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抽动障碍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载体,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心理活动的状态。神经心理学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大脑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包括在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人格、智力、行为等与脑的功能之间建立起量化的关系,是研究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抽动障碍属于神经发育性疾病,与神经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抽动障碍的神经心理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目前国际上儿童抽动障碍神经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正念特质对医务人员知觉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节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的正念特质在知觉压力与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选取1 626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评价医务人员知觉压力、职业倦怠3个维度[去人格化(DP)、情感耗竭(EE)、个人成就感(PA)]以及正念特质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医务人员正念特质与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构建调节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正念特质在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中的调节效应。结果:1 626名医务人员中,57.38%(933/1 626)存在有健康危险性的知觉压力,63.84%(1 038/1 626)存在职业倦怠感,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者分别618名(38.01%)、274名(16.85%)和146名(8.98%)。医务人员的正念特质得分与知觉压力以及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得分(EE、DP和PA)均明显相关( rs=-0.155、-0.351、-0.315、0.307, P<0.001)。正念特质在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间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是通过知觉压力-正念特质-EE、知觉压力-正念特质-DP和知觉压力-正念特质-PA这3个调节作用路径实现(Δ R2=0.073、0.060、0.006, P<0.001)。 结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正念特质在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间起调节效应,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正念特质水平,预防和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的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挖掘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FAERS),收集2012年第3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以吡仑帕奈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精神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标准化。从AE报告中提取患者一般情况和精神AE结局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 ROR)法进行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且 ROR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1的PT定义为阳性信号。 结果:共收集到以吡仑帕奈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精神AE报告922例,所涉922例患者中男性439例(47.6%),女性441例(47.8%),性别不详42例(4.6%);有年龄记载者676例,为(38±19)岁;有AE结局记载者807例,因AE导致住院/住院时间延长、需要紧急治疗、危及生命和死亡者分别为409例(44.4%)、316例(34.3%)、60例(6.5%)和22例(2.4%)。922例AE报告涉及1 580个PT, ROR法检测出阳性信号的PT为46个,其中AE报告数排在前5位的PT为攻击(286例)、易激惹(128例)、自杀意念(110例)、实施自杀行为(100例)和愤怒(77例),信号强度( ROR值)排在前5位的PT为抽搐后精神病(383.13)、精神分裂症样障碍(355.27)、杀人意念(203.56)、分离性障碍(119.64)和妄想知觉(108.34),其中分离性障碍、抽搐后精神病为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AE。46个阳性信号PT中共14个(30.4%)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其他12个PT按信号强度( ROR值)由高至低依次为不当性行为(81.43)、多疑(65.20)、去抑制状态(32.72)、行为冲动(31.18)、人格改变(22.56)、行为异常(16.31)、社交回避行为(12.95)、躁动(6.15)、双相情感障碍(5.23)、情感易变(5.09)、梦魇(2.86)和恐惧(2.79)。 结论:精神不良反应是吡仑帕奈较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压力感知与抑郁在克罗恩病患者D型人格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压力感知与抑郁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D型人格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7 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诊的 270 例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9 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14)、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22-ite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IBDQOL-22)以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克罗恩病患者压力感知、抑郁、D型人格以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MPLUS 8.0 软件建立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的置信区间验证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269例患者完成研究.IBDQOL总分为(82.7±13.7)分,PHQ-9 总分为 3.0(1.0~7.0)分;PSS总分为(24.4±7.5)分;DS-14 中的消极情感维度得分为(10.3±5.9)分,社交抑制维度得分为(11.6±5.5)分;117 例(43.5%)克罗恩病患者为D型人格.结构方程模型显示,D型人格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效应量为 0.034,95%CI为(-0.130~0.206)),压力感知和抑郁在D型人格和生活质量间的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量为-0.307,95%CI为(-0.423~-0.207),链式中介效应量为-0.048,95%CI为(-0.079~-0.016),占总间接效应的 15.6%.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压力感知与抑郁在克罗恩病患者D型人格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应关注D型人格患者,可通过对压力感知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盲人的语音-人格知觉特点及其与自评人格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盲人的语音-人格知觉特点及其与自评人格的关系.方法:招募68名盲人和68名健视者对30段语音进行语音-人格知觉评价(评价特质包括成熟、阳光、可爱、慵懒、认真、憨厚、温柔、善良、自信、乐观),并收集以上评价者和语音材料提供者(即说话者)的自评,以及说话者的熟人对说话者的人格评价数据.结果:相比健视者,盲人在阳光、认真、温柔、善良、自信、乐观特质上对说话者的语音-人格评价更低,在阳光、温柔、善良、乐观特质上的语音-人格评价与说话者人格自评/熟人评价的偏差值更大(均P<0.005);在阳光、乐观特质上盲人的人格自评更低(均P<0.005),且盲人在阳光特质上的自评与其在乐观特质上的语音-人格评价正相关(r=0.28,P<0.05),在乐观特质上的自评与其在阳光、自信特质上的语音-人格评价正相关(r=0.27、0.28,均P<0.05).结论:相对于健视者,盲人对他人的语音-人格评价偏低,此现象可能与盲人自评较为消极的一些人格特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压力知觉在护士第二受害者人格特质与负性体验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护士第二受害者的人格特质对其在患者安全事件中负性体验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在负性体验影响机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3 年 3 月至 4 月选择太原市 3 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 3 个月内经历过患者安全事件的 56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护士第二受害者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维度(以下简称神经质人格)、负性体验与压力知觉间的相关性,依照Bootstrap方法,使用PROCESS插件分析压力知觉在护士第二受害者神经质人格与负性体验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 560 份,有效回收率 100.00%.护士第二受害者人格特质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神经质、外向性,负性体验得分(40.25±10.64),处于较高水平,压力知觉得分为(30.25±5.98)分,处于较高水平.护士第二受害者神经质人格与负性体验呈正相关(r=0.528,P<0.01),并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r=0.594,P<0.01);负性体验与压力知觉呈正相关(r=0.339,P<0.01);护士第二受害者神经质人格对负性体验存在直接效应(β=0.519,95%CI:0.318~0.720),紧张感(压力知觉维度之一)在护士第二受害者神经质人格和负性体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β=0.148,95%CI:0.006~0.300),中介作用占比为22.70%.结论 护士第二受害者高神经质人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负性体验,还可以通过紧张感(压力知觉的维度之一)影响其负性体验.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第二受害者可通过改变高神经质人格及缓解紧张感的角度,减轻其在患者安全事件中的负性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分析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12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的心理干预.记录患者病情转归情况,观察入院时及出院时心理韧性[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压力知觉[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心理健康[一般健康问卷(GHQ-20)]变化.结果:两组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有创通气率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CD-RISC评分、积极应对SCSQ评分、自我肯定GHQ-20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t=20.456,25.797,19.676,14.096,16.485,15.252;P<0.05),且观察组出院时高于对照组(t=4.798,3.045,4.145;P<0.05);两组CPSS评分、消积应对SCSQ评分、忧郁、焦虑及GHQ-20总分均较入院时降低(t=14.368,16.489,14.820,29.214,25.715,10.313,9.835,10.774,23.653,18.654;P<0.05),且观察组出院 时低于对照组(t=3.478,3.229,3.508,3.347,3.734;P<0.05).结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的心理干预可提高AECOPD患者心理韧性,减轻压力知觉,引导患者积极应对,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有显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头晕.自2015年被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命名为PPPD以来[1],逐步被国内医学界认识和熟知,它是一种包含了以恐惧性姿势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眩晕以及慢性主观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40~60岁人群为本病的高发人群,女性多见[2],3/4的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或抑郁.此外,有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等)、睡眠障碍或具有神经质人格特点的人群罹患PPPD的概率更高[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神经质人格对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6
背景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如抑郁、焦虑、注意力涣散、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护理本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后备力量,其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未来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护患关系具有重要影响.目的 探究神经质人格与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通过构建链式中介模型,考查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在神经质人格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作用路径.方法 于2023年2月―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西安市10所高校共90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的神经质分量表、压力知觉量表(PSS)、自我控制量表(SCS)以及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分别评定护理本科生的神经质人格、主观压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手机成瘾倾向.运用SPSS宏程序Process 4.1中的model 6检验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在护理本科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①在900名护理本科生中,检出存在手机成瘾倾向者314人(34.89%).②护理本科生EPQ-RSC神经质分量表评分与PSS总评分和MPATS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400、0.287,P均<0.01),与SCS总评分呈负相关(r=-0.364,P<0.01);MPATS总评分与P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362,P<0.01),与SCS总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1);SCS总评分与PSS总评分呈负相关(r=-0.515,P<0.01).③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分别在神经质人格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56、0.065,效应量分别为19.72%、22.89%);压力知觉-自我控制在神经质人格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064,效应量为22.54%).结论 神经质人格、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是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神经质人格不仅直接影响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倾向,还可以通过压力知觉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手机成瘾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训练方案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构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探讨方案对陆军军士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选取 80 名陆军军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人.实验组根据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进行10 次(90~120 min/次)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教育.训练前后一周内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知觉压力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团体心理训练自评问卷进行训练效果评估.结果 ①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包含 3 大单元 8 个主题,第 1 个单元为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成长自我;第 2 个单元为情绪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第 3 个单元为发展社会性:人际沟通、婚恋调节、生涯规划.②实验组训练后的PHQ、GAD得分显著降低(P<0.05),且PH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训练后的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训练后的社会支持中朋友支持维度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⑤实验组训练后的积极应对评分升高(P<0.05);⑥实验组训练后的大五人格的外向性维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陆军军士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积极应对方式,提升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中的朋友支持维度和大五人格的外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