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实习的51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名与观察组2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水平、核心胜任力以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水平、核心胜任力、对助产士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实习助产士采用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其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岗位胜任力及评判性思维技能水平,提升产妇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群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方法: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构建三共一进(基础共享、专业共生、岗位共选、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群专业模块课程与X证书内容对接;深化三教改革,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云地贯通的教学资源。整群抽样法选取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群994人为研究对象评价此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748人中男150人,年龄19~22(20.00 ± 1.23)岁,女598人,年龄19~21(19.00 ± 2.57)岁。2021级助产专业学生118人均为女生,年龄18~20(18.00 ± 2.11)岁。202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128人,男66人,年龄19~21(19.00 ± 2.11)岁,女62人,年龄19~21(19.00 ± 2.54)岁。护理专业群完成《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指导》、《老年照护技术》等自编教材5部。730名学生参加X证书考核,729人通过,通过率99.9%。结论:护理专业群三递进、四融合、五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一岗多能、多岗互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中国知网的国内助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近20年我国助产教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沿热点。方法:以"助产教育"OR"助产教学"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1年至2021年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5.7R5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548篇,年度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国内助产教育研究领域已形成明显核心团队,核心作者群间合作较少;《卫生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载文量前3的杂志;关键词聚类显示频次最高的6个主题依次是助产专业、助产人员、助产教育、实践教学、分娩方式、教学模式,形成了助产教育等10个聚类群;我国助产教育领域研究前期多为临床技能教学、结构性考核、教学模式等研究,近3年逐渐转变为模拟教学、翻转课堂、产后康复等方面。结论:我国助产教育研究范围较广且形成明显核心团队,但相关性较弱且研究团队间交流合作较少,高层次助产教育领域研究不足。助产教育者和研究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对相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管理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最佳证据,制订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审查指标,并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获得最佳实践证据,并应用2017修正版(第三版)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指导护士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2019年3—5月,完成基线审查,共纳入82名孕产妇及43名护士。2019年6月将证据融入临床实践。2019年7—10月采用基线审查相同的指标和纳入排除标准对产科病房(包括爱婴区)43名护士(包括助产士)及85名高龄二胎产妇进行了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高龄二胎产妇焦虑、抑郁情况、产妇满意度及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正确执行率。结果:应用最佳证据后,护士对产妇优化护理最佳证据的执行率>80%,产妇焦虑评分由(55.29 ± 10.11)分降低到(41.74 ± 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55, P<0.01);抑郁评分由(57.77 ± 8.32)分降低到(47.86 ± 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23, P<0.01)。产妇满意度由92.68%(76/82)提高到98.82%(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2, P<0.05)。 结论: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进一步规范我国高龄二胎产妇产后优化护理范式,减少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提高产妇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检索分析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相关指南,并对高质量指南进行证据总结,为临床实践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循证团队,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的指南发布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相关的学术团体及指南网等,评价指南并汇总最佳证据,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6月1日,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篇指南,总结出人文支持、分娩陪伴、分娩体位、胎儿监测、延迟用力、会阴保护、宫底加压、预防产后出血、延迟断脐9个方面20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整合了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建议母婴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最佳证据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至12月,将本院产科登记建档的200例初产妇纳入研究中,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63.14±9.38)分、自我效能评分(34.16±2.89)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89±8.41)分、(31.28±2.43)分]( t=8.136、7.627, P<0.05)。观察组孕晚期体重增加幅度(3.68±1.22)kg小于对照组(5.49±1.76)kg( t=8.452, P<0.05)。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91%高于对照组71%( χ2 =12.966, 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9%低于对照组29%( χ2 =12.966, 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4%高于对照组69%( χ2 =6.258, 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40.74±4.93)分、SDS评分(42.16±5.07)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10±5.27)分、(48.59±5.42)分]( t=8.813、8.664, P<0.05),观察组的4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t=7.293、7.406、7.357、8.767, P<0.05)。 结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可有效增强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使其生活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程连续性助产结合IKAP模式护理对重度ICP患者分娩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性助产结合IKAP模式护理对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患者分娩情况、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重度ICP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观察组采取IKAP模式护理辅助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心理状况、EQ-5D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皮肤瘙痒症状控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及皮肤瘙痒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EQ-5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程连续性助产结合IKAP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重度ICP患者的分娩结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缩短了皮肤瘙痒症状控制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配合体位管理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配合体位管理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至2019年12月间于该院产科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2月接受常规轮班制及传统助产护理的75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接受责任制助产护理配合体位管理的75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评估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自我效能、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产前心理状态,并记录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效能、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产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 P<0.05),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 P<0.05),自然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配合体位管理对初产妇围产期进行助产护理可有效加速产妇产程进展,整体提升产妇分娩质量及分娩效率,确保母婴分娩安全,值得在产妇助产护理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上海市2 002例孕妇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妊娠早、中、晚期各期孕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在孕产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方法:2020年2月7日至2月12日期间,由上海市16个区级妇幼保健所组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助产医疗机构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连续招募前来产前检查(产检)的孕妇,由孕妇自愿完成电子问卷。数据分析采用频率、χ 2检验和赋值评分等方法。 结果:本次调查在18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7家助产医疗机构共获得有效问卷2 002份。调查发现,94.6%(1 894/2 002)的孕妇担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被感染,14.7%(294/2 002)的孕妇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减压服务;87.7%(1 756/2 002)的孕妇要求"分时段预约孕产妇避免人群聚集"。相比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孕中期孕妇更希望减少产检次数(分别为35.2%、39.5%、48.1%, P<0.01);相比于经产妇,初产妇更愿意增加远程咨询和指导(分别为49.2%、63.8%, P<0.01)。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保健知识,孕妇对"孕产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个人防护"需求最高(4.40分),且71.0%(1 421/2 002)的孕妇希望通过健康类App、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来获取相关知识。 结论:上海市的孕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存有担忧,且高度关注相应的防护措施;孕妇要求分时段预约产检,且希望能使用线上途径获得健康信息和保健服务。妇幼保健机构应对接孕妇需求,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和保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及冥想放松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及冥想放松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1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助产方式,观察组给予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及冥想放松减痛法。比较两组产妇产程用时、心理状态(SAS、SDS)变化、产后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心理状态较分娩前均有明显变化,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SAS评分变化幅度(21.49±7.48 vs.9.06±7.45)、SDS评分变化幅度(21.44±6.18 vs.12.20±6.66)均大于对照组( P<0.05)。秩和检验分析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身体疼痛程度整体轻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范围为8~10分,平均(9.09±0.53)分;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范围为7~10分,平均(8.71±0.75)分,观察组新生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及冥想放松减痛法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用时,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轻产妇疼痛,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