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RLH)的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RLH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60.4±3.7)岁。观察肝RLH的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分别测量及计算病灶长径、病灶与邻近肝脏的CT值、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肝本底SUV max、滞留指数(R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7例肝RLH患者中,71.4%(5/7)患者为单发病灶、28.6%(2/7)患者为多发病灶,共11个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其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模糊,长径5.5~19.2(14.9±1.2) mm。CT平扫结果显示,11个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个病灶呈等密度,9个病灶呈低密度,其CT值为(42.1±3.1) HU,低于邻近肝实质的CT值(55.9±1.5) HU,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6, Ρ<0.001)。 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显示,63.6%(7/11)病灶的 18F-FDG摄取高于肝实质,其中85.7%(6/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 max升高,14.3%(1/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 max降低,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 max分别为6.2±0.4和6.8±0.7,RI为12.2%(8.9%,15.5%);36.4%(4/11)病灶的 18F-FDG摄取低于或邻近肝实质,延迟显像病灶的SUV max无明显变化,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 max分别为2.2±0.4和2.1±0.4。 结论:肝RLH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呈均匀稍低密度灶,边界模糊。 18F-FDG PET/CT显像显示多数病灶 18F-FDG高摄取,少数病灶呈等摄取或低摄取,延迟显像SUV max多升高,多发病灶 18F-FDG摄取相近或相差很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度学习重建方法改善快速采集PET图像质量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列表模式PET数据的短时30 s/床位PET图像作为输入,采用Unet网络,以全剂量标准采集时间(3 min)PET图像为模型判别标准,建立DL图像重建模型,以预测全剂量PET图像。分别对DL、30 s、90 s和120 s 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及定量分析。采用5分法主观评估4组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肝本底及肿瘤病灶定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 mean)、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一阶纹理特征(偏度、峰度、均匀度和熵)。采用 Kappa检验、 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0.799, P<0.001),DL组评分≥3分共6例,30 s、90 s和120 s组评分≥3分别有4、7和8例( χ2=125.47, P<0.001)。DL组肝SD明显低于30 s组(0.26±0.07与0.43±0.11; F=3.58, t=-7.91, P<0.05),SNR高于30 s组(11.04±4.36与5.41±1.41; F=10.22, t=5.40, P<0.05);DL组肝SD及SNR与90 s组一致(0.39±0.16, 8.46±3.34; t值:-0.87和2.17,均 P>0.05)。在18个高摄取肿瘤病灶中,DL组病灶SNR及CNR均高于30 s组(60.21±29.26与38.38±16.54,22.26±15.85与15.41±9.51; F值:13.09和7.05, t值:5.20和4.04,均 P<0.001)。4组肝一阶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4.30~9.65,均 P<0.05),但DL组与120 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1.25~0.15,均 P>0.05)。 结论:DL重建模型能较好地改善短帧PET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组学研究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样中 14C的分析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了完善放射性核素 14C的监测方法,估算 14C对人体造成的内照射剂量,保护 14C暴露行业职工和公众的身体健康。 方法:用湿法氧化法对尿样进行前处理。分析时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把尿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并用1 mol/L氢氧化钠吸收后,使吸收液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粉末悬浮法制样,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计数并计算分析结果。结果:用尿素作为载体优化后的反应时间为1 h,对于80 ml尿样,过硫酸钾的使用量为10 g,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7.15% ~ 102.09%,测量时间300 min时,方法检测下限为0.22 Bq/L。实际检测的4个尿样中, 14C活度浓度分别为0.32、0.60、0.86和0.74 Bq/L。 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放射卫生工作中 14C日常检测的需求。尿样中 14C定量方法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 14C监测的方法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TC清甲治疗后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中的辐射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治疗后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中,患者服 131I后对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变化规律,为辐射安全评价和职业防护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行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的20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45.7±11.7)岁,范围24.0~65.0岁]。采用X、γ剂量率仪分别测量患者服 131I后胸前体表不同时间(2、24、48、72、96 h)、距离胸前体表不同距离(1.0、2.0、3.0 m)的辐射剂量率,采用热释光探测器分别测量患者服 131I后第1~4天的辐射当量剂量。 结果:患者服 131I后2 h,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最高[186.12(135.52~201.01)μSv/h],且随着服 131I后时间的延长和距胸前体表距离的增加,辐射剂量率均明显下降;服 131I后96 h以上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以及任何时间距离胸前体表3.0 m处的辐射剂量率均可达到本底辐射水平。患者服 131I后,第1天对周围的辐射当量剂量为(1.19± 0.28)mSv(范围为0.90~1.66 mSv),从第2天开始及之后均较前1天不再明显增加。 结论:清甲治疗后行诊断性 131I SPECT/CT全身显像的DTC患者对周围的辐射剂量较低,且衰减较快,无需进行隔离;但是在服 131I的早期,患者体表辐射剂量较高,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他人,并做好内照射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便携式γ谱仪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 131I内照射监测中适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便携式高纯锗(HPGe)γ谱仪与便携式溴化镧(LaBr)γ谱仪在测量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内 131I活度和内照射监测中适用性的差别。 方法:分别使用DETECTIVE-DX100-KT便携式HPGe γ谱仪和InSpector 1000便携式LaBr γ谱仪测量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内 131I含量,比较不同设备的检测结果、最小可探测活度(MDA)以及对应的年待积有效剂量的差别。 结果:使用HPGe γ谱仪测量的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内 131I检出率为67.7 %,使用LaBr γ谱仪的检出率为26.2%。使用HPGe γ谱仪甲状腺部位MDA为12.26~14.74 Bq(测量时间3~5 min),LaBr γ谱仪的MDA为56.56 ~80.37 Bq(测量时间2~4 min)。以慢性连续摄入模式,7 d为监测周期估算,两种仪器的MDA对应的内照射年待积有效剂量分别为0.07~0.08 mSv(3~5 min)和0.31~0.45 mSv(2~4 min)。 结论:两种便携式γ谱仪在短时间测量时的最小可探测活度(MDA)均满足GBZ129-2016《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对于甲状腺体外监测设备的要求,均可用以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污染的常规监测。LaBr γ谱仪与HPGe γ谱仪检测结果的差别可能是由于测量时间短、较低活度水平时检测结果不确定度大、探头与颈部距离、探头放置角度不完全一致以及设备对环境的响应不同、本底扣除方法等因素引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总放射性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总放射性水平。方法:采集2020年巴彦乌拉铀矿周围枯水期和丰水期饮用井水174份,以及居民家中经过滤后的饮用井水5份。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总放射性水平与距离铀矿中心不同位置的关系,并对居民家中过滤后的饮用井水进行放射性水平调查。采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分析其放射性水平。结果: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枯水期总α范围为0.024~2.468 Bq/L,平均为(0.605±0.507)Bq/L,总β变化范围为0.125~1.395 Bq/L,平均为(0.420±0.235)Bq/L。丰水期总α变化范围为0.049~2.988 Bq/L,平均为(0.825±0.605)Bq/L,总β变化范围为0.059~1.623 Bq/L,平均为(0.506±0.265)Bq/L。距离铀矿中心位置水样的总放射性水平均值关系为10 km>30 km>20 km。结论: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的放射性活度偏高,丰水期水样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大于枯水期,放射性水平较未开采前未见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汉语普通话CMnBio测听句表的编制及在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克服现有中文言语测听材料在成年耳蜗植入者中的天花板效应,依照英文AzBio句表的开发流程,开发一套更难的、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中文普通话语句测听表,并在成人耳蜗植入者验证其等价性。方法:选取成人日常生活口语素材,邀请2男2女播音专业学生在本底噪声低于20 dB(A)的隔声室内录音1 020句,以声码器技术仿真成5通道人工耳蜗的音效,编撰成51张表,以拉丁方设计在17名听力正常人中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从均值±1标准差( xˉ±1s,61.9%至92.2%)的范围内挑选出同质性良好的600句(每个播音人150句,识别率均值78.0%),编撰成每表20句共30张CMnBio句表。另行招募30例使用年限12个月~12年不等的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在65 dBSPL声级下依序测试30张表的言语识别率。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每张测试表都有同样的机会成为首张测试表,以避免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干扰。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3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率呈现出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但每例植入者对30张表的言语识别率相对稳定。(2)对言语识别率进行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后,计算每例植入者每表识别率与其30张表平均识别率的差值;以30张CMnBio表作为考察对象,对30例植入者的上述差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F=3.503 1, P<0.001;进而采用 Post Hoc Tukey两两比较,除第4、5、10、29号表外,其余26张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26张等价CMnBio句表在30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识别率为(65.4±13.3)%,呈良好的正态分布。(4)采用 n=65的二项分布模型可最好地反映表间的变异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面向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具有良好等价性的26张普通话CMnBio句表,并提供了使用单张表和二张表时识别率得分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为普通话成人人工耳蜗临床实践及开展跨语种成效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避免天花板效应的实用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屏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依据国内外标准和指南评估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室的屏蔽需求,测量屏蔽材料的透射系数、关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以及防护装置的应用效果,为此类设备屏蔽方案的设计和防护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依据我国GBZ 121标准、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和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计算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室所需的屏蔽厚度。实际测量固体水板、屏蔽贴片和防辐射围裙对于此设备产生低能X射线的透射系数,对模拟治疗条件下关注位置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防护屏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不同标准和指南计算得到治疗室全部关注点处所需铅屏蔽厚度均<0.6 mm,差异为亚毫米水平。此设备产生的低能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衰减明显,0.05 mm铅当量屏蔽贴片和0.25 mm铅当量防辐射围裙的透射系数为0.068和0.003 8。使用球形施用器在空气中进行照射时,距离射线源1和2 m处测得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7和2.6 mSv/h。将施用器置于小水箱中后,相应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3.8和0.9 μSv/h,防护屏的使用可以使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本底水平。结论: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设施的屏蔽需求较低,设备产生的射线有效能量低,但在邻近未屏蔽辐射源位置的剂量率较高,应优化设计治疗室屏蔽方案并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T贝叶斯惩罚似然法对单发肺占位诊断的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传统光电倍增管(PMT)及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探究硅光电倍增管(SiPM)及贝叶斯惩罚似然法(BPL)对单发肺占位 18F-FDG PET半定量参数及临床诊断效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初诊为单发肺内结节和(或)肿块的患者[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63.0±10.1)岁],先后在不同PET/CT设备上行胸部显像,根据采集及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PMT+OSEM、SiPM+OSEM和SiPM+BPL 3组。测量肺占位的SUV max、SUV 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等指标,并计算得到信噪比(SNR)及信号本底比(SB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测定各组SUV max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最佳界值及AUC。 结果:118例患者中,恶性结节83个,良性结节35个。SiPM+BPL组图像质量[(4.23±0.64)分]优于SiPM+OSEM[(3.57±0.50)分]和PMT+OSEM组[(3.58±0.51)分; F=54.85, P<0.001]。SiPM+BPL和SiPM+OSEM组结节的SUV max[7.57(3.86,15.61)和4.95(2.22,10.48)]、SUV mean[4.43(2.28,9.12)和2.84(1.21,5.71)]、MTV[3.54(1.57,7.67)和5.09(2.83,11.79) ml]、SNR[28.12(12.55,54.38)和20.16(8.29,41.45)]及SBR[4.03(1.83,7.75)和2.32(0.96,5.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16.63~37.05,均 P<0.001)。SiPM+BPL、SiPM+OSEM及PMT+OSEM对<2 cm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SUV max最佳界值为3.31、2.21及2.05,AUC分别为0.686、0.689、0.615;而对≥2 cm的结节和(或)肿块则为10.29、6.49及4.33,AUC分别为0.775、0.782、0.774。 结论:图像质量及肺占位各半定量参数主要受重建算法的影响,BPL能提高肺结节的SUV max、SUV mean、SBR及SNR,降低MTV,而对肝本底无明显影响。SiPM+BPL较SiPM+OSEM及PMT+OSEM对孤立性肺占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SUV max最佳界值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8F-FDG PET/CT对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结节危险程度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结节(GGN)危险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89例,年龄30~79 (60.2±8.9)岁。所有患者均行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其中50例行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后经手术切除肺孤立性GGN,按腺癌生长模式分为2组:含有贴壁为主型腺癌(LPA)和(或)腺泡为主型腺癌(APA)和(或)乳头为主型腺癌(PPA)病灶的患者归入低危组;含有实体为主型腺癌(SPA)和(或)微乳头为主型腺癌(MPA)病灶的患者归入高危组。分别测量或记录患者以下信息: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径线、密度、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 mean )、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RI)、肿瘤与对侧正常肺本底SUV max的比值(T/N)、基于SUV max的肿瘤与对侧正常肺本底的比值变化率(ΔT/N max)及多层螺旋CT征象。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根据其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结果:143例患者中,低危组(117例)与高危组(26例)的病灶径线[(14.33±4.18) mm对(17.61±4.48) mm]、SUV max(1.32±1.07对2.00±1.25)、SUV mean(1.07±0.85对1.66±1.11)、双时相显像RI (0.01±0.36对0.20±0.07)、分叶征[76.1%(89/117)对92.3%(24/27)]、胸膜尾征[39.3%(46/117)对69.2%(18/2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42~-2.392, χ2=4.773、6.766,均 P<0.05)。行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50例患者中,低危组(40例)与高危组(10例)的延迟显像SUV max(1.18±0.63对2.85±1.82)、延迟显像SUV mean(0.92± 0.43对2.72±1.69)、延迟显像T/N (2.55±1.33对5.84±3.8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67、-3.359、-2.678,均 P<0.05);SUV mean、病灶径线和胸膜尾征为鉴别诊断低危组和高危组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SUV max=1.625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鉴别诊断低危组与高危组的灵敏度为57.7%(15/26)、特异度为78.6%(92/117)、准确率为74.8%(107/143);当SUV mean=0.845时,AUC为0.698,鉴别诊断二者的灵敏度为80.8%(21/26)、特异度为43.6%(51/117)、准确率为50.3%(72/143);当病灶径线=13.765 mm时,AUC为0.716,鉴别诊断二者的灵敏度为80.8%(21/26)、特异度为54.7%(64/117)、准确率为59.4%(85/143);与单独诊断比较,SUV max+SUV mean+病灶径线+胸膜尾征+分叶征联合诊断鉴别二者的效能最高。 结论:18F-FDG PET/CT有助于对浸润性肺腺癌GGN危险程度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