021 中医药-诊断术语-第一部分:舌》共有的舌象术语为对比分析语料,以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为主要参考资料,采取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角度分析与总结两大版本舌象术语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发现该类术语选词、词性与结构存在差异、复合特征舌象术语采取单一标准、术语语境阐述不同及标准术语缺失等问题,表明译者在术语语境中为取得不同的交际效果,会考虑其术语适用对象的差异性;另外,WHO舌象术语以教育培训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各国从业者提供基础知识,而ISO舌象术语以信息客观化为主要目的,旨在规范各类诊断仪器之间的信息交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伤寒论》英译问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伤寒论》6个全译本,从语言、文化、译法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中医典籍翻译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语言方面,译本存在因译者对原文术语理解不准确、编辑排版不细致等原因导致的疏漏;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漏译一些术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译法方面,主要涉及音译依赖和文化过滤不足.建议今后组建跨学科翻译团队和平台克服以上问题,使中医典籍英译真正起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中医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专有名词术语英译失误现状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本研究对中医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及英译进行研究,王要探讨摘要中中医专有名词术语英译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探索性的对策.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2021年中医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共270篇,排除民族语言书写者34篇与未涉及名词术语者90篇,最终纳入146篇.146篇摘要中共提取术语852条.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术语英译作为参考标准,对名词术语英译进行问题归类与统计分析.结果 失误率≥50的摘要占146篇摘要的半数以上;852条名词术语中,翻译正确者408条,翻译失误者444条.444条翻译失误术语中,误译者243条(54.73%);滥用音译者107条(24.10%);漏译者94条(21.17%).结论 当前术语翻译失误率整体情况较为严重,且近5年未得到明显改善,提升摘要英译质量,需多方共同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2022世界卫生组织中医国际标准术语与已有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比较——脏象术语部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基础.因此在本研究中,探讨了2022世界卫生组织中医国际标准术语(WHO22)与已有的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ISNTCM)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西太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ISTTM)在脏象术语的异同,希望通过本研究能进一步完善中医术语的英译标准.方法 收集已有的术语标准的电子版,提取脏象部分术语,转换为Excel表格;提取2022世界卫生组织中医国际标准术语中的脏象术语,做同样的处理.比较WHO22与ISNTCM、ISTTM的异同.结果 WHO22标准中,脏腑术语共有170条.ISTTM中共收录脏象术语83条,ISNTCM收录了215条.ISTTM与WHO2022在常用的脏象术语上一致,但WHO22未单独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各个脏器的名称列为单独的术语.在ISNTCM与WHO22的比较中,两个标准的脏象术语基本上一致,很多术语的英译也只是稍有差异.结论 WHO在2022年所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国际标准术语体现了中医英译标准的最新的成果,是中外学者共同探讨和合作的成果.但由于该标准没有明确其翻译原则或选词原则,使得在术语翻译中存在着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此外也未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采用新的技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金匮要略》英译的四维度识解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认知翻译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了解译者认知的不同机制有助于解释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通过认知翻译学的识解理论对中医典籍《金匮要略》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通过识解的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4个维度来诠释造成译文差异的认知规律和深层原因.译者在翻译中医术语时识解源语言的差异如疾病名、病因和病证等,是译者在语言认知加工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术语英译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推进,中医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疫情得到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因中医术语艰涩难懂、内涵丰富多变、语义深奥等问题,中医翻译困难重重.现有的中医翻译存在不规范、欠准确、不通顺等问题,使得其他国家居民难以理解中医药,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向全世界的传播,故中医药的翻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功能对等理论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分为心血不畅导致的病症相关名词翻译和心神不宁相关症状名词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兼顾西方读者的文化语境与思维习惯,准确地向西方学者传达中医典籍的真实含义,有助于规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心系疾病相关名词翻译.本文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不同版本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既能够表达原文含义,又容易被国外读者理解接受的翻译作为规范.提高全世界对中医的理解与接受,为中医古籍的英译提供翻译理论上的借鉴和可靠的方法学研究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认知识解理论关照下中医"五行特性"术语英译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翻译是一种认知过程,识解是认知翻译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解释人们在面对同一场景时产生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原因."五行特性"作为中医五行学说最基础理论之一,得到广泛应用,而当前其术语英译不一.本文选取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标准、教材及名家译作,基于认知翻译学的识解理论,多维度对"五行特性"术语译文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得出译文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译者认知机制与识解方式不同:译者基于各异的辖域与背景知识,选择各自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突显事物不同方面进行描述,叙述同时具备详略之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金匮要略》魏迺杰英译本的认知识解操作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中医典籍翻译是中医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英译本众多,但其英译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基于认知识解理论,聚焦魏迺杰英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译者对原文理解和译文产出的识解操作,以考查其背后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中医典籍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解码-再编码"的过程,更是译者认知识解的结果,如在译文整体详略度上魏译本注重文本外译写、在涉文化意象术语的聚焦上将源概念域范畴移植到西方文化中、在语言表达的视角上侧重英语句法逻辑、在中医独有概念内涵的突显上不遗余力推崇异化翻译等,体现了译者翻译时因识解机制不同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也为认识中医典籍翻译中的应然与实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