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人参、丹参、三七、水蛭、土鳖虫、大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TCMSP、TCMID、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通脉散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疾病数据库筛选CIRI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 在线平台获得上述靶点的交集靶点,即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STRING 11.0 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7 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术建立CIRI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通脉散低剂量组(0.27 g·kg-1)、益气通脉散高剂量组(1.08 g·kg-1)、尼莫地平组(30 mg·kg-1),每组 10 只.造模前 3 d开始预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法对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受损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ax、Bcl-2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共得到益气通脉散的 46 个有效活性成分,178 个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分析出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尿嘧啶等关键活性成分;TNF、IL-6、STAT3、VEGFA、AKT1、IL-1β、CASP3、TP53、MAPK3、EGFR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涉及cAMP、NF-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与TNF、IL-6、STAT3、VEGFA等靶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脑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0.01),脑组织缺血坏死区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脑组织缺血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益气通脉散可能通过通过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抗CIRI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外台》黄芩汤临床应用医案5则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外台》黄芩汤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附方(二),原文提到:"《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方剂组成如下: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一两、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外台》黄芩汤与《外台秘要·卷一》中的黄芩汤或《伤寒论》中的黄芩汤名称相似,但组方、功效均不相同,故一般将其称为《外台》黄芩汤.《外台》黄芩汤功效为益气温中、降逆清热,其主治当属厥阴病证、为半表半里阴症,病机是脾胃虚弱、湿阻气逆、上热下寒,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症状有干呕、腹泻、心下痞硬或腹部隐痛,舌质淡苔白或黄腻,总体脉不及,右关脉稍有力,左寸关脉稍浮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氧化应激途径探讨人参益脉方干预血管老化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观察人参益脉方对ApoE-/-小鼠氧化应激及血管老化的影响,探讨其干预血管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瑞舒伐他汀,2.6 mg/kg)及中药低、高剂量组(人参益脉方,4.29、8.58 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采用西式饮食饲料喂养ApoE-/-小鼠建立血管老化模型,同时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净水,连续12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PX)、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21、p53、NADPH氧化酶4(NOX4)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可见脂质沉积,内膜及中膜明显增厚,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血清ox-LDL、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GPX、NA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21、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主动脉内膜可见少量脂质沉积,各层膜结构较清晰,胶原纤维减少;各给药组血清ox-LDL、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中药低剂量组NAD+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主动脉组织p21、NO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p2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O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人参益脉方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和相关蛋白表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发挥改善血管老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何庆勇主任医师运用白虎加入参汤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有滋阴清热,益气生津之功,主治阳明热盛,暑病里热炽盛,气津两伤证.常用于治疗2 型糖尿病、重症肺炎、脓毒症、发热性疾病等急慢性疾病.何庆勇主任医师运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经验有以下五点:一是注重方证辨证与抓主证,白虎加人参汤的主证是渴欲饮水数升,大汗出,脉洪大而虚.临床上见上述方证者,如2 型糖尿病在内的很多疾病均可用之;二是白虎汤"四大症"实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三是白虎加人参汤实为2 型糖尿病专方;四是临床运用白虎加人参汤必须使用大剂量石膏,48.0~220.8 g,临证均可大胆使用,且必须生用;五是重视煎服法,运用白虎加人参汤时,药物应与粳米同煮,米熟汤成;六是病证复杂时进行经方叠用,比如见口干口渴,口苦,小便黄赤,可合用瓜蒌牡蛎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中药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时的严重并发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在MIRI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总结中药复方和单体干预MIRI的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复方(益心方、温阳通脉方、定心方Ⅰ号方)以及中药单体萜类(银杏内酯、黄芪甲苷、人参皂苷等)、酚类(巴西苏木素、苏木酮A、白藜芦醇等)、醌类(芦荟素、大黄素)等均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从而减轻MI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生脉方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经典名方生脉方由人参、麦冬和五味子三味中药配伍组成,是中药益气养阴生津的代表方.近代根据不同医疗应用相继研制出多种生脉制剂,但是上述制剂的质量标准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数仅规定了单味药物的个别成分,难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近年来随着生脉方的理化鉴别方法不断迭新,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皂苷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类的研究日益完善,但少有针对其成方制剂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归纳.本文依据现有文献归纳了生脉方中近年来新发现的化合物成分,同时系统性总结生脉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及分析方法,以期给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经方中大枣配伍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总结和明确经方中大枣的功用、主治证候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及配伍应用等方面,查证《伤寒杂病论》原文中配伍应用大枣的72首经方及相关条文,总结其规律.结果:大枣基本以"枚"作单位,以12枚为常用药量,含大枣经方多为汤剂,多直接掰开去核入剂,也有以枣肉入膏和丸的形式.含大枣经方主治证候,病位涉及头面、胸中、胃肠、四肢、营血等身体各部分,病性涉及寒热、疼痛、呕呃下利等;大枣与生姜配伍,有调营卫、和枢机之功;与人参、甘草配伍具有补中养营之效;与当归配伍还有养血通脉安神的作用;还能益土制水、缓和药性,与甘遂、芫花、葶苈等逐水药物合用,在逐水利水的同时还能减毒、缓和药性.对于"咳""胸腹满""痰涎阻滞"等情况应慎用大枣.结论:大枣的功效因配伍和用量不同而异,临床需要谨慎辨证,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基于HPLC-Q-TOF-MS技术分析益气生津袋泡茶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益气生津袋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6 只8 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 28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与空白组,每组 3只.给药组灌胃 4ml益气生津袋泡茶水提物(生药浓度为 1 g/ml),空白组灌胃 4ml生理盐水,2次/d,连续给药,第 4天上午给药 2h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样品.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 色谱柱(50 mm×2.1 mm,2.5 μm),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袋泡茶水提物与血清样品中的化学成分;以 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 从益气生津袋泡茶水提物中鉴定出了17个化学成分,主要为人参皂苷类成分.同时,在血清样品中检测到了 8个化学成分,分别为甜菜碱、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哈巴俄苷、拟人参皂苷F1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毛兰素.结论 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益气生津袋泡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有助于揭示益气生津袋泡茶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的质量控制、药理学和活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物理现象,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微创的侵入式治疗方案术后疗效也不理想.而中药可以多离子通道阻滞、非离子通道调节、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增多.现以经典方研究为切入点,包括以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安神定志丸为代表的安神剂;以炙甘草汤、归脾汤、生脉散、小建中汤为代表的补益剂;以黄连温胆汤、泻心汤为代表的清热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剂;以小柴胡汤、逍遥散为代表的疏肝剂;以及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2 味中成药;还有回心草、甘松、人参、莲子心4 味中药进行综述.另基于不同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类型对当今时方研究作简单回顾,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治疗气虚血瘀证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治疗气虚血瘀证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气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研究及相关证候类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1993年版《中药成方制剂》中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与症状关联规律分析.结果:171个症状中,胸闷、气短、胸痛、乏力、心悸是常见症状,而聚类得到3类症状组合,即胸闷-气短-胸痛-心悸-怔忡-脉结代、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舌强-拘挛、月经量少-月经不调-腹有癥块-经行腹痛.131首中成药包括304味中药,使用频率前5位的为黄芪、丹参、当归、川芎和人参;高频药物组合有黄芪-当归、川芎-当归、丹参-黄芪、川芎-黄芪和川芎-丹参,核心组合是黄芪-当归-川芎-丹参-人参-红花-三七;得到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新方1个(人参-赤芍-冰片-天麻-人工麝香-肉豆蔻).结论:气虚血瘀证既具有大多数疾病共有的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等,又具有各类疾病独有的特征性症状.益气活血法是气虚血瘀证的基本治法,临床上应根据正邪盛衰不同,注重"以通为补,通补结合",并合理配以理气法、补血法或芳香温通法,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