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2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随访问卷、运动益处/障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目的抽样法选取量性研究中依从性低的 14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13.11±4.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40.8%.质性研究共提炼出 3 个主题,7个亚主题:个人特质和经验(体能欠佳与既有疾病交互影响、运动兴趣不足与运动时间缺乏、认知误区);行为特定的认知(运动自我效能不足、安全体验感知欠佳);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不足、专业支持缺乏).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处于低等水平,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体能欠佳与运动兴趣不足、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局限以及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支持均是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因素,给予针对性个案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准确监测和评估地震扰动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九寨沟县2017年"8·8"地震,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地震对区域植被破坏情况,基于GEE平台测算地震前、后及3年恢复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生态质量恢复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寨沟县植被覆盖度由震前的0.71减少到震后的0.69,高覆盖区面积减少310.78 km2,其余区域面积增加.RESI均值由震前0.50下降为震后0.42,3年恢复期后上升到0.45;震前、震后、恢复期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以良和中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山脉和东部河谷地区.年降雨量、高程、湿度、绿度是九寨沟县生态质量恢复分异的主控因子,各因子间交互增强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的空间分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型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随机收集CKD患者257例,体检科收集257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以及临床指标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CKD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H型高血压与CKD的关系.构建交互作用模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血压对CKD发病的交互作用.通过亚组分析探索H型高血压与相关影响因素对CKD的影响.结果 CKD组和对照组之间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运动情况、睡眠时间、BMI、H型高血压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白蛋白(albumin,ALB)、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Hcy、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1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存在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调整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运动情况、睡眠时间、BMI、TG、HDL、ALB、GFR、BUN、UA、TBIL、DBIL、CRP等混杂因素后,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CKD的风险是非H型高血压的2.333倍(OR=2.333,95%CI:1.365~3.989,P=0.00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高血压的交互作用结果提示:HHcy与高血压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无相乘交互作用.H型高血压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均人收入、睡眠时间对CKD的发病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是CKD的危险因素,且HHcy和高血压对CKD的影响具有正向的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乳酸FGF21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诊断与疗效监测中作用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血乳酸、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诊断与疗效监测中作用及意义.方法:按照1∶1∶1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儿童ME患儿(ME组)、47例非线粒体病 的肌肉病患儿(肌肉病组)及47例健康儿童(对照 组).给予ME患儿饮食和运动指导、左乙拉西坦、艾地苯醌、维生素C、叶酸、辅酶Q10等对症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根据疗效将ME患儿分为控制与未控制亚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留取空腹血标本,以美国YSI 1500 SPORT型血乳酸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乳酸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酶标仪检测血清FGF21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血乳酸、FGF21,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与OR值分析血乳酸、FGF21对儿童ME易感性影响的交互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乳酸、FGF21诊断儿童ME的价值,并比较ME不同疗效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血乳酸、FGF21、Newcastle线粒体病评分量表(NMDAS)评分变化,Pearson分析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 血乳酸、FGF21降低值与NM-DAS评分降低值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组血乳酸、FGF21升高(t=13.901、38.082,P<0.05);与肌肉病组相比,ME组血乳酸、FGF21升高(t=12.734、35.696,P<0.05);对照组、肌肉病组血乳酸、FGF21相比,无明显差异(t=0.821、1.326,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乳酸、FGF21共存所致OR值为1350.500,回归系数为7.208,交互作用OR值<两单独因素OR值的乘积,为次相乘模型,γ=1.535>1,血乳酸对FGF21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ROC曲线显示,血乳酸+FGF21诊断儿童ME的AUC为0.904,高于血乳酸的0.839及FGF21的0.719,其诊断敏感度为78.72%,特异度为87.23%;病情获得控制患儿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乳酸、FGF21、NMDAS评分低于未控制患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FGF21治疗后1个月降低值、治疗后3个月降低值与NMDAS评分治疗后1个月降低值、治疗后3个月降低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E患儿血乳酸、FGF21升高,两者具有正向交互作用,并与患儿病情、疗效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血量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2022年 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 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出现低心排血量,将病人分为低心排血量组(52例)和非低心排血量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情况,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混杂变量,分析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性.GRACE风险评分探讨支链氨基酸和传统标志物结合后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Cox回归评价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脑钠肽、肌钙蛋白 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是低心排血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脑钠肽、肌钙蛋白 I、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与低心排血量事件的关联效应也更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传统标志物结合,会提高 GRACE风险评分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异亮氨酸联合脑钠肽前体对低心排血量事件的预测效应最高.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和低心排血量密切相关.支链氨基酸代谢物加入传统标志物中,会提高对低心排血量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戒烟行为改变技术使用情况及其与戒烟成功率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戒烟行为改变技术(BCTs)是指可以改变参与者吸烟行为的干预内容的明确表述,目前尚缺乏研究探索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BCTs使用现状.目的 了解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并探讨医务人员BCTs使用情况、感知效果与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2年2月—2023年3月,通过"问卷星"向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发放线上问卷,调查其44项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感知效果、所在门诊的戒烟成功率,以及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对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的影响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采用简单斜率分析进一步检验BCTs使用项数和感知效果的交互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285 份.285 名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平均使用BCTs项数为(29±13)项,对BCTs的感知效果平均评分为(3.15±0.96)分,所在戒烟门诊的平均戒烟成功率为(37.0±24.3)%.不同最高学历、所在门诊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情况医务人员的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戒烟门诊工作年限、医院职务、所在门诊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情况医务人员的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戒烟门诊工作年限、医院职务、所在门诊是否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 3 项变量后,医务人员BCTs感知效果能正向预测戒烟门诊的戒烟成功率[b(95%CI)=10.070(7.066~13.075),P<0.05],而BCTs使用项数不是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纳入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后,模型对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的解释度增加2.2%,BCTs感知效果[b(95%CI)=11.711(8.548~14.874),P<0.05]、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b(95%CI)=2.921(0.958~4.884),P<0.05]对戒烟成功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医务人员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对所在门诊的戒烟成功率有明显影响,且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对戒烟成功率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未来需要完善戒烟门诊干预技术培训方案,实现干预技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落实,以帮助更多的吸烟者成功戒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变化率的影响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2 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65 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均予以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治疗期间检测 NT-proBNP,计算 NT-proBNP变化率,根据出院 12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交互作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 NT-proBNP变化率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5 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随访 12个月,预后不良 19例(29.23%),预后良好 46例(70.7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Killip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变化率为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 1 周内、治疗2周内 NT-proBNP变化率与病人缺血性脑卒中/TIA、年龄、心率、Killip心功能分级均存在交互作用;绘制 ROC曲线发现,治疗 1 周内、治疗 2周内NT-proBNP变化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44,0.721,对病人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接受心脉隆注射液与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 1周内、2周内NT-proBNP变化率可预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且NT-proBNP与心率、缺血性脑卒中/TIA、年龄等交互作用于病人预后恢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风险管理,以预防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宫内单活胎孕妇2 000例,依孕期是否有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孕28周开始行胎心监护,每天一次直至分娩,观察其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变化.结果 孕28~40+6周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中位数:低危组为5.45~12.40 s/次、高危组为5.95~12.00 s/次;频率中位数:低危组为2.00~3.00次/20 min、高危组为2.00~3.00次/20 min.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间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与频率: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前12 h内: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M(P25,P75)]低危组为12.40(11.80,13.50)s/次,高危组为12.70(11.80,13.50)s/次;低危组与高危组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频率[M(P25,P75)]均为4.00(3.00,5.00)次/20 min;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两组间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时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Ⅲ级胎监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是胎儿心率生理不成熟的表现,也受监测临床环境影响,胎儿越危险,其变异消失持续时间越长,当变异消失时长≥10 s/次,频率≥3次/20 min提示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事件,需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并阐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老年人内在能力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依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老年人内在能力包括4个概念属性:以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为导向、个体固有的生理储备能力、维度丰富且交互影响、具有动态可逆转的发展轨迹;其前置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相关特征、外部环境等因素;后置影响包括早期识别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内在能力下降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状况.结论 通过概念分析明确了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属性,未来应基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内涵进行研究并开展临床护理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背景下石河子市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石河子市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慢性病共病的精准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 2022 年 8 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筛选 50996 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使用分层模型对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共病模式的复杂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慢性病患者中,共病患者13801 例(27.1%),女性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高于男性(OR=1.081,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共病风险增加(OR=1.026,P<0.001);病程增加,共病风险降低(OR=0.936,P<0.001);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低于城市(OR=0.891,P<0.001);交互作用发现,随病程的延长,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高于城市(OR=1.124,P<0.001).慢性病患者共病网络中,高血压节点加权度最高,对患其他慢性病的影响力最大;农村慢性病患者共病网络边数多于城市,网络直径小于城市.结论:石河子市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较为严重,年龄、性别和病程是慢性病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随病程增加而高于城市,共病网络更加复杂.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需优化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结构并进行合理配置,以改善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患者共病的防控形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