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院医药联合门诊服务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为拓展药学服务广度与深度,2022年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依托临床专科门诊开设了医药联合门诊,通过制定门诊固定排班制,明确服务对象,建立门诊就诊流程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药师沟通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规范化药学服务。截至2022年12月,医药联合门诊累计开诊100余次,服务患者1 709例。该实践为促进我国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阿普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疗法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对医院药品控费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促进合理用药,观察医药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协调性的干预措施,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加强源头管理,制定合理药品准入制度,发挥医院药师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设置临床用药权限,对抗菌药物和重点监控的辅助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观察鹤山市人民医院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前后5年合理用药指标及医药费用指标的变化[2017-2018年(干预前);2019-2021年(干预后)]。结果: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后,鹤山市人民医院的合理用药指标和药品费用指标明显持续优化。处方合格率逐年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分别从2018年(干预前)的5.2%、15.7%和47.2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2.2%、10.9%和37.3,降幅分别为57.7%、30.6%和21.0%。用药结构日趋合理,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上升了51.0%。辅助药物金额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明显下降,由2018年(干预前)的20.9%、35.2%、79.1元和1 952.1元分别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10.5%、21.8%、57.0元和1 751.0元,降幅分别为49.8%、38.1%、27.9%和10.3%。但非药品费用大幅上升,次均医药总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采取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合理用药和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推行应用。建议以此类推应用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全面提高医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临床研究多学科科研门诊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相继开设了科研门诊,为临床研究提供咨询服务,但普遍存在受众面不足和专家团队角色单一等问题。2021年7月,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构建了覆盖临床研究全周期的多学科科研门诊,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研究设计与课题申报、论文修改及成果转化等咨询服务,为在校医学生提供科研门诊见习机会,培养其规范的临床研究科研思维。截至2022年7月,该门诊已开展科研咨询服务16次,为医学生授课8学时,协同解决了临床试验设计、课题申报以及论文发表等全周期多维度的临床研究实际问题,初步取得良好成效,为推动我国科研门诊的发展,提高医院临床科研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单次法氢-甲烷呼气试验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究单次法氢-甲烷呼气试验(SHMBT)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招募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三家医疗中心消化科门诊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16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招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6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及SHMBT,比较两组人群SHMBT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消化科门诊患者行SHMBT检查时甲烷(CH 4)和氢气(H 2)的截断值,并应用上述医疗机构内2 655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的SHMBT存档数据(验证集)评估SHMBT在SIB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和 Z检验。 结果:按照SIBO国际推荐诊断标准(空腹CH 4≥10 ppm或H 2≥20 ppm),SHMBT阳性率病例组(35.2%,57/162)和对照组(21.7%,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8, P=0.043)。病例组CH 4和H 2产生量高于对照组[CH 4:3(2,7)比3(1,3)ppm;H 2:11(4,22)ppm比 10(5,15)ppm],CH 4产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22, P=0.001)。以受试者是否有消化道症状为判断标准绘制 ROC 曲线,单独CH 4、单独H 2和CH 4联合H 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3、0.531和0.620,截断值分别为空腹CH 4≥4 ppm、空腹H 2≥13 ppm和空腹CH 4≥5 ppm(或CH 4≥4 ppm且H 2≥24 ppm);单独CH 4或CH 4联合H 2均可以有效区分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和无症状人群( P<0.05)。单独CH 4与CH 4联合H 2作为诊断SIBO的指标时,验证集SHMBT阳性率分别为34.2%(907/2 655)和30.4%(806/2 655),与国际推荐诊断标准条件下所得SIBO阳性率(32.0%,849/2 65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独CH 4与CH 4联合H 2作为 SIBO 阳性判断值时的特异度分别为79.9%和85.0%,准确率分别为68.8%和 71.7%。 结论:空腹一次测定呼出气中CH 4和H 2含量可能成为诊断SIBO的方法之一,单次法氢-甲烷呼气试验中将CH 4联合H 2 [即空腹CH 4≥5 ppm(或CH 4≥4 ppm且H 2≥24 ppm)]作为SIBO诊断截断值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耳穴压丸结合穴位贴敷提高结肠镜肠道准备质量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联合大黄穴位贴敷在结肠镜检查中对肠道准备度和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5月-20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门诊需进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2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耳穴压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耳穴压丸,贴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大黄穴位贴敷,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耳穴压丸与大黄穴位贴敷。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 BBPS)评估肠道准备质量,记录肠道准备过程中出现的肛周不适,排便不适及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治疗后BB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38, P=0.030),其中贴敷组[(7.45±1.20)分比(6.78±1.32)分]与联合组[(7.26±1.11)分比(6.78±1.32)分]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4组治疗后腹痛、腹胀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947、5.879, P值分别为0.034、0.001),联合组肛周不适[(0.07±0.38)分比(0.44±1.07)分]、排便不适[(0.40±0.81)分比(0.87± 1.32)分]、腹痛[(0.93±1.32)分比(1.69±1.61)分]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贴敷组腹胀[(1.05±1.00)分比(1.64±0.95)分]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耳穴压丸联合大黄穴位贴敷有助于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且可减轻患者肠道不良反应,临床中可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配合使用以完成肠道准备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靥本相应论”探讨丁治国教授内外合治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丁治国教授内外合治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22年8月-2023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丁治国教授门诊85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43例、药物组42例,另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健康对照观察。对照组予限碘饮食,药物组予清肝散结消瘿方随证加减并联合理气散结消瘿膏外敷治疗。2组均连续观察4周。健康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估疲劳程度,下肢淋巴水肿自感症状评估问卷评估下肢淋巴水肿症状;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计算下降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kt、ERK、蛋白质激酶C(PKC)水平;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计算甲状腺体积,记录甲状腺峡部前后径;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1.43%(30/42)、对照组为27.91%(1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10, P<0.01)。药物组治疗后血清TPOAb[137.95(141.44)IU/ml比153.40(154.93)IU/ml, Z=-4.37]、TGAb[182.00(238.52)IU/ml比190.50(257.55)IU/ml, Z=-2.13]水平较同组治疗前降低( P<0.01或 P<0.05),血清TPOAb[15.62(21.90)%比-6.42(32.89)%, Z=-4.12]、TGAb[5.25(20.49)%比-0.72(17.67)%, Z=-2.67]水平下降率高于对照组( P<0.01)。药物组治疗后甲状腺体积[11.37(6.48)cm 3比12.89(6.63)cm 3, Z=-2.95]及峡部厚度[0.27(0.14)cm比0.28(0.15)cm, Z=-2.18]较同组治疗前缩小( P<0.05)。药物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6.10±1.38)分比(14.42±7.35)分, t=-7.29]及HAMA[(5.21±1.32)分比(9.28±2.25)分, Z=-7.02]、HAMD[(8.28±3.17)分比(10.42±5.28)分, t=-2.26]、PSQI[(6.00±2.16)分比(9.47±3.08)分, t=-6.01]、FSS[(34.71±5.51)分比(38.23±8.35)分, t=-2.30]、下肢淋巴水肿自感症状评估问卷[(4.95±2.56)分比(7.86±3.07)分, t=-4.74]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01或 P<0.05)。药物组治疗前血清Akt[52.28(17.72)μmol/L比44.38(2.75)μmol/L]、ERK[2 843.43(607.90)ng/L比2 648.25(290.74)ng/L]、PKC[8.87(3.10)pmol/L比7.88(1.25)pmol/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治疗后药物组Akt[37.37(7.90)μmol/L比44.38(2.75)μmol/L]、ERK[2 432.74(402.56)ng/L比2 648.25(290.74)ng/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P<0.05);药物组治疗后Akt[37.37(7.90)μmol/L比52.28(17.72)μmol/L、49.56(9.12)μmol/L]、ERK[2 432.74(402.56)ng/L比2 843.43(607.90)ng/L、3 021.76(360.22)ng/L]、PKC[7.37(1.84)pmol/L比8.87(3.10)pmol/L、10.00(2.42)pmol/L]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结论:丁治国教授内外合治可有效降低HT患者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减轻甲状腺肿胀程度及峡部厚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联合口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2例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就诊时的降糖治疗方案均为口服二甲双胍50 mg(3次/d)联合达格列净10 mg(1次/d)。例1为56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8年,加重伴乏力1个月就诊。患者18年前诊断为T2DM,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4年。体态偏胖,体重指数(BMI)26.8 kg/m 2。空腹血糖13.81 mmol/L,餐后2 h血糖20.0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 1c)9.9%;空腹胰岛素32.53 mU/L。例2为54岁男性,因发现口干、多饮、多食15年,双下肢无力2个月就诊。患者15年前诊断为T2DM,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患者BMI 25.7 kg/m 2。空腹血糖13.81 mmol/L,餐后2 h血糖20.03 mmol/L;HbA 1c 9.7%;空腹胰岛素2.37 mU/L,空腹C肽0.77 ng/ml。调整2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为继续口服二甲双胍50 mg(3次/d),改达格列净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0或12剂量单位(1次/d)治疗。2个月后复诊,患者均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低血糖。HbA 1c分别降至7.3%和6.8%,BMI较前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流感(风热犯肺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清宣止咳颗粒改善儿童流感(风热犯肺证)咳嗽症状、缩短病程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2023年4月至12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7家医院门诊流感患儿240例,采用区组随机方法,通过SAS软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校正 t检验及 χ2检验。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口服,2次/d。体重≤15 kg,30 mg/次;体重>15~23 kg, 45 mg/次;体重>23~40 kg,60 mg/次;体重>40 kg,75 mg/次;若年龄≥13岁,75 mg/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宣止咳颗粒,口服,3次/d。1~3岁,每次1/2包;>3~6岁,每次3/4包;>6~14岁,每次1包。疗程:治疗5 d,停药观察2 d。观察2组患儿咳嗽疗效、退热疗效、临床痊愈率、临床痊愈时间、加拿大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流感量表(CARIFS)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最终纳入统计232例,其中试验组115例,对照组117例。治疗前后,试验组CARIFS咳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试验组CARIFS咳嗽评分变化值[(-1.00±0.91)分]与对照组[(-0.75±0.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95, P=0.047);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咳嗽评分变化值[(-1.69±1.51)分]与对照组[(-0.97±1.6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35, P=0.001)。试验组完全退热时间[(44.82±22.72) h]短于对照组[(51.35±27.07)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66, P=0.050)。发热维度评分显示,试验组CARIFS症状维度发热评分与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4.40±2.42,对照组为5.1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52, P=0.025)。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93.91%(108/11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92.31%(108/1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33, P>0.05)。试验组临床痊愈时间[(2.93±1.21) d]短于对照组[(3.29±1.1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9, P=0.024)。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12.00±4.13)分]与对照组[(-10.85±4.3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67, P=0.040)。2组均未发生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99, P>0.05)。 结论:清宣止咳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可有效改善儿童流感伴随的咳嗽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和病程,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70岁女性,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体重指数28.9 kg/m 2,糖化血红蛋白11.9%,空腹血糖16.8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31.70 mmol/L,空腹C肽0.85 n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C肽1.14 nmol/L,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肥胖病。住院期间予以胰岛素泵联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后简化方案为德谷胰岛素(18 U、1次/d睡前皮下注射),联合利拉鲁肽(0.6 mg、1次/d皮下注射)及二甲双胍(0.5 g、2次/d口服),空腹血糖控制在5~6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 mmol/L,血糖控制良好后出院。后续门诊随访停德谷胰岛素,改为利拉鲁肽(1.2 mg、1次/d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口服)及卡格列净(0.1 g、1次/d口服),空腹血糖控制在5~6 mmol/L,体重下降1 kg,患者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