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O-RADS分类对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肿块超声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O-RADS)分类在卵巢附件肿块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方法:两名超声医师回顾性分析本院收集的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271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附件肿块,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CR)提出的判定标准进行O-RADS分类,将肿块分为3、4、5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O-RADS各分类中恶性病灶的检出率。计算超声O-RADS分类对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得出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两名超声医师对卵巢附件肿块O-RADS分类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66, P=0.000);超声O-RADS 3、4、5各分类的恶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6%、28.7%、70.6%;以O-RADS 3类判定为良性病灶,4、5类判定为恶性病灶,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20, P<0.05),其诊断卵巢附件肿块的灵敏度96.9%(63/65),特异度为60.2%(124/206),总正确率为69.0%(187/271),阳性预测值为43.4%(63/145),阴性预测值为98.4%(124/126)。超声O-RADS分类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 结论:超声O-RADS分类对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对卵巢附件肿块的评分一致性及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对卵巢附件肿块的评分一致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共327个病灶,病理证实良性病灶250个、交界性21个、恶性56个,将交界性和恶性病灶归为恶性组(77个),良性病灶归为良性组(250个)。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基于MRI的O-RADS对所有病灶进行评分,间隔6个月后再次评分。计算基于MRI的O-RADS各评分病灶中交界性/恶性的占比。使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医师内、医师间评分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于MRI的O-RADS评分对良恶性卵巢附件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2名医师间基于MRI的O-RADS评分的加权Kappa值为0.810(95%CI 0.764~0.855),2名医师不同时间评分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48(95%CI 0.806~0.889)、0.875(95%CI 0.835~0.914)。2名医师基于MRI的O-RADS评分1、2、3、4、5分的病灶中交界性/恶性占比分别为0/16、0.8%(1/127)、10.1%(10/99)、76.0%(57/75)、9/10和0/17、0(0/122)、8.0%(8/100)、76.2%(48/63)、84.0%(21/25)。以O-RADS评分>3分为诊断阈值时,2名医师诊断良恶性卵巢附件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95%CI 0.895~0.954)和0.942(95%CI 0.911~0.965),灵敏度分别为0.857、0.896,特异度分别为0.924、0.924,准确度分别为0.908、0.917。结论:基于MRI的O-RADS对卵巢附件病灶的良恶性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医师间和医师内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附件肿物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及比较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 US)对附件肿物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多中心研究单位就诊的175例含实性成分的附件肿块患者(共180个病灶),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其中107个病灶行经腹部CEUS检查,58个病灶行经阴道CEUS检查,15个病灶同时行经腹和经阴道CEUS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均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由高年资超声医师使用Vuebox软件对图像进行超声O-RADS分类及CEUS评估,根据病灶CEUS特征进行O-RADS升级或降级。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及比较经腹部与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经腹部与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的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普通超声O-RADS分类(经腹部:AUC 0.83比0.76, P=0.018;经阴道:AUC 0.92比0.81, P=0.013)。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诊断效能优于经腹部CEUS联合O-RADS US分类( P=0.047)。当病灶最大径≤40 mm,经腹部CEUS联合O-RADS US的诊断效能最低,AUC为0.73。 结论: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对附件肿物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优于经腹部CEUS。当病灶最大径≤40 mm时,建议使用经阴道CEUS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附件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附件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的临床特征,创建一个预测评分系统帮助卵巢扭转的诊断。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诊断为附件肿瘤的患儿60例,查阅病历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相关检验及影像学结果,根据术中情况,将51例单侧附件肿瘤患儿,分为扭转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所有临床特征,创建预测评分系统,回顾性验证预测评分,绘制受试者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比较,年龄、BMI及肥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或亚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偶然发现肿块、腹部压痛、CRP升高、WBC升高、催乳素水平、血清黄体酮水平、AFP水平及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肿瘤最大径的两个最佳截断值为6 cm和13.5 cm。将急性或亚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压痛、WBC升高和肿瘤最大径这6个指标整合为预测评分,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5238,最佳截断值是4分,预测评分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96.7%。 结论:相比单纯附件肿瘤患儿,急性或亚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压痛、CRP升高、WBC升高以及最大径在6至13.5 cm之间的肿瘤更多发生在合并卵巢扭转的附件肿瘤患儿中,预测评分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辅助附件肿瘤合并卵巢扭转的诊断。催乳素、血清黄体酮及AFP与卵巢扭转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卵巢扭转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的危险因素,帮助术前准确诊断儿童卵巢扭转。方法:总结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术前诊断为卵巢扭转并手术的60例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卵巢无扭转坏死病例均行保留卵巢手术。其中38例(63.3%)为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蒂扭转、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卵巢囊肿合并扭转三类,22例(36.7%)为未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囊肿、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囊肿或肿瘤伴或不伴破裂出血。结果:扭转组年龄明显小于未扭转组(中位年龄7.5岁比11.5岁, P=0.000),卵巢扭转多见于月经未来潮儿童( P=0.000)。儿童卵巢扭转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90%),呕吐、腹痛时间持续24 h以上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在卵巢扭转病例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卵巢扭转与合并肿块类型相关,且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多见(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肿块直径大小(6 cm比4 cm, P=0.014)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未来潮、肿块直径≥5.5 cm为儿童卵巢扭转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卵巢扭转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血常规炎性指标可有升高表现,妇科超声检查仍是协助诊断的首选,月经未来潮、盆腔肿块直径≥5.5 cm可能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联合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风险分层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风险分层系统(O-RADS US)在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同时接受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和CEUS检查的56例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进行O-RADS US分类、CEUS诊断;在O-RADS US分类的基础上,结合CEUS的增强时间、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对O-RADS US分类结果进行升降级。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同时由另一名高年资医生进行O-RADS US分类,以评估一致性。结果:卵巢-附件肿块O-RADS US分类单独诊断卵巢-附件良恶性的AUC为0.844(0.722,0.927),CEUS单独诊断的AUC为0.833(0.710,0.920),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40(0.842,0.986)。CEUS联合O-RADS US分类诊断效能最高,优于O-RADS US( Z=2.322, P=0.020)和CEUS( Z=2.158, P=0.031)单独诊断。O-RADS US分类一致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897(0.824,0.940)。 结论:O-RADS US分类重复性好,对卵巢-附件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CEUS联合O-RADS US分类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复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了1例妊娠合并复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经过。患者2017年行腹腔镜下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因患者强烈的生育需求,在知情选择的情况下密切随访,病情稳定未复发的状态下备孕并成功受孕。此次妊娠期间规律产前检查,孕37周 +4常规彩超检查时发现盆腔一大小6.3 cm×4.5 cm的稍低回声光团。盆腔MRI提示右侧附件区、前盆壁、左侧盆壁髂血管旁见多发实性结节,较大者约58 mm×28 mm;弥散加权成像示盆腔多发结节、肿块,可见明显扩散受限。诊断为盆腔内多发实性结节、肿块,考虑肉瘤复发可能性大。完善颅脑CT及肺部CT,均提示未见明显转移病灶,请妇科肿瘤放化疗科会诊,产前诊断考虑妊娠合并肿瘤复发可能性大,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孕38周 +3全身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活女婴。剖宫产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切除包块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发,随即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病损切除术(右侧)+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常规病理再次证实为复发性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恢复可,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2年,未见远处转移复发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绝经期女性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影像学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患者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和临床症状,为超声早期诊断PFTC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2年5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PFTC患者,年龄46~85岁,其中绝经过渡期早期(46岁)1例(2.9%),绝经过渡期晚期(48岁、49岁、50岁)3例(8.8%),绝经后期30例(88.2%)。年龄(60.9±9.7)岁,中位年龄60岁。分析超声诊断、临床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临床症状以阴道不规则出血较多见。根据附件包块特点及盆腹腔内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将34例PFTC术前超声声像图分为4组:(1)A组:6例超声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囊性包块,内壁不光滑,内壁可见乳头状中等回声凸起,可见不完全条形分隔,乳头状凸起及分隔上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输卵管积水1例,附件区囊肿2例,PFTC 3例。(2)B组:13例附件区可见囊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部分区域可呈腊肠样改变,囊性部分透声差,实性部分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PFTC 2例,卵巢癌11例合并宫腔积液2例,3例伴腹盆腔积液。(3)C组:11例附件区形态不规则实性肿物,呈低回声,可伴前后穹隆腹膜及大网膜增厚,肿块内可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卵巢癌10例,盆腔转移癌1例。(4)D组:4例未发现附件区包块,其中3例伴有腹水,考虑恶性肿瘤所致,来源待查。34例PFTC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高级别浆液性癌30例,低级别浆液性癌1例,浆液性输卵管上皮内癌2例,输卵管原位浆液性癌1例。其中3例双侧PFTC,左侧10例,右侧21例。4例为PFTC合并卵巢癌。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结果为Ⅰ期8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6例。A组术前超声诊断PFTC准确率50.0%;B组术前超声诊断PFTC准确率15.4%;C组与D组术前超声均未正确诊断PFTC,但均提示盆腔恶性肿瘤。结论:双侧卵巢清晰显示、附件区腊肠样包块、伴丰富或较丰富低阻力指数血流信号的乳头状凸起及低速新生血管等特征性超声图像有助于超声检查对PFTC的早期诊断,对预测PFTC的病理分期帮助不大;有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或下腹疼痛的绝经后女性均应警惕PFT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女性卵巢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卵巢甲状腺肿(PMSO)的超声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MSO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TVS)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PMSO患者年龄52~77(60.1±8.0)岁,中位年龄59岁,自然绝经年龄(49.9±1.8)岁,超声影像学资料附件区肿物均为单侧(左侧1例,右侧6例)。病灶形态不规则,或呈类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大小2.8~9.5 cm。2例超声诊断为畸胎瘤,呈混合回声,内有无回声区,透声差,彩色多普勒超声混合回声内部及周边可见或不见血流信号。5例超声误诊,其中2例超声误诊为老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超声误诊为卵巢囊腺癌。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至随访结束7例患者均未见卵巢甲状腺肿复发。结论:PMSO是罕见的单胚层畸胎瘤,易误诊,需与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成熟畸胎瘤、卵巢囊腺癌等鉴别。肿块>5 cm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特征性,包括甲状腺肿突起、囊壁钙化等。囊实性包块中实性部分伴有血流,可提示卵巢甲状腺肿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YWHAE-NUTM2B融合阳性腹盆腔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5岁。2021年9月18日因右下腹疼痛来我院急诊就诊。初潮12岁,平素月经欠规则,月经天数/月经周期为5~7 d/15~60+ d,量中等,有痛经史,末次月经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无性生活史,否认阴道异常出血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一巨大肿块,上界达剑突,质韧,子宫附件触诊不满意。CT检查示腹盆腔内巨大占位,周围肠脂肪间隙模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附件区显示不清。9月22日于妇科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腹膜病损切除术+肠系膜病损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中见盆腹腔内充满分叶状肉瘤样组织,无明显包膜;左侧腹膜表面见分叶状肉瘤样赘生物附着,约15 cm×15 cm×6 cm;大网膜表面布满分叶状肉瘤样组织,体积约30 cm×20 cm×20 cm;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表面光滑,活动好,宫腔内无占位;左侧卵巢、输卵管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右侧卵巢略增大,水肿,表面见肉瘤样组织附着,剖开右侧卵巢,见卵巢内布满肉瘤样组织,右侧输卵管未见异常;子宫直肠窝及直肠表面见数枚散在肿物,大小约4 cm×3 cm×3 cm到6 cm×5 cm×5 cm不等,形态不规则。术后病理诊断:右侧附件肿瘤性病变,倾向恶性,类型难定;右侧输卵管未见肿瘤累及;盆腔肿物考虑恶性肿瘤,类型难定,伴有腹壁、大网膜、肠表面、盆腔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AE1/AE3(-),CD10(小灶+),CAM5.2(-),desmin(-),EMA(-),WT1(-),PAX-8(+/-),inhibin-α(小灶-/+),CgA(-),Syn(-),CR(-),CK5/6(-),CD99(+),HMBE-1(-),SALL4(-),SF-1(-),Ki-67指数(60%+)(图1)。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诊断为盆腔YWHAE-NUTM2B融合阳性肉瘤,二代基因测序显示YWHAE(NM_006761.4:exon5)-NUTM2B(NM_001278495:exon2),基因检测提示YWHAE-NUTM2B(E1-5:E2-7)基因重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