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高危行为献血者HIV感染的追踪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无偿献血者,男性,26岁,未婚,大学本科,初次献血,2021年5月1日通过交友软件结识网友并在无任何保护措施下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2021年5月18日隐瞒高危行为史参加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经体检、初筛合格后捐献全血300 mL。留样管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采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检测,试剂1(厦门英科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代试剂)检测S/CO值为0.05,无反应性,试剂2(法国伯乐公司,4代试剂)检测S/CO值为1.79,低值反应性,胶体硒法(美国雅培公司)阴性,核酸检测(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HIV RNA混样检测 Ct值为23.9,单人份检测 Ct值为21.0,蛋白印迹试验(WB)法(上海英旻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HIV抗体无条带,结果报告为"HIV抗体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乙肝酶免阳性核酸阴性献血者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酶免阳性核酸阴性感染情况[以下简称HBsAg-ELISA(+)/HBV-DNA(-)],探讨造成酶免与核酸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对常规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ELISA(+)/HBV-DNA(-)献血者进行单人份核酸再次检测,分析该类献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2022年5月至11月共114 017例献血者中筛选出205例HBsAg-ELISA(+)/HBV-DNA(-)标本,男性献血者(0.14%)显著低于女性献血者(0.24%) ( χ2= 14.761, P<0. 005);初次献血者(0.32%)显著高于再次献血者(0.09%) ( χ2 = 78.781, P<0.005);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7.753, P<0.005)。经单人份核酸再次检测后,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再次检测核酸阳性率高于单试剂阳性标本(χ 2=94.378, P<0.005);ELISA试剂1与试剂2再次检测核酸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0.163, P>0.005);2种核酸检测系统的再次核酸检测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0.626, P>0.005)。血清学补充实验显示11例HBV-DNA(+)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后共出现2种血清学组合模式,分别是HBsAg(+)/HBeAb(+)和HBeAb(+),大部分为HBsAg(+)/HBeAb(+),共10例,占90.91%,只有一例为HBeAb(+),占9.09%;HBsAg定量结果显示大多数处于低HBsAg水平。 结论:通过单人份核酸检测方法再次检测后,献血者HBsAg-ELISA(+)/HBV-DNA(-)标本中有一定比例为HBV-DNA(+)。但大部分标本仍为HBV-DNA(-),还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补充实验来确定其真实感染状态,明确造成酶免与核酸结果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另外,在献血者筛查中,尽可能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核酸和HBsAg检测试剂,确保结果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样本混采对提取、扩增步骤的影响。方法:取10只阴性咽拭子储存在6 ml病毒保存液中,充分混匀后1∶2、1∶10稀释,加入灭活2019-nCoV病毒培养液,以模拟10混1、5混1和单人份检测。使用a、b、c 3种提取方式和体系不同的核酸提取试剂及A~E 5种模板上样量和检测灵敏度不同的扩增试剂分别进行提取和扩增。结果:对于相同的模拟混采样本,a提取的模板比b、c提取的模板检测循环阈值(Ct)分别提前2.10±0.47和3.46±0.62;扩增相同的混采核酸模板,A试剂的N基因Ct值比B试剂提前1.16±0.48,ORF1ab基因Ct提前2.36±0.54。扩增体系中加入10拭子核酸使A试剂检测Ct值滞后1.36±0.32,对B试剂无影响。使用a试剂提取,10混1混采后,C、D、E试剂的扩增Ct值比检测单拭子样本高1.66±0.39。对于400拷贝/ml的10混1样本,C、E试剂均可检出,D试剂的N基因漏检。结论:混采引入的大量人基因组DNA干扰提取和扩增效率。在加大样本提取体积、提高提取试剂性能的同时,应选择大模板量上样、检测灵敏度高的扩增试剂,方可提高系统灵敏度和结果稳定性,大大降低漏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献血者HBsAg阴性NAT可疑标本HBV感染状态确认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应用PANTHER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后,联检反应性,鉴别试验阴性(NAT可疑)标本HBV感染情况.方法 本中心 2021 年 1-8月 69 362 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检测和ID-NAT检测后,共检出HBsAg-PANTHER核酸检测联检反应性而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标本(以下简称NAT可疑标本)66份.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3 份应用超高速离心富集病毒后,采用超敏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HBV DNA,ID-NAT复测鉴别实验,补充电化学发光法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23 份NAT可疑标本中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共确认HBV DNA阳性14 份,HBV感染者抗-HBc阳性率为92.8%.感染者中92.8%(13/14)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超敏荧光定量PCR检测共有 10 份标本获得病毒载量,5 份可定量,病毒载量定量(11~464)IU/mL,中位数为 15.4 IU/mL.结论 NAT可疑标本中仍能检出 60%标本为HBV DNA阳性.抗-HBc检测能排除大多数NAT无法检测到的OBI,应提高目前NAT检测灵敏度,确保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烟台地区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与归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分析烟台地区乙型病毒肝炎(HBV)血液筛查及追踪检测数据,探讨HBV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与归队策略的合理性.方法 对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单试剂反应性且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无反应性的献血者追踪检测.追踪检测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方法检测HBV DNA,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HBsAg.结果 ELISA血液筛查HBsAg单试剂反应性且HBV DNA无反应性献血者547名.追踪献血者97名,24名符合归队条件,73名不符合归队条件.符合归队条件的24名献血者中13名再次献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结论 采用ELISA、ID-NAT及ECLIA3种方法联合追踪检测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血清学抗-Hbs S/CO≥10且其他检测结果无反应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归队率24.74%,归队后献血者再次献血合格率1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西藏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核酸筛查数据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通过对西藏地区6家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清学和核酸筛查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核酸检测对降低区域范围感染性输血风险的作用.方法 对2018-2022年38 718份来自西藏血液中心、山南、日喀则、那曲、林芝、阿里地区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和抗体(HIV Ag/Abl+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学测定,同时采用浩源、达安核酸检测系统对HBV DNA、HCV RNA、HIV RNA进行单人份三项联合检测,统计分析血清学3项ELISA反应性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西藏地区5年共检出178份ELISA-/NAT+标本,其中HBV DNA反应性170份、HCV RNA反应性8份、HIV RNA反应性0份,检出率为0.460%;624份ELISA+/NAT+标本,检出率1.61%;日喀则地区献血者乙肝检出人群年龄[(41.25±5.77)岁]稍高于其他地区(P<0.05).结论 西藏血液中心开展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有效降低全区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漏检,保障了地区的血液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天津地区核酸检测重复无反应性献血者HBV感染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使用不同类型的NAT法对HBsAg阴性的核酸检测重复无反应性(NRR)献血者样本进行检测,同时使用ELISA法对HBV DNA阳性样本进行相关标志物检测,确认HBV DNA阳性样本的血清学感染指标的模式,保障用血安全.方法 使用TMA原理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对82 278例献血者样本进行检测后,总共收集60例NRR样本血浆,采用3种NAT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方法①采用TMA原理的NAT法进行3次HBV DNA鉴别试验;方法②使用A、B不同的PCR试剂对HBV DNA进行检测;方法③使用Q-PCR对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得到3种方法的总阳性数及比率.使用ELISA法对确认HBV DNA阳性组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并与未确认HBV DNA阳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抗体和血清学组合模式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 60例NRR样本,方法①检出HBV DNA阳性样本19例(31.67%,19/60),方法②检出HBV DNA阳性样本23例(38.33%,23/60),方法③检出HBV DNA阳性样本9例(15%,9/60)且病毒载量均较低.3种方法检测出感染HBV的NRR样本共32例(53.33%,32/60),其中仅方法①6例(18.758%,6/32)、仅方法②10例(31.25%,10/32)、仅方法③3例(9.37%,3/32).确认组的HBcAb和阳性率高于未确认组,高达84.38%和9.3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确认组HBcAb(+)且HBeAb(+)比率为6.25%而未确认组无此模式,所有抗体全阴性的组合模式确认组比率6.25%低于未确认组28.57%.结论 多种类型的NAT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NRR样本中HBV DNA的检出率,NRR人群中确认HBV DNA阳性献血者感染标志物HBcAb阳性率、HBcAb(+)且HBeAb(+)比率均升高,所有抗体全阴性的组合模式比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血清学、核酸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核酸联合检测,全面评估两者在降低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0 758份,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2种试剂均阳性采用单人份NAT检测HBV-DNA,2种试剂均阴性或单试剂阳性进行6人份混样检测,混样阳性再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符合性.结果 60 75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均阴性为60 505份,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均阳性为103份,血清学阳性核酸阴性为70份,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为80份.HBsAg双试剂阳性、单试剂阳性与核酸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9.3%、19.3%.结论 血清学、核酸检测在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中是一种互补关系,任何一种方法减少均带来了血液漏检风险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省采供血系统ELISA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的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暂时屏蔽的献血者重新召回检测结果,为制定合适的血清学检测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献血者,屏蔽6个月后,对其追踪采样进行相应反应性项目的检测:首先用原试剂再次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同时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NAT)若均为阴性送确证试验室再次进行ELISA双试剂(至少有一种试剂与原试剂不同)检测及补充血清学试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HBsAg中和试验、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HIV免疫印迹试验(WB)、TP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 确证实验室共检测召回样本201例,召回检测阴性119例,召回率59.2%.其中:检测HBsAg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65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26例,召回率40.00%(26/65);检测抗-HCV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40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35例,召回率87.50%(35/40);检测抗-HIV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46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25例,召回率54.35% (25/46);检测抗-TP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50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33例,召回率66.00%(33/50).结论 血清学ELISA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献血者中有一部分是潜在合格的献血者,现行的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策略具有防止合格献血者流失的积极意义,但召回检测结果仍然呈反应性献血者的进一步追踪值得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