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严重低钙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钙血症(S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RFA治疗的41例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础信息、疾病信息、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数据.根据患者RFA术后1 d血清校正钙水平是否低于1.8 mmol/L,将患者分为SH组与非SH组,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FA术后发生SH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SHPT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56±13.64)岁,RFA术后1 d发生SH者22例(SH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是SHPT患者术后发生S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ALP预测SHPT患者RFA术后发生S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323.34 U/L.结论 关注患者术前ALP水平并合理纠正,有利于降低术后SH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PPOS与拮抗剂方案的20~50岁患者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20~50岁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的20~50岁不孕症患者3 752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对比两种促排卵治疗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匹配后,1 466例患者(每组各733例)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不孕病因、不孕年限、取卵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和授精方式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拮抗剂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 700.30(1 011.76,2 580.50)ng/L]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1.95(1.07,5.27)U/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2 056.50(884.08,3 601.59)ng/L, P=0.010;3.00(1.51,5.00)U/L,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OS方案组周期取消率[30.56%(224/733)]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18.83%(138/733), P<0.001];而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与拮抗剂方案组相似(均 P>0.05)。PPOS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16.97%(207/1 220)]、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1.78%(188/863)]、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16.11%(139/863)]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15.06%(130/863)]均明显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1.42%(266/1 242), P=0.010;27.38%(233/851), P=0.012;21.62%(184/851), P=0.004;20.80%(177/851), P=0.002];PPOS方案组累积活产率[17.74%(130/733)]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4.15%(17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卵巢刺激方案为影响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5% CI:1.03~1.95, P=0.03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与取卵次数≥2次的人群中,PPOS方案组的累积活产率[21.35%(111/520),7.85%(41/522)]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8.93%(151/522), P=0.005;12.23%(62/507), P=0.019]。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20~50岁不孕症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女方年龄≤35岁及非首次取卵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脂质蓄积指数在大连地区女性人群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与颈动脉硬化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健康医学部体检的大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 740例,其中男1 583例,女1 157例,收集该人群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颈动脉超声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和LAP值。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硬化组(IMT ≥ 1.0 mm)和颈动脉正常组(IMT<1.0 mm),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LAP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界值。结果:男、女颈动脉硬化组在年龄、腰围、LAP、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臀围、腰围、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女性LAP每增加一个四分位间距会增加颈动脉硬化的患病风险1.316倍( OR = 1.316,95% CI 1.063~1.629, P = 0.012);而对于男性,在校正上述因素以后,LAP对颈动脉硬化患病风险的独立影响消失;在女性,LAP预测颈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713,显著高于体质量指数(AUC为0.614)和腰围(AUC为0.6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男性人群中三个指标对颈动脉硬化的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ROC曲线计算的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LAP截断值:男性为32.13 cm·mmol/L,女性为33.70 cm·mmol/L。 结论:LAP是女性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颈动脉硬化的预测能力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LAP ≥ 33.70 cm·mmol/L可作为筛查女性人群颈动脉硬化的最佳界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机械功为导向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和验证以机械功(MP)为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v1.0(MIMIC-Ⅳ v1.0)中有创机械通气(IMV)超过24 h且用T管通气策略进行撤机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合并症、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前4 h的呼吸力学参数、SBT前的实验室指标、SBT期间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IMV时间,并将其纳入模型建立组。采用Lasso方法筛选影响撤机结局的风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制作动态网页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和准确性,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有效性。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在模型建立组中,共有3 695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撤机失败率为38.5%(1 421/3 695)。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6个变量,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MP、动态肺顺应性(Cdyn)、吸入氧浓度(FiO 2)、ICU住院时间、IMV时间,其系数分别为0.144、0.047、-0.032、0.027、0.090、0.0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个变量均为预测撤机失败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155(1.111~1.200)、1.048(1.031~1.066)、0.968(0.963~0.974)、1.028(1.017~1.038)、1.095(1.076~1.113)、1.103(1.070~1.137),均 P<0.01〕。以MP为导向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在模型建立组和外部验证组均表现出准确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 CI分别为0.832(0.819~0.845)、0.879(0.833~0.925),且其预测准确性显著高于MP、Cdyn、PEEP等单一指标。校准曲线表明预测与观察结局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DCA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结论:以MP为导向构建撤机失败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合理、准确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撤机决策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相关谵妄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入住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相关谵妄(sepsis-associated delirium,S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医学信息市场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Ⅲ, MIMIC-Ⅲ)数据库中符合脓毒症相关谵妄的患者作为建模组,以及嘉兴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符合脓毒症相关谵妄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首次入住ICU;(3)住ICU时间>24 h;(4)符合脓毒症诊断;(5)采用CAM-ICU工具进行谵妄筛查符合谵妄诊断。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生命体征、既往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将28 d死亡作为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决策曲线分析以及Hosmer-Lemeshow检验对预测模型效度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共250例患者纳入研究,验证组共154例患者纳入研究。在建模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 OR=1.057,95% CI: 1.030~1.084, P<0.001),呼吸频率( OR=1.117,95% CI: 1.037~1.202, P=0.003),乳酸( OR=1.137,95% CI:1.011~1.279, P=0.032),血红蛋白( OR=0.983,95% CI: 0.970~0.997, P=0.020),SOFA评分( OR=1.184,95% CI:1.070~1.309, P=0.001)是脓毒症相关谵妄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上述5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AUC为0.773(95% CI: 0.705~0.84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良好( P=0.87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净获益较好。验证组的AUC为0.864(95% CI: 0.799~0.92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良好( P=0.488),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净获益较好。 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呼吸频率、乳酸、血红蛋白、SOFA评分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脓毒症相关谵妄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脓毒症相关谵妄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进行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性脑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诊治的81例A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出院时的临床表现,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将AE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4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和脑电图,以及血液和脑脊液(CSF)检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 P<0.05),入院病情严重、精神行为异常、异常脑电图δ波和δ刷比例较高( P均<0.05)。2组间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载脂蛋白A1/B、Ca 2+、Na +、阴离子间隙、CSF寡克隆带、CSF-IgG指数和血清抗体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病情严重( OR=1.816,95% CI 1.250~2.639, P=0.002)、血清降钙素原( OR=1.345,95% CI 1.008~1.794, P=0.044)、血清抗体滴度( OR=1.422,95% CI 1.071~1.888, P=0.015)、CSF-IgG指数( OR=1.802,95% CI 1.035~3.138, P=0.037)和阴离子间隙( OR=1.640,95% CI 1.191~2.259, P=0.002)是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5项指标联合预测AE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 CI 0.834~0.971),敏感度83.87%,特异度88.37%。 结论:入院病情严重、血清降钙素原、血清抗体滴度、CSF-IgG指数和阴离子间隙是AE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项指标联合可较好地预测患者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基因外显子区精细定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外显子区候选致病位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例组为101例DR患者,对照组为103例非DR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FastTarget目标区域富集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人群DR易感基因TBC1D4、COMMD6、UCHL3、LRP2、BBS5、ARL4C和SH3BP4外显子区进行捕获测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和计数法评估常见、罕见变异与DR发生之间的关联。对于鉴定的DR相关变异,采用功能注释来评估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结果:病例组的年龄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病程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82个常见变异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位点与DR风险关联( P<0.05),分别为LRP2基因rs13417389、LRP2基因rs2229267、LRP2基因rs2229268、LRP2基因rs886055072。鉴定了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其联合注释相关损耗(CADD)评分均>20,分别为LRP2基因rs764804647 G>A、LRP2基因rs538396567 T>A、LRP2基因Chr2∶170010984 T>A、LRP2基因Chr2∶170050282 C>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C、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A、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T、LRP2基因rs754796717 G>C、LRP2基因rs529409328 C>G、UCHL3基因Chr13∶76135016 A>G、TBC1D4基因Chr13∶75876471 C>A、TBC1D4基因rs201459702 T>C、SH3BP4基因Chr2∶235950303 G>A。 结论:发现的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DR候选致病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的发生情况,分析归纳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20年1月至5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援鄂或支援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期间,共收治248例60岁以上确诊为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诊断评分系统(HScore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sHLH组(>169分)和非sHLH组(<98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器官功能衰竭比例及60 d病死率;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发生sHLH及6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单独或综合指标对sHLH的诊断价值。结果:248例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排除数据不全及无法追溯临床结局者82例、HScore评分98~169分者35例,最终131例患者数据纳入最终随访与统计,其中sHLH组25例,非sHLH组106例。sHLH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B)均较非sHLH组显著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铁蛋白(Fer)、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红素(TBil)均较非sHLH组显著升高;且sHLH组患者发热及乏力情况较非sHLH组更严重,休克、急性肝肾损伤和心脏损害的比例较非sHLH组更高。sHLH组患者60 d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HLH组〔84.0%(21/25)比40.6%(43/106), 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r 〔优势比( OR)=0.997,95%可信区间(95% CI)为0.996~0.998〕、D?-?二聚体( OR=0.960,95% CI为0.944~0.977)、LDH( OR=0.998,95% CI为0.997~0.999)、TG升高( OR=0.706,95% CI为0.579~0.860)是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生sHL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1);Fer( OR=1.001,95% CI为1.001~1.002)、LDH( OR=1.004,95% CI为1.002~1.005)和D?-?二聚体升高( OR=1.036,95% CI为1.018~1.055)也是患者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1),且sHLH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sHLH患者的7.692倍( OR=7.692,95% CI为2.466~23.987, 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LDH、D?-?二聚体和TG 3项综合指标对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生sHLH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920,95% CI为0.866~0.973, P=0.000〕。 结论:年龄>60岁的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并发sHLH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Fer、LDH、D?-?二聚体、TG升高是发生sHLH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度提示预后不良;LDH、D?-?二聚体、TG综合指标对sHLH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sHLH的早期筛查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诊治的121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92例,女性为29例,中位年龄为55岁(15~83岁)。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初诊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绝对计数计算NLR、LMR。LMR与NLR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获得,并且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高NLR组和低、高LMR组。组间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低、高LMR组和低、高NLR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PTCL患者PFS、OS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PTCL预后指数(PIT)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小板计数、贫血、Ki67指数、NLR、LMR。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及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通过NLR的ROC曲线获得NLR最佳截断值为3.822,敏感度为0.577,特异度为0.623,曲线下面积(AUC)为0.591(95% CI:0.488~0.694)。通过LMR的ROC曲线获得LMR最佳截断值为2.715,敏感度为0.519,特异度为0.710,AUC为0.614(95% CI:0.512~0.716)。②按照NLR最佳截断值,57例患者纳入低NLR组(NLR<3.822),64例患者纳入高NLR组(NLR≥3.822)。这2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照LMR最佳截断值,75例患者纳入低LMR组(LMR<2.715),46例纳入高LMR组(LMR≥2.715)。低LMR组年龄>60岁者为38例,年龄≤60岁者为37例,高LMR组年龄>60岁者为13例,年龄≤60岁者为33例;低LMR组Ann Arbor分期系Ⅰ~Ⅱ期者为13例,Ⅲ~Ⅳ期者为62例;高LMR组Ⅰ~Ⅱ期者为16例,Ⅲ~Ⅳ期者为30例;低LMR组PTCL非特指型(PTCL-NOS)者为2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AITL)者为37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者为14例,高LMR组PTCL-NOS者为25例,AITL者为11例,ALK -ALCL者为10例。这2组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870、4.764、8.297, P=0.015、0.029、0.016);2组患者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患者中位随访期为32个月(5~101个月)。低、高NLR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6、11个月,低NLR组患者3年PFS率显著高于高NLR组(28.8%比10.2%; χ2=5.537, P=0.019)。低、高NLR组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56、19个月,低NLR组患者3年OS率亦显著高于高NLR组(61.1%比27.8%; χ2=9.341, P=0.002)。低、高LMR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0、16个月,低LMR组患者3年PFS率显著低于高LMR组(11.9%比31.7%; χ2=5.391, P=0.020);低、高LMR组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17、56个月,低LMR组患者3年OS率亦显著低于高LMR组(28.5%比62.5%; χ2=8.999, P=0.003)。④PTCL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 HR=0.544,95% CI:0.314~0.944, P=0.030),ECOG评分>1分( HR=0.349,95% CI:0.221~0.551, P<0.001),Ki67指数≥80%( HR=0.421,95% CI:0.253~0.699, P=0.001)及NLR≥3.822( HR=0.615,95% CI:0.400~0.944, P=0.026)是影响PTC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 HR=3.632,95% CI:1.726~7.642, P=0.001),ECOG评分>1分( HR=4.311,95% CI:2.530~7.347, P<0.001),Ki67指数≥80%( HR=2.691,95% CI:1.500~4.828, P=0.001)及LMR<2.715 ( HR=0.450,95% CI:0.265~0.764, P=0.003)是影响PT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LR、LMR可作为PTCL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但是,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分析,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此结论进一步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使用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Ⅳ分析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患者合并症、疾病评分、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有创操作和药物使用情况。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KDIGO)指南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算法分析入院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并推算出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患者474例,其中训练集331例、验证集143例。参照KDIGO指南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训练集分为急性肾损伤组159例(48%)和非急性肾损伤组172例(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t=2.61, P=0.009)、冠心病(χ 2=2.08, P=0.038)、心力衰竭(χ 2=2.60, P=0.009)、血红蛋白( t=1.89, P=0.059)、血小板( t=1.81, P=0.070)、尿素氮( t=2.83, P=0.005)、血肌酐( t=3.65, P<0.001)、血钠( t=2.55, P=0.011)、血糖( t=2.52, P=0.012)、阴离子间隙( t=3.44, P=0.001)、舒张压( t=2.72, P=0.007)、平均动脉压( t=2.16, P=0.03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t=3.69, P<0.001)、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 t=2.95, P=0.003)以及呋塞米(χ 2=2.03, P=0.042)、万古霉素(χ 2=1.70, P=0.089)、血管活性药物(χ 2=3.74, P<0.001)以及有创机械通气(χ 2=4.81, P<0.001)的使用为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3, P<0.001)、冠心病( OR=2.05, P=0.069)、血红蛋白( OR=0.88, P=0.050)、血肌酐( OR=1.37, P=0.009)、血钠( OR=1.07, P=0.026)、阴离子间隙( OR=1.09, P=0.028)以及血管活性药物( OR=3.83, P=0.018)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 OR=6.56, P<0.001)是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由上述8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89,列线图的校准曲线接近理想的对角线。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的净效益显著。 结论: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冠心病、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钠、阴离子间隙、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因素,构建相应预测模型可早期预测和及时管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